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案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案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案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案范文第1篇

巫山县地处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巴楚要冲,聚三山而控九峡,交万壑而耸千峰。这样的自然条件就决定了巫山县中医院作为当地全县唯一一所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诊疗环境优良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是当地50多万人的健康所依,同时也凸显该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新政策的支持和驱动下,巫山县中医院启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在与富士公司的合作中,制定了一套合理面向区域医疗的PACS规划,并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在此PACS平台稳定运行后,将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全面提升医院影像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价值。

PACS建设总体规划

建立一套合理的PACS系统,需在满足医院当前需求的前提下,逐步拓展数字化建设工程,最终实现医疗信息的区域共享、降低百姓就医成本。富士公司结合巫山县医院现有情况及医院未来发展,以包含区域医疗的全院级PACS为建设目标,制定了一套PACS系统整体规划,共分三期。

第一期:搭建PAC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平台,组建放射科数字化阅片室和会诊中心,实现影像设备接入PACS,实现放射科影像诊断数字化,胶片打印共享网络化;配置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IS),实现放射科病人登记和影像诊断图文报告电子化,并提供接口与HIS进行信息融合。因此,富士PACS一期方案为医院放射科初步实现了从传统的影像检查工作流程向数字化影像检查工作流程过渡,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并为今后扩展影像共享平台奠定了基础。

第二期:实现医技(超声、内镜等)、门诊、临床等科室的信息化工程,提供数字化阅片工作站,将PACS扩展至全院级水平,实现全院医学影像数字化并完善与HIS系统的信息融合。至此,富士PACS解决方案基本实现了全院数字化影像共享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医生团队的诊断水平,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三期:为区域医疗平台的搭建提供有利环境,充分发挥医院的科研与教学特长,将进行区域医院信息化建设平台整合,实现区域远程会诊,完成教学平台建设,最终实现区域医院间信息共享。在新医改政策的导向下,县级医院自身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外延性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向,富士PACS解决方案为医院规划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巫山县中医院PACS建设特色

1. 引入虚拟化技术,提升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巫山县中医院使用的富士PACS成功引入最新的虚拟化技术,在不降低系统整体性能的前提下,整合基础的三台物理服务器为一台物理服务器,实现了硬件设备的性价比最大化。

传统的PACS设计中,由于受限于同一操作系统运行多个应用程序就会产生资源冲突的先天缺陷,一般都采用一机一服务器的模式,譬如RIS服务器、PACS服务器、DICOM服务器分装于三台物理主机。这种方式使得服务器性能最大化,却也导致了物理主机的硬件资源的过剩,因此造成硬件投资以及运作能源的浪费。虚拟化技术的应用,突破一机一操作系统的模式,实现了一机多操作系统,多操作系统对应各自独立的应用环境的新模式,使得主机物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根据测试显示,使用服务器TCO模型来分类和计算成本,通过整合多个物理服务器到一个服务器的虚拟化模式能减少28%~53%的硬件成本,减少72%~79%的运作成本,减少29%~64%的综合成本。巫山县中医院正是得益于富士引入虚拟化技术,建设了一套经济适用且具有高性能和高容灾能力的PACS系统。

2. 采用先进架构,便捷扩展,稳定运行

传统的PACS构成一般都比较复杂,有数据库服务器、DICOM服务器、RIS服务器、Web服务器、系统接口中间件服务器、影像终端应用软件等一系列专用的独立功能模块。对于这种架构,系统的实施、维护、升级都非常困难。

在富士的设计理念中,PACS的系统应该是一个可堆砌的、可扩展的体系结构。即所有的软件模块都可以被容纳在一个服务器机架中,包括所有的影像客户端软件。

根据用户特点、业务量的不同,机架上可容纳不同数量、配置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但用户是完全感觉不到这种差异,与他们交互的是一个逻辑统一的富士 PACS服务器。特别是在应对比如早上9:00~11:00医院的就诊高峰时期,这种特有的系统架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负载均衡和并发访问等问题。

