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派教师实习工作总结

外派教师实习工作总结

外派教师实习工作总结

外派教师实习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了解学生词汇学习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后,结合阿拉伯语派生法以及阿拉伯文化背景,根据记忆规律,制定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提高词汇教学效率的同时,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成词汇学习任务。

关键词:基础阿拉伯语;词汇;教学策略

有著名的学者曾指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 可见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词汇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却总是记了又忘,收效甚微;教师花很多时间讲解每课的新单词,但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记忆的却寥寥无几。这当然与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策略有关。本文主要讨论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过分重视词汇意义的讲解而忽视了其文化;对教学策略理解片面,词汇讲解过于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等等。其实,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困难“有的放矢”,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仅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研究谈几点看法。

1、结合语言特点设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1.1 强调派生法对阿拉伯语词汇学习的意义

派生规则是阿拉伯语中极富特色的规则,是其最主要的构词方法,它被视为这门语言的“灵魂”。派生有:小派生(也称基本派生)、大派生、更大派生和超大派生。在本文所说的派生主要指小派生,其含义主要是“一个词分蘖出另一个词,虽有形态结构的变化,但是他们共有相同的、排列顺序一致的根字母,而且含义基本相近”。在阿拉伯语的派生规则中,一定的词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含义,学生如能掌握一定的派生规则,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提到,想到)、(知道、了解)、(学)这几个词是属于阿拉伯语中型三母简式动词,它的同根派生词 (提醒)(使知道)(教)属于型三母复式动词。 式三母复式动词是在 式三母简式动词基础上产生的,它含有使及一物动词变为及两物动词的作用。了解了这样一个派生的含义,就不难理解这几个派生词的意思了。再举一例,(使用,利用),这个词的词根是 这三个字母,由这三个字母组成的三母简式动词为 (工作),(使用,利用)是它 式的派生词。所以,如果学习着了解 式的派生词具有“表示‘要求'”的含义,便能知道 意为“‘要求'……做/工作”,也就是“利用、使用”的意思。总之,词汇的派生法有很强的规律性,如果可以恰当的运用这个策略,将会给学习着带来极大的帮助。正如外语教育学专家刘润清所说的:“对词汇的构成规律认识越深刻,学习新词就越容易”。

1.2结合阿拉伯文化进行词汇教学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有着重大的联系,任何人类都离不开文化,语言又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而词汇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是重要的元素,它对社会、文化的反应最为敏感和直接。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必须注意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一些特殊意义的词语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教学,同时把握文化原则和交际原则,便能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例如,阿拉伯语中习惯使用被动语态,这与我们汉语的表达习惯是截然不同的,究其原因,其实是跟她的文化相关。举例说明:(痊愈)这个词,我们说 (你痊愈了)用的正是它的被动式,因为 (使你痊愈),在穆斯林看来,世间一切都是由主宰、裁决的。这正体现了阿拉伯人的。教师在教学中若将这些文化背景介绍给学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词汇的含义,由此不仅掌握词汇的使用,同时也增进对阿拉伯语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2、结合记忆的特点和手段采取相应策略

2.1 根据词汇记忆的特点

1)分散记忆

这里所讲的分散记忆包含两种含义,其一是针对高频词汇的学习,在词汇教学过程中不是把一个单词的所有义项和用法集中一次全部教给学生,而是课文讲解或者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多次接触该词的不同语境,此时引导学生联想,让他们体会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些词汇的不同含义和用法,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词汇的印象会比较深刻;其二是将词汇记忆任务分散,比如,学生需要花费两小时来记忆60个生词,我们就可以让大家把生词划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20个,同时将记忆时间分段,每部分可占用40分钟,其记忆效果比一次性花两小时去背诵60个单词要好。

