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学好宇与掌握化学科学,除了浓厚兴趣其次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笔者就增养才能学好高中化学浅谈如下学习方法:

一、理解双基,掌握化学用语

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为“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对双基不仅要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二、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一些物理现象性质等。有条件的话应该多动手做实验,多观察试验。当然,在高考制度下,或许明白试验是怎么一回事,能答出一些操作细节,化学变化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验之后进行总结,考试以前专门花一些时间集中复习试验。有些试验是递变实验,有些是操作细节实验,应该各有侧重点。

三、加强记忆

1、理解记忆

知识理解透彻了,记忆得快,记忆得牢。例如,我们在记忆醛类物质的性质时,先要理解醛基是醛类物质的官能团,醛基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官能团上,这时我们就可以记住醛的主要化学性质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理解了高分子全连节的组成,就可以推出其体,我们理解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就能推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主要的化学性质,这样就便于记忆。

2、比较记忆

对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通过比较,可分清异同,防止干扰。例如:对同位素,同不比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种概念可列表进行对比记忆。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等可列表对比记忆,对于Na2O和Na2O2Na2CO3 和NaHCO3,有机物中的不同类物质之间都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记忆。

3、歌诀记忆

对于一些需要记忆又是无规律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可编成通俗,生动的歌诀来帮助记忆,如把过滤实验操作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六个字包括了整个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把氧化还原反应议程式配平的步骤编成歌诀,“标好价,找变化,求倍数,配其它”;把分液漏斗的操作概括为“下流上倒”;把洗气瓶的操作概括为“长进短出”。把电解池中阳极的变化编为“活性原子进,惰性离子出”等。

四、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不要单纯为解题而练,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课后的练习是为课堂中作进的知识服务的,练前应回顾课堂的知识要点。分析某一习题时,要考虑用谈课堂的哪些知识要点,哪些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延伸和发展,哪些是与旧知识一起综合运用。练后还要想一想哪些知识尚未应用于练习中,但还需要掌握。即练后要小结,把所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再现,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道。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六、及时复习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高中化学范文第2篇

教师应深入教材(文本)内核,睿智设疑布阵、巧合善诱。尤其是教师应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及时点评,并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励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探究水平都能不断得到提升。比如在上“氯化氢的性质”的新课时,一位教师在做了氯化氢的“喷泉”实验后,引导学生思考:压缩胶头滴管的胶头,挤出水后,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喷入烧瓶内的石蕊试液的颜色是否有变化?为什么?学生求知欲望被有效唤醒,激情迸发,因为学生观察到了这有趣的实验现象,就急于探寻其中的奥秘,积极思维,对氯化氢的性质的理解自然就会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化学教学效益会更有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倡导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能有效提升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性质,揭示原理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鼓励教师创造条件,设计探究性实验,引领学生自主性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到方案让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操作,问题让学生分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探究“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灭火的方法已有初步的知识积累。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验仪器引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凭借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有效探究出灭火的原理。教师给出的实验仪器涉及蜡烛、火柴、烧杯、坩埚钳、水、石棉网,学生凭借这类实验仪器,通过分组讨论探究,会有效设计并自主动手实验操作探究出多种熄灭蜡烛的方法。有的用嘴吹灭,有的用水浇灭,有的用坩埚钳夹掉灯芯,有的用烧杯盖住,有的用石棉网盖住。

而教师,则适时引领学生对比燃烧的条件探究出灭火的原理。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自主进行科学探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学会探究,从而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化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81-01

就我国现状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刻不容缓的。在此,教师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也需要家庭、社会更方面的帮助

一、养成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最能体现学科特点,又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培养兴趣、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促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发生深层次的变化。在学生既学到必要的和扎实的知识,又养成不盲从,不墨守成规现成知识的习惯,从而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应不断巧妙地对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设置多加思考才能逾越的思维障碍,使学生时常感到满足,又时时获得思考的乐趣,设疑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如理论质疑,实验质疑,联系实际质疑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铺平道路。

深入理解化学新课标的核心思想。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许多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本文对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探讨了“实验探究互动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等均有很好的效果,为实施素质教育寻找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教科研能力显著上升。通过几年的研究,我们化学组营造了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向教育冬天要质量”在我们这里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研究中我们确实尝到了一些甜头。

