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护理工作计划

社区护理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护理工作计划

社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推广,社区护理逐渐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扮演多种角色,需要具备多种技能。针对目前社区护理服务的特点和护理工作的现状,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了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培训工作,出色完成了市卫生局安排的培训计划,也使医院在社区护士培训方面积累了经验。现对培训结果和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为今后做好社区护士培训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 6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共285名。全部培训对象均为女性;年龄最大5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40岁。285名学员中中专学历236名,大专学历49名;护理临床工作最长9年,最短3年,平均4.5年。

1.2 培训内容 依据卫生局下发的《社区护士临床岗位培训计划》的基本要求进行。培训时间90学时。其中基本技术操作培训38学时,包括各种注射法、吸氧等16项操作内容;社区急诊急救知识培训12学时,包括洗胃、心肺复苏技术、止血、包扎、搬运技术;疾病健康教育知识和专科技能培训32学时,包括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尿糖试纸、手指血糖仪的使用等方面内容;消毒隔离相关知识培训8学时,包括医疗废弃物管理、消毒隔离技术等。培训分2期,共4批次。每批次分小组进行,每小组7~8人。培训由各临床科室担任。本次培训涉及18个科室,每个科室根据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学员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到不同的科室接受培训。

1.3 培训及考核方法 培训方式采取摸底示教模拟演练练习考核五步进行,即培训科室先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相关内容测试,再根据学员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培训,最后再进行考核。

1.4 对培训后的社区护士进行社区知识培训继续需求问卷调查。问卷为该院自行设计,内容包括需要和不需要再进行培训。共发放问卷285份,收回285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根据培训手册的评分标准,每一单项满分5分,总计20大项内容,共100分,各科室考核后统计结果。培训前测试单项平均得分为2.52分,培训结束考核单项平均分4.78分。全部学员均按计划完成了90学时4大类内容的培训,培训完成率100%(包括自学)。培训后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2.2 存在问题 ①部分学员虽按时完成培训,但因为未全脱产,自行学习、练习不够,考核成绩偏低;②考核结果中以急诊急救知识和专科操作成绩为低,5分满分,平均只得4.08分;③培训科室未完全做到一对一的培训。

2.3 培训后社区护士再培训需求 285份问卷中250份希望能再次进行培训,35份不需要培训,再培训需求率达88%。

3 讨论

3.1 培训的需求问题 社区的概念在我国提出较晚,社区护理工作较以前的医院护理工作有很多观念上的不同,原有的护理教育涉及到的社区护理内容不多,不系统,社区护士综合素质偏低,以往岗位培训不完善。本组学员中尽管全部经过护理学历培训,并经过3~9年的护理临床工作,但仍有接受社区护理知识培训的必要[1,2]。

3.2 培训的时间问题 本次培训是按照市卫生局《社区护士临床岗位培训计划》进行的,其培训时间为90学时。从培训过程来看,由于社区护士年龄偏大,本组平均年龄40.3岁,接受能力比年轻人弱,加上培训的内容与原来学习的内容有部分不同,相同的内容要求更规范,尽管均经过护理学历培训并经过多年护理临床实践,仍感到非常吃力。培训期间护士自觉性非常高,学习非常刻苦,不懂就问,但从考试情况来看,急诊、急救知识、专科操作得分仍偏低,再培训需求调查的需求率仍达到88%。

3.3 培训的内容问题 由于此次培训是按照市卫生局制定的标准进行,该标准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规范,所以本次调查未将培训内容作为重点列入计划。

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该标准侧重实用性、针对性,比较适合社区护士的需要,本组培训后考核合格率达100%。

3.4 建议 社区护理人员培养是继续医学教育的一部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通过对285名社区护士的培训中可以看出,社区护士培训最好采用周期性的脱产系统化培训,分专题进行,这样既能适应社区护士脱产时间难以长久的特点,又能保证培训效果,并且适合对社区护士进行定期规范化培训。

