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

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

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

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黄平县 区域产业 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083-01

黄平县是黔东南州较为贫困的农业县,也是我国滇黔桂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县。近年来,黄平县抢抓滇黔桂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按照省州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步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当前,黄平县农业缺少支柱性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产业重点不清晰,未形成具有本地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集体经济“空壳”村和基层组织相对软弱涣散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全县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黄平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黄平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66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万亩,森林覆盖率46.88%;辖8镇3乡,142个行政村、8社区、1个居委会,2014年末总人口3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2万人,贫困人口9.79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5.6%,属于部级贫困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42万亩,总产实现10.55万吨,特色优势产业主要有烤烟、蔬菜、中药材、优质果品、畜牧业等,蔬菜种植面积23万亩,蓝莓苗木移栽1.2万亩,推广中药材种植11万亩,收购烟叶4.08万担。全县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5家,规模种植241户,规模养殖场91个,家庭农场25家。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为目标,积极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呈现“总量增大、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农村美化”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6元,同比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5194元,同比增长5.15%。

二、制约黄平县农村产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黄平县的产业经济发展面临不少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特色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集体经济缺乏、农民增收难、贫困面大等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全县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农民增收难。当前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三留”现象严重,缺乏劳动力,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种植业,例如水稻、玉米等收入不高,只能满足温饱,不能致富;经济产业发展少、规模小,专业合作社有待进一步发展,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增收渠道少且后劲不足。

2.贫困程度深。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9.79万人,贫困乡镇6个,贫困村135个(按合并村前口径),贫困发生率达25.6%,属于部级贫困县。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困问题、石漠化问题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3.基础设施差。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

4.村集体经济薄弱。据不完全统计,全县80%以上行政村没有自己的村集体经济,严重影响村“两委”运行和领导作用的发挥,在村公益事业发展上举步维艰,群众长期没有得到实惠,“有事无钱办”的矛盾更加突出。

5.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依然以“水稻、玉米”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效益不高。以烤烟、林果、中药材、畜牧业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产业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没有体现。

6.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缓慢。黄平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主要表现在产业化、城镇化落后,不能实现产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农村目标,不能更好地促进农民就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收入。

7.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还比较保守,技能缺乏,生育观念落后,、酗酒等不良之风仍然存在,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

三、加快黄平县产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建议

1.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以交通建设“三年会战”为抓手,推进全县交通建设,加快新州至旧州快速通道建设,确保余凯、安江高速黄平境内年底建成通行,完成重兴至谷陇旅游公路建设,实施东坡至谷陇至台江革一连通凯里至革一城际快道,加快启动旧州至余庆龙溪二级公路建设,连通黔南、黔东南、遵义三市州大通道,同时抓好全县通乡、通村油(水泥)路项目建设,力争到2018年实现全县建制村畅通率达100%,通组(寨)硬化率达80%以上。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力争到2018年,基本解决全县农村水、电、路、房、讯、寨问题,将农村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

2.坚持精准扶贫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树立“弱鸟先飞”的意识,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的作风,力争到2020年,确保全县9.79万扶贫对象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扎实做好精准扶贫“321”个案管理、建档立卡、“两项制度”衔接、“六个到村到户”、“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等工作,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做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3.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黄平作为山区大县,没有平原地区的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但有的是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地区发展路子,而是扬绿色优势、做特色文章,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州情县情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

4.坚持加快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狠抓旧州花卉、重安蔬菜、一碗水中药材、野洞河上塘烤烟、纸房优质果品、谷陇小米和线椒、翁坪黑毛猪等精品产业建设,做大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山地特色城镇化步伐,按照“一城两区”城市布局,加快云尚城市综合体、星宸国际、金海苑、明达中央广场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修建第三农贸市场、体育训练馆、公共客运汽车站等市政设施项目,进一步提高城镇承载力;推进谷陇工矿园区型、重安民族风情型、浪洞休闲度假型等重点集镇建设,以城镇化带动农村,推动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带动农村。同时将新州、旧州、谷陇、重安四大中心城镇建设与全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居住在深山区、偏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民有序转移,同时整合生态移民、农村危改、棚户区改造等政策,为移民提供“就业创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五大保障,确保“搬得出、住得下、有保障、能发展”。

