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音乐教育

高中音乐教育范文精选

高中音乐教育

高中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从艺术的角度看,音乐是人们在生活中为满足自己、充实心灵的一种精神食粮。从人类世界出现起就伴随产生音乐,在时代潮流的引领下,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今,我们力争将音乐的积极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高中时期作为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的一个阶段,就有必要积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校园氛围,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

一、健康向上的音乐能够改善高中的教学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开展音乐活动能够有效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形成一股健康向上音乐自带的良好风气。在高中校园里,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时间播放音乐,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的方式感染学生情绪。通常我们会选择轻松、舒缓、和谐的优秀音乐作品,以其积极的词作让学生振奋,以其柔和的音调让学生得到休息,以其舒缓的节奏让学生有耐性。另外,我们还会点播一些民族音乐,让学生在这些优秀的民族作品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鼓舞人心的同时,实现音乐的教化功能,从而营造一个相对优异的教学环境,实现以乐育人的积极作用,用心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二、通过音乐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

一部令人叹服的音乐作品,应该是兼备情感与艺术的结合体,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潜移默化地被音乐传达的信所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与文化修养。但是,就我国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看,音乐鉴赏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充分重视,尤其是学生表现出参差不齐的鉴赏能力。有调查显示,我国当前大部分高中生痴迷于韩国与港澳台地区的歌星、演员,他们的痴迷程度甚至达到不可理喻的地步。相反的,热爱民谣、传统民族歌曲的学生屈指可数。这就可以表明,我国的音乐教育还存在一定欠缺,像音乐教材的编写过于刻板,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很多同学所接触的知识面相对匮乏,再加上没有音乐基础,就容易导致“从众”、“追星”现象。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看,上述问题的出现都极有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我国音乐市场鱼龙混杂,被良莠不齐音乐充斥,有一部分音乐作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无病呻吟”,然而却被我国的高中生追捧,长此以往,就会限制这部分学生的身心发展。反过来讲,也有部分流行歌曲是积极向上的,像华晨宇的《横冲直撞》、范玮琪《最初的梦想》等,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流行乐,而是可以积极把健康向上的流行乐引进音乐教学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的同时,享受时代的气息,发现歌曲本身的艺术价值。面对鱼龙混杂的音乐市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作品,以准确的判断力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端正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方向。

三、丰富高中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力量

(一)导入音乐场景,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中国的高中课堂,教学方式有必要做出大方向的调整。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积极创新的形式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导入音乐场景,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同身受,加深对歌词的印象与理解。这样一来,更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引起学习的高涨情绪。学生在如此放松的环境下,就能够释放自如,一边学习音乐知识,一边在感觉器官的带动下丰富情感的表达。一句话,音乐能为学生学习插上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

(二)借助合唱带动校园文化建设。

大合唱在西方已经得到了音乐教学的普遍认可,可以说是音乐教学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通常在检验一个班级的音乐水准时,大合唱是最好的方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合唱需要的是团队之间的协调配合,只有在高度配合下才能达到最终的音乐效果,完成一项艺术表演。我们借助合作形式,能够培养每一名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合作能力。在我国教育改革体制之下,音乐教学也应该积极引进西方,侧重合唱的综合性能。通过组织合唱团的形式,吸引学生眼球,在比赛的旗号下,鼓动学生积极参加培训,这是一种很好的音乐实践方式。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歌手大赛形式,带动校园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三)多样的音乐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音乐教学所侧重的是学生的主观体验与感受力,并非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在高中校园环境中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促进方式。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组织优质的音乐活动,强化艺术体验,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到校园文化构建的环节中。目前,已经有学校为丰富校园文化成立了中学生艺术团,不定时地向学生推荐积极健康的音乐曲目,并组织音乐表演。在整个艺术活动中,都充分带动了身边的学生,他们各显其能,营造了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结语

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全体师生素质的综合展现。音乐教学所渗透的就是艺术素养,良好的音乐氛围应该是长此以往才形成的。要想发挥音乐对校园文化的积极构建作用,就必须制订出更为充分的教学计划,敢于突破形式的束缚,在现代观念的引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为我国中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彩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音乐教育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

[2]张延凌.浅谈在高校中普及音乐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J].美与时代,2013(02).