参 考 文 献

社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综合决策

人口大流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特征之一,也是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不仅对新时期稳定我国低生育水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办法》规定的基本法律制度和原则,加强管理,搞好服务,正确引导,增强亲和力。

各部门要树立依法维权、优质服务意识,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要树立职责法定、依法行政意识,自觉履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树立综合决策、综合治理意识,坚持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参与、属地管理、优质服务的工作机制。将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制度与相关部门的改革举措结合起来,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实现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的创新。

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制;完善各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制度。各部门在出台有关改革新政策时,要加强政策协调,既要坚持改革方向、制度和原则,又要妥善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整合管理资源,畅通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各部门要指导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配合政府做好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自觉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通告相关信息,并配合做好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创新管理服务机制

各部门要从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大局出发,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明确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一)认真落实《办法》规定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原则,积极推行属地管理和服务。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综治领导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协调指导。各部门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流动人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实行部门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列入本部门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部门间要建立经常联系、协调制度,按照便民原则,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可采取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对外办公。

(二)各部门的改革新举措要与《办法》规定的基本管理原则、制度相衔接,积极探索工作机制创新。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在开展各种法制教育中,将学习宣传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列入宣传教育计划;发挥各有关部门实施行业管理监督的优势,提高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

(三)加强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队伍建设,切实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社区管理之中。对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行统一管理,依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逐步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属地管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在城市街道、社区组建基层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列入其工作职责,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四)完善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整合各种管理资源,运用政府及公安、卫生、工商、计生等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助,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彻实加强暂住户口登记、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等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掌握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基本情况。明确规定房屋出租户有依法协助政府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与其建立相关的协议管理制度,并配合有关部门或社区查验育龄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及时向社区反馈有关信息。

(六)依靠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团组织,充分调动社区资源,积极支持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和用工单位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鼓励流动人口参加计划生育协会等志愿者组织,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维护合法权益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将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不断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生殖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质量标准。要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使育龄流动人口普遍获得人口知识、计划生育科学知识和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城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要密切配合,保证已婚育龄人口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本着节约成本、讲究实效的原则,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系统,提高服务质量。要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和职业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要在就医、就业和子女人托、入学等方面,对流动人口中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待。要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检查、监督,督促其依照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有关规定,兑现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

严格执行有关行政收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为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加价收费,切实加强检查、监督,坚决纠正、严肃查处向流动人口乱收费的现象。

四、统筹安排,提供保障,满足管理和服务需求

社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不断提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

——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wenjun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用“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新思路来指导具体工作,通过全面实施前郭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绿色、民族”三张牌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充分利用生态资本,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有机渔业和环保产业,全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查干湖已经成为吉林省渔业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和蒙古族民俗旅游胜地。主要做法是:

一、准确定位,因地制宜确定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开发区成立伊始,我们根据全区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确定了“以建设中国北方最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态、绿色、民族为立区特色,坚定不移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抓好旅游业,巩固壮大水产业和农业,加快发展石油工业和环保产业,全面加快开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总体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的近期工作目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完成了内设机构、派驻机构以及党群组织的组建工作,理顺了管理体制,建立了一级财政和一级国库,编制和完善了各类规划,部分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区进入了整体开发建设阶段。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757万元,同比增长83.9%。实现经济总收入27569万元,同比增长132.9%。其中,工业产值12763万元;旅游业收入10500万元,全年实现渔业产值2047万元,粮食产值2259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26万元,本级财政收入464万元;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8个,合同引资额1634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100万元。

二、规划行先,有计划、有目标地科学开发和保护资源

我们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注重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有机结合,制定了一整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发展规划。一是制定了《前郭尔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2002—2006年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和到2011年十年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委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编制了《前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中心区控制性规划》。三是委托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查干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四是完成了《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工作。五是聘请吉林省环境科学院、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和北京联生天地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的编制工作。上述各类规划的编制完成为今后加强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全区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开发区成立后,在前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行为,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法人和区内企业职工集资。三是针对开发区土地存量少、征地成本高、土地优势不凸显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省、市、县给予开发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征用区内村社闲置土地、盘活区内企业土地存量等办法,解决重点项目解决建设用地。2004年,开工建设项目19个,完成投资18299万元。

