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业投资需求

创业投资需求

创业投资需求

创业投资需求范文第1篇

一、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发展环境、新技术开发、市场需求等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其投资风险远高于传统行业。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技术开发、企业创建和成长,再到发展和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投资回收期长,往往需要多年甚至数十年以上,且整体投资效益水平不高。据测算,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收益水平低于工业行业平均值,投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二)创新环境有待优化

从当前情况看,支持和鼓励创新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家和省级层面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并没有得到全面有效落实,政府扶持政策及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相关制度也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落地河南省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足

受多种因素影响,河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得到国家创新基金等资助的项目较少,远低于各省区争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平均水平。同时,在获得国家创新资金资助的部级、省级创新项目中,除国家提供创新资金资助外,地方给予创新资金资助的力度和数额有限。中央和地方对省内新兴产业企业创新投入的资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技术产权市场发展滞后

当前,河南省技术产权市场发展相对落后,阻碍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投融资规模的发展。受产权市场落后等因素导致的投融资问题的制约,社会资金投入到河南省新兴战略性产业项目的规模相对偏低,全社会研究开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有效抵押物不充分

目前,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主体很多是科技型、创新性的中小企业,企业资产多以专利技术、新药证书等无形资产以及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为主,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认定的贷款融资有效抵押物不足,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二、模式及创新

(一)初创期企业的融资模式

初创期企业的规模较小,技术风险极大,市场前景不明朗。这类企业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可能性较低,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其一般的融资模式以股权融资为主、债务融资为辅,其中的股权融资以自有资本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为主。概括而言,外部融资来源包括天使投资、技术产权交易资金、民间借贷融资等。颇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应对初创期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发挥政府组织增信和协调的优势,并借助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本地创业型企业,这对培育和发展初期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托、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也可以通过贷款、信托投资等方式提供部分资金。

(二)成长期企业的融资模式

处于成长期企业的主要特征是产品开始被市场接受,发展前景逐步明朗,风险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的风险等级。这类企业的外源资金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具体包括各类贷款、票据承兑与贴现、保理融资等,信托公司则提供信托贷款、信托投资等。该阶段追求高回报的风险投资基金开始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介入。其他的债权融资渠道可以考虑融资租赁以及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区域集优票据等方式。建议成长期企业融资模式可以采取“自有资本+风险投资+企业集合债券(票据)+其他债务资金+融资租赁”的组合形式。

(三)扩张期企业的融资模式

扩张期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盈利模式基本成熟,风险等级明显降低,企业进入快速成长发展时期,且具备了一定的资产规模,发展前景明朗。该阶段的企业融资来源趋向多元化,融资方式开始转向资本市场和传统的信贷融资方式。同时,战略投资者已经有意介入,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性资金可以逐步退出。另外,扩张期企业可以适时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对于这类企业,建议可采取“自有资本+风险投资+战略投资+银行贷款+创业板上市融资”的模式。

(四)成熟期企业的融资模式

与前面三个发展阶段企业相比,成熟期企业已初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具有较稳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良好,风险较小,融资渠道较多。在该阶段,企业着重考虑的融资问题在于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成熟期企业一般可采取“股票市场融资+发行债券+商业银行贷款”的组合融资模式。

三、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构建多样化、多渠道、多途径的投融资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大,仅靠单一的投融资渠道和途径很难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风险性也要求建立多渠道、多途径的投融资体系来分散和化解投融资风险。因此,需要积极建立产业政策性融资与市场化融资相结合、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相结合、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相结合的融资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二)大力推动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模式的多元化

一是加快包括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类股权投资企业的发展力度,努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二是积极探讨政企投资合作机制,政府通过综合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技术研发投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实质性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投资经营活动,构建政府和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同投资和投入机制;三是不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和利用民间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参与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合作活动,切实提高企业投融资效率和效益。