存储系统采用RAID阵列,单个磁盘出现故障时不会存在数据丢失问题。磁带库可直接在富士专业存储的管理下对整个存储网络上的所有应用和数据定期进行备份,并可通过Web进行远程管理。服务器可采用Cluster模式,单机故障也不会影响系统持续提供服务的能力。

在富士专业存储的网络结构里,用户能够不关机(Hot Swap)地增加新的存储空间,也不需要迁移历史数据。另外,若因医院的影像量上升或需要将数字化影像服扩展到更大范围,导致原有的富士PACS服务器性能不够,可直接在富士专业存储架构上扩富士 PACS服务器数量,其服务性能即可线性增加,从而为更多的用户、更大的范围服务。

统一的存储结构能减少系统实施、日常管理的开销,也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培训难度,缩短了培训周期。

对于巫山县中医院而言,业务量呈递增趋势,如果预先购置能满足未来需求的系统配置,会有长时间的资源空闲,造成资金的浪费。富士目前为其提供了一套针对现有工作量的PACS,随着日后医院业务的扩大,我们可在保留现有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扩展,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彻底解决了医院的后顾之忧。

3. 应用智能图像方案,按需分配,提高效率

智能图像方案是涵盖存储、传输、后处理的全图像解决方案,节省了存储空间、提高了网络传输效率、满足了用户快速获得图像的需求。

通过富士公司具有专利的小波(Wavelet)压缩算法,富士PACS提供了三种可选的、不同格式的DICOM影像:Original影像(JPEG-LS格式),Clinical影像(中比例小波压缩格式)和Reference影像(高比例小波压缩格式)。分别对应影像科诊断、临床浏览和远程引用的图像调阅,在没有升级巫山县中医院原有的网络设备环境下,做到了图像的快速(平均2~3秒)、畅通调阅。

满足调阅速度的同时,富士PACS还提供了“全在线”的存储策略和方案,节省存储空间、减少硬件设备的投资。即在同样的存储容量下,能容纳更多的影像数据。对于巫山县中医院而言,存储策略的优化能节省开支,并且使病人信息的调阅也更为便捷。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案范文第2篇

一、建设背景

电子健康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顶层规划的全国通用就诊服务卡,旨在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点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和健康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标志着电子健康卡(码)由试点转为全面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采用国家标准二维码技术和国密算法,为每位居民生成个人唯一、全国通用的“电子健康二维码”,可实现对各地目前在用的医院就诊卡、母子健康手册(妇幼保健卡)、预防接种证、医保卡等各类健康服务介质的兼容使用和统一管理。居民通过电子健康卡将能顺畅连接预约挂号分时就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健康档案授权调阅、互联网诊疗等各类医疗健康服务,对推进健康建设,推动医改政策落地,助力健康精准扶贫,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目标

严格遵循国家和省相关标准和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全县统一规划,以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逐步完成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不断丰富电子健康卡应用场景,实现全县健康医疗服务“一卡通用”。按照“标准统一、安全可靠、开放兼容、保障应用”的原则,建设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电子健康卡应用及管理系统,确保各级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数据安全可靠。利用电子健康卡的身份识别功能,基于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整合、共享、调阅和管理。

三、建设内容

根据市电子健康卡建设实施方案,改造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电子健康卡的应用支撑,为居民在预约就诊、健康档案共享、家庭医生签约、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便捷结算等方面提供惠民服务。

1、制订电子健康卡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内容涵盖电子健康卡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路线、实施计划、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等,并报市卫生健康委备案。

2、推进用卡环境改造工作。积极推进辖区内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电子健康卡用卡环境建设改造,购置扫码设备,完成相关业务系统升级、识读终端和自助设备改造等工作。

3、县级医院建设内容

(1)制订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内容涵盖电子健康卡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路线、实施计划、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等,方案报县卫生健康委备案,完成建设后须实现与市、县级电子健康卡系统互联互通,通过互联互通测试后方可正式上线发卡使用。

