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与人关爱作文

人与人关爱作文

人与人关爱作文

人与人关爱作文范文第1篇

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很多种。例如:“母爱和父爱,这是父母给予的关爱;有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爱;还有一种人与人之间特殊的关爱,那就是陌生人给予的关爱。那种爱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亲切。

在我的回忆中,那件事像打印机一样把这件事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车时,我“抢”到了一个位子,在司机的旁边,上车下车都非常方便。车开出一站后,就上来一位老奶奶。她凹下去的眼睛有着不一样的光泽;皱皱的脸,让人看起来十分和蔼可亲;高高的鼻梁又让人觉得很严肃。

“有没有人给这位老奶奶让座呀?有没有人给这位老奶奶让座呀?”我的耳朵差一点点儿就被震聋了。可是车上还是一片沉默,似乎每一个人都是木头人。老奶奶充满光泽的眼睛突然黯淡下来。那时,我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给这位老人让座?”我猛然站起来;“奶奶您坐吧!”我的声音太响亮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我,脸上不由得发红。

哪位老奶奶露出了微笑像茉莉花一般纯洁,又像向日葵一样美。司机也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老奶奶用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来,孩子,来,和我一起坐下。”还不时的摸摸我的脑袋,自言自语。

人与人关爱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爱精神 健康成长 和谐校园

任何事物都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人类的大爱精神从自发到自觉是意识发展的一个飞跃,而人们对大爱精神的认识经历了从肤浅到深刻、从空想到科学的漫长过程。对大爱精神思想渊源的探讨,能够更好地从理论层面上解释和把握大爱精神的科学内涵,也有利于奠定高校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的理论支撑点,从而树立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的思想意识。

一、大爱概念的界定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大爱”的提法,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新闻界、教育界、文学界、慈善界逐渐成为流行和时尚的词语。在我国高等教育界,率先提出“大爱”并为之做出解释的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2002?年9?月6?日他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科技协会年会上,以“一流大学需要大楼、大师与大爱”为题,详细地阐述了他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看法。他认为,让人们拥有一份安心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氛围,这就是大爱。他表示,所谓大爱,就是“爱国家,急国家所急;爱人民,做好公民;爱真理,求是崇真;爱科学,激励好奇心;爱师爱生,营造环境、点燃火种。”

二、大爱精神基本概述

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道精神,大爱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同时也展现出爱整个世界和爱自然万物,突破人与人间的关爱的爱,就上升为另一种爱即大爱。这种爱是宽广博大的爱,施与众人的爱;是爱人之爱,是对人深远的爱,深厚的爱,深沉的爱,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爱;是人对人类自身的价值、前途和命运的自觉关爱精神和高度负责及无私奉献行为的统一。大爱不同于爱就是由于它的大,而这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大爱是发自人内心深处的爱。我们平时所说的爱多数是为了某一目的和喜好而产生的,而大爱却是发自人心灵深处的,毫无任何杂质的爱。这种爱都是发自内心深处不求回报的。在高校里,有着这样的一批批的学子,他们甘愿到边远的山区支教、支农、支医。他们用自己的所学、所会,为边区的人们和孩子带去了希望和光明,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彰显了自己对社会的关爱和高度重视,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就是大爱。

第二,大爱是宽广而深远的爱。大爱不仅仅是人对自身的爱,更是对周围世界的关注与重视。世间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大爱就体现了这种对世间万物的关爱,要求人与世间万物和谐、平等地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爱是一种宽广而深远的爱,这种宽广而深远就体现在对世间万物的博爱上,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上,人类不能仅仅看到自身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周边万事万物的关爱,大爱就是体现了这一宽广而深远的爱。

第三,大爱是恒久不变的爱。大爱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前途和命运的深远的关爱和高度无私负责,这就决定了大爱是一种恒久不变的爱。一个人对一个家庭成员的挚爱、对一个组织的关爱、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挚爱和责任,都需要一种恒久不变的爱,而这种爱就是大爱。“人一辈子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大爱就是要求我们这一辈子做好事。大爱信念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一旦大爱信念确立了,就成为了人内心深处的恒久不变的驱动力,这样才能在道德的境界里,使自己的行为成为习惯而不会轻易的改变。

三、高校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的现实必要性

一定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政治和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反作用。高校弘扬与培育大爱精神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对经济改革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人与人关爱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爱文化 高职人才 文化育人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富有特色、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成为高校管理者、教育家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1]