2)避免混淆意思或结构相近、相同的单词

在阿拉伯语词汇教学中,学生要格外注意一些词语在汉语和阿拉伯语中的意义关联和区别,通过适当的辨析,加深对词义的理解。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举出两个单词在实际应用的例子,以启发式的方法,让学习者自行比较分析、总结,随后教师进行评价、指正。意思相近的词语例如:(数目,数字,一些)与 (量,数量)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一定联系,都可以表示“量”或“一些”的含义,而同时两个词的意义也有明显的差别,即 (数目,数字,一些)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像“学生人数”,而 (量,数量)则没有此类用法。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想学生讲明区别。再如结构相近的词语: 作为直接及物动词它的含义为归还、送回,搭配介词后 的含义变成答复、回复。同样的动词,在作为直接及物和间接及物时其含义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出比较,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词汇结构、含义的变化。

2.2 根据词汇记忆的手段

1)分类记忆法

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所有的有关联的词语是储存在一起的,在词汇输出的过程中,如果能找到单词之间的关联性,便能更快地从记忆中检索到的词汇,这就是词汇分类的意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这个记忆手段来制定相应的策略。

2)通过反义词、同义词扩大词汇量

阿拉伯语中存在着许多反义词、同义词,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借助反义词、同义词这个纽带,可以帮助学习着将已知的词语和新词联系记忆,通过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帮助学习着掌握新词。根据人类记忆的规律,零碎、散落的记忆碎片是很容易被遗忘的,而相互联系的知识比较容易让学习着留下深刻的印象。阿拉伯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反义词、同义词的联系纽带,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取相应策略,帮助学习着扩展词汇量,同时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通过正确、科学的策略,提升词汇教学效率是一项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基础词汇教学往往面对的是零起点的学生,教者要充分结合语言的特点、记忆的特点来制定策略。“派生法”是阿拉伯语词汇最重要的的规则,教师在开展词汇教学时必须结合这一法则。另外,紧密结合词汇的记忆特点和手段,以分散记忆、辨析意义相关联词汇、分类记忆、通过近反义词扩充词汇等方法来开展词汇教学工作,通过有效的策略帮助学习者达到系的效率最大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作者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少华.阿拉伯语词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基础阿拉伯语教学大纲研订组,高年级阿拉伯语教学大纲研订组.高等学校阿拉伯语教学大纲[K].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外派教师实习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税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把工学结合作为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在校学习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工学结合”已逐渐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在此方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本文拟以《税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相关问题。

一、《税务实务》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

(一)调整教学内容

本课程应在学生修完税收实务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税法以及会计相关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授课。笔者结合具体工作岗位设置,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将其调整为三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具体为:工作任务一由税务登记、发票领购以及填开、建账建制以及其他构成;工作任务二由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用人单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小税种纳税申报构成,工作任务结构的划分以税种是向国税局申报还是向地税局申报而不同;工作任务三由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用人单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小税种纳税审查构成,将用人单位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单列,其他税种合并设计工作任务。三个工作任务都基于工学结合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形成学生的岗位能力为设计主线,明线为各个实训项目,暗线为个中穿插的理论知识点。

(二)丰富教学形式

工学结合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应该采取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利用学校和用人单位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条件,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和职业教育规律进行优势互补的紧密合作,采用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整教育教学的个过程中将学习与工作融汇贯通,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税务实务》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为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丰富教学形式,始终面向最基层的社会生产,积极推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始终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坚持培育学生的“四种气度”,即: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气;增强技能,重视实训,涵养才气;到生产一线去,到社会上去,滋养大气;知行合一,德能双修,培养志气。在深化工学结合的进程中,将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具体化并引入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开发教师的创新性思维,还将带来创造性劳动。

(三)改革教学方法

高等院校要引入用人单位人员,制定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科学的质量评价办法,评价办法中应有用人单位承担部分;要总结提高,完善评价办法。和用人单位协商在质量评价体系中明确用人单位参与,并在评价办法中明确用人单位如何评价及评价内容,并选派一线技术人员对用人单位承担的评价部分进行基于工作实际的考核、评价。参与校企合作的用人单位承担评价办法中由用人单位完成的评价任务,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出发,对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