[3]胡建平.对高中音乐新课程实施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0(09).

高中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自1956年来,民族声乐迈入音乐课程。随着音乐课程逐步被认知,高校也向民族声乐文化抛出了橄榄枝。高中音乐涵盖了包括政治文化教育、民族音乐理论等多方面内容,但在民族声乐这一块还略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民族声乐的发展还不够重视,传承发扬的力度还不够大,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在纯模式化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与图片描述中了解民族文化,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一)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民族音乐发展阻碍多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高中生将目光投向分数较低的音乐院校,转投声乐专业。这些学生大多没有太多声乐方面的修养,普遍是进入高中之后因为成绩不理想报考高师音乐专业后才开始接触声乐的,而极少数学生在儿时就开始学习钢琴之类的乐器,为考入音乐院校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种差异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相差甚大,为上高校而学习声乐的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也不高,这样的生源,无形中为教师在民族声乐的备课中增添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师民族声乐教育。

(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兴趣难提高

高等声乐课教学主要沿袭小课程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让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来教学。但高校培养的不是歌唱家,不可能进行一对一教学模式,只能在大教室内教学。学生了解到的专业知识较少,再加上本身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对民族声乐提不起兴趣。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轻易了解到很多声乐方面的信息。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备课应该有新意,抓住学生注意力,才能更好地将民族声乐植入学生心中。

二、对高师民族声乐发展的建议

(一)教学方式需完善

长久以来,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方式无论是民俗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是以意大利美声为基础,一方面说要发扬民族音乐,一方面又潜意识的先学习西方音乐。这样在无形中让学生对西洋音乐如痴如醉的崇尚,对民族音乐却漠然视之,造成传统民歌、戏曲鲜有研究,艺术领域狭窄,民族音乐流失。笔者认为,声乐并不一定要通过硬性的技术指标来衡量,就像一开始学习发声,没有必要一定运用意大利美声。声乐的科学性应该体现在充分利用人声特征,通过声乐最准确的表达情感,这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二)原汁原味最动人心

民族音乐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的歌声背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民族音乐中文化的表现力,在了解民族特征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在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上,来自西藏的索朗旺姆以一曲“金色的故乡”打动了在场所有人。这位牧羊女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唱出天籁之声,保证了歌曲的原汁原味,让歌曲韵味十足,深受评委喜爱。近年来,民歌比赛已经回归“风格第一,技术第二”的局面,真正的原生态歌唱是不应加上任何修饰的,原汁原味才最能深入人心。就目前高校声乐教学来看,应先总结各地民族音乐的特点,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结合各民族咬字、风格、韵味,进行唱腔上的训练,尽量保持歌曲的原生态特征,这样才能体现出民族声乐长发的科学性。

(三)以文化带动兴趣

高中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声乐是人们用以抒发感情、交流感情的一种自然而普通的形式,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它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感情。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诸多的联系。三种唱法都是以音乐、语言、表演相结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都要对演唱作品进行分析理解,加以丰富的感情通过歌声表现出来。并以音乐的美、语言的美、表演的美作为审美方式,追求演唱作品时的全身投入、震憾力和感染力;追求对作品内容的完美诠释、形象塑造和声音色彩的掌控能力。力求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声音贯通起来,把最美好的声音展现出来,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三种唱法在发声方面都要求正确的呼吸,喉咙打开,建立歌唱通道;以气息为主,靠气息演唱,建立声音的高位置;都是以横隔膜为呼吸动力,注重吸气的深度及气息的支持力,充分发挥各共鸣腔体的作用,气息要贯通、流畅、稳定。三种唱法同属声乐门类,立足点是相同的,即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在许多方面还是有着差异和区别的,各有各的特点。