一、大爱文化的内涵

1.大爱文化是教育的本质追求。

爱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人道精神,大爱是爱人之爱,是对人深远的爱,是自觉发自内心的爱。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大爱精神一直以“仁爱”思想为主干,这是儒家伦理学说、孔孟教育思想的最高道德标准。大爱文化作为教育的本源,天然地融入大学教育之中。在高校,大爱文化就是大学成员对学生、学校、社会高度负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为爱教之心、爱校之心、爱生之心,体现为爱校爱岗、敬业负责的精神,公平正义、团结诚信的精神和爱国为民、服务社会的精神。

2.大爱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

人创造文化,文化更塑造人。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与个人的文化素养密不可分。大学文化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2]是学校在发展建设进程中形成的,以先进文化为主导、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以师生文体活动为载体,由校园内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3]。它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价值观念、内在精神和外部形象的综合体现,对学校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大学文化因其有凝聚力、渗透力、驱动力、辐射力而成为大学软实力的核心。

在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时代,呼唤有灵魂的大学文化。高职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重塑个性,走有自己特色文化育人之路,而大爱文化正是关键。通过实施大爱文化,坚持育人为本,树立文化育人的观念,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相融合,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大爱文化的价值

大爱文化彰显的是文化中所蕴含的“以文化人”的崇高使命和“以爱育爱”的价值取向。大爱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爱心和责任。

对于学生而言,所谓大爱,就是“爱国家,急国家所急;爱人民,做好公民;爱真理,求是崇真;爱科学,激励好奇心;爱师爱生,营造环境、点燃火种”[4]。通过大爱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带着对祖国、对母校的感激之心、感恩之情成长,回报社会,用行动践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热爱工作岗位。

人在社会上,不仅要爱祖国、爱他人、爱自己,还要带着爱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随着爱心的凝聚和自身能力的成长,慢慢就会固化、升华为一种责任,承担着亲人、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这是大爱文化的终极体现。因此,大爱是一种责任。

三、大学大爱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1.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大爱文化育人的必然要求。

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密不可分,在接受大爱教育的同时,掌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也是自身实现大爱的一种能力。作为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大爱文化育人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的特殊属性,校企合作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我校依托行业企业,确立了技能和素质融合的文化育人理念。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育“人”与育“才”统一,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系统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是大爱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

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良好载体,也是大学生释放青春活力的重要平台。健康、高雅的活动,特别是与专业、职业有机结合的活动,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而且能使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更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和健康的审美观念。

3.丰富的校园文化,是大爱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

育人的最高境界是营造一种文化,一种无处不在、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丰富的校园文化能够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和学习生活环境,一种充满大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对学生形成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围绕大爱教育,我校在建设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上下工夫。通过搭建校园环境载体、信息平台载体、学生社团载体、活动品牌载体等形式,加强大爱文化阵地的建设。

4.培养具有丰富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学队伍,是大爱文化育人的基本保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实现大爱文化育人的主体。教师对学生之“爱”,最好的表达莫过于以最大的热情躬身教育教学。教师都把教育当做事业来追求,热爱三尺讲台,关爱每位学生,用爱心培育爱心,用人格塑造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大爱”适时、适度、适应个性需要地融汇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及时消除学生在人生求索、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和迷茫,切实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使他们的生命更多姿多彩,使他们的成长更充满灵性,使他们的未来更充满希望。只有让“爱”在教育中不断升华,用“大爱”温暖学生,学生才能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和谐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董刚杨,理连.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模式的要素解析与途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0(27):8-10.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人与人关爱作文范文第4篇

1以“仁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

1.1中国传统的医学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本位主义将“人”推崇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对人的价值和人生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孔子从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仁”的概念。他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爱人”是人的一种“类”的自觉,它要求把别人当作与自己一样或者和自己亲人一样来对待,这事实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宋代林通的《省心录》、明代陈实功的《医家五戒十要》等医学经典都在劝戒医者保持“济世救人、仁爱为怀”的品质。正是基于这样的伦理本位,历代医家认识到医学不但是“救人生命、活人性命”的技术,还强调医者要有一颗同情病人、真诚地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仁爱”之心。费伯雄曾说过“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医学家提倡尊重生命,关爱病人,充满人道主义,做到“仁心仁术”兼备。可见,“医乃仁术”是医术与医德的统一,是医学职业精神的写照,要求医者必须具备医学人文精神。“仁爱”是我国传统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是“爱人”思想的延伸,是体现和实现人本思想的过程。

