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选修四

高中化学选修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选修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化学选修四

高中化学选修四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教材使用;有效衔接;合理整合

高考一直在不断改革,要使新课程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需研究和体会教材设计意图和学生需达到的能力目标,揭示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局性地把握这个教学框架,才能让不同阶段的孩子达到应有的能力水平,因此我们应注重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衔接和整合研究,达到高效学习。以下是个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和同行们交流探讨。

一、降难减量――《必修一》教材的处理

《必修一》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和源头,它涉及与后续学习密切相关的章节有:

1.物质的量:高中计算的基础

2.离子反应:高中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基石

3.氧化还原反应:高中元素化合物和物质结构学习的基石

4.元素及其化合物:高中所有知识的载体,但选修中不再涉及元素化合物的系统学习

《必修一》每一个章节都直接决定以后的化学学习效果。但理论章节需要深层次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量大、零散,需要大量地梳理记忆,短时间高强度的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此,我们可以把非金属中硫和氮等内容放到高一下期去处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二、抛砖引玉――《必修二》教材的处理

《必修二》将高中化学的难点知识分散在必修和选修教学,因此,如何做好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分割和衔接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各章可作如下处理:

1.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内容:在化学键基础上补充分子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相关知识。

目的:为有机化学及元素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做理论支撑。

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内容:将原电池和电解池内容分为必修二和选修四切割教学。原电池(除盐桥)所有内容,及化学电源部分整合在必修二完整教学,而在选修四不在进行化学电源的教学,重点进行电解池的教学。

目的:保持知识完整性,避免重复教学,浪费时间。

3.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内容:必修二主要针对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而选修四主要进行化学平衡的教学。

目的: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4.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甲烷

内容:补充烷烃的系统命名,适当拓展烷烃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目的:构建基本有机物研究框架,但不增加物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注意:教学分割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分阶段有梯度地教学,尽量不重复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温故而知新――选修教材的教学

选修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上的提升,教学时应密切联系必修课程的知识,紧扣必修课程展开教学。

1.“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

该书与必修的衔接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应在对必修教学内容适当复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新课教学。下面将必修二和选修四知识要求程度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1)化学反应与能量

《必修二》:能总结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能定性描述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关系。

《选修四》: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对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进行计算。

(2)电化学基础

《必修二》:掌握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化学电源。

《选修四》:复杂原电池的理解,电解池的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原电池、电解池的综合运用。

(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必修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速率的计算,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知道化学反应有限度。

《选修四》:掌握化学平衡的相关复杂内容及平衡常数的应用,会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2.“选修五――有机化学”的教学

在必修二的基础上补充。

(1)命名:必修二补充烷烃的系统命名,选修五学习多类别同系物的系统命名。

(2)同分异构:必修二只要求烷烃,烯烃的同分异构,选修五拓展到所有同分异构。

(3)同系物:必修二只要求烷烃,烯烃同系物,选修五拓展到各类有机物。

目的:《必修二》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有机学习思路,在选修五教学中再逐步提升。

3.“选修三――物质结构”教材的处理――融合必修二,谨遵考纲。

《选修三》的知识应谨遵考纲。在回顾必修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选修三的相关内容中融入必修二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用物质结构知识辅助记忆理解元素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并回顾元素化合物知识。

这是笔者对新教材教学安排和处理的一些思考,针对学生层次,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每一次改革,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并总结思考,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教材适应学生,学生愉快地学习中,健康成长!

高中化学选修四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任意性选修;毕业班教学;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李春艳(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李春红(1977-),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09-02

教育理论中高校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选修课又分为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与专业无关,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均可选择。专业选修课又称为限制性选修课,开课内容一般与所学专业相关,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程度较高。黑龙江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将专业选修课又细分为专业指导性选修和专业任意性选修两类。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是各专业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设置的专业延伸与拓展课程。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是依据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设置体现专业方向与专业技能的课程。我校电气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总计27.5学分,学生至少修读需25学分。专业指导性选修课学生个人意愿选择余地较小,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专业必修课。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之后,一般为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授课。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尤其是毕业班学生选修课存在“选而不修”、凑学分等现象,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酱油课”。作为一名以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为主的青年教师,在四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地位

1.黑龙江大学机电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介绍

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即第1~4学期夯实通识教育平台,第3~6学期搭建专业教育平台,第6~7学期按专业方向模块分流指导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后续学习和拓宽就业范围奠定基础。在重视学科基础、搭建专业平台的基础上,设置了电气控制和电力系统2个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选择,加强工程应用的针对性。