㈠呼吸对比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的原动力,歌唱的各种技巧,没有一项能脱离呼吸而独立存在,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歌唱是极其重要的,呼吸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是发声的源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歌唱”,这些说法都说明呼吸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歌唱中的呼吸一般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美声唱法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吸气深而饱满,音量大、音域宽、容量大、控制力强,呼吸支点明显,气息流畅,声音托在气上,且有力度,声区统一,声音表现力丰富。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使气吸至腹腔,气息较深,动作小而灵活,吸气时声音小,对喉咙紧张和歌唱时胸部僵、顶气等现象,有放松和缓解的作用,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通俗唱法则对呼吸的深度要求不高,因此多采用胸式呼吸,呼吸容量小,吸气部位偏高,发声比较柔和;通过气息的流动调节声音的弹性、音色、力度和情感表达;只有歌曲需要强力度发声时,才运用较深的部位呼吸,推动力度的增强,加强控制力。

㈡发声对比美声唱法发声的主要特点是混合声区唱法即混声唱法,它要求发低音时避免全用真声,发高音时避免全用假声,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使用,追求混声效果。声音通畅、纯净、圆润、明亮、饱满。民族唱法的发声主要以真声为主,声音明亮、靠前,高声区加入一些美声唱法技巧,混进一些假声,增加了真假声的混合比例,声音走向横竖相当,点面合适,字正腔圆,声音个性强;以民族风格和韵味为主,音色甜美,声情并茂。通俗唱法的发声方法多用本嗓的自然发声,大部分用真声演唱,声音上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追求演唱者在自身声音条件的基础上,挖掘并放大自己的声音本质和特色,即个性与特色声音,声音的审美标准是“求异”而非“求同”,非常强调激情和感染力。

㈢共鸣对比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主要是靠歌唱者本身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把声音送出去。美声唱法主要是运用不同的嗓音配合上、下共鸣腔来达到以声音表现感情的目的。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既明快华丽、丰满结实,又保持统一,声音真假结合,声区衔接流畅;充分发挥共鸣作用,注重混合共鸣,声音穿透力极强。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鸣,对腔体的打开比美声唱法其空间要求小一些,气流量要求少一些;更多的追求比较靠前的口腔共鸣和鼻、眉心处的头腔共鸣,声音的焦点较小,集中明亮。通俗唱法对于共鸣的要求没有传统唱法高,它只要适当地打开共鸣器官,使声音能够在共鸣腔中放大,摆脱声音的“白”和“扁”,使声音获得纯正、圆润、饱满的自然音色。主要借助电声音响来扩大音量,共鸣在通俗唱法演唱中是美化声音、修饰声音的一种方法,而并非是发声的唯一途径。

㈣语言对比美声唱法以声音为主,强调“以腔带字”“以声带字”,字要随着腔走,打开腔体把字唱到腔体里,腔圆是第一位的,声音统一是第一位的。追求声音的圆润通畅、共鸣色彩,注重咬字吐字与不同声区的共鸣结合统一。民族唱法的咬字吸取了许多戏曲的方法,咬字吐字更靠近说话状态,要求符合说话语言的表现方式,强调咬字的准确和真切,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气生动;更注重声母、韵母、归韵等方面的清晰。“以字领腔”“字正腔圆”,使歌唱的吐字达到咬字清、吐字正、归韵准的目的,获得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通俗唱法的吐字最接近生活,它没有美声唱法那样要求在共鸣的基础上去吐字;也不像中国民族唱法那样过分强调字正腔圆,咬字概念是建立在自然说话的基础上,即口语化基础,不强调字头字尾的口型如何、字形是否咬住,只要能够听清歌词便可,避免多余的、夸张的口型,体现说话的自然,直接地表达歌唱者的感情世界。㈤演唱风格对比美声唱法演唱风格的最大特点是“以声为主”,讲究声音的纯正、力度、通畅;追求声音的光彩、华丽和艺术表现,高雅庄重,自然质朴;强调气息的控制、声音的连贯性,感情表达丰富真挚。民族唱法演唱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以字为主”,特别强调演唱时吐字及韵味的风格,强调“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字里传情”“依字行腔”“腔随字走”等。由于各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演唱内容的不同,演唱风格也有差异,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演唱风格。有热情奔放的、委婉深情的、活跃风趣的、甜美动人的等。通俗唱法演唱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以情为主”,注重感情的抒发流露,歌声自然亲切,形式轻松活泼,吐字真切清晰,感情时而缠绵细语,时而奔放热烈,具有“倾诉性”和“宣泄性”,使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缩短距离,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与感情上的交流。