四、发展旅游经济,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以湿地生态环境和蒙古族民俗文化为依托,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三届“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两届“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2002年5月至2004年10,累计接待游客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3亿元。通过国内外一些知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查干湖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查干湖的知名度逐年提高,前郭和松原的人气指数有了很大提升。

五、调整渔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有机渔业

我们充分发挥查干湖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科学规划,与省内水产科研单位合作,实施大水面开发,采取人工投苗与封湖涵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有机渔业和名特优鱼养殖。全区每年投入鱼苗670吨,年产鲜鱼5000吨,其中,胖头鱼年产量为3000吨。查干湖胖头鱼先后于2002年和2003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食品认证,查干湖被批准为国家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保护区保护工作力度

我们完成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已通过吉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和省政府的审批。《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行政上由前郭县政府领导,业务上由省水利厅领导,并由省环保局负责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同时,开发区在原有的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基础上,又积极争取省环保局的支持,批准成立了开发区环保局,作为省环保局的派驻机构。《规划》重新确定了保护区面积,由480平方公里调整为506.84平方公里,比原规划增加26.84平方公里,并重新明确了主要保护对象。目前正在开展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2005年工作安排

2005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市、县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继续实施“三个三”发展战略,加快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速度,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应对全区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制约开发区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断创造今后发展新优势。

2005年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8%;招商引资任务完成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0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实现550万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8.7%和9.6%。

2005年计划建设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48886万元。其中,工业项目2个,计划投资39550万元;农业项目4个,计划投资2270万元;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7个,计划投资4366万元;商贸旅游服务项目8个,计划投资2700万元。版权所有

为完成上述目标和工作任务,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全面加强项目开发建设。一是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吸纳能力,挖掘区内企业招商潜力,主动与国内外中介机构的合作,实施招商新策略,建立商业化招商机制,实施交易式招商。二是在内部招商方式上,实行专业招商、主题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积极推行网络招商。三是轮岗创业招商。实行轮岗创业,在创业中招商引资。四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服务两个关键环节,实行招商引资加温加压,基础设施建设加码加速,优化服务加力加强,努力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五是坚持引、建并重,加强对项目的后续跟踪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

(二)发挥区位优势和民族优势,继续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促进全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中心区控制详细规划》的实施,完善游客咨询中心、导游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场所,提高景区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特色娱乐项目、查干湖湖标、指引性建筑、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发旅游商品。举办“中国·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查干湖旅游业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发展精品渔业和观光农业。一是坚持大水面开发的方针,采取以人工投放为主,以自然增殖保护为辅的方式,坚持养捕结合不动摇。二是瞄准市场行情,提高单产。扩大名特优鱼类的养殖规模,重点发展网箱养殖等精品渔业。三是继续抓好与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省水产研究院的合作,不断增加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四是加快渔业基地建设。把查干湖及周边各渔场建成渔业科研基地、渔业良种繁育基地、有机鱼养殖基地、鱼产品加工基地。着手研究查干湖胖头鱼、野生鱼原产地注册等有关工作,依法保护无形资产和渔业生产。五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观光农业。抓好“草原牧鸡”和“狮头鹅”的禽类生产;推广蘖谷生产,种植万寿菊,发展品牌农业、旅游农业和效益农业。