2.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地位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采用学分制,毕业要求总分修满167学分。课程平台包括最低修读4分的通识教育平台和最低修读118学分的专业教育平台。其中,专业教育平台共有3个类别:学科与专业必修课程(67分),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25分),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26分)。可见,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总学分的15.6%。

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共分为两个方向:电气控制方向和电力系统方向。每个方向设置课程15门课,总学分37.5学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至少26学分。其中每个方向的三门课选课率达100%,学分3.5学分,是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中的“必修课”,考试方式为试卷考试。其余12门课考试方式为考查,学分在1~2.5学分之间。专业任意性选修课9门课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含三门选修中的“必修课”),6门课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比例为40%。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考查考试课中的比例达50%。因此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专业任意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出勤率低。[1,2]以黑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选课积极,但学生参与课堂的出勤率低下,2007级和2008级“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选课达86人和88人,均超过学年总人数的80%,然而实际到课人数仅为选课人数的40%。第二,学生考试应付老师,学术报告敷衍了事。由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通常以提交学术报告作为考试形式,因此存在大量网上下载拼凑,甚至全篇照抄现象。由此可见,学生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成了“酱油课”,课程变得可由可无,混学分现象严重,与教学目标初衷相违背。

三、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应对政策

1.明确学好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

高校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混学分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在于上至老师,下至学生,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均不够,明确与加强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的宣传是有必要的。首先,在新生入学学习的“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中,教师在介绍课程体系时应强调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实行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有责任和义务向低年级学生灌输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学生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和必修课强调不应区别化对待。由于必修课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要求不同,考试课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考查课因考试轻松,通常以提交报告为主;授课安排在大三下和大四上学期,因此高年级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难易程度、考核形式、口碑均有更详细的了解,甚至在网上或学校论坛里出现了高年级学生写的选修课“攻略”。再次,提高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出勤率低和区别化对待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削减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设置更具有时代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大纲的调整,新增加与时俱进的课程。如我院新增课程“新能源发电”,而这类新课程老教师不愿意讲授,担当新课程的就只有年轻教师,而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也是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不利因素。因此学院应积极动员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讲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出勤率与学习兴趣

出勤率是学生参与课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出勤率,激发学习兴趣。第一,合理优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课时安排。笔者在“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毕业班教学中发现,大四学生第一节课到课人数最多,9~10月最少,11月人数又增多,12月考试。究其原因,9~10月学生以找工作为主,11月份多数已和用人单位签约后才重返课堂。教学安排可根据每年应聘高峰实时调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出勤率。第二,师生角色对调,强化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四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学生分组,每节课由一组学生完成课堂讲授的部分内容,增加学生参与度。此外,学生遇到感兴趣的用人单位,可与同学协调互换分组,可解决部分课堂学习与找工作的冲突。第三,应用型工科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科研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建立奖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加荣誉感和认同感。

3.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考核形式应为多样化

我院专业任意性选修课15门课程中有12门是考查考核。考查考核方式以提交学术报告为主。以下几种教学尝试有利于丰富考核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第一,考核学术论文题目应具体化,代替宽泛教学专业涉及领域,可有效减少学生网上下载论文,敷衍了事发生的概率。第二,应用型专业课程以工程案例分析,仿真设计等形式代替学术论文实现教学课程考核。例如,“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可以用Matlab完成电机的控制系统仿真,以仿真程序结果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获得学分。这种考核形式可培养学生广泛的专业兴趣与实际动手和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学以致用,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课堂学生参与度纳入考核范围,适时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所占考试成绩的比重。

4.巧用毕业设计与大四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关系

学好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可能有利于毕业设计和考研群体。第一,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对毕业设计有促进作用。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内容广泛,立题多样化,教学大纲灵活,教学条框少,可随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随着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以学术报告、仿真设计、工程案例的形式完成考核,有助于对学生专业兴趣的点拨。如果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内容做得好,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大四选修课的老师和学生,可通过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互相挖掘毕业设计的题目,可见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对毕业设计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有利于考研群体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从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11月至1月,学生往往集中全力应对考研考试,毕业设计放缓。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授课周期是8月至11月份,如果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报告内容与毕业设计选题相对应,考研学生在相对不忙的8~11月内上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即可完成毕业设计的部分内容,这有利于考研群体既保证了充足的复习时间,又不耽误毕业设计。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在培养模式的地位的分析,针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强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教学重要性;考核形式多样化;通过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出勤率的教学尝试;巧妙利用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教学促进毕业设计。当然,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打酱油”现象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种模式还需在实践中探索验证。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选修四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语文选修课;语文味;“用什么教”;“怎么教”;生成课堂