创业投资需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 企业动态 投融资体系

一、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文化创意企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具有轻资产、高风险、高时效的特点,对企业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及对投资的时机把握要求非常高,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尤其是投融资方面,面临着融资难、投资管理不善、投融资分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尽管文化创意企业在初期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等的支持,然而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创意企业自身缺乏完善的投融资体系,传统静态、简单的投融资体系已经不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习惯于等到筹足创意项目所需资金才开始投资,但由于缺乏传统的抵押物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以及缺少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创意项目,致使文化创意企业陷入投融资困境。文化创意企业的高时效性决定了如果等企业筹足资金再进行投资可能丧失投资机会,高风险的特点也要求企业根据具体、实时的风险评估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投融资决策。在投资方面,不少文化创意企业缺乏对创意项目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与投资计划以及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存在不考虑融资能力的盲目投资和无投资项目的投资不足等非理性投资,极大地降低了投资效率。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高,很难吸引风险投资,使很多企业只能依靠政府的优惠与扶持政策获得资金。(1)投资管理不善。投资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缺乏详细的投资计划和对投资项目的后期管理。缺乏投资计划是由于在投资对象的筛选方面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化创意企业具有高风险与高时效的特点,对投资项目进行准确的可行性分析与预算比较困难,很多企业想当然地选择投资项目,造成投资不足和盲目投资的非理性投资。缺乏对投资项目的跟踪观察与监督,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化创意企业进行初期投资后,不能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与投资的创意项目是否相符,从而及时调整投资计划,创造更有价值的创意。(2)投资与筹资分离。由于文化创意企业的高风险性,投资的现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上很难与筹资现金流量保持一致,不少企业完全将投资与融资分离。做出投资决策时对融资能力的忽略,导致了过度投资后企业资金链断裂而面临财务危机;最大量的资金融入与股权融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决策者对投资资金需求量的忽视。目前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静态、简单的投融资体系,即没有充分考虑文化创意企业缺乏抵押物、高风险、高时效的特点,缺乏用动态的思维处理投融资之间的互动关系,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对企业投资与融资做适时与合理的调整。本文将以动态管理为思想,探究构建动态的投融资体系,为解决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融资难题提供参考。

二、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概述及理论分析

(一)企业投融资关系 投资与融资作为企业生存、成长、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两大主要活动,贯穿企业资金流动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是投资活动对融资活动的影响。企业投资活动对融资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筹资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投资项目进行预算,即企业的投资计划决定融资额。其次,企业所能接受的筹资成本需要根据预期的投资收益率来衡量,即投资收益率决定所能接受的筹资成本。再次,投资项目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也有影响,投资项目周期过长则应选择长期负债或股权筹资的方式,如果用短期负债支持周期长的投资项目,当再次短期负债融资出现问题时则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破坏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是融资活动对投资活动的影响。企业融资活动对投资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可筹集资金的数量、偿还期限、筹资成本不同,就要求不可超过企业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进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过度投资;其次,投资的现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上要与筹资现金流量保持一致,投资收益要与筹资成本相匹配,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再次,融资方式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也有影响,如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负债融资带来的股东—债权人冲突引起了股东的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行为。另一方面,负债又减少了股东—经理冲突带来的过度投资行为。

(二)动态管理理论 张玉利在《管理学》著书中提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环境是多变的,如果组织单纯被动地适应环境,将永远无法跟上环境的变化,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将使企业僵化。动态管理(Dynamic Management)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外部环境的预测、内部数据分析,对经营策略、管理手段进行适时调整和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的一种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灵活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而在动态、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这种动态、复杂、不确定性概括而言就是风险,因此,动态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就是企业要密切关注影响企业的适应性、领先性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滚动计划本质就是动态管理思想的一种体现,是指在编制长期计划时,采取“近具体,远概略”的方法,对近期计划制定得尽量具体,便于计划的实施;对远期的计划只规定出大概的要求,使职工明确奋斗的方向,然后根据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差异和问题,结合对内外环境情况分析原因,然后予以修改和调整。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将远期计划逐渐予以具体化,使之成为可实施的计划,进而把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甚至与具体的执行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计划工作的经济性,又能使计划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提高计划工作的科学性,还可以监督过程执行的费用支出情况,其结果通常还可以作为向承包商部分支付的依据。