(2)院内业务系统改造。各医院搭建前置服务器,按照《省电子健康卡应用接口文档》通过专网或电子政务网实现与市级电子健康卡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调用前置服务器的接口服务,实现对电子健康卡二维码的加密和解密服务。同时要积极协调院内信息系统开发商,逐步完成院内涉及电子健康卡应用的各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如医院自有APP需集成电子健康卡的,需使用市电子健康卡系统提供的统一SDK。

(3)部署或升级终端设备。部署、升级自助服务机、报到机、窗口扫码设备等所有用于支撑电子健康卡应用的终端设备,以支持电子健康卡的应用,所有相关设备须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电子健康卡技术规范》有关要求。

四、实施步骤

(一)筹划准备阶段(2020年4月-2020年5月)顶层设计,编制方案。

1、结合我县实际编制建设实施方案,报市卫生健康委备案;

2、确定我县居民电子健康卡试点运行医疗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确定县中医院、白塔畈镇和燕子河镇中心卫生院为试点医院。

(二)试点实施阶段2020年6月-2020年7月)夯实基础,逐步实施

1.在试点基层上,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卡环境建设,并实现与市级电子健康卡系统的互联互通。

2.各县级医院完成电子健康卡用卡环境建设,可支撑电子健康卡的发卡和应用,并实现与市级电子健康卡系统的互联互通。

(三)全面推广阶段(2020年8月底前)全面推广,扩大应用。

1.全面完成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建设,逐步扩大电子健康卡应用范围。

2.加强对电子健康卡的应用监管和宣传推广工作,各医疗单位探索深化电子健康卡应用,逐步实现“一卡多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健委成立县电子健康卡建设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面推进电子健康卡建设,各医疗机构要及时成立组织,明确专人,制定方案,报县卫健委备案。

(二)明确责任分工。县卫健委负责全县电子健康卡项目建设和工作推进、电子健康推广使用的统筹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负责组织协调本院包括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电子健康卡软硬件建设和各系统用卡环境改造、使用终端的优化改造等,以及与电子健康卡信息系统的对接开发实施工作,优化医疗机构就医服务流程,开展单位内电子健康卡的用卡宣传和引导工作等。

基层医疗机构在卫健委、医共体牵头医院的统一部署下,积极配合用卡环境改造,配备电子健康卡扫描终端,将电子健康卡进行宣传推广使用。

科大讯飞负责完成基层医疗HIS、区域LIS、区域PACS、区域心电、区域公卫与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电子健康卡应用密码机接入、虚拟化SDK程序包、虚拟化应用接口等开发工作及国家平台密钥管理系统的对接工作。负责全县医疗卫生系统与市等上级系统的有效对接,保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集成度和成熟度。

(三)强化保障措施。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医共体牵头医院承担本单位的全部软硬件改造、安装、运维服务等费用;卫健委、医共体牵头医院承担基层卫生医疗单位的全部软硬件改造、安裝、运维服务等费用。各单位要积极争取,切实保障电子健康卡建设、应用、宣传推广等经费。

(四)加强实名管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实名制管理,重点将医院自建的就诊卡及基层卫生、妇幼保健等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开放兼容”原则,统一接入电子健康卡注册管理体系,全面实现实名制就医和“一卡通用”。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案范文第3篇

——把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作为奋斗目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19年的工作,部署2020年的工作。2019年,我县卫计工作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目标,以提高医疗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医德医风为主题,以做实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以出生缺陷防控和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揽全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硕果累累

(一)破解难点,医卫改革全面深化。

        一是基本药物制度有新要求。为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保证基本药物“零利率”销售,我们出台了《XX县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考核方案》、《XX县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关于调整XX县非处方药目录的通知》,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资金分配做出了具体要求。开展了新一轮督导检查,下发了《关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督查通报》,对“两票制”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是医改运行有新机制。建立了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三位一体”分配激励机制,在人事编制上我县实行备案制管理,人事聘用权下放至各医疗机构,各单位根据医院发展需要进行专业人才聘用,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同工同岗同酬。