【作者简介】 郑丽丹,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浙江省丽水中学办公室主任,首届“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丽水市连续两届教学名师,全国中学生百强文学社优秀指导师,丽水市教坛新秀、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25-0130-04

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无疑为“失魅”、“低效”的语文教学打开了另外一条通道,但现实也无奈地表明,选修课在实践中的状态与设想状态还远远达不到名实相符,甚至引发“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叹息。导致该结果的因素很多,但笔者以为问题的核心在于选修课的教学常常与语文学科性质相背离,失却了“语文味”,因而,为学生更好发展的语文选修课,却难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那么,语文选修课该如何凸显语文味?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两个问题最为关键:一是“语文”选修课程内容的开发。“用什么教”解决了,方能从根源上解决课程的 “语文性”问题;二是“语文”选修课堂的的教学探索。“怎么教”做得好,才能实现选修课堂的有效“增值”。

一、语文选修课程用什么教

语文选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它突出的选择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什么课程,教师可以“选择”开发、开设什么课程。那么,语文选修课,教师到底应该开发什么样的课程,才能为高质量的选修课奠定基础呢?“《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性’体现在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上,即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应该把这些‘基础性’作为一条原则而加以遵循。……选修课设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基础性’有所失落。” 可见,要保证选修课的“语文”价值,首先要确保选修课程的开发立足于“语文”这一特性。

1.开放中的规范把握――选修课程实施方案语文化、具体化

作为一门课程,选修课缺乏相应、明确的课程标准,“开放”程度很高。如浙江省教育厅虽然已经把选修课程的种类细分为四类,但四类课程方案中涉及的课程开发、开设等规定还是失之简略,需要每一位开发者各显神通。在这个自由度极大的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把握的是学科的规范性,即将选修课程实施方案进行学科化、具体化,对各类选修课程的内容和界限进行逻辑分类,这是四类选修课能真正落实到位的保证,也是四类选修课能真正发挥学科功能的保证。

在这一方面,褚树荣《语文选修课程的思考与实践》一书中的研究成果可以给我们提供极好的借鉴。该书对浙江的四类选修课程(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语文化和具体化,设计了四类选修课程语文化框架,又延层展示了知识拓展类课程设计框架和听说读写的知识拓展类课程框架,给每一个语文选修课程开发者以参考和指引。试看下表:

这个框架将高中四类选修课程,从目标、领域、内容、特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语文学科具体化处理,为开发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又充满着弹性的语文选修课程开发线路,为开发开设高质量的“语文”选修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自由中的科学构建――课程建设纲要的逻辑性、立体性

从某个角度来说,语文选修课应该是专题化了的必修课,但目前很多的选修课其实只是一些由“话题”组成的课程,话题与话题之间,缺乏逻辑和思维的联系,碎片化、大众化现象明显。上课貌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冷冷清清”。

要突出选修课的语文味,让语文选修课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在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之下,加强语文选修课程开发整体性的规划,编制融必修与选修为一体的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通过纵向突出不同领域、横向分层分类进行一定的逻辑建构,形成语文学科课程体系科学的立体结构,让语文必修课程和语文选修课程相互衔接,既为全体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又为学生按兴趣、按潜质发展提供空间,真正体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与自主选择性。

构建起逻辑体系清晰的课程开发建设框架,对课程理论知识不足、课程逻辑建构有困难的开发者,是一种方向的指引,也是对“超自由”开发的一种约束。如我校历来有很好的辩论传统,学生在省里两届中学生辩论赛中分别荣获了亚军和冠军,但是教师们在开发辩论相关课程时颇费踌躇:十多个论辩相关课程到底哪些是学生喜欢的呢?哪些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未来发展最有帮助呢?最后在学校《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的框架下,结合学生的意向调查,组合、确定了《追根溯源学辩论》、 《抽丝剥茧明辩术》、《 含英咀华赏辩词》 (基础类课程)、《联珠缀玉撰辩词》、《攻守相济自由辩》(拓展类课程)、《唇枪舌战决胜负》 (探究类实践课程)等三大类三层级专题性辩论课程,又结合其他学科开发了模拟法庭、幽默开场白表演等跟辩论相关的综合性课程,形成了一条较为有效的 “论辩知识链条”。