5.坚持发挥内生动力与借用外力相结合。近年来,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享受了不少政策优惠、获得很多外部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经济发展、脱贫致富,最根本还是要靠各地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实干。黄平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善于利用国家启动实施片区扶贫攻坚战略、西部大开发、滇黔桂贫困地区建设、发达地区对口帮扶等外部机遇条件,也注重发挥内生动力,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思想观念上领先一步,在发展建设上快人一拍,在谋划发展上高人一筹。

6.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要全面落实惠民政策,重点抓好城乡低保、良种补贴、退耕还林款、农机具购置补贴、养老保险、新农合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要抢抓国家加大农村投入的机遇,加快城乡低保救助、新农合、卫生、教育、危房改造、养老和灾害应急等方面制度体系建设,解决群众关心的生活难、看病贵、上学难、住房难等难题。

7.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发展难题。黄平县域经济总量小、层次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制约要素更多,很多地方都面临企业融资难、项目落地难、招商引资难、园区建设难等突出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坚持向改革找出路,向市场找办法,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创新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用改革的办法寻求破解之道。

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2篇

以经营品质的全面提升增强农行在县域市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提升县域农行市场竞争力的调查与思考

通胀紧缩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路径探析

完善现行信贷业务流程的思考

对基层网点储蓄存款、基金、保险和自主理财产品销售与协调发展的调查报告

对对公业务营销组织体系建设及营销能力提升的调查与思考

浅析产业链融资及其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问题

激活优质客户资源战略路径的思考

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是欠发达地区农行提升经营品质的理性选择

对黄冈农行县域法人贷款客户流出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提升县域农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引领力的调查与思考——以农行罗田县支行为例

小业务撑起了大经营——农行浠水支行业务经营情况调查与思考

以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农业产业链发展——对农行黄冈分行“三农”信贷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农户小额贷款操作流程与运营模式的实践分析与思考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非现场审计探讨

做好信贷审查“五部曲”提升信贷资产发展品质

电子银行业务法律风险及防范策略思考

农村金融服务:ATM能否补位——以农行黄冈分行为例

基层农行电子银行渠道建设思考

农行团风支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基本做法

建始县中医院

坚持求真务实

推进武陵地区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的研究报告

把握战略机遇做好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金融服务

关于做好金融服务积极支持黔江经济发展的思考

新经济态势下的县域经济与农业银行经营策略——以湖南省怀化市轄县域为例

提升恩施农行价值创造力的思考

对湘西州商业银行困境与出路的解析

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的警示及应对措施

发展低碳金融业务推动增长方式转型——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农行业务经营转型的思考

低碳经济时代金融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路径选择

湄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金融服务工作试点启示

县域农行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对农行张家界分行县域业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发展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思考

浅析县域农行服务“三农”及风险防范

试论农行业务发展中的理性营销问题

增“动力”添“活力”挖“潜力”农行遵义分行保险业务发展迅速

做强保险业务提升价值创造力

对后危机时代农行信贷经营思考

好的班子要有“五气”

把握本质内涵着力客户建设

深化服务“三农”“3510”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农行资产“空心化”现象成因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当前中间业务发展态势与建议——农行湖北分行营业部中间业务发展调研报告

现行考评体系传导执行特点、问题及对策——农行湖北分行绩效考评调研报告

零售业务实现跨越式大发展思考

如何运用金融工具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

在完善与创新中发展——对农行武穴、罗田支行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调查

县域农行服务“三农”及风险防范思考——农行英山支行服务“三农”及风险防范调查

在服务“三农”中创造价值

对小额贷款发展与风险管理的思考

贫困山区农行资产营销调查与思考——以农业银行浠水县支行为例

如何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给新入行大学生的一席话

与农有缘

当前资产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股权质押贷款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支行行长

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3篇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美姑县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转型背景下我国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金融转型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对策分析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 浅析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县域智慧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产业转移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金融深化的关系思考 提升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实效的路径选择 发展经济学视野下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洛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县域低碳经济发展探析 探析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析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探析 基于生态文明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高同彪,刘云达.关于县域经济运行机理的若干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

[4] 中国商报.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EB/OL].http:///jingji/0823063.htm.