1.2西方的医学人文精神在西方,医学的历史几乎与人类一样古老。医学最初产生于巫术,直到伯里克利时代开始,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医学由巫术变成科学。在这个希腊最伟大的理性主义时代,一位睿智聪慧的哲学家用自然的原因解释疾病,他用科学的医学理念把医学从巫术、神话、宗教引向科学,他就是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他为世界留下了一笔颇为丰厚,直到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光泽的财富,这就是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所体现的“利他主义”、“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精神。希波克拉底强调“医学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在《箴言》[1](Aphorisms)中他告诫医生:“生命是短暂的,医术是永恒的,病痛是暂时的,经验是有风险的,抉择是艰难的。医生决不能只准备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更要为病人着想。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他提到“医者应以患者的生命为重,做医学的仆人”,“无论何时登堂入室,我都将以患者安危为念,远避不善之举”,“医学有三个因素疾病、病人、医生,医生是这种艺术的仆人。”

1.3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20世纪以前,医学技术的进展比较缓慢,医生们凭借有限的药物和在实践中摸索的经验,为病人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20世纪之后,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医学不仅获得了消灭、控制疾病的武器,而且还掌握了操纵生命的密码。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形成的“技术至善论”将人们锁定在医学“能做,必须做”的雄心勃勃的幻想中。新技术对医生的行为和医患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导致了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而不是在病人床边聆听病人的陈述和与病人交谈,给予病人个人的时间被压缩到最少,医学正被逐渐异化。直到70年代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现代医学模式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开始从原来单纯的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不再是单纯生物意义上的生命科学,而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统一的学科,它挽救生命与危难,它解读生命的奥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病人是“身心合一”的有机组成,疾病和精神存在互动的关系。医生不能固守在开处方,做手术的医疗模式中,而应上升到整合生物医学、医学心理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病人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整体方案的新医疗模式中来。它不但要重视疾病的治疗,更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对人全方位的关爱和照顾。综上所述,纵论古今,通达中外,“仁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核,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培养医学生时应将医学理论、医学技术、人文关怀融汇在一起,培养医学生以“爱”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修炼大爱、大德精神,展现大医之风。

2磁场理论与医学人文精神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最早提出“场”概念的是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他认为,在物理世界里存在一个所谓的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在场中的所有元素会因为某种形式彼此共鸣的力量而凝聚在一起,场中的元素与元素之间会彼此影响,它们不是彼此互相吸引,就是彼此互相排斥,这种彼此相互牵引的力量受制于元素之尺寸、质量、位置等因素。统一场论认为,“场”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是某种“作用”或“量”的时空分布,其本质特点是辐射和吸收的辩证统一。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产生于磁极和电流周围,对放入场中的磁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因此,磁场是指传递物体间磁力作用的场。磁场蕴“无形”于“有形”中,它们随处都在发生影响、产生作用,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与磁场有许多相同之处。假设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也存在“磁场源”、“磁场域”并产生“磁辐射”与“磁感应”等效应。磁场源即产生磁场力的物体,“磁感应”即磁场对放入磁场中的磁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磁场域”即磁场产生作用的空间、范围,磁辐射是磁场释放能量而场内物体吸收能量的过程。这些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在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中,爱的磁场源不断地向外传送能量,而个体的人不断地感受、吸收到爱,经过强化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后不断地向更多有需之人传递和辐射,磁场域得以扩展和延伸。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可引入磁场理论,应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好各要素,吸收资源的优势,发挥三全育人的功效,在学生中形成医学人文的“爱的磁场”,让每一个磁场中人都享受到关爱与温暖,同时注重克服各类“消磁”因素的产生,强化磁性。通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强化“爱的磁场”,充分发挥磁场的辐射作用,让爱的磁力在亲人、师长、学生、医患之间传递,散发出光芒,照亮更多的人,让爱的“磁场域”延伸到社会。因此,笔者试图用磁场理论来探究“爱的磁场”的形成机制,以增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医学生“爱的磁场源”磁场源即产生磁力的物质,在医学院校中人文学科的设置、良好的校园文化及和谐的校园环境等三方面汇聚融合到一起,构成了产生“爱”的磁力的源头。