     三是医联医共体有发展。我县县级医院与省县级三甲医院医联体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医共体基本形成,县内乡镇卫生院之间的区域医共体初步形成,不断提升了被帮扶医院的服务能力,同时也让群众享受到了上级医院专家团队的优质服务,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明显提升,县域就诊率保持在XX%以上,上转病人XX人次,下转病人XX人次,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年度目标,全县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

     四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新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推行居民签约服务。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服务团队,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县级医疗机构为支撑,部门与社区协同保障,发挥家庭医生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连续、综合、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目前,一般人群签约XX万人,签约率达XX%;重点人群签约XX万人,签约率达XX%;贫困人口签约XX人,签约率达XX%。五是信息化平台建设有新形式。开发了“XX县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导入了全员人口信息,以居民健康卡为载体,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中心,实现了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信息的互融互合。同时,积极对接县纪委的“互联网+监督”平台,依托“智慧XX”,实现了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

(二)打造亮点,医疗服务全面提升。

       一是特色专科形成技术优势。根据《XX县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五年行动规划纲要》,县人民医院、县第一中医院与县妇保中心按照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逐步形成特色专科和技术优势,切实改善重点专科医疗服务质量,重点加强儿科、骨科、重症医学科(ICU)、产科、心脏内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和治未病科等临床专业科室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率先引入DSA(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县第一中医院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湖南中西部地区中药特色专科医院,充分挖掘中医医学在养生、骨伤、慢病治疗等方面的独特功能,放大中医治疗的特色效应,持续开展了“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和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二是队伍建设形成智力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引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成熟的工作经验的学科技术带头人,选送XX余人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安排各类短期培训XX余人次,免费为基层卫生院培养进修生XX余人次,开展各类学术讲座XX次,签订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生协议XX人,XX人报名参加职称考试。累计与XX名村医签订了《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为乡村医生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待遇,让他们安心在基层、扎根在基层。

    三是医德医风形成形象工程。重点加强全县医疗行业监管,整顿和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改变以往只重视技术而不重视服务的发展观念,改变医护人员眼睛里只有疾病没有患者的个人思维习惯,以环境设计、就诊流程来优化服务体系,以提升素质、换位思考来落实优质服务,提升群众的就医感受,以服务赢得患者的满意。今年来,共查处医疗服务不规范XX起,罚款XX万元,通报XX起;查处违规收受药品回扣XX起,没收回扣XX元;查处XX起违规操办婚宴和XX起违规操办乔迁宴,都按相关规定予以教育惩处。

(三)抓实重点,公卫服务全面增强。一是疾病预防保健康。全面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和重大传染病、职业病、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综合防控任务。组织召开全县医疗机构卫生业务暨药政工作培训会、全县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暨医疗废弃物处置培训会。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了矽肺、煤工尘肺、噪声等职业病的监测工作。下发了《XX县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开设了培训班,开展了专项督导,有效地促进了艾梅乙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了妇女儿童身体健康。二是公卫服务防病患。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益和质量。目前,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XX份,建档率达到XX%,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XX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XX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XX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XX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XX人,尘肺病救治救助XX人,同时积极开展了随访和康复指导工作,规范管理率均在XX%以上。三是妇幼保健重优生。落实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全面落实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措施,免费叶酸投服率为XX%,依从率XX%,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在XX%以上,制定了《农村适龄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实施方案》《XX县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实施方案》,为XX名适龄妇女进行了免费“两癌”检查,完成优检XX对,免费“产前筛查”XX人。