(四)更新教学手段

《税务实务》课程自从开课以来,尤为注重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和用人单位深度合作,利用校内人才、设备优势解决用人单位实际中技术问题;为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高技能人才,从而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机制,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高等院校,要不断总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出工学结合的成功典范。要积极邀请并组织用人单位资深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工作岗位(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讨论会;对讨论会结果进行归并梳理;明确课程名称,确定课程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开发丰富生产实际案例的教学资源包;编写适合高等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专业教材。各专业根据目前师资力量及发展确定专业师资建设方案;引进、培养专业带头人,聘请用人单位、行业专家作为名誉专业带头人及客座教授;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从用人单位、行业一线聘请兼职教师,形成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能及时吸纳生产新技术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目前《税务实务》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已经成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有自己的课程网站,学生可以随时浏览网站上的相关内容,出现问题留言,规定时间之内都会得到老师的回复。

(五)改进考核方式

为了更加贴近实际,《税务实务》课程改革考核方式,引入用人单位人员,制定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科学的质量评价办法,评价办法中应有用人单位承担部分;要总结提高,完善评价办法。和用人单位协商在质量评价体系中明确用人单位参与,并在评价办法中明确用人单位如何评价及评价内容,并选派一线技术人员对用人单位承担的评价部分进行基于工作实际的考核、评价。参与校企合作的用人单位承担评价办法中由用人单位完成的评价任务,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出发,对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

二、《税务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验实训室是贯彻工学结合理念,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硬件设备目前已经基本具备《税务实务》课程所需的实践教学要求,但现有的软件系统仍不能完全跟上时展的实际程度,仅有少量和税务实务业务相关的软件,如税收实务模拟、纳税申报等,但是专门的税务模拟软件还是比较缺乏,亟待相关职能科室增加投入。

(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税务实务》课程已经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杭州市滨江区国税局、江南税务师事务所等。让师生与时展进步的脉搏合拍,切实感受到社会前进的脚步,学校需要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开门办学,缩短与社会的距离,让师生与生产实践亲密接触,成为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之举。实习指导教师根据《税务实务》课程的特点,组织学生参观了滨江区国税局。现场指导填写税务业务相关的一些重要表单,另外还组织学生到另一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江南税务师事务所参观学习,请事务所业务经理向学生详细讲解税务实务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同时指导学生填写有关申报表等表单。

(三)探索产学结合

虽然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税务)专业的产学结合模式才刚刚起步,但是学院积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探索产学结合的新模式。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联系学校附近的单位来获取工学集合的岗位和机会,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在最后一学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进行课程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并不一定是从事会计(税务)专业的实习。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税务)专业相关负责人通过和一些专门从事会计(税务)业务的用人单位开展交流合作,将一些有志于毕业后从事会计(税务)专业行业的学生安排进入一些相关单位实习,不仅满足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税务)专业学生实习意愿,而且促进了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帮助学院会计(税务)专业部分学生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

(四)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实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全方位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并正在指导职业教育进行深刻的变革与实践,社会经济进步极大地拓展了办学空间,为高等教育院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高等教育院校的相关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加强了实习的过程管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细则,不断与实际相结合,并采取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1.前期管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实习过程的前期管理工作。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教师外派巡回制度。教师在外派巡回时兼具双重身份,既是职业导师,也是专业导师,同时要求外派巡回的教师自身对于对于工学结合岗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熟悉工学结合实训实习所涉及的《税务实务》等相关课程的具体内容。

2.中期管理。顶岗实习生是接受用人单位与学院的双重管理,外派巡回的指导教师通过召开实训实习学生座谈会,进行实训实习经验交流和总结沟通。指导老师在外派巡回的时候要重点检查学生的考勤情况、业务技能情况和实训单位综合鉴定意见。