二、三种唱法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初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风格,并具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能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具备一定的声乐教学能力。在高职声乐教学的实践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已作为正确唱法的标准被教师们所承认,通俗唱法也逐渐列入其中。由于高职本身的办学特点及生源情况,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新生入校时水平参差不齐,优劣差距较大,普遍声乐基础水平不高,存在的问题较多,有一定演唱能力的占极少数,这也是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根据这种情况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不要轻易划分学生的演唱方法,先让学生掌握唱法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上采取多种授课方式,有针对性地教学。

(一)声乐个别课教师与学生一对一上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声乐基础、嗓音条件好的学生开设的,着重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歌唱。在教学中结合每个学生嗓音、程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逐一制定各自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同时加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共性技巧、个性技巧的训练,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自身演唱能力。

(二)声乐小组课教师给一组学生上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以器乐、舞蹈等为主,声乐基础、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开设的。把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主要方向,使学生既会运用科学的歌唱方法歌唱,又会科学地指导别人唱歌。教学中可将学生按声部、性别、程度等特点进行分组授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观摩,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还可以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作品处理等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正确声音概念的理解,及对存在问题的解决能力,了解三种唱法在不同声部、不同作品的要求及教学特点,了解更多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为提高教学能力打下基础。

(三)声乐集体课教师给一个班级学生上课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全部学生开设的,教学采用集体歌唱训练的方式。在发声中找出声音的共性特点,提出具体要求,讲解技术要点、难点,点评、解决存在的问题;系统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及教学法,也可以选择部分声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头,进行集中训练,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提高全班同学对声音概念的正确理解,以点带面,全面提高。也可以进行声乐作品欣赏、观摩演出与声乐专题讲座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种唱法的声乐基础知识、内涵与审美方式,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系统、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演唱实践,开展声乐教学活动。

(四)演出实践课教师通过学生的演出实践进行授课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高职教育重实践、重技能的提升,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加强实践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自身策划能力与演出能力的重要部分。把每次声乐课考试以演出实践的形式在舞台上进行,学生可以策划设计自己的演出服装、表演模式、伴奏方式、舞台背景等,演出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点评,纠正演出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实境训教的特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消化所学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演唱能力与演出能力。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校内外的各种文艺演出、声乐比赛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充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同时教师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查找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高职声乐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总之,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应采取声乐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和演出实践课,四位一体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打破单一的声乐个别课教学模式,建立声乐教学的多元化体系,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把握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特点和风格,使学生既掌握声乐演唱技能,又掌握实际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职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声乐教学艺术研究的思考

高中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音乐;器乐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运用器乐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加强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音乐课堂作为音乐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努力,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渠道。而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基本功的就是利用器乐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器乐可以直接表现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比如,可以安排新器乐的表演环节,在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将唱歌和演奏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一起进行结合式唱歌,比如,学生两两一组进行联系,一人负责演奏、一人负责唱歌,或者一边伴奏一边唱歌,这样学生就可以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此外,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运用器乐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音符以及音律,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将音乐教材知识和器乐结合起来,也有助于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音乐学习氛围,并且能够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更容易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掌握情况。比如,在授课之余,可以将两种器乐组合起来,进行唱歌比赛、器乐演奏比赛等,让学生提升对音乐教学的喜爱程度,从而带着兴趣去钻研如何去准确的表达音乐旋律,发现器乐的实际演奏技巧,并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形成新式音乐教学