3.1人文课程的建设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重视人文陶冶,提高人文素质,才可能为医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知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成果,人文精神则是人文知识的升华,是内化到人言行举止中的品德和性情。医学不仅表现为一种知识,而且还表现为致力于人类健康事业的实践,医学目的的多重内涵和目的自然决定了医学知识结构的多维性及多层次性。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渗透“仁爱”的人文意识关怀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合医患沟通、疾病与健康、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等方面的案例与知识。在实习前教育中引导学生带着“挽救生命、呵护健康、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意识踏入临床实习岗位,以此为前提,形成融合一定的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宗教、法律等多重要素而形成的以倡导医疗活动的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精神为本质内涵的医学伦理规范。应努力从三方面构建完备的医学人文学科体系。第一层次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内容的“两课”,这是灵魂。第二层次是以提高文化修养为目的的文化知识课程。这是基础,主要由文学与写作,名著欣赏和美术鉴赏等课程构成。第三层次是医学与人文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课程。这是重心,主要由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美学、医学法学、医学文献检索、医学史等课程构成,在具体讲授时,不局限于介绍人文知识,而要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升华到人文素质的养成。为确保质量和效果,使之与众多的医学专业课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可通过开设选修课,并实行学分制,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学分方可毕业,在时间和制度上都有了可靠的保障。

3.2校园环境的营造校园环境包括三方面:一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校园内看得见、摸得着,以整体直观形态出现的物化环境,它主要指校容校貌,即校内的建筑风格、布局及生活在校园内的师生的仪表等,对学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通过创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绿化环境、设置温馨的名言警句、体现医学专业特色的壁画装饰、得体有礼的仪表礼仪等方面陶冶学生情操,让他们于无声细微中感受到关爱。二是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情境意即文化氛围,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潜在性、深刻性与长期性。文化氛围的营造要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功效,依靠广大师生一齐,从学生入学之初,学校的后勤、保卫、学工、教务等部门应协同合作,尽力为新生营造浓厚的关爱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及第二课堂的功效,通过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体育活动、科研活动、演讲、辩论、各类讲座、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爱,学会爱,能够爱,传递爱。学校通过引导、培育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品位,增强识别假恶丑的能力,自觉追求真善美,从而铸就大医大德。三是虚拟环境。当前,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与思维习惯,网络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可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宣传医学人文精神、“爱”的意义、各类专题活动等,使网络成为爱的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4医学生“爱的磁场”的强化

“磁场源”产生后,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逐步巩固与强化,让“爱”的磁力向更多人传递与辐射。

4.1新生入学初营造关爱氛围,使之充分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大一新生入学之初,正似一块待煅造的烙铁,亦如洛克描绘的白纸,有较强的可塑性,对陌生环境充满着好奇与新鲜感,大学生生活存在诸多想象与疑虑,对师长有较强烈的依赖心理。通过精心设计入学教育各环节,营造关爱融合的氛围。入学教育应系统化与长期化,接待新生时尽可能把工作做到最细致,如为新生准备介绍学院学校情况的温馨礼包,为家长提供水,组织新生及家长参观学院及附属医院;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组织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入党培养联系人,通过走访宿舍、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以亲身经历指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这些活动让新生在一个充满关爱与温暖的氛围中成长,在感性上领悟到亲人、同学、老师、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的各种关爱,进而从理性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是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提高学生对爱的认识和责任意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职业准则,学生对爱有了感受和认识之后,进而引导他们体会生命的尊严、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可贵,从而自愿发起并参与爱心行动,勇于奉献自己的爱心。可依托学生社团等课外教育的组织载体,开展富有意义、成效显著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疗养院义工、义务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组织同学为灾区捐款捐物,尽绵薄之力;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入中小学、社区、农村、基层,体察民情,学会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健全学生的激励评价机制,把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综合测评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奉献爱心活动,引导他们学会自爱、博爱、仁爱,学会与亲人、老师、同学分享爱,学会感恩父母、回馈社会、回报祖国。

人与人关爱作文范文第5篇

陪同李长春出访的有: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文化部部长蔡武,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副部长孙志军,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等。

李长春访问爱沙尼亚

9月21日,李长春抵达塔林,开始对爱沙尼亚共和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李长春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当天,李长春在塔林与爱沙尼亚议长埃娜・埃尔格马举行了大、小范围会见。

李长春说,中国高度重视同爱沙尼亚的关系,赞赏爱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在中方重大关切问题上给予大力支持。中方愿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基础上,与爱方进一步发展政治关系,拓展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友好关系全方位发展。

李长春说,中国共产党与爱各主要政党建立了友好联系,希望今后继续本着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密切交流和往来,增进了解和互信,不断夯实中爱关系的政治基础。