(四)集中力量做好保护区基础工作,完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方式,向社区群众宣传《环保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4·22”地球日和“6·05”世界环境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环境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良好风气和公众自觉参与环保的监督机制。充实完善《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做好保护区土地确权、划界立标、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和管护站,清理湖区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等实质性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社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准确定位,因地制宜确定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开发区成立伊始,我们根据全区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确定了“以建设中国北方最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态、绿色、民族为立区特色,坚定不移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抓好旅游业,巩固壮大水产业和农业,加快发展石油工业和环保产业,全面加快开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总体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的近期工作目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完成了内设机构、派驻机构以及党群组织的组建工作,理顺了管理体制,建立了一级财政和一级国库,编制和完善了各类规划,部分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区进入了整体开发建设阶段。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757万元,同比增长83.9%。实现经济总收入27569万元,同比增长132.9%。其中,工业产值12763万元;旅游业收入10500万元,全年实现渔业产值2047万元,粮食产值2259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26万元,本级财政收入464万元;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8个,合同引资额1634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100万元。

二、规划行先,有计划、有目标地科学开发和保护资源

我们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注重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有机结合,制定了一整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发展规划。

一是制定了《前郭尔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2006年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和到2011年十年经济发展规划》。

二是委托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查干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是完成了《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工作。

四是聘请吉林省环境科学院、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和北京联生天地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的编制工作。

上述各类规划的编制完成为今后加强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全区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开发区成立后,在前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一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行为,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法人和区内企业职工集资。

三是针对开发区土地存量少、征地成本高、土地优势不凸显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省、市、县给予开发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征用区内村社闲置土地、盘活区内企业土地存量等办法,解决重点项目解决建设用地。年,开工建设项目19个,完成投资18299万元。

四、发展旅游经济,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以湿地生态环境和蒙古族民俗文化为依托,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三届“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两届“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年5月至年10,累计接待游客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3亿元。通过国内外一些知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查干湖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查干湖的知名度逐年提高,前郭和松原的人气指数有了很大提升。

五、调整渔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有机渔业

我们充分发挥查干湖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科学规划,与省内水产科研单位合作,实施大水面开发,采取人工投苗与封湖涵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有机渔业和名特优鱼养殖。全区每年投入鱼苗670吨,年产鲜鱼5000吨,其中,胖头鱼年产量为3000吨。查干湖胖头鱼先后于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食品认证,查干湖被批准为国家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保护区保护工作力度

我们完成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已通过吉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和省政府的审批。《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行政上由前郭县政府领导,业务上由省水利厅领导,并由省环保局负责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同时,开发区在原有的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基础上,又积极争取省环保局的支持,批准成立了开发区环保局,作为省环保局的派驻机构。《规划》重新确定了保护区面积,由480平方公里调整为506.84平方公里,比原规划增加26.84平方公里,并重新明确了主要保护对象。目前正在开展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年工作安排

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市、县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继续实施“三个三”发展战略,加快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速度,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应对全区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制约开发区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断创造今后发展新优势。

年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8%;招商引资任务完成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0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实现550万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8.7%和9.6%。

年计划建设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48886万元。其中,工业项目2个,计划投资39550万元;农业项目4个,计划投资2270万元;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7个,计划投资4366万元;商贸旅游服务项目8个,计划投资2700万元。

为完成上述目标和工作任务,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全面加强项目开发建设。

一是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吸纳能力,挖掘区内企业招商潜力,主动与国内外中介机构的合作,实施招商新策略,建立商业化招商机制,实施交易式招商。

二是在内部招商方式上,实行专业招商、主题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积极推行网络招商。

三是轮岗创业招商。实行轮岗创业,在创业中招商引资。

四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服务两个关键环节,实行招商引资加温加压,基础设施建设加码加速,优化服务加力加强,努力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五是坚持引、建并重,加强对项目的后续跟踪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

(二)发挥区位优势和民族优势,继续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促进全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中心区控制详细规划》的实施,完善游客咨询中心、导游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场所,提高景区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特色娱乐项目、查干湖湖标、指引性建筑、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发旅游商品。举办“中国·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查干湖旅游业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发展精品渔业和观光农业。

一是坚持大水面开发的方针,采取以人工投放为主,以自然增殖保护为辅的方式,坚持养捕结合不动摇。

二是瞄准市场行情,提高单产。扩大名特优鱼类的养殖规模,重点发展网箱养殖等精品渔业。

三是继续抓好与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省水产研究院的合作,不断增加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