三、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构建

(一)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基本思路 (1)选取因素。首先,文化创意企业的资产主要以知识产权、创意人才等无形资产或轻资产为主,缺乏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要求的传统的抵押物,但却主要依靠这些资产价值的提升来提高企业价值。理论界将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以员工和组织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能够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并带来价值增值的无形资产称为知识资本。对创意投资项目来讲,知识资本主要表现为创意或者知识产权的价值,因此,本文所提到的知识资本即指投资项目的创意或知识产权的价值,是文化创意企业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其区别于传统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其次,文化创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时效的特点,而高时效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一种风险,即文化创意企业能否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投资,或者投资周期是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因此,可以将时效性包括在风险因素中。再次,创意投资的特点是前期投入较大,收益小,一旦成功就会获得高昂的利润,因此文化创意企业投资项目过程中成本与收益的匹配不是非常明显,但收益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对企业投融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将知识资本、风险和收益作为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的三个考虑因素。(2)时间维度。投资项目从初始投资到最终完成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文化创意企业对创意的投资,从创意的产生到市场需求评估、再到创意产品的生产制作、到最后投入市场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本文将投资项目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也可以再进行细化。由于文化创意企业的高风险性和对投资时机的高要求,各个时期的知识资本、风险、收益以及投融资活动都有所不同,这里分别用Ⅰ、Ⅱ、Ⅲ表示。在这种动态思维下,文化创意企业可以对投资项目的每一阶段给予更多的关注,每一阶段的完成都会有信息反馈,既可以为前一阶段作总结提供信息,又可以为下一阶段提供参考。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企业动态的投融资体系将以动态管理为思想,根据滚动计划法,以时间维度为横向的动态轴,以各个时期的投融资互动机制为纵向的动态轴,将知识资本、风险、收益作为影响投融资互动关系的因素予以考虑,每一阶段的投融资互动都紧紧依赖上述三个因素进行,从而有效地利用好资金。体系构建如图(1)。