埃尔格马说,爱方期待进一步加强与中方在经济、贸易和人文领域的交流,也希望中方把塔林港作为连接东西方海上运输的枢纽,拓展双方港口合作。

当天,李长春在塔林会见了爱沙尼亚总理、改革党主席安德鲁斯・安西普。

李长春说,在当前形势下,中方愿与爱方进一步加强政治交往,扩大经贸合作,深化人文交流。中方鼓励中国企业赴爱投资,参与爱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李长春说,中国共产党愿与包括改革党在内的爱各友好政党加强交往,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安西普对上海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对今年5月中国共产党主办的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给予积极评价。他说,爱方视中国的快速发展为重大机遇,希望扩大和深化双边务实合作。他表示爱方支持欧中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并愿为此发挥积极作用,重申将在涉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坚持正确立场。

9月22日,李长春出席了塔林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

李长春和劳德共同为塔林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李长春向劳德转交了赠送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体验中心”设备和《大中华文库》。

当天中午,李长春会见了爱沙尼亚副议长凯特・潘杜斯,就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李长春还参观考察了爱沙尼亚最大的港口塔林港,听取港口负责人关于塔林港发展规划和与中国合作情况的介绍。

当天上午,李长春参观考察了爱沙尼亚民俗博物馆,并亲切会见中国驻爱沙尼亚使馆工作人员和留学生代表。

9月23日,李长春会见了塔林市长、中间党主席埃德加・萨维萨尔,就深化两国地方省市之间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强与中间党等爱各友好政党的友好合作关系等发表了看法。

当天,李长春还参观考察了塔林理工大学,详细了解该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情况。

李长春访问黑山

9月23日,李长春抵达波德戈里察,开始对黑山共和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李长春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9月24日,李长春会见了黑山议长、社会主席兰科・克里沃卡皮奇。

李长春强调,中方高度重视同黑山的关系,将黑山视为中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真诚朋友和重要合作伙伴。希望双方继续努力,增进互信、深化共识、扩大合作,共谋发展大计,把中黑合作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

谈到议会和党际关系,李长春指出,中方对黑山议会成立黑中友好小组的举措表示欢迎,愿加强两国立法机构间的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共同应对未来挑战。中国共产党也愿本着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同包括社会在内的黑山议会各主要政党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克里沃卡皮奇说,黑山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充满信心。黑山是小国,但愿全力支持中国实现美好发展前景,并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前进。

当天,李长春还亲切会见了中国驻黑山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代表。

当天,李长春会见了黑山总理、社会主义者主席米洛・久卡诺维奇。

李长春说,中方视黑山为中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真诚朋友和可靠伙伴,愿与黑山一道努力,继承传统友谊并不断发扬光大,在新形势下努力把双边关系提升到新水平。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保持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夯实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二是深化经贸合作,推动经贸关系平衡发展,夯实两国关系的经济基础。三是密切人文交流,鼓励两国民间团体、地方政府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

李长春说,中国共产党与黑山社会主义者同为执政党,都肩负着领导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经济、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希望两党密切交往,加强执政理念和党建经验交流,深化青年政治家之间的往来,为中黑关系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久卡诺维奇说,黑山对两国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非常满意。这一关系是在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彼此支持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基础上取得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黑山衷心感谢中国给予黑山的宝贵支持,愿向中国敞开大门,加强在文化、教育、旅游、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港口航运等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并不断探索合作的新领域、新方式,为黑中传统友谊注入新动力。

会见结束后,李长春和久卡诺维奇共同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黑山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黑山政府关于人力资源培训的立项换文》等合作协定的签字仪式。

李长春访问爱尔兰

9月26日,李长春抵达都柏林,开始对爱尔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李长春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当天,李长春出席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成立4周年庆典活动。

9月27日,李长春在都柏林总统府会见了爱尔兰总统玛丽・麦卡利斯。

李长春说,中方赞赏爱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所作的积极努力。中方愿与爱方一道,加强各层次对话交流,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使中爱关系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

麦卡利斯说,近年来两国密切的政治交往和经贸合作更进一步推动了爱中关系的顺利发展。希望双方继续保持这一积极势头、不断扩大合作范畴,把爱中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当天,李长春在都柏林会见了爱尔兰政府总理、共和党领袖布赖恩・考恩。