四是加快渔业基地建设。把查干湖及周边各渔场建成渔业科研基地、渔业良种繁育基地、有机鱼养殖基地、鱼产品加工基地。着手研究查干湖胖头鱼、野生鱼原产地注册等有关工作,依法保护无形资产和渔业生产。

五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观光农业。抓好“草原牧鸡”和“狮头鹅”的禽类生产;推广蘖谷生产,种植万寿菊,发展品牌农业、旅游农业和效益农业。

(四)集中力量做好保护区基础工作,完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方式,向社区群众宣传《环保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4·22”地球日和“6·05”世界环境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环境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良好风气和公众自觉参与环保的监督机制。充实完善《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做好保护区土地确权、划界立标、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和管护站,清理湖区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等实质性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开发区的整体工作水平。

一是加大对区内企业及来区注册企业的培育和支持,重点扶持渔业和旅游及石油开采企业,大力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二是完善财税征管机制和税源监控机制。实行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将区级机关所有部门的财务核算纳入区会计核算中心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加强区内直属企业财务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

三是强化景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审批制度,清理违章建筑;加大景区环境建设力度,集中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杜绝在旅游区随意开采油井、取土等破坏植被的行为。

四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开展职工群众矛盾纠纷排查调度工作,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

(六)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机关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强化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团结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廉政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班子内部工作分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社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一直和水旱灾害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写下了光辉灿烂的农田水利史。相传夏商时期,黄河流域地区就出现了“沟洫”,战国时期,兴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灌区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为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北方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灌排配套不全,老化失修,抗旱标准低,效益不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温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形势更趋严重,农田灌溉成了必须解决的事情。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分析已势在必行。

二、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决策。现阶段,我国已经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大兴农业水利建设已不再仅限于灌溉工程量的建设,而是倡导节水灌溉。通过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渠道防渗、低压管道灌溉以及喷滴灌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来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必然通过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来实现。通过灌溉规划设计,有效利用水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是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的重要保障;是遏制农业水环境恶化、改善生态的紧迫要求;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总之,面对我国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开展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是缓解农业和经济社会用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工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开展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工作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选择。

三、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1、协调性原则

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必须与当地经济、农业发展规划相协调。对于新建灌区,规划设计必须以实际情况为根底,在调查灌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基础上,根据农业生产对灌溉的要求和旱、涝、洪等综合治理的要求,进行灌溉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对于已建灌区改造,必须承继现有体系的合理性,调整不合理内容,依据构造合理和功用优化的方针,尽可能地使农田水利的运用构造和方案坚持相对的稳定性。

2、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问题,灌溉收益性,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如果采用的灌溉措施所消耗的成本加大,获得的收益甚微,那这种灌溉措施不值得推行,否则就会造成“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的局面,有碍社会经济发展。

3、统筹兼顾原则

灌溉规划设计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水、节能、省工、省地、增产等方面;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不同用水群体之间平衡关系以及项目实施对农民、农村的影响等方面,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方面。

4、节水原则

灌溉规划设计必须坚持节水原则,坚持节约保护,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切实转变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做到不浪费一滴水。

四、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1、制定计划

如项目区位于地区规划范围内,则应根据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划,明确项目区的种植业态。分析项目区的近中远期的实施计划以及资金投入计划。如项目区在地区规划范围之外,则应根据业主的种植意向,分析市场,综合实际情况,梳理出适合项目区种植计划安排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应注意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引用有关年鉴、规划中的数据。主要包括:有关国民经济情况的资料(地区人口,耕地面积、国民经济产值现状和预测、粮食、蔬菜、水果等需求情况);有关农业生产情况的资料(规划地块作物组成、现状粮食生产能力及预测);当地水文、气象、土壤等自然条件资料。