第一,参加实训实习的学生是否全面了解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财务核算属性、会计岗位设置等。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具体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实习进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实习生的想法,结合实习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并进行耐心的点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第二,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要求外派巡回的指导教师强化对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管理,要求实训学生会计核算基础上对会计政策、财务管理的运用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尽量引导学生发现用人单位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些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第三,巡查教师与实习单位需要交流的情况。外派巡回的指导教师要积极与外训实习单位的管理人员多沟通、多联系、多交流,通过与实习单位的交流,了解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薄弱环节,获得用人单位在资金、实践基地、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支持。

3.后期管理。巡回结束后,学校外派的指导教师在实训实习的后期要根据所了解的学生实习情况,并结合实训实习单位的鉴定意见,给出学生实习的最初成绩,并以此作为学生实习的基础考核资料。根据实习单位对学生专业情况的期望,以及相关用人的需求,并且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建议等方面的信息反馈,来指导我们的课程设置和今后的人才培养方向。学生在校时,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所掌握的知识没有具体的认知,通过顶岗实习,就能明确已经会操作什么,哪些还有待加强。在顶岗实习学生反馈情况的基础上,巡查教师及时给学院提出建设性意见。比如:学校课程设置和实训的安排等。因此,巡回指导的反馈信息总结对目前在校生培养有很大帮助。二是改进顶岗实习工作模式。巡查指导教师要求填写《顶岗实习巡回指导记录表》。及时进行顶岗实习巡回指导系统管理工作的总结。

外派教师实习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模拟;公安派出所;实习;教学模式

“模拟公安派出所”,是指公安院校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和公安部对公安派出所设置的相关规定,以公安机关的公安派出所为蓝本,设置与公安派出所一致的外观标识、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等的实践教学场所。模拟公安派出所这一教学模式的设立,可以使公安院校各专业学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在校内完成实习各个实践环节,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模拟公安派出所”的建设也适应在职民警、培训实战教学之需,是公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一、公安院校“模拟公安派出所”实习教学模式设置的背景

公安院校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各实战部门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组织纪律严格、法律政策熟悉、业务技能精良;具有较强地依靠组织群众做好基础预防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规范地依照法律法规执法办案的能力;具备做为一名合格称职的人民警察应具备地高素质及工作所需的各项技术技能的人才。公安院校成为各级公安机关各实战部门人才输出的中心,是培养各类公安工作人才的基地,是中国的“西点军校”。为完成历史赋予我们从事公安教育这一代人的神圣职责,结合我国公安院校的教育特色和公安机关各实战部门对公安业务人才的需求标准,各地公安院校依据第20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公安机关开展组织民警大练兵活动的要求,,本着坚持“大公安、厚基础、精专业、重实战”的教学宗旨,各地公安院校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模拟公安派出所”,以标准、规范的公安派出所建制、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运行流程、组织纪律及考核办法等进行“模拟公安派出所”的建设,由学校专业课教师精心组织策划及公安机关各实战部门领导担任业务指导,组织学校各专业队学生依照所学专业课知识及掌握的技术技能的熟知程度阶段性,或毕业实习前综合性地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实际应用,熟知基层业务工作程序、方法、要求,促进公安院校公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构建公安院校“模拟公安派出所”实习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加强“模拟公安派出所”实践教学的组织保障

“模拟公安派出所”的组织保障采用的是“校局结合,以校为主”的方式。学校方面,根据公安院校“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对“模拟公安派出所”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体系,学校方面由教务处牵头,综合协调、指导治安系提出“模拟公安派出所”建设规划和方案,对“模拟公安派出所”实行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系部方面由治安系牵头,带动其他相关系部,根据建设规划和方案,落实基础措施,力争资源共享,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在公安实际部门方面,由省(自治区)公安厅治安总队,地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及所属分局治安大队、派出所的领导民警担任业务技术指导。

(二)规范“模拟公安派出所”实践教学的实施步骤

模拟公安派出所实践教学,原则上采取任课教师依据公安派出所业务工作内容要求,自行组织策划模拟训练方案或者与其他教师合作设计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分三个阶段完成模拟训练任务。