1.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重视实验探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有些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若能通过实验,就可以直观、形象显示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兴趣的激发上。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取一个塑料瓶,使其充满CO2,然后向其中倒入50ml的饱和NaOH溶液,用塞子塞紧,并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奇迹般地瘪下去,并发出塑料瓶被压迫的“啪”“啪”的声响。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认识了CO2和NaOH的反应,又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2.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本身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

如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验证课本已有实验,明白实验原理,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另外的实验来进行验证,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及现象,分析实验中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经常开展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制作”活动,如“自制汽水”、“简易净水器”等。这些用起来有实际意义的“小制作”让学生感到新奇,感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

二、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本手段之一。如启发讨论,不仅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还能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学好化学的浓厚兴趣和热情,进而尝试回答,随后组织学生汇报互评,教师必做小结,归纳。当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和解答过程与结论一致缩聚会充满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学生活泼好动,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好奇心强的特点和实际能力,努力寻求一种体现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提出问题,查阅资料,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整理材料,表达与交流,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加以改进,本着“低起点,多台阶,小步走”的原则,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步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形成了“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如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活动中,通过科学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由学生总结得出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在探究实验结束时,并不急于小结,而是让学生总结得到结论。这样做就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越学越能找到感觉。

3.注重课外空间和校内课堂的有机结合。积极推动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挖掘工农业生产与化学知识的结合点,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当学生学完有关含钙化合物的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涂料厂,请技术人员讲解制作过程;可以调查玉米秸秆烧灰还田的情况,讨论该措施对补充农田氮、磷、钾等元素的作用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合理建议,同时通过测定土壤的PH,讨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或土壤改良。

三、注重教师内涵与学生素养的共同提升

作为教师,要广学博才,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提供完善物质条件。关键还要靠课堂教学的内外环境的支持,教师还应当从电视、网络、报纸等大众媒体所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中选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观看的资料,如:科教片“低碳生活”、“海底可燃冰”等,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在一些实验的设计上还应该引导学生从经济高效的角度出发,这样,不仅能解决中学药品、仪器紧缺的现状,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节约和环保意识。如:试剂瓶可用盛可口可乐的塑料瓶、输液管代替导管、从废电池中剥下的锌皮制成锌粒;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醋代替稀酸溶液等。

参考文献:

[1]李振德.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林区教学,2004,04:64-65.

[2]熊拾莲.革新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广东化工,2004,08:90-91.

高中化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 教学探究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门基础学科,抓好高中化学中的有机化学的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师所要注重的一个研究内容。

一、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是抓好教学的前提

抓好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教学一个主要前提那就是要引导高中生对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有机化学的发展应看作是由三个时期而组成,既提取时期、创立时期及后期发展。提取时期主要注重的是应用和提取,此时期所关注的是人们去充分利用有机化学知识研究药物,从中提取比较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例如农民所需要的化肥尿素及医学事业所需的吗啡等。创立时期所指的是化合物的合成及较为典型的理论的创设时期,在这时期,合成了许多重要经典的化合物,诸如应用广泛的乙酸、油脂等化合物。创立了许多比较经典的理论。例如苯的构造方式。后期发展所指的是近时期有机化学的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建立了以量子力学作为基础的现代结构理论体系,合成了难以合成的极其复杂天然物,以及一些有机合成工业的创建等等,这就是有机化学的发展。

二、掌握有机化学的现状是抓好教学的关键

1.掌握有机化学的分类

有机化学已不再是单一的一个学科,已经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其中所包含的有机合成化学、天然有机化学、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有机化学等六大学科内容。在这些学科化学中,天然有机化学是专门针对动植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的有机化学学科,它所面对的是天然化合物,主要作用于新药的研制,用于医学方面的临床研究,或是为工农业生产所付出的服务性质方面做出的较大贡献。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它是我们现代有机化学研究项目中的极为活跃的先头军,是当代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构成、性能、特点的研究是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其研究的主要支柱项目。物理有机化学是物理研究与化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主要研究途径是经由我们所进行的物理实验研究,关注其理论计算方法及有机分子的结构、特性、功能等内容的探索,钻研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反应途径、反应过程、反应中的细节与重点。而要注重的一点是物理有机化学主要分子所凸显的微环境可调控性反应,主体分子与熔体分子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是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重点内容。