(二)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分析 (1)知识资本。知识资本Ⅰ处于投资初期。风险相对来说较大,对其价值评估比较困难,但只有对知识资本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评估,才能吸引风险投资者,或者通过以知识产权抵押的方式从金融机构融资,从而缓解融资压力。知识资本Ⅱ处于投资中期。随着投资项目的进行,创意产品投放市场的试验结果可能对知识资本评估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试验结果较好;知识资本的价值会有所提升,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企业也能够以创意产品为抵押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为进一步投资寻找资金来源。二是试验结果较差;知识资本的价值可能会低于初始阶段,企业可能遇到风险投资者想要退出的威胁,以及资金链断裂的严重损失,此时企业应及时放弃该项目,寻求更有价值的创意项目,重新开始新的循环。知识资本Ⅲ处于投资末期,企业知识资本的价值变得明显。如果创意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获得不菲的利润,企业的品牌价值也会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提升企业知识资本价值,获得战略性资金或者通过知识产权抵押获得银行借款都将变得容易,更有利于新的创意项目及衍生产品的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创意产品最终没有市场或与预期相差太远,则知识资本会贬值,银行催款和风险投资机构退出的威胁很可能使企业出现危机,企业应及时停止对该项目的继续投资,重新创造有价值的创意项目。(2)风险。因为投资初期对项目可行性、预期经济收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评估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Ⅰ的不确定性较大。风险Ⅱ处于投资项目的中期,由于文化创意企业高时效的特点,这一阶段仍然需要对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与市场需求是否匹配进行调研,再次评估创意投资项目的风险。此时的风险会表现为两种:一是风险仍然很大;很多企业在刚刚形成创意产品时将其投入市场就不再符合消费者需求,如果继续对该创意项目进行投资将可能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二是风险变小;即文化创意企业初期形成的创意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继续投资可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风险Ⅲ处于投资项目的末期。如果企业出现风险Ⅱ中所描述的风险仍很大的情况而及时放弃项目,则不存在风险Ⅲ的评估。如果出现风险Ⅱ中所描述的风险变小的情况,随着投资项目的完成,文化创意企业又会面临新的风险,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项目失败风险;尽管在项目投资中期创意产品投入市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文化创意产品需求不稳定,当企业完成后期制作完全将产品投放市场时,仍有可能因为消费者追随的时尚潮流的变化而对创意产品的需求减少,最终导致项目的投资失败。二是创意产品衍生风险;如果将创意产品完全投入市场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取得丰厚的收益,这时企业仍然面临着风险,即该创意产品是否能持续地给企业带来利益,弥补整个投资周期所占用的投资成本及耗费的费用。如动漫企业的成本回收具有明显的“蛇头虎尾”特征,即动画片本身不是终极产品,播出环节的主要功能不是收回成本,而是提升动漫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书籍、DVD 及其他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作铺垫。动画片的播出发行收入一般仅占其总收入的20%,而衍生产品,包括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的收益却可以占到80%。可见,创意产品衍生的风险对像动漫企业这样的文化创意企业非常重要。(3)收益。投资初期主要是对创意投资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以及初始投资的投入,需要企业筹集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收益Ⅰ几乎为零,投融资决策主要考虑成本。收益Ⅱ处于项目投资中期。这一阶段的收益虽然不能与初始投资相匹配,但是企业在投资与融资决策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阶段产生的收益。如风险Ⅱ中所描述的风险变小的情况,当创意产品投入市场试验获得相当好的收益时,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创意投资项目的价值,从而吸引风险投资者,为企业带来进一步投资所需的资金,本身所产生的收益也会对融资需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收益Ⅲ表示项目投资末期的收益,与收益Ⅰ、收益Ⅱ相比,这一阶段的收益更加明显。如果创意投资的后期能够创造很大的收益,则这部分收益可以缓解融资成本造成的压力,也可以用该部分收益继续进行创意衍生产品的投资。当然也可能因为风险Ⅲ中所描述的项目投资失败的风险导致收益没有达到期望值,使整个投资项目因成本大于收益而失败。(4)动态的投融资互动机制。动态的投融资互动机制即以滚动计划法为基础,对近期做详细的投资计划,稍远期做较细的投资计划,远期的可以做较粗的投资计划,然后根据投资计划确定所需的筹资规模,再根据所筹集到的资金灵活地对投资计划进行调整,在这种边投资边融资的思想下,文化创意企业可以给予创意投资项目更多的关注,及时根据知识资本、风险与收益的变化,对投融资决策进行调整。投资Ⅰ表示对创意项目的最初投入,企业通过制定尽可能详细的投资计划,考虑知识资本Ⅰ、风险Ⅰ和收益Ⅰ确定投资额,以此决定融资Ⅰ的规模,避免超募造成大量的资金闲置降低企业投资效率。预期创意所能带来的收益决定企业所能接受的融资成本,融资方式的选择则根据创意项目的周期决定。由于创意投资项目的周期普遍较长,文化创意企业偏好股权融资或者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筹资能力、筹资成本也制约着投资项目的选择,如果做出投资决策时忽略融资能力,则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后企业资金链断裂而陷入财务危机。大部分创意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随着项目的进行不断投入,文化创意企业对投资机会的把握要求非常高,必须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当企业的筹资能力较弱,无法一次性筹足整个投资项目所需的全部资金时,只要企业经过科学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该投资项目有很大的价值,就应该果断地投资该项目,如果等筹足资金再进行投资则可能丧失机会。用动态的思维来看,随着投资项目的进行部分收益Ⅱ可以用做投资Ⅱ的进一步投入,也可以吸引风险投资者,再次获得一部分融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Ⅱ。如果出现了知识资本Ⅱ的贬值和风险Ⅱ的加大,则企业应该果断放弃该投资项目,重新寻找更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其抽出的资金也能给急需投入的项目资金支持。投资Ⅲ和融资Ⅲ处于投资项目的末期,这一阶段同样应充分考虑知识资本Ⅲ、风险Ⅲ和收益Ⅲ的影响,处理好投融资的互动关系。借鉴滚动计划图将动态的投融资互动机制表示为图(2)(投资时期细化为年)。每个投资时期可能涉及一个或几个这样的投融资互动过程,投资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投融资互动机制就是上述过程的不断循环。

四、结论

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应紧密结合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根据变化对投融资决策进行灵活地调整。一方面能够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能力,即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得到战略性资金的注入,真正解决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资效率,减少无效率的投资。文化创意企业动态的投融资体系将对投融资困境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果文化创意企业能够处理好自身投融资决策,再加上外部环境的政策与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定能不断繁荣、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覃家琦、齐寅峰、李莉:《企业投融资互动机制理论综述》,《经济评论》2008年第1期。

[2]安世绿:《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及政策初探——基于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需求调研》,《中国金融》2010年第3期。