1.准备阶段。第一阶段为组织实施模拟训练准备阶段: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是教师组织实施的模拟训练训练内容必须是在公安派出所业务工作内容范围之内;二是必须提交模拟训练内容方案报学校教务部门审批、备案;三是模拟训练方案报学校教务部门审批同意后,必须把模拟训练的时间、内容、所需装备等物品报告治安系领导,以便提前做好保障准备工作;四是组织模拟训练任务的教师必须做好模拟角色分工,联系业务指导人员,通知学校督导团现场检查等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第二阶段为组织模拟训练实施阶段。具体要求包括:一是必须做到精心组织、科学策划设计实施方案;二是设计方案应全面、规范和标准,便于实际操作;三是模拟训练内容可采取分步进行或者综合性进行;四是不同角色扮演由学生完成;五是整个模拟训练过程由方案设计教师、业务指导人员和学校督导团成员全程跟踪、检查与监督,并做好模拟训练情况记录;六是模拟训练中所使用的模拟设备、道具必须做好登记记录,使用者正确使用并保管好所配发的设备、道具。

3.总结阶段。第三阶段为组织实施模拟训练总结阶段。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总结:一是学生完成单元或综合项目模拟训练后,由公安机关实战部门的领导民警,依据学生在模拟中的动作、语言、执法办事程序要求及制作各类法律文书的实际效果进行现场点评;二是由学校教务处教学督导团成员及组织模拟训练的教师对整个项目模拟训练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三是由完成模拟训练任务的学生依据业务指导人员及教师的点评总结、组织讨论、写出总结;四是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模拟训练完成的情况及业务指导人员的现场点评及学生的集体总结,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计算。五是对学生制作的各类法律文书归档保存。

(三)合理设置“模拟公安派出所”的工作岗位及岗位职责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是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公安派出所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安工作的全局,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公安院校学生的见习、实多都有是在公安派出所进行,从多年的教学调研情况上看,基层领导、民警普遍反映我校学生在见习、实习和工作初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尤其是制作各类法律文书的能力较弱,工作流程不熟,工作方法、法律法规应用等等有待加强教育。正是基于这种现状,要按照2002年3月21日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的通知,2002年6月14日公安部《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决定》和《公安派出所装备配备标准》(公装财[2002]65号)等精神,对模拟公安派出所中各个模拟的工作岗位进行设置及工作职责、装备进行认定。建立模拟公安派出所工作将按以上工作岗位来设置,模拟公安派出所工作岗位及职责划分包括:所领导(所长、指导员、副所长、中队长)岗位及职责;刑侦中队(探长、探员)岗位及职责;社区民警中队岗位及职责;治安巡逻中队岗位及职责;治安行动中队岗位及职责;内勤组岗位及职责;户籍民警岗位及职责;治安巡防大队岗位及职责等。

(四)完善“模拟公安派出所”的软硬件设备

模拟公安派出所应当以一个标准、规范的城区派出所来建设,按照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派出所装备配备标准》等规定,建立“模拟公安派出所”的软硬件设备。一是基础办公地。按照有关规定和工作实际,结合公安院校情况,设置多间办公房,包括所领导办公室、刑侦、社区、治安中队办公室、内勤办公室、值班(备勤)室、户籍办公室(办证窗口)、审讯、调解室、留置室、所务会议室、档案室等。二是软件设备。包括派出所工作岗位以及派出所工作服务用语挂牌、纪律(五条禁令)挂牌、警务公开栏以及其他需要上墙的规章制度等。三是硬件设备。按照公安部2002年4月10日的《公安派出所装备配备标准》的规定,结合组织模拟公安派出所工作教学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所需硬性设备包括:用于户籍管理工作业务模拟训练之需的居民身份证检测仪、人像采集设备、指纹核验设备、读写机具、手持读卡器等户籍管理器材;用于档案管理模拟训练的档案专用、档案装订器材、档案保护器材、复印机等档案管理器材,用于执法办案模拟训练的现场勘查箱、摄像器材等勘查取证器材;用于模拟巡逻、堵截、盘查、现场执法执勤训练的手拷、警笛、望远镜、手持喊话器具、警戒带、阻车路障、警械专用柜、8件套多功能武装带、64式胶枪、胶匕首、胶菜刀、警用装备包等警械及其他模拟器具;用于模拟查缉战术训练用的防弹头盔、防弹背心、防刺背心10件、防割手套等防护器材;还有必要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留置室监控设备等。