[5] 龚唯平.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根本出路[J].广东社会科学,2005,(4):2.

[6] 陆为群.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述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县域经济 发展 新思考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纳总结,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第一种归纳为: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巩义模式、农安模式及义乌模式等;第二种从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归纳为:市郊型县域经济(即城市的郊区县的发展模式)、山区型县域经济、发达县县域经济、贫困县县域经济等模式;第三种从产业驱动的视角归纳为:农业驱动型、工业驱动型、第三产业驱动型、资源禀赋驱动型等模式。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的本土研究者对玉溪县域经济做过一些研究,总结了玉溪县域经济的一些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县域经济的成功模式,同时结合玉溪的实际情况,从新的角度对玉溪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笔者的一些新思考。

1、创新玉溪县域经济管理体制

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将逐步提上日程,体制改革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同样也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玉溪县域经济的发展,在符合中央基本政策的前提下,可以前瞻性地有一些新的考虑。

1.1、创新城乡土地管理体制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功能,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基本的依托。中国的土地在所有制和管理结构上是城乡二元化的。城市土地是属于国有的,而农村土地则属于集体所有;城市土地使用权已经可以市场交易,但农村土地却不能市场化交易。城乡二元化的土地管理体制以及对农用地实行的用途管制,不仅使县域经济发展在资源利用上受到根本性的制约,而且也是导致官员腐败行为和侵农行为的重要根源。农业用地不能市场化交易,使县域经济发展最大的依托资源不能从根本上盘活,直接制约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发展,也使农村人力资源素质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土地管理方面已经提出了新的精神,下一步如何推进实施,玉溪应当密切关注,越快以合理的方式创新城乡土地管理体制并实施,就能越快使玉溪县域经济发展的获得体制的解放,就能越快解放生产力、释放生产力。

1.2、是创新县域行政管理体制

目前中国的县域行政管理体制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层次太多,导致县级政府自主组织经济发展的权利太小;二是中国特色的“市管县”体制。国际通行的地方行政层次是两级,我国是四级,加之行政和社会管理权利的条块分割,县级政府的自主发展权不大,因此可以考虑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创新县域行政管理体制,目前国内学术界已经展开了探讨,本文只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前瞻性地提出这一玉溪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具体在玉溪是否适合,还应进一步研究。

1.3、玉溪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扶持和鼓励非政府组织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和功能

可以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能够直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这个有利条件,解决社会就业难的问题,维持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特别是城中村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及农村社区的管理,真正变社区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实现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紧密结合,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等功能,以缓解玉溪区域间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需求相矛盾的瓶颈。

2、正确把握玉溪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从玉溪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看应注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发展第三产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社会化大生产组织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整体竞争优势,提高其抗风险的能力,更能够使千家万户农民的盲目、被动的生产变为有目的的主动生产,使生产与销售达到有效对接。

工业化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生产技术革命引起的一种经济转变过程,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一个传统农业的经济社会急骤演变成为一个现代工业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伴随而来的是市场结构、金融制度、生活方式等的一系列革命性变革。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本身即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释放出来,重新配置到城市工业部门,使城乡的产业有了明显的分工,这既促进了工业化,又促进了城市化,还解决了农村的失业问题。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农区小城镇,与工业化园区相配套,形成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小城镇新格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了农村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是优化玉溪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玉溪各县区都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做成玉溪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现代商贸物流业方面,玉溪应当积极与昆明寻求昆玉物流一体化发展,获得协同效应,打造滇中经济圈的商贸物流合作示范,为玉溪商贸物流业拓宽发展的空间。

3、培育与发展玉溪本土优势产业,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

玉溪各县域都具有自己特色的资源禀赋,这正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县域经济实质就是特色经济。各县区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充分认识自身的县情,立足当地优势,找出有利于自己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围绕特字做文章,倡导特色经济、差异经济、多样化经济,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并有一个较长的经济发展计划并且连续执行。这样既有了精品,又有了规模优势,从而避免出现玉溪各县区经济发展结构趋同,形成毫无特色的经济模式。