高职音乐教材内容的编写对于音乐教学非常重要,我国高职音乐采取的教材都是统一的版本,有些内容是针对专业的音乐学院的编写的,所以对于一些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非常晦涩难懂,学生对教材内容提不起兴趣来,在学习上也难以获得进步。并且根据调查显示,高职音乐教学中通常会采取一种统一的教学模式,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先讲述音乐教学的背景知识,然后从较浅的知识层面去讲授音乐教学内容,这种教学的方式较为肤浅,学生很难产生极大的音乐学习热情,并去深入的探索器乐相关的知识。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器乐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器乐的新技巧,并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内容展开练习,这样可以区分出教学的次重点,着重练习主要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不重要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音乐欣赏即可。教师在对教学方案的制定中可以去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喜爱的器乐,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学生自己选择的器乐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认真地去学习。此外,由于器乐教学是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因此在一开始教学时学生会感到不习惯。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学的接受程度去进行教学,如,让学生学习钢琴、笛子、吉他等器乐,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将音乐的节奏把握住,将音乐旋律转化为动作思维,因为这是器乐学习的重点。通过器乐的学习能够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化成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既能够将学习的效果展现出来,也方便教师去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掌握程度,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或者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的调整教学的内容。

(三)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结合着音乐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掌握程度去进行设计,可以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化成为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的方式,如,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可以经常准备几种器乐,将器乐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逐渐让学生发现器乐和音乐之间的关联,强化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过程中。但是教师需要引导深入地去掌握音乐作品和器乐之间的联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表演技巧,并且将学习到的内容在表演中体现出来[1]。

二、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运用器乐教学的方法

(一)改变音乐教学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往的教学方法难以继续满足音乐教学的要求,教师必须去转变教学的方法,通过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去改善教学的环境。教师可以引入更多教学方式去授课,然后结合着器乐去进行伴奏,这样能够更自然地去歌唱,让学生熟悉音乐旋律,比如,在掌握了音乐节奏和旋律以后可以拿出准备好的器乐,让学生通过器乐去展示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然的结合器乐的伴奏唱歌,或者在熟悉的音乐旋律之下尽情地表演,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且让学生的节奏感得到进一步加强。例如,高职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提琴进行伴奏,先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小提琴的使用方法,再对具体的使用方法进行展示。也可以结合着本课的作品来演奏小提琴,这样可以让学生倾听演奏的节奏与旋律,感受到音乐之中蕴藏的奥妙,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提琴来做伴奏。并进行小组之间的练习,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练习器乐、学习音乐,能够极大地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2]。

(二)让学生用器乐自主学习

当前社会对于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量巨大,因此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3]。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音乐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然后让学生进行分小组学习,在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之中成员可以聚集起来共同去讨论音乐的学习技巧,从而能够提升学习的效果。另外,在音乐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转移到幻灯片上,学生能够被幻灯片上呈现的歌曲和旋律所吸引,不知不觉中跟着伴奏的旋律去跟唱,这时候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角色,学生能够跟着器乐去学习。比如,在学习《小夜曲》这首歌曲时,会发现歌曲的伴奏声部与唱小夜曲时所用的吉他音型相似,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呈现出《小夜曲》的节奏,在听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让学生通过吉他去进行伴奏,在弹奏的过程中节奏感会把握得非常准确,因为幻灯片呈现出的教学内容非常准确,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此外,由于高职班级中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示范讲解之后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去练习。或许教师不知道每位学生的演唱基本功以及对器乐的掌握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合唱,并且结合学生对器乐的学习进行现场展示,所谓现场展示就是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也是音乐的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引入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这个合唱过程中,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去练习,并且会严格要求自己的熟练掌握作品的旋律以及器乐在演奏上的实际变化路径。然后勇敢地去展示,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增多,能够了解学生对音乐的掌握情况。在基本了解了学生音乐学习水平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意愿去进行分组。学生的分工是小组成员自己分配,角色可以采取轮换的制度,这样学生都可以去接触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不擅长的领域,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为小组成员有学生自己选择的成分,他们一定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学生之间会有更多的思想共鸣之处,可以进行音乐技巧的交流,从而让小组成员共同获得学习上的进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的观察学生,频繁在教室之中走动和询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思想之后,去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小组内部出现问题之后要及时去调整,保证自主学习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化身为了幕后的指导者,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公,学生提升了参与意识,能够自主的进行器乐的学习,逐渐提高对器乐作品的演奏能力,也增强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开展实践训练