作者简介:

曾伟(1975.7―),男,广西上思县人,本科,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治安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治安学。

外派教师实习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历史课堂;生成教学;“三度”

生成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课堂上学生的发问有时是信口开河,教师的组织教学也跟着信马由缰,而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分寸,我认为把握好历史课堂教学生成的分寸,教师应注意以下三个“度”。

一、提问注意坡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作为教师理应成为“善问”“巧问”的智者,所以课堂提问要设置坡度。所谓坡度,就是生成的问题做到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在上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课后,老师可以补充讲《唐朝的衰落与灭亡》,提问:“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或许说:“杨贵妃那么胖,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能算是美女,唐玄宗为她不理朝政,使唐朝走向衰落,实在不值得。”也有的学生对此表示赞同。而此时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把握课堂大局,把握方向,因为学生的讨论已经偏离主题了。在不打断学生谈话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提问:唐玄宗如果不爱杨贵妃,唐朝就不会由盛转衰吗?在唐朝的衰落中,杨贵妃是不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起义”与唐朝的衰落是不是有着直接关系呢?经过这些提问,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使讨论从“美”与“丑”、“胖”与“瘦”、“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讨论中走出来,开始了深层次的思索,最终明白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起义”是导致唐朝衰落的原因,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只是君臣昏庸、政治腐败的一个表现,不是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样一步步地生成设疑,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提高了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启发注意适度

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所谓适度,就是指对生成容量的控制,也即生成内容的多少。老师在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总结,由于该论断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生成的问题就要注意适度。讲解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启发学生:

1.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的原因

2.洋务运动和的目的、作用与失败原因

3.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的原因

4.北洋军阀和集团要把中国引向何处?

5.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以上是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这样生成启发,才符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总结注意类比度

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类比度,就是在课堂生成总结时,可以将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史实、内容进行类比,达到知一推百、融会贯通的目的。在上完《洋务运动》时,老师可以抓住“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方面的异同”来进行总结相同点:

都主张学习西方,学习的内容极为相似;学习的目的都是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不同点

1.目的和口号不同:抵抗派的目的是抵抗外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目的是加强国防,抵抗侵略,维护国家。

2.实施程度不同:抵抗派由于受到种种压制打击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提出完善的学习西方的方案,虽有主张但未能实现。

3.客观效果不同:抵抗派抗击了外国侵略者,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王国”的梦幻中惊醒,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起了推动的作用。经过这一番类比,使学生对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和鉴别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说总结时要注意分寸,讲究方法。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把握教学生成的分寸,寻找契机,因势利导,恰如其分地生成。只有这样,生成的内容才能与教学目标浑然一体,师生的配合才能相映生辉,历史的教和学将会永远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2]王铎全,李稚勇.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白月轩.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外派教师实习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党外代表人士 教育培训机制 对策

一、潮州市党外人士的基本情况

摸清和了解潮州市党外人士的基本情况,是我市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潮州来看,党外人士基本情况如下:

(一)派人士

我市共有八个派,分别是中国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其中,除台盟外,2002年4月30日致公党潮州市委员会成立后,我市七个派组织已全部建立。目前,全市各派共建立基层组织45个,共有派成员878人(附表如下)。

(二)无党派人士

2013年12月31日,我市成立了潮州市知识界人士联谊会,由潮州市知识界代表人士自愿组成,是以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非盈利性、联合性社会组织,是具有统战性、知识性、联谊性的社会团体。该会的主管单位是中共潮州市委统战部。目前有会员78人,凡是加入知联会的无党派人士,按照中央有关无党派人士政治面貌规范使用的规定,可以认为是已正式确认的无党派人士,其他人员,我市没有正式办理手续确认。