创业投资需求范文第3篇

江苏科技金融产品供求适应程度的调研分析

调查样本选取与评价方法为了获得现实数据,课题组于2012年3月到5月在江苏省内选择140家样本科技型企业和60家样本金融机构,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67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Scales),问卷中每个小题给出备选答案,将重要程度分为6个等级,其中5是最为重要原因,4是比较重要原因,3是一般重要原因,2是一般原因,1是不重要原因,0是不是原因。将普遍程度分为5个等级,最普遍为4,比较普遍为3,一般普遍为2,较少为1,没有为0。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打“√”。假设发放n份问卷,回收k份,令zij表示被调查者j对重要程度或者原因i的判断值,j=1,2,...,k。则原因或普及程度i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z—i=∑kj=1zi,j/k,σzi=∑kj=1(zi,j-z—i)2/(k-1槡)。科技型企业对科技金融产品的运用如表1所示,被调查企业使用的比较普遍的科技金融产品有:科技贷款、创业投资、政府财政支持;使用的一般普遍的产品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债券、科技保险、科技担保;而对天使投资、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创业板和中小板等科技金融产品企业的使用较少。江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大多数科技型企业还处于初创、成长阶段,普遍存在融资需求,其中融资缺口在100~500万元的最为普遍,融资缺口在100万以下和介于500~1000万元的比较普遍。由于融资缺口大,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企业自有资金积累和所有者再投入,以科技银行、创业风险投资为主的科技金融产品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仍比较有限,企业融资困境未得到根本改善。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见表2),企业信用评估水平较低且物质担保匮乏、创业投资发展程度不够、担保体系不发达、银行缺乏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是造成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比较重要原因;企业投资项目风险太大、投资者对企业项目不太熟悉、天使投资发展程度不够、科技保险创新不够、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为一般重要原因。

江苏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与科技融资需求的适应能力评判

科技金融产品基本满足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大致会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最后进入衰退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差异较大,因而每一个成长周期都有其特殊的融资需求。目前,江苏科技金融产品创新能基本考虑到不同阶段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科技金融产品供给(见表3)[2]能基本满足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技贷款、创业投资、政府财政支持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近年来,江苏省在完善各项科技金融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2010年科技投入达到840亿元,2011年突破1000亿元。科技支行在全省各地积极设立,为科技贷款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科技信贷产品创新丰富多样,既有科技贷款抵押物的创新,如专利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保理股权质押贷款等,又有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的独特产品,如“创业一站通”、“科技之星”、“科贷通”等,较好地适应了科技型企业信贷融资需求。与此同时,创业投资积极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其资本来源由最初的政府出资为主,逐步发展到企业、民间及外资的多渠道投入。截至2011年底,全省创投机构数量已达280多家,资金规模逾40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1292项,实际投资149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科技债券、科技保险、科技担保逐渐拓宽应用范围2007年以来,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迅速,包括政府主导型、券商培育型、信托保险公司型、商业银行型及民营型的私人股权投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积极支持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债券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展。2010年9月,江苏省首单中小企业募集票据“江苏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2010年度第一期集合票据”正式发行。截至2011年,全省共发行4期集合票据,共为1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募集资金12.1亿元。科技保险积极迎合科技型企业需求,自试点以来,险种涵盖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软件研发设备保险、营业中断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财产保险、产品责任险、环境污染保险、专利保险、项目投资损失保险等,基本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3]。此外,科技担保产品与科技贷款产品相结合,提高企业信用水平,增强了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天使投资、创业板和中小板等融资方式的作用逐渐显现随着创业、创新环境日益优化,天使投资人队伍持续壮大,天使投资的网络不断完善,天使投资家和创业者间逐渐架起互通有无、畅通无阻的投资渠道,使得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同时,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也成为江苏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平台。目前,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75%,在创业板市场正式上市的公司数达近30家,位居全国榜首,创业板对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在逐渐显现。z科技贷款产品尚不能满足科技融资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科技贷款产品额度小、期限短、成本高,限制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科技贷款额度大多在500万元以下,且大多数为短期。利率也至少比基准利率高1百分点,融资成本较高。二是科技贷款的抵押担保不符合科技型企业需求。银行出于评估技术专业性不足和安全性考虑,接受的抵押品仍局限于有形资产,对动产和知识产权的质押限制较多,而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的投入往往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物化抵押品十分缺乏,这极大地降低了其直接向银行融资的成功率。因此,尽管目前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总体规模有所增长,但由于一般为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非常少,使得科技型企业在高技术开发立项上受到限制,甚至大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科技项目也难以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创业投资规模小,推动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虽然创业投资发展较为迅速,但其对科技型企业支持作用有限。一方面,创业投资规模偏小,投资方向有待调整。2001—2010年间江苏实现的创业投资额仅为10.4亿美元,远小于京沪两地的投资额,且投资主要集中于初创期,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不高,甚至部分创投资金流向股票、房地产等市场。另一方面,创业投资活力不够、退出机制不健全。合理的高收益难以变现,投资也难以流动进行再投资,这些制约了创业投资的发展,也使创业投资机构发展缓慢,最终影响到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步履维艰虽然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逐渐开始放开,但2012年12月第6期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直接上市融资仍然存在不少障碍。就股票市场而言,无论中小板还是创业板,上市门槛仍然偏高,而且时间长、费用高,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又极为迫切;并且部分科技型企业尚不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经营管理不规范,无法达到上市融资的要求。与此同时,科技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在债券结构上,国债仍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债市场相对弱小,而科技债券更是刚刚起步;在发行条件上,对科技型企业的限制过多,使得发行主体仍局限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在债券品种上,仍以中长期债券为主,短期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很少,特别是缺乏有助创新型企业融资的高新技术债券和垃圾债券[4],凡此种种表明科技型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空间仍然十分狭小。4科技保险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品创新有待提高科技保险业务试点以来,引起了科技型企业的关注,然而由于是新生事物,科技保险的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还较低,实际承保的企业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保险业对科技风险的认识、风险管理工具的掌握及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以致目前科技保险保障范围相对需求而言仍较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险种少。另一方面,是科技型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及需求不足,对科技保险产品缺乏应有的认识,导致企业怠于使用科技保险产品。政府及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科技融资支持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江苏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中,政府各职能部门间自成体系、条块分割,导致了部门间的信息相对封闭。科技担保平台、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估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和信息服务平台结合不紧密,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应有的资源共享作用。政府对科技型企业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财政引导基金能力有限,税收政策向科技型企业倾斜不足。此外,科技担保机制不完善,信用评级体系仍不健全。这些都使得科技型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