李长春说,当前两国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合作空间更为广阔。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对爱关系,愿与爱方共同努力,保持和深化高层对话和交往,进一步扩大经贸、科技等领域务实合作,挖掘两国在经贸、投资、低碳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和软件等领域的合作潜力,继续加强文化、教育、新闻、旅游等领域的人文交流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多边领域的协调配合,推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李长春对两国执政党之间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双方继续就治国理政经验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对话,增进了解和互信。

考恩说,10年前爱政府制定的“亚洲战略”非常成功,爱中双边贸易增长了60倍,教育、投资、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丰硕成果。在爱尔兰新推出的贸易、投资和旅游战略中,中国仍将处于重要地位。爱尔兰希望成为中国的重要投资对象国,成为欧中合作的重要基地。爱方愿与中方一道开拓爱中关系的美好未来。

会见结束后,李长春与考恩共同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爱尔兰旅游、文化与体育部文化交流与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爱尔兰工贸与革新部关于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仪式。

当天,李长春会见了爱尔兰卫生与儿童部部长玛丽・哈尼。他还参观考察了爱尔兰国家博物馆,了解文化场所管理和运营情况,并在下榻的宾馆会见了中国驻爱使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

当天,李长春出席爱尔兰企业局举行的工商界人士早餐会并发表讲话。爱尔兰工贸与革新部长巴特・奥基夫,旅游、文化与体育部长玛丽・哈纳芬,爱企业局首席执行官弗兰克・瑞安及爱工商界人士约150人出席。

随后,李长春专程赴诺康姆技术公司参观考察,详细了解爱尔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李长春访问伊朗

9月28日,李长春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开始对伊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李长春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当天,李长春在德黑兰会见了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

李长春指出,中方愿与伊方一道努力,抓住机遇,把各领域友好关系巩固好、发展好。一是保持高层接触,深化政治互信,密切两国政府、政党、议会间往来。二是推进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已签署的经贸项目顺利实施,努力保持经贸合作的发展势头。三是丰富人文交流,弘扬两国在长期交往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四是在国际事务中保持沟通,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看法。李长春重申中方有关谈判解决伊核问题的主张,希望伊方与有关各方抓住时机,显示积极姿态,通过对话与谈判妥善解决伊核问题。中方愿为此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内贾德说,伊中发展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利益,有利于地区和平发展。伊朗将继续奉行对华友好的政策,与中方一道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实现伊中共同发展。他强调伊朗致力于谈判解决伊核问题,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此所做的积极努力。

当天,李长春在总统府与伊朗副总统米勒塔基阿尔蒂尼举行会谈,就进一步发展中伊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深入交换意见。

李长春说,中方愿继续与伊朗保持高层接触和各级别交往,深化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关系,切实落实好两国已签署的协议和合同,拓展在基建、通信、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合作,鼓励和引导两国企业加大交流合作,不断挖掘和培养新的合作增长点;丰富人文交流,在深化现有人文合作基础上,积极探讨互办文化周、加强文化产品交流、旅游与体育合作等问题,进一步巩固两国友好关系的民意基础。李长春表示相信,通过双方合作与协调,中伊关系一定能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米勒塔基阿尔蒂尼说,伊方愿与中方保持密切沟通,拓展经贸合作的新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深化在文化、新闻、广电等领域的往来和交流,推动伊中关系不断取得积极成果。

会谈结束后,李长春与米勒塔基阿尔蒂尼共同出席了双边文化、教育、新闻等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并为中央电视台驻德黑兰记者站揭牌。

当天,李长春在德黑兰会见了伊朗议长拉里贾尼。

李长春积极评价中国全国人大与伊朗议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希望双方继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拉里贾尼说,伊中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传统。近年来,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为伊中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两国经贸合作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果,贸易额迅速攀升。伊朗人民从中受惠良多,对华友好感情更加深厚,发展伊中友好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伊朗欢迎中国继续保持快速全面发展,希望进一步深化双边互利合作,开拓伊中友好新局面。

当天,李长春参观了伊朗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

李长春向德黑兰大学孔子学院赠送了中国文化体验设备和《大中华文库》。

当天,李长春还专程考察了中伊合作建设的德黑兰地铁4号线项目,亲切慰问参加该项目的中伊双方建设者和管理者。

29日,李长春在伊朗历史名城设拉子会见了伊朗法尔斯省省长克尔曼尼,就加强中伊文化交流和地方省市友好合作发表了意见。此前,李长春亲切会见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并出席了在伊中资机构代表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