(三)民族界人士

除了世居的畲族外,潮州外来少数民族共有39个,全市共有41个民族。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6652人,其中世居畲族人口2353人,占全市人口的0.086%,零星分布在三个县(区)九个行政村,即潮安区归湖镇的溪美村、碗窑村、山梨村,凤凰镇的石古坪村,文祠镇的李工坎村;饶平县饶洋镇的蓝屋村;湘桥区意溪镇的古u村、桂坑村和荆山村。流动人口大概15000人。

(四)宗教界人士

我市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10个,其中佛教128个,天主教26个,基督教56个,宗教教职人员经定247人,佛教192人,天主教4人,基督教51人,宗教团体11个,其中佛教5个,天主教3个,基督教3个。全市共有30名宗教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市人大代表3名,市政协委员5名,县(区)人大代表4名,县(区)政协委员18名。

综上所述,我市统一战线工作面广线长,人才众多,资源较丰富,组织抓好代表性人士队伍建设,特别是开展代表性人士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更好地为潮州凝心聚力,为潮州新一轮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二、潮州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教育培育工作的开展。

根据调查,目前我市党外代表人士不到七成的人认可教育培训的作用和地位,部分人甚至对此持否定态度。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应有的地位和实际地位存在的巨大落差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一些部门和领导缺乏真正的统一战线意识、多党合作意识和广纳群贤意识,存在“党外代表人士安排仅仅是政治需要,工作很难抓好”,“行政领导班子有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工作起来不方便”等错误的思想,最终导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被看成是一项可有可无、可紧可松的工作,缺乏内在动力和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党外代表人士对教育培训的人士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思想政治培训是政治教化和“洗脑”,因此产生思想抵触,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和主动性。

(二)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尚未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1.没有建立起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协商机制。我市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由统战部门协调、管理和组织,没有列入党委和政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这说明在调训过程中,统战部、组织部、各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和社会主义学院等部门的协调不够,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事实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涉及人、财、物多个方面,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开展,只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2.培训与选拔任用存在脱节,培训的综合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将教育培训结果与干部任用选拔完全联系起来,教育培训还没有成为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的硬性指标,对于积极参与培训、表现良好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积极性。由于长期以来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远不如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因此党外代表人士主动自觉参加主体班次培训的意识薄弱,难以受到制度约束。

3.培训效果跟踪反馈不及时,一是我市社会主义学院对于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展不及时,没有将培训不同阶段的评估结果作为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托。二是目前采取的培训效果评估办法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没有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评估指标进行细化,分类不科学。三是忽视对培训效果跟踪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没有根据结果认真总结教学培训的经验和教训。

(三)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党外代表人士素质能力的提高。

1.教育培训的“面”不广。我市党外代表人士多集中于科教文卫等部门,因此针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多集中于这些单位,培训范围没有拓展到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专业人员、工商界代表人士。

2.培训教学的实践性不强。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足,社会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对统战工作实际、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情况和特点、培训对象需求等了解不多,把握不准,导致培训教学难以做到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对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党外代表人士关心的问题涉及较少,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较少,学习内容显得比较空洞乏味,教非所需,学非所用。

3.培训方式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参训学员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目前,教学培训的方式多半以“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为主,这种以听专题、看电教、组织讨论为主的培训模式,难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训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和尝试交互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兴趣教学等方式,但由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加上在短期班次中无法安排等原因,交互式、研究式教学在整体培训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少,极大影响教学培训的实效性。

(四)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的特色难以充分发挥。

社会主义学院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教学场地不足、软件和硬件还不成熟等共性问题,影响了统一战线理论教育培训特色的发挥。就我市社会主义学院而言,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的工作机制还没完全理顺,目前突出的问题是采取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模式,没有成立统一战线理论教研室,办班数量和办学动力不足。其次是统一战线理论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教学科研队伍基数太小,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构成不太合理,严重制约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不相适应。