(四)强化支点,诚信计生全面推行。一是加强考核保基础。今年来,我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XX县村(社区)计划生育量化管理考核方案》、《XX县计划生育工作平时督查考核实施方案》《XX县2018年计划生育服务与执法主题活动实施方案》《XX县诚信计生工作方案》《XX县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为我县计生工作明确了方向,构建了框架。二是重点整治保平衡。派出工作指导组进行重点指导,对性别比严重偏高的两个区域,进行重点排查。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力度,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三是稳定比例保“两率”。全县人口出生XX人,同比减少XX人,符合政策生育率XX%,出生性别比XX,同比下降XX个比点。

(五)关注焦点,健康扶贫全面推进。一是“冬季暖心——万人受益”。组织下村义诊XX场XX人次,免费体检XX人次,随访服务XX人次,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XX人份,落实慢病签约个性化管理XX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XX人份,组织近XX名基层卫生计生人员和帮扶干部上门面对面宣传健康扶贫政策XX人次;二是“结对帮扶——百人行动”。通过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加大各项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让广大贫困户知晓政策,享受政策,得到政策扶持,增添发展动力。三是“惠民工程——千户得利”。积极协调人社、民政、财政、扶贫等部门,全面落实“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健康扶贫综合保障政策和“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及“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机制,确保大病集中救治率、慢病签约管理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分别达到省定考核指标。今年来,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一站式”兜底资金XX万元,累计报销比例达XX%。

(六)提升基点,重点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严”字当头,打扫黑除恶攻坚战。我局制定下发了《全县卫生计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确保扫黑除恶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同时公示举报电话,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今年来,全系统共悬挂横幅XX余条、电子屏宣传XX余次,群发、转发微信息XX余条,发放宣传单XX余份,截至目前,全系统摸排查出问题线索XX条,均已上报县扫黑办。

     二是“实”字着力,打安全生产持久战。我局始终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积极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XX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消防等应急演练。今年来共悬挂横幅XX余条,电子屏流动播放XX余次,制作安全生产宣传栏XX期,发放宣传资料XX余份,组织安全生产督查XX次,出动人员XX人次,提出整改意见XX余条,下达整改交办书XX份,先后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打击假冒特种作业操作证”等专项活动,有力推动了卫计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是“深”字打底,打卫计执法阵地战。今年来,全县共落实长效节育手术XX例,征收社会抚养费XX万元,纳入法院失信人员XX人次,查处“两非”典型案件数XX例,行政处罚XX万元。对全县XX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监督检查XX户次数,监督覆盖率和量化分级覆盖率均达100%。行政处罚办案XX起,已结案XX起,未结案XX起,行政处罚XX万元。查处无《医疗机构许可证》和无医师执业证书非法行医共XX家,其中“黑诊所”XX家,药店XX家。对全县医疗机构监督覆盖率、集中式供水单位监督覆盖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卫生监督率、对学校等各项常态卫生监督指标任务落实率、对投诉举报案件处理及反馈率均达XX%。社会对卫计监督工作综合满意率达到XX%以上。

二、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卫生事业发展后劲不足。因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医院经济增长空间缩小,而五险二金和基本工资提标过快,致使医院无法承受,引起干部职工人心不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匮乏,待遇、培训、进修等政策不够完善,业务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医院作为公益性单位,长期以来都是举债进行房屋基础建设及购置医疗设备,加上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投入不足,造成医院债务沉重,发展困难。二是基层专科医疗发育不全。因医疗环境差,害怕承担医疗事故风险,卫生院不愿开展外科、产科、儿科和内科等技术含量高、医疗风险大的业务,导致病源上转容易下转难。三是计划生育工作意识不强。一些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抓计划生育责任意识淡化,少数单位和乡镇联村领导和驻村干部的综合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没有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挂钩,同时,计生队伍建设弱化,特别是合并后人口多的村,管辖区域广、服务对象多、工作负荷大,无论是工作强度,还是工作难度均不是仅一个计生专干能够很好完成的。四是各类信息化平台建设不畅。目前,全县医共体建设,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远程会诊等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及项目审批问题,项目还未正式启动。