玉溪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在自己的职责内制定并实施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助力区内经济的全面发展。起步阶段最为核心的是借助外部资源激活内部区域的优势与特色产业,这需要制定有战略性、有吸引力、有可持续性的政策吸引外部优势产业来区内发展,实现与本地产业的联动与融合,形成玉溪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带。而发展玉溪县域特色经济,基本路径就是发展园区经济,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

4、加强对外交流程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要吸引外部的优势产业来玉溪各县区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外交流,积极招商引资。首先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各项制度,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项目并举,项目租售与投资新办齐上,出让、引资、引才并重;其次要突出招商引资重点。要按照各县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在坚持大中小并举的同时,努力在提高项目质量特别是技术含量上求突破,顺应产业转移、产业集聚与辐射的趋势,大力引进龙头项目、配套项目,从单体项目招商、分散招商逐步转变为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凸显产业特色招商;第三要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二是优化经营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三是优化舆论环境,营造招商氛围。

5、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劳动技能

玉溪县域集中了大多数农业人口,而且自身人口增长较快,必须把人口控制在县域生产力水平和资源与环境的容许范围内。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使地区输出的劳务人员能够有一技之长,也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在提高当地人口素质的同时,也应积极吸引高科技人才,把走出去和引进来进行有效的结合。

玉溪城镇化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玉溪县域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产业工人,考虑到这部分群体文化程度比较低,劳动技能差,不能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情况,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这类群体的教育力度,出台一系列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的补助金政策。同时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利用玉溪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为转移或准备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急需的技术知识培训,开设一些新兴产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避免因产业升级而出现的结构性失业,打破玉溪县域劳动力转移难问题,同时也解决产业升级雇工难的问题。

以上对玉溪县域经济发展的五点新思考,希望能对做大做强玉溪县域经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何雪峰,罗伟,李崇科.玉溪发展研究报告(2003-2012)[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3]闫恩虎.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模式探析[J].经济与管理.2009,(6).

[4]赵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产业驱动的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5]万军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3).

县域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5篇

近年来,辽宁省锦州市县域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县域经济对全市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实现新突破。锦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决定》《锦州市县域经济主要指标考核办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锦州市促进农民增收主要指标考核方案》《中共锦州市委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兑现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奖励政策的决定》《关于调整县域经济“双增升位”指标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2.培育壮大县域财源实现新突破。一是争取资金,加大投入。2012年,组织有关县(市)编报县域产业贴息项目80个,比上年多25个,贴息金额8500万元,比上年多3200万元,拉动银行贷款60.59亿元,比上年多20.39亿元,为县域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主动招商,壮大项目。一方面,各县(市)每年借助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有利契机,真诚热情地邀请八方来客,海内外来宾光顾本地,了解本地,扩大当地知名度;另一方面,四县(市)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南资北上”的双重机遇,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采取转移招商、对接招商、企业重组招商和以商招商等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仅2012年,四县(市)新上固投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80个;累计完成工业项目固投额1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22%。三是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彻底走出低谷。2002年至2007年间,锦州市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幅低于全省县域平均增幅13.5个百分点。2012年,锦州市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跃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幅10.2个百分点。

二、锦州市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1.观念先行、思路明确是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核心所在。思想决定行动,要充分发挥省财政激励政策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必须清除思想障碍,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创新思路。一是要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实干意识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二是必须牢固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处处难”的发展理念,坚定发展信念;三是必须厘清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全局,千方百计增强自我发展的基础和能力。2.机制创新、灵活运用是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关键环节。锦州市制定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激励政策以及与其相配套的考核、约束、监督、激励和惩罚机制,调动了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抓发展的积极性。各县区也结合实际制定了各种考核奖励制度。实践证明,这些机制制度的创新,措施的完善配套,调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积极性,并把各种积极因素整合成强大合力,为经济的稳定、快速、持续发展和财税快速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3.真抓实干、工作到位是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重要保证。锦州市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把上级部门的决策转化为发展经济、做好财税工作的自觉性,转化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行动。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工业,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坚持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特色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增长活力;坚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

三、金融业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举措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