当前有很多教师通过器乐去辅助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学生还需要亲身的实践,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演奏器乐,找到学习的灵感。比如在讲解夜莺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音乐素材相关的知识点,并与生活化的内容相联系,从而表现出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夜莺》这首歌曲中所传达的那种场景和情感,让学生尝试用器乐去演奏作品,进行自主的练习,直到学生可以单独的演奏器乐作品之后再进行展示,在学生能够独立的演奏作品使,学生的自信心就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比如,在学习钢琴曲《大海的波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单手弹奏经典的节拍,这样演奏的节奏能够加快,更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学生能够被教师这种庄严的情绪所感化,并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情境之下掌握作品的节奏,表达出慷慨激昂的情绪。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了对于音乐教学的要求,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性教学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之中会经常出现一首歌曲用多种器乐弹奏的情况,这样的话歌曲的音较难以把握。教师可以用作品中的音和器乐的音进行精准对应,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比如,在学习《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歌曲中的实际音和对钢琴上的音进行一一对应,然后用专业线谱和基本线谱相结合,让学生明确如何学习该作品,在掌握了规律和技巧之后,就能够提高对该作品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掌握了音乐技巧就能够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蕴藏的内涵。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器乐进行音乐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和器乐的魅力,产生学习音乐的信心。通过器乐来辅助教学可以帮助教师降低教学的难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种学习方法也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高职音乐教学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音乐教学中运用器乐教学的意义,阐述了改变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用器乐自主学习、开展实践训练等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运用器乐教学的方法,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任雯.新形势下艺术高职院校器乐专业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探究[J].艺术教育,2017(Z3):118-119.

[2]齐磊.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器乐(键盘)方向视唱练耳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艺术大观,2020(29):100-101.

高中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音乐;高校;音乐教育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人们用音乐来表达内心感情,展示生活场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这些民族音乐展现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各个高校越来越关注把民族音乐融入音乐教育,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让学生传承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一、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

(一)民族音乐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音乐教育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音乐教育不再只是单纯的音乐课堂教学,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无限智慧的珍贵结晶,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不能抛弃这灿烂的文化遗产,而是要寻找更好的途径进行传承和发扬。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将会了解到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并进一步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二)民族音乐的融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一门情感表达艺术。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常用的艺术形式之一,人们在创作音乐时会融入自己丰富的感情,通过音乐旋律来传达自己的心声。我国民族音乐种类丰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不仅是重要的音乐教育资源,也是学生了解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感悟其表现出来的丰富情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很多学生会被民族音乐中的真善美以及蕴藏在音乐中的理想所吸引,从而陶醉于音乐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增强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认同感,让学生为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

二、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对民族音乐教育没有深刻的认知

从我国建立现代教育体制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以西方模式为主,因为西方的音乐教育模式是我国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基础,所以,我国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虽然有开设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的相关课程,但是,学生对西方的音乐理论和西方的音乐作品更感兴趣,而对学习我国民族音乐则兴趣寥寥。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知识讲授,老师们也倾向于安排西方音乐欣赏的相关课程,这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机会较少。虽然,部分老师有一定的民族音乐传承意识,但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他们也会以西方视角解读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形式,这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我国的教育始终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教育,这一理念指明了教育发展的大方向,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音乐进行选择性学习的行为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当下的音乐教育将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割裂开来,而缺少了对民族音乐的传承,音乐教育就是无源之水,很难走远。