三、鼓足勇气,确保发展方向不偏不倚

1.继续深化医卫体改革。一是切实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全力推进XX县人口健康信息化及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以XX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单位、覆盖全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区域医共体信息平台,通过会诊中心实现区域内影像、检验、心电等检查项目的实时远程会诊;借助120指挥中心平台、会诊平台实现区域内线上院前急救;通过公卫服务平台实现家庭医生简约、慢病管理等实现公共卫生工作标准化、智能化,切实保障居民健康安全。二是继续完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重点完善岗位设置、职称评定、薪酬、人才聘用尤其紧缺人才聘用等方面,逐步建立基于岗位、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医德医风、岗位风险、患者满意度等核心指标的综合考核体系。三是继续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医共体过渡,充分发挥县级医院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和基层卫生院的网底覆盖优势,提高辖区居民获得感,打造特色医共体。同时进一步与人社部门协调,协同建立医保支付向基层倾斜的政策。四是继续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进一步完善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基础上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初级包的签订工作,并逐步向中级包、高级包扩展。

2.继续加强医卫人才培养。一是继续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等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培训和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本土医卫人才库。选拔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会干事、懂管理的卫生中青年管理人才,同时,把我县各医疗机构老年队伍中德高望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专家选拔出来,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余热。三是继续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有计划地引进急需紧缺的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

3.继续完善公卫服务体系。一是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化管理,继续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好健康体检及健康指导,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随访管理,抓好尘肺病、精神病患者的救治救助工作,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二是继续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消毒处理工作,狠抓预防接种门诊、产科接诊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有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三是继续完善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妇幼保健项目,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四是继续加大卫计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城乡饮用水及涉水产品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按照创国卫要求,全面推进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重点做好公共场所、学校等集散地传染病防控工作及医疗废水的规范处理,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整治“两非”行为。五是扎实开展健康教育。积极做好健康促进示范县的创建,加快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督导检查,强化宣传氛围,进一步巩固我县国家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果。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案范文第4篇

一、医改工作目标任务

2017年3月28日,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刘延东副总理针对医改工作任务,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在“五项制度”上实现新突破(“五项制度”是指: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高效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同时重点抓好十项具体工作:一是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试点;二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三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四是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医保的“六统一”;五是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六是认真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七是大力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八是全面启动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九是加强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十是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于2015年10月30日、 2016年10月31日正式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县三医院、妇幼保健院于2017年7月31日起取消药品零加成,同时完善了补偿机制,目前我县所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了全覆盖。

(二)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根据省医改办《关于推进湖北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见》和省卫计委《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已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县19个镇(区)成立347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居民20.8万人,签约率达到28%,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完成22.7万签约率达56.5%

(三)建立县域医共体,推动分级诊治疗制度。

1、医共体组建初步完成。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具体实际,通过各方论证,共同达成遵循市场竞争,防止垄断原则,按照区域划,以县四家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分别与23家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组建的4个县域医共体已挂牌运营,目前运营状态良好。

2、医联体建设初显驺型。在建设4个县域医共体的同时,为发挥医共体之间的技术特长好优势,以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分别成立了中医、妇儿专科联盟,强化了医共体之间的技术协作。同时,各个医共体牵头单位分别与上级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如县中医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与上海儿童医院联盟,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协作网络,技术与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3、分级诊疗工作逐步推进。把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作为基层首诊的重要抓手,同时要求医共体牵头单位向每个成员单位派出一名医生长期坐诊,定期组织带教查房,培训学习,手术指导,不断提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各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专人负责,提供优质服务,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住院人次明显上升,县外就诊率控制在10%以内。

(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基本完成。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按照总额预算、过程监管、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提取一定的风险基金后作为总预算指标,按人头交由“医共体”包干,对”医共体”之外的县内外医疗机构收治的医保病人,由“医共体”牵头单位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之结算,把医疗购买力变成医疗服务成本,同时推行按人头、按床日、按单病种等多种付费方式,强化监管力度,从而推动了我县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快速提升。