2.了解有机化学的用途

我们所教学的有机化学中有机物的分离及辨别是我们人类认识有机物质世界的主要方式,在我们的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作用下,有机物的分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机物的分离作用,广泛运用于医学中的药物化学实验、农业农药的化学研究等等,还有工业石油化工产品的专项研究以及农林牧等资源的研究,其用途较为广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关注有机化学的教学,辅助学生重视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挖掘,形成较为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1.以教材丰富的栏目为指引,落实有机化学的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的有机化学部分都有一些新的丰富的栏目所呈现,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提供了指引目标与方向的功效。栏目中有“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拓展视野”“调查与研究”“活动与探究”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呈现使我们高中化学这本教材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相互互动,为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创设了多样的学习环境与方式。教学中,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去深度探究课本不同栏目的教学价值。

例如,我们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每章节研究专题的“回顾与总结”栏目内容,辅助学生利用栏目中的主题线索探寻知识细节,引领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学生去进行自我评价,利用“化学史话”栏目对高中生进行人生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教育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完成的内容,化学教师绝不插手,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果他们真的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积极地为他们创设利于探究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2.以课程标准作指南,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作切入点,协助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

(1)引领学生利用好教材中所设置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在活动与探究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效果。教材中的栏目“活动与探究”的设置是从高中生的自身实际出发,遵照化学内容的逐步深化,由部分到整体,辅助化学教师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2)注重有机化学探究价值的挖掘,辅助高中生形成有机化学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指导高中生学习卤代烃的性质内容之时,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充分水解,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学生探究的问题:“在我们的实验中,如果没有别的试剂,你可不可以依据自己的判断溴乙烷在加热的情况之下,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为什么?”学生围绕老师的提示问题,从自己刚刚学过的卤代烃的性质内容,再加上自己的事先预习卤代烃水解反应方程式的前提下去探究老师指示的问题内含去深度挖掘卤代烃水解现象,提高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在我们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大科学信息时代,有机化学已与诸多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称得上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能类的主要重点学科,最为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极为明显。可以说,有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王贵良.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何瑞.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赵宏.教师对高中有机化学“新增内容”理解情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肖慧玲.基于科学观念的有机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5]曹周.高中有机化学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D].苏州大学,2009.

高中化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问题 解决对策

新教材的知识结构安排、体现的思维方式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的教手段等都与旧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一化学教学一开始就面临的一大难题,新教材将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安排在第一章就是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现针对初中教材及高中教材就知识体系、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学用语、化学实验等方面加以对比,以便教学的有利开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

(一)知识体系的衔接问题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上以物质的分类为主干,即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少谈及。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理论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知识“点”开始,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把知识由点而发展成为一个知识层面,进一步注重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现就初中的几个知识点与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具体衔接列举出来。

1.高中新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一知识“点”来说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是一大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化合反应中出现了氧化反应的概念,第二次在氢气还原氧化铜中出现了还原反应,只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并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为阅读材料,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很少的,并且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割裂开来,使概念不完整,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使该概念完整,要求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进一步提高对电子转移的认识,实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使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面。在教材中还很直观形象地设计了一个彩图,将氧化还原反应与初中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清楚明白,且用数学中集合的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看起来很直观,确实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在高中教材中将氧化还原反应这个难点采取了分散的形式,将氧化还原的配平安排在高中氮族部分,这有利于知识的不断加深和学生的掌握,最终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使学生得到启发:在学习知识时不能只看形式,而应抓住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就是从“形式本质”的发展过程。

2.初中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点是一个重点,但只是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角度进行分类,没有揭示反应的本质,这部分知识与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直接衔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揭示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教学的切入点是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引入电解、电离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实现知识点的扩充、知识面的形成。

复分解反应条件■离子反应条件

①生成气体 ①生成易挥发物

②产生沉淀 ②生成难溶物

③生成水 ③生成难电离物

具体过程以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练习训练体现出来,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断加深理解,由一个离子反应过渡到一个离子反应代表同一类型的反应,揭示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特别强调:H■+OH■=H■O的离子方程式代表了所有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不仅代表某一种强酸和强碱的反应;最后再通过应用,即离子共存问题和离子的鉴别(离子除杂质)实现知识体系的形成——构建知识网。

3.化学计算问题的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初中所学的化学计算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洛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一个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每年都不例外。这一知识点在初中是重点和难点,也是化学计算、思路和方法形成的一个基础。在高中化学中经过一个过渡,即第二章《碱金属》中出现的两种混合物其中一种不反应的计算,是对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个复习和总结,而且是对初中纯净物计算的一个知识点的拓展,为高中化学计算的难点“物质的量”做准备。高中化学的计算知识网是由“物质的量”为核心展开的,即高中化学计算的思路既有微观计算又有宏观计算,靠“物质的量”架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实现由初中的“质量计算’到高中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的过渡与衔接。