以上说的是课程预备的问题。语文选修课程比起其他学科的课程更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课程开发只有牢牢立足于“语文性”,才能实现有效收绾,为下面的课堂教学浓浓的“语文味”奠定基础。

二、语文选修课程怎么教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实施比开发更难。“拿什么教”突出的是目标与方向,随着语文选修课程坏境的的日渐改善与学校顶层设计的逐步科学化,教师在这方面的压力会逐渐减轻;而“怎么教”突出的是理念和技巧的问题,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理念决定技巧,技巧回应理念。要打造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促进个性化发展的真正有“语文味”的选修课堂,下列问题的认真思考和有效应对则非常必要。

1. 有趣与有用

选修课程的开发开设给了学生选择权,也给了语文教师更大的自由空间。但是,语文选修课堂要突出语文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一定要防止走两个极端:一是“有趣”有余而“有用”不足。主要表现为:只凭教师个人喜好一厢情愿地开发语文选修课,课堂上信马由缰;完全为学生“兴趣(猎奇、好玩、轻松)”所绑架,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但对他们的实际需要毫无帮助或者帮助甚少的选修课,没有针对他们实际需要来开设选修课。二是只求“有用”,毫无趣味。迫于高考压力,不顾语文选修课堂应有的自主、开放、实践等特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课程内容乏味,教学手段单一,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这两种情况,是目前问题选修课堂最常见的形态,严重缺乏语文味。“当大多数学生像坐在电影院一样,以旁观者的眼睛观看教师精心导演的‘编程演示剧’时,也许并非无效,但这种由外到内的单向知识灌输,这种缺乏互动的教师独白,只会是低效教学”,最终让学生对语文选修课程敬而远之。

2.过度与不足

在现在的选修课课堂上,损害选修课“语文”有效性的过度行为是多方面的。如内容过度,所选用教材内容学术性、专业性太强,偏深偏难,不符合高中生的学情;如解读过度,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容易发生无界限解读、阐析过度的情况,而语文选修课因其评价的模糊性以及教师较大的自由度,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如实践过度,放开让学生合作探究却缺乏必要的引导、调控,导致了散漫的自由与懈怠;如知识集中过度,选修课程某一模块或某一内容学习时间过分集中,从而显得单调与枯燥。与此相反,因教师的理念、能力水平及选修课课程环境等方面的原因,选修课课堂上同样存在着诸多不足的现象。出现不足,有客观因素,如学校硬件跟不上、选修课教学时间安排不充分等;但更多的是教师的主观因素,如理念落后、能力不够、准备不充分等等。

过度与不足行为都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只有反复摸索,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点,语文选修课的质量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证。

三、语文选修课堂应该怎么样

在语文选修课选课意向调查反馈中,学生的愿望简单而实在:互动多一点,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别总是教师干巴巴地讲,教授的东西能提高语文成绩的;教师能提供新想法,甚至是自己独有的想法,而不是告诉我们很多课本上有的和能在网上找到的东西。

作为一门最有生命力的课程,人们期待语文选修课堂上会不时呈现一个个“不可预约的精彩”,美好的语文选修课堂应该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师的教是基于学生的问题,学生的学是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学关注学生学会。课程改革强调由‘教’的基点转向‘学’的基点,这是学生本位的体现”;“以学习为中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而非教教材,窄化语文学习的内容;以尊重为基础,面向全体,倡导对话教学,而非独霸讲台操控全局;以问题为纽带,组织自主、探究、合作的语文学习活动,来提升思维品质,而非灌输和表演;以整合为准则,挖掘并灵活地利用好一切生成性教学资源,而非照本宣科,机械地程序化运作;以语文素养发展为目标,能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而非仅用语文试卷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素质。”

刘祥教授认为:“作为种子的语文,它的使命是生长;作为种子的传承者,我们的使命,是让种子依照种子的生长规律而自在生长。”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使命与荣幸。

参考文献:

①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② 褚树荣.语文选修课程的思考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24.