另外,办班模式随意性较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就我市社会主义学院而言,办班模式以短班为主,培训时间只有一周以内,半个月以上的中班和长班极少,既缺少三个月以上的重点培训班次,又缺乏长期稳定的精品理论课程。

三、进一步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不仅要从政治上关心和爱护,而且要在教育培训上创造更多的条件,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切实抓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党委统战部和组织部要根据各自的分工,定期联系、交流、研究商讨培训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有关工作,在制定名单、培养锻炼、考核任用等方面做到“同一套工作计划、同一份干部名单、同一个工作目标”,努力实现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再次,党委统战部要与派、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新的社会阶层和港澳台同胞实现良性互动。派委员会和民族宗教团体应及时向党委统战部介绍优秀后备干部,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选拔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后备队伍结构,实行动态管理。党委统战部和外要与后备干部所在的单位保持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定期请他们协助考察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工作表现,请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为后备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学习机会。

(二)推进科研工作创新发展。

首先,要积极制订学科建设规划,建立科研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围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使科研切实发挥支撑作用,为提高教学水平、推动统一战线理论创新服务。其次,要切实采取措施,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要坚持走“内培骨干、外聘名师、专兼结合”的路子,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到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修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坚持公开选拔、择优聘用的原则,探索兼职教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选聘优秀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型、实践型、管理型和专家型相结合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通过提高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和建立教师竞争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三)创新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

创新党外人士培训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是深化潮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一个稳定、高效运转的基地,是建立健全培训体制的保障。潮州市社会主义学院作为党外人士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更加需要重视提升自我的综合优势,在创新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上下工夫。从提高潮州党外人士思想政治素质这个目标来说,可以采取基础理论培训、社会实践与外出考察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争取建立与省社会主义学院和中央社会主义协同培训的联系制度。在教学实践中,借用个案调研的方式方法,结合现场教学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在中青年党外人士培训过程中采用研究式教学,变学员“要我学”为“我要学”,打破传统教学教法中教师一人独大和学员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在常规教学之余穿插研究式教学,学员可以从潮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个案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剖析,了解我市在改革发展中的尚需解决和改进的重点问题,为以后的工作实际积累素材。积极拓展和创新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能力建设途径,强化教学效果,提升学员的能力素质。另外,进一步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共享,一方面,积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探索与著名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办学模式,着重打造精品班次,力求提高党外人士培训质量,走出一条从内涵上提高培训质量的新路子,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外人士教育培训创新路子。

(四)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第一,明确培训效果评估层次。要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通过有效评估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师资水平和教学管理,调整培训项目、课程设置,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这有赖于多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柯氏模式”提出评估培训效果有四种方式:一是观察学员的反应,二是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三是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四是主体单位经营业绩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把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层次。相应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效果评估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层面加以展开:首先是观察党外代表人士对教育培训整体的满意度;其次是检查党外代表人士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再次是着眼了解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后业务水平的提高;最后是衡量学员所在单位和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整个培训效果评估中,社会主义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及各个主体班次的具体情况,突出对某个层次的评估。

第二,细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在明确培训效果的评估层次之后,就要通过细化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通过评估指标的具体规定凸显党外人士培训的独特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首先是培训的预期目标设定的合理性,能否顺利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其次是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各个单元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能否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再次是师资配置上能否达到在主体班次施教应有的层次。最后是社会主义学院的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事宜对培训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完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比如在培训效果验收方式上,组织学习情况汇报会。可以在学员中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小组的具体学习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将所学习的内容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强化培训效果。在统筹培训个各个阶段的工作上,通过座谈、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培训情况,将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反馈给跟班组织员,使之成为强化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确保学员跟上培训进度,实现预期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杜青林.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求是,2011(15).

[2]崔巍.努力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6).

[3]刘晓楠.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的探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4).

[4]蒲跃.关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

[5]赵广君.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机制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

[6]汕头市社会主义学院.注重实效开拓创新 努力建设好统一战线培训基地[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