(二)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不高

一项针对我国高校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程度的调研表明,仅有10%的高校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民族乐器的学生同样比例不高,其他学生更愿意学习通俗歌曲和通俗乐器。由此可见,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依然有较大问题,学生不清楚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对民族音乐的喜爱程度低于对通俗音乐的喜爱,如此一来,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将会面临更大的困境。

(三)对民族音乐相关内容资源的开发不足

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依然沿用着原有的民族音乐教材,老师倾向于根据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是去寻找更加新颖的素材。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相对缓慢,老版教材内容陈旧,新版教材尚未印发,这导致民族音乐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较大距离,学生对教材内容不感兴趣,更谈不上深入理解。除此以外,现在很多高校依然忽视民族音乐教育,也不重视本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这限制了民族音乐的传承。

三、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的途径

(一)建立民族音乐教育机制

一直以来,多数高校老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都沿用西方的音乐教育体制,实际上,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有明显不同,现行的教育模式会阻碍民族音乐的传承。当下,我国部分高校已经清楚意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中编写了民歌教材,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民族音乐研讨会,但由于多数学生对西方音乐更感兴趣,因此,老师也会侧重于在学生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教学,导致众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时十分迷茫。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例如,与外校协商,合作建设民族音乐教育机制,让民族音乐进入音乐课堂。在实施以前,学科带头人应当明确改革目的,即通过建立机制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推陈出新。除此以外,高校音乐老师要清楚了解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的关系,在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以汉族或者少数民族的音乐为主,而把西方音乐置于次要地位。在音乐教育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学校要把民族音乐化为己用,将西方音乐的优秀之处内化为民族音乐发展的资源,实现音乐层面的中西结合。如此一来,既充分发扬了民族音乐的民族性,也充分借鉴了西方音乐的长处,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

(二)创新教育活动形式

我国高校音乐老师应当发挥榜样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深入研究和理解用于教学的民族音乐作品的产生背景以及音乐作者的感情经历和生活经历,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曲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够更好地利用民族音乐进行教学。当然,任教老师也要加强对音乐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相关知识的把控,重点教授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让学生合作演绎民族乐曲。这种教学方式比普通的说教式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富有情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除此以外,音乐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不能把关注点单纯放在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中,而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音乐教育活动。例如,在四川阿坝州,教师可以结合藏族音乐进行教学,在绝大多数学生都懂得藏族音乐的情况下,学生也会更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民族音乐给学生留下更好的印象。

(三)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从事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师和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因此,要加快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这不仅是对传承民族音乐的支持,也是对文化强国战略的有力支持。当下,各高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初见成效,民族民间音乐史和民族唱法老师的培养初见成效,有关民族音乐的教学课程设置也逐渐完善,这对民族音乐的传承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各高校领导必须意识到,民族音乐相关学科的教学实践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必须清楚了解民族音乐对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老师,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观念,各高等院校也应该积极开设与民族音乐相关的专业课程,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教学的发展,培养出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民族音乐骨干人才。当然,学校也要有计划地进行民族音乐相关学术创新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为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四)丰富民族音乐教学素材

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丰富素材的支撑,教学素材是民族音乐的重要文字记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民族音乐素材进行深入挖掘。虽然原有的教材也记载了一些民族音乐,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内容不足以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奥秘,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丰富独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教学素材库,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羌族聚居的村落,跟当地老百姓交流羌族音乐的特点和羌族音乐的演唱方法,并以音频或者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作为民族音乐的教学素材。这些紧贴实际生活的教学素材会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直观和切身的感受与认知,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

四、结语

总之,高校必须多方面优化教学体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素材,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民族音乐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实践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砚溪.论多元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J].艺术评鉴,2021,(17):103-105.

[2]孙媛媛.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文化教学策略与传承——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多元化探析〉[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8):2457.

[3]贾濡溪.高校音乐教育学及新时代使命——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与改革探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8):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