4.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衔接问题。在初中只介绍某一种物质的性质,一般不考虑物质的结构,只是按其类型讲授、学习、总结规律。在高中以物质的结构为主干,以族的板块,从结构开始,推理出其性质变化规律,再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和规律,进而总结、应用得出推论,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与迁移,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目的。第二章《碱金属》有利于实现初中单一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思路与高中以族为板块,从结构上解决问题的衔接。让学生形成初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思路及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成什么物质?

以金属钠着火后如何灭火(与初中用CO2或H2O灭火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形成下列学习思路:

(二)思维方式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思维方式只是向观思维,感性认识比较多,逻辑性不太明显。高中化学则以抽象思维为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在高中化学中首先要完成学生思维方式的衔接和转变,为学好高中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中每节课都应培养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如《碱金属》一章中的《碱金属元素》一节,从结构上进行分析,推测其性质变化,实验证明,结合前面钠的性质作对比,再分析找出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新教材思路中的精华。又如物质的鉴别问题,学了焰色反应后,应形成物质鉴别的整体思路:三种物质以内用一种试剂,三种以上物质先分组,再一一鉴别(配套练习上有思路引导)。利用新教材图表资料多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找出其联系和规律,是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解决问题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某一个方面看待问题,而高中化学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不同层次看待问题,这就是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的义一个难题,也是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知识层“面”进而形成知识“网”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完成这一过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样易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化学用语的衔接

经过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发现,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对化学用语的使用不规范,直接影响高中化学教学,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突出。特别是化学符号的书写,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实验步骤的正确书写,计算过程的客观反映等方面都有不规范的现象出现。望初中教师提高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符号、规范书写及书面文字表达能力。

(五)化学实验的衔接

化学实验的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化学教学中科学品质培养的途径,是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活泼的信息的催化剂。初中化学实验与高中化学实验的衔接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列举几个事例加以说明。

1.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①实验室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②用Na■O■和H■O制氧气选取何种装置?③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引导学生分析两种装置的不同,初中制氧装置是固体加热,使用单孔橡皮塞;而用Na■O■和H■O制氧气时固液反应不需加热,使用双孔橡皮塞,且有长颈漏斗。因反应条件和使用仪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检查气密性,为此教师要采取正确的讲解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高中阶段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关于量筒和滴定管读数的问题,即俯视和仰视读数与实际体积的误差比较,因量筒的起始刻度在底部,而滴定管的起始刻度在上部,这样读数时俯视和仰视其结果显然是不同的,启发学生应从不同的角度用比较的方法看待问题,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中实验要求学生对装置及操作进行改进,如初中课本中CO的回收到高中的Cl■的处理,都是有毒气体对环境有污染,且引导学生根据二者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吸收装置。由此激励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改进装置,即从启发、引导、研究、探索的角度进行实验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4.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不断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是新教材的一个要求。

例如高中课本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讲到充分燃烧时的一个反应:

C(s)+H■(g)■CO(g)+H■(g)

工业上将固体燃料汽化增大了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这时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煤在家庭取暖中被大量使用,那么要使其充分燃烧,应在煤炉中加水吗?当然学生会答加水就熄灭。老师继续问,不加水该怎么办?学生无话可说,教师应马上启发,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煤炉比较特殊,它有两个进气通道,起什么作用?它叫“双风炉”,在上世纪80年代兰州市红古区曾经在居民中推行“双风炉”,收到很好的节能环保效果,其原理学生都能理解,就是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遇到第二个通风口进入的空气燃烧,使其充分燃烧又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使学生掌握充分燃烧的条件。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对策

鉴于上述事实,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发挥新老教师合理搭配的优势

新老教师合理搭配,是促进教学相长,发挥教师特长,体现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新教师具有接收新信息快、掌握或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老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创新能力,易于把握学情的优势,应将二者的优势通过组织教学的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以提高教学水平。

(二)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新教材的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学难度不易把握,根据学情分析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组织教学为好。其优势有三:易把握难度,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备课,统一进度,有利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大家集思广益,教学更有针对性,易于把握学情,为各位教师省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有利于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