(五)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一是梳理公立医院收费项目,严禁抬高收费标准或另立项目收费,确保收费有据可依。二是全县公立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自2017年12月31日后药品采购全部实行“两票制”切实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三是对高价值耗材、试剂及骨材等实行公开招标,阳光采购,挤干虚高价格水分。四是将控费十项指标纳入年终考核,确保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不超过10%

(六)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每年完成3—5家“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计划3—5年完成80%乡镇卫生院“四化”创建。二是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进展顺利。将龙港、洋港、三溪等三家乡镇卫生院康复理疗科特色科室和枫林镇卫生院外科列入创建特色科室,不断加大投入,打造成具有品牌效应的特色科室。三是卫生室建设项目有序推动。全县390个村卫生室已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乡镇卫生院人员缺编问题。2011年镇(区)卫生院启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时核定编制1441人,除开两镇一区152人,预留招聘人才65人,在岗编制数为1224人,其中有编790人、人事423人。到2017年底在岗有编712人,人事358人,计1070人。包括预留招聘人才65人共缺编219人,很大程度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根据黄石市医改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黄石市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黄医改组【2017】3号)等文件精神,应及时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建议县编办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退一补一”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考及时补充卫生技术人员。

(二)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一直以来我县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没有得到解决,乡村医生们的意见很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基层卫生医疗工作的改革,建议根据鄂政办发【2015】90号文件精神落实我县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政策。

(三)财政补偿问题。改革前乡镇卫生院是实行“收支两条线”,财政部门把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一并统筹纳入财政补助资金预算管理,很大程上度影响了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质量,根据黄石市医改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黄石市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黄医改组【2017】3号)等文件精神,基层医疗机构不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包括人头费、办公费、人才培训经费、设备购置和基本建设经费等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建议1财政部门在保障基层医疗卫生运行经费的同时,不得将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与基层医疗卫生运行经费“打捆”拨付,2人事人员人头费应一并予以预算3四家县级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公共卫生服务发生的支出等专项补助也应纳入财政预算,从而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四)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问题。根据市医改办《关于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黄医改办【2017】7号)文件精神,所有县级公立医院要取消药品加成,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补助来弥补。由于县级公立医院物价价格调整需经市物价部门批准,我县中医院虽多次申请市物价部门,但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政策至今尚未到位,建议县政府协调物价部门积极沟通上级物价部门,尽快将我县中医院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到位。

(五)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问题。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医改十项工作之一,文件要求构建互通共享、业务协同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核心的基层数据库,打通各类医疗机构数据资源共享通道,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搭建医患双方交流平台,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为健康咨询、患者反馈、健康管理提供便利,在推动医改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完整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系统内难以承受,鉴于其他县市信息化建设资金均由政府出资解决的情况,建议县政府予以支持解决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有序实施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医共体推行双向转诊制度,规范双向转诊服务流程,2018年底以前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力争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较2017年上升30%,县外住院人次下降5%。

(二)逐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共体牵头医院医师、乡镇卫生院医师和村卫生室村医开展“1+1+1”组团签约,共同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考核机制,将签约服务人群住院率等管理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并与家庭医生报酬挂钩。

(三)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大力开展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四)构建统一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医共体的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医共体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远程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共体内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云服务 医联体 分级诊疗 信息系统

基于云服务的县域医联体分级诊疗系统,就是在一个县域范围内,通过物联网方式的大数据采集、多业务系统的云服务、多维度核算体系的构建,建立一个医疗联合体方式的分级诊疗系统,从而增强县域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1 建设目标

以医改目标为导向,以医联体政策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抓手,开展县域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减轻县级医疗机构压力,规范相应病种治疗方式,调整居民就诊流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1)建立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提高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

(2)推动县级医疗机构对乡镇卫生院技术帮扶落到实处,提高县域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3)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并逐步引导居民理性就医,提高县域医保基金的保障效能。