高中化学选修四范文第4篇

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开放型多样化人才为主线,按照共性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为提高人才培养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我们构建了 “按学科招生,贯通基础,分流培养,逐步到位”的培养方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从“深井”模式向“大平台”模式转变。设置大学通修课、学科群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文化素质公共选修课6个课程模块。开设了9个专业方向:教育、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公司理财、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营销实务、广告实务。学生在一、二年级主修大学通修课和学科群基础课,三、四年级依据人才市场信息及学生个人特点和意愿选择专业,学习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这种培养模式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了四次选择机会:第二学年修完大学通修课和学科群基础课后选择专业;选择专业后再选择专业方向;第三学年后学生选择考研究生方向或立即就业方向,选择考研究生方向的学生准备研究生考试,执行研究生考试培养计划,选择立即就业方向的进入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完成角色转换;第四学年学生选择多学科交叉的任意选修课,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

按学科群设置基础课,打破学科壁垒,贯通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的基础课程;任意选修课的设置突出两条线:研究生考试,立即就业,根据人才市场要求及学科发展动态进行动态刷新;文化素质公共选修课,设置了人文历史、哲学社科、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修满规定的学分;课程设置中加大计算机应用训练与外语口语训练的课时,以提高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二、强化专业实习,实现“学习——上岗”零距离

专业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效方法;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专业实习放在重要位置。当前,由于专业实习组织管理难度大,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许多高校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些高校即使开展了也只是 “放羊”,学生随便找个单位在实习表上盖个章就可以交差,收效甚微,严重影响了培养质量。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我们在大学四年级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大学三年级暑期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习,设计了一套经济与管理类学生专业实习方案,探索出一条“立体管理,开放内容,科学评价,注重双赢”的专业实习改革路子。与本省及邻近省份13多家工商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设了一批实习基地,达到校企共同育人的目的。通过实习,学生在专业应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业意识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锻炼,提高了适应能力、计划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际工作能力。

三、实施研究型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掌握自学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使学生早日进入专业领域,受到科研训练。我们设计了研究型教学计划,成立研究型教学指导小组,聘请治学严谨、学术声望高、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对学生培养工作热心的教师作为指导小组成员,制定“研究型学习课题指南”。二至四年级的本科生根据课题指南,进行选题,利用课余时间围绕着“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收集图书资料、开展读书活动、写出读书笔记、组织讨论交流、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依此循环往复,螺旋式提高,不断地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

四、实施实验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高中化学选修四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选修课;研究分析;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前还有部分高职院校采用非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课程设置中尚无选修课开设的先例,也就是学生在公共基础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都无差异性,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开展自己的兴趣学习,对就业方向的选择都无更好的认识,因此在当前状态下研究选修课的开设办法有其必要性。以我院为例如何在非学分制教学管理条件下,为开设选修课提供有效的措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选修课的目的与意义

1.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随着知识的发展,知识在不断走向分化、深化、细化的同时也不断地交叉、渗透、融合。知识的不断分化与整合使传统的学校课程很难反映人类知识的当代成就,滞后于知识的发展。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

2.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僵化格局,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富于弹性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3.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由于必修课数量、内容、范围有限,在必修课一统天下的格局之下,不可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只有选修课才可能既在科目设置上有一很大的灵活性,又在科目的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因此,开设多种多样的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总之,将必修课与选修课优势互补、动态平衡,充分释放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现代社会输送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

三、非学分制教学管理条件下开设选修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选修课的开设与原有课程设置的关系

为将选修课的开设融入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可根据各专业教学安排的需要,将教学计划调整,分别在第二、三、四、五学期开设60至120学时的选修课,并限定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课时。其他原有课时为必修课,每学期总学时在原教学计划中减少60学时,变为选修课学时。选修课只能缓考,不安排补考和重修,可在下一学期中重选,毕业前要完成至少240学时的选修课方能毕业。

2.选修课的组成

学院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模块。公共选修课:由学院教务处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院教学改革方向,结合学院办学的特色与优势,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建设,面向学院全体学生开设。原则上每门公共选修课的总学时为30或60学时,所需学时不符的课程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学习难度和考核要求,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由各系部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需要、专业特色和优势进行规划和建设,由各教学单位向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选修课的设置遵循必要性原则,与已有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内容重复或相近的不得另设。

3.选修课的教学时间

选修课一般安排在周一至周四的5、6或7、8节课集中进行。公共选修课教学时间一般为每学期第3周至第17周。专业选修课的具体教学时间由分院自行安排。鼓励专业选修课程集中安排在前半学期(1―9周)或者后半学期(10―18周)开设。鼓励符合条件、教学效果好的专业选修课实行滚动开课,如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都集中开设。

4.选修课的审核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实行申报制度,凡学院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程须履行申报手续,符合申报资格。允许相同的课程由不同教师同时开设,以促进教学建设。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研究的进展和行业动态需求,不断开设新课,实行专业选修课程负责人制。连续两次选课人数未达到开班人数者,该课程停开两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