3、现状灌区调查

主要对现有灌区和周边水利工程情况进行了解,了解现有灌区灌溉方式,使用年限,灌溉覆盖率、灌溉水利用系数、节水达标面积等以及每年建设资金投入情况。了解周边蓄水灌溉工程(塘坝、水库等有效库容等)、引水灌溉工程(周边河道、引水渠道多年过流量等)、提水灌溉工程(水闸、泵站等提水取水建筑物的规模、提水能力等)、井灌工程(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等特征参数和使用情况。 4、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潜力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平衡分析,分析灌溉用水量和实际可供水量,优化灌溉措施,保证实际灌溉用水量小于可供水量,为灌溉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5、提出合理灌溉方式,进行灌区划分

根据规划种植业态,选择合适灌溉方式。根据现状项目区的主要道路、河道走向、地形限制、行政区划以及合理经济的灌区面积,对区域进行划分。灌区内,如首部为塘坝、水库等蓄水建筑物时,应满足水的自流和水量要求;如首部为提水泵站,则提水泵站宜建在灌区的中部,地势较高的位置,以减少泵站运行成本费用,输水干管(渠道)宜沿短而直,尽可能的减少水头损失,缩小管径,做到最优投资。输水支、毛管(渠道)宜结合地块的走向和耕作要求布置。

6、提出合理灌溉制度,分析工程规模以及投资等

灌溉制度的确定主要考虑地区降雨量、蒸发量、供水量、需水量等因素,分析制定灌区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灌溉用水量、灌水时间、灌水次数,明确灌区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等。确定了灌水定额后,为了运行管理方便、投资最小、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运行费用最低目的,往往需制定灌溉工作制度,通常采用轮灌制度,即将支管分成若干个分组,由干管轮流向各级支管输水,而支管则同时向毛管输水。灌溉制度制定后,由末级管道开始逐级计算管道(渠道)的过流量和管径(渠道尺寸)、灌区总流量,估算工程投资、工程运行费用,对工程建成后的增产、增收以及主要经济指标做出分析。

7、提出灌区日常管理维护制度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只有管好、用好,才能充分发挥工程的作用,最大程度实现工程效益。灌区日常管理维护通常包括工程管理、用水管理、生产管理以及组织管理四个方面。工程管理主要包括首部的运行管理,输水系统运行管理以及田间用水设备运行管理等,具体而言包含首部建筑物的养护及观测、闸门及启闭机养护、泵站的运行维护、过滤器、施肥罐、阀门等配套设备的养护、渠道或管道养护、末端出水设施养护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养护。用水管理主要是根据作物的需水量、灌区降水量以及来水情况,制定用、配水计划,并付诸于实际中。生产管理主要结合工程管理、用水管理开展的一系列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水费征收等工作,是充分利用工程创收,促进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的必要环节。组织管理包含灌区管理队伍的建立健全,人员配套,管理制度制定,管护主体和责任人明确等内容。

五、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措施

1、中央、地方财政的支持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大都属于低收益项目,仅靠个人或集体的力量建设,往往势单力薄,尤其是大、中型灌区的建设更是力不从心。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限于生产力水平低,农田水利发展仍处于缓慢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利工作,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特别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来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全国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热潮。由此可见,中央和地方政策及财力的支持对工程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2、技术保障、资源充足

技术是项目的灵魂。丰富的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经验、成熟的施工技术、完善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资料、项目建设所需的设备、原材料等资源充足,这些都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3、当地农民支持

农田水利建设终究是服务农民,再好的项目得不到农民的支持与认可也无法实施,农民的支持是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必须从农民角度出发,切切实实做到服务于农民,才能够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4、项目建设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不复杂,但要保证工程质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因此,农田水利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开工和验收管理、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做到高标准设计,严要求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5、建设资金管理

必须按照“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的原则,对工程投资计划下达、资金拨付、资金使用和帐务处理的全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过程资金及时到位和安全、高效运行。资金的流动采用“先上后下”的方式,即先将各级政府补助资金和群众自筹款统一集中到专帐,然后按照项目实施情况按进度分期拨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