创业投资需求范文第4篇

虽然该阶段产品已经开始盈利,但资金需求仍然保持在高水平上,因此会存在资金缺口。观察到销售额较大幅度增加,但现金流量仍保持较低水平;企业融资成本在产品批量生产前一段缓慢增加,到达顶点后,出现缓慢下降趋势。由于在批量生产前,企业未转化成品还未得到市场认可,融资成本在一定范围缓慢增加;当产品转化成功,增加了市场对产品的信心,企业面临多样化融资渠道,所以融资成本缓慢下降,但这时候增加的销售收益还不足以抵消融资成本。成熟期的资金供需矛盾进入成熟期后,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加,产品盈利能力也在增加,企业具有充裕的现金流量,可以作为留存资金以备下一次技术创新所需,企业销售收益增长较快于融资成本增长,企业获得盈利,面临的产品风险性最小,企业为了保持一定市场占有率,主要通过债权等方式进行融资,无疑大大降低融资成本,且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可以用充裕的现金流量回购股份,集中控制股份,更有利于公司治理。

创业期的分析企业创业初期研究人员只是针对具有可能的产品方案进行分析探讨,面临较大的来自技术、产品、市场的风险,此阶段项目方案淘汰率较高,企业不易从其他途径获取资金,并且考虑自有资金融资成本率最小,所以该阶段融资方式主要为自有资金。根据甄选出来的产品方案,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和产品试制进入创业孵化期,产品风险与市场风险加大,资金需求量剧增,自有资金很难满足,企业则通过天使投资人和政府投资获取资金来源。所有者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利益关系人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发生的投资费用,所有者投资是自有资金的根本来源,是经过留存收益和折旧形式对企业再投资。天使投资人主要指对企业技术创新感兴趣的投资者;政府扶植投资主要是指政府成立的技术创新基金,专门对有前景的企业进行投资。当资金仍存在缺口时,企业考虑与科技银行及风险投资公司合作,虽然此时融资成本增大,但科技创新蕴藏的高收益性刺激企业扩大融资,进行技术研发与产品试制。此时创业期的融资方案为所有者投资、天使投资人投资以及政府投资、科技银行以及风险投资公司。成长期的分析在成长期,企业需要用大额资金来完成产品转化,并投入市场。随着企业产品的研制成功,技术风险基本排除,与之相适应服务开始运作时,产品风险和市场风险逐渐降低,企业越来越被市场所看好,企业规模逐渐形成,企业形象与产品品牌逐渐具有一定影响力度。此时,企业融资来源相对丰富,融资成本慢慢下降。寻找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大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是最佳融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获取资金,而且可以获得较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企业治理。