(4)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使用率。

2 建设内容和主要功能

2.1 构建诊疗云,实现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动态配置管理

通过多业务系统和医疗健康大数据,构建诊疗云,以云服务的方式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居民就诊流程的调整、就诊服务的提供,以及居民健康大数据的实时共享与数据流转功能。

(1)提供县域内医联体相关上下级机构的配置管理功能。

(2)提供医联体结构内上下级机构医疗资源配置管理功能。

(3)提供医联体框架内的就诊服务流程的设计与调整。

(4)构建医疗云,为医联体中分级诊疗下的健康大数据提供云服务。

2.2 建立分级诊疗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等就诊流程的设计与管理

依托县级区域卫生综合平台,建立医联体中的分级诊疗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做到90%病人看病不出县。

(1)提供与县内(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业务系统的接口,实现居民在县内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

(2)提供与县外定点医院业务系统的接口,实现县内居民前往县外定点医院就诊过程中的双向转诊。

(3)提供与医保、合作医疗等系统的接口,并借助报销比例等控制手段,强化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从而逐步实现就诊模式的合理调整。

2.3 建设临床路径系统,实现按病种进行不同级别临床路径的定义与维护

以国家卫计委所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为基础,结合本县区疾病分布、治疗等实际情况,开展县域内适应医联体分级诊疗模式下的临床路径系统建设。

(1)建设可供乡镇卫生院所使用的HIS系统相对接的临床路径系统。

(2)实现同一疾病,可区分为三级(A、B、C)临床路径管理方式,并结合双向转诊系统进行不同级别临床路径的跳转功能。

(3)实现可按病种进行自定义路径模板维护功能。

(4)实现病种路径模板的复制、申请、审核、等功能。

(5)实现病种的入径、执行、出径等功能。

2.4 多维度自定义核算标准,实现医联体分级诊疗收入核算

制定分级诊疗过程中的绩效考核、收入分配制度和核算标准,实现医联体内分级收入核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1)实现用户自定义核算标准,核算方式。

(2)实现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分级诊疗过程中得核算标准的管理。

(3)实现病人在同一次就诊环节中在县内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相关费用的独立核算。

(4)实现分级诊疗过程中绩效考核所用到的相关指标的抽取。

(5)实现分级诊疗过程中医保控费等相关功能。

2.5 对接医疗终端系统,实现医疗服务大数据的采集与共享

(1)通过与医疗物联网中医疗终端的对接,实现以就诊流程为主线的不同医疗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采集、抽取、整合、共享等功能。

(2)实时完善、更新、补充医疗大数据,为医疗云服务提供数据基础。

3 建设原则

3.1 顶层设计,分级建设

以省为单位顶层设计,统一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等,以县为单位分级组织实施,建立县域“私有云”。

3.2 统一标准,互联互通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相关数据标准和规定,实现县域内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县域平台与上级平台的互联互通。

3.3 整合资源,集中部署

以各县已有的或即将建设的硬件资源作为基础,整合、升级、改造已有的软硬件资源,尽量避免重复建设。

4 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

4.1 区域医疗服务协同技术

基于Web Services、soap技术三层架构,以提供医疗云服务的方式进行业务处理,通过在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将现有多个医疗信息系统联系起来。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其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同时,通过此种技术方式,解决传统临床路径系统只能在单一医疗机构使用的问题,实现居民在同一次就诊流程中,可以在医联体分级诊疗的上下医疗机构中使用同一种病种路径,解决分诊疗中的根本问题。

4.2 医联体就诊流程自定义技术

通过提供服务组件的形式,提供多种形式接口形式,提供自定义组建医联体结构、自定义医联体就诊流程等,解决不同政策下医疗结构、医疗就诊流程不同的复杂问题。

4.3 分级诊疗自定义核算技术

以多维度方式展现元数据,将多个系统间的数据进行抽取、清洗、量化,并支持自定义模式建立各种复杂的核算指标与核算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皖政〔2015〕16号).

[3]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