近年来,除了风险投资公司和大型企业进行一般股权投资外,面对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短缺,科技银行的兴起犹如一匹黑马让许多企业看到希望。科技银行打破了传统中小企业贷款模式,引入风险投资,突破了债券式投资和股权式投资限制,将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完美连接起来。科技银行贷款主要对象为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为技术研发、产品试制等与科技创新有关业务提供服务,而不用于普通房地产开发投资。科技银行不同于风险投资公司,其特有融资特性使得能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在企业创业期与成长期,市场风险和产品风险均较大,科技银行以股权式投资方式进行投资,在成熟期阶段,企业现金流量逐渐宽裕,科技银行可以债务方式投资,这时它相当于普通的银行金融机构。当然这属于理想化的融资方式,国内科技银行还处于初级阶段(谢林林,2012),但科技银行的前景已经很明朗,运用科技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指日可待。成熟期的分析随着企业进入成熟期,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盈利急剧增加,拥有较多的现金流量,这代表企业有能力扩大生产,将盈余转化为资本。同时企业在成熟期一般会实现蜕变转型,进行组织创新,优化管理机制以提高盈利能力而在资产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变,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企业技术已经成熟,市场风险降低到最小,企业拥有足够的信贷能力,所以此阶段主要以债务性融资为主,以扩大规模生产。从收益滞后性效果上看,债权型资金对技术创新影响最大,所以在成熟期间利用债权筹资,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够对技术创新绩效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创业投资需求范文第5篇

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融资问题和高科技企业成长密切相关,是企业界关注的一个主题,我将从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融资策略和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和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中国高科技企业融资包含四方面内容:第一,中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的渠道;第二,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策略,亦即如何结合各种融资渠道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融资;第三,中国高科技企业海外上市的策略和要求;最后,中国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一、融资渠道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创业资本、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最近一段时间国内谈论最多的是创业投资和公司上市,企业能否在国外上市,应该上市还是另外谋求融资或银行贷款等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实际上在不同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资金需求或者在不同市场情况下,为了不同的目的,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统一的答案。作为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家,应该了解不同融资渠道的特点和要求。首先是创业资本的特征。创业资本是由专业人士管理的基金,用于新建高速成长和极具发展潜力企业的股权投资,创业资本只占投资企业的少数股权,但它不是一个被动的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往往会亲自参与企业管理,凭借其以往的投资经验来协助企业发展,以获得最大的企业价值。创业资本的投资周期一般较长,三到七年的时间,需要以退出的方式结束他们的投资。退出是一个通过套现获取回报的过程。一种退出方式是企业上市或收购兼并:上市企业的投资资本可以在市场上出售;收购兼并是将投资股权转让给企业创立者或其他投资者。由于创业资本所承担的风险较高,所以期望的投资回报也相当高。当今众多成功高科技企业,比如微软、英特尔、太阳、康柏、苹果等发展的初期都曾通过创业资本获得投资。中国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在今年才获得广泛关注,国际适用的融资工具也是刚刚被国内高科技企业了解,因此外国创业资本在中国的投资案例屈指可数,只有四通方利、金蝶科技、爱立信和瀛海威等少数几例。中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建立专门的创业投资机构,如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和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等,为高新科技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担保;一些地方政府附属机构和地方政府发起的投资公司也开始从事创业投资;此外,中国各高科技园区设立的创业中心也具有创业投资性质,然而,目前中国还未形成成熟的创业投资体系。主要问题包括:第一,不同于西方以私人为主的创业资本体制,中国创业投资的机构以官办为主;第二,创业的资本来源不足,规模较小,高科技园区的创业中心更缺乏实力;第三,投资方式以信贷和信贷担保为主,不同于西方创业资本以股权投资为主;第四,缺少市场化的投资机制,既缺乏高科技项目的来源,又缺乏筛选、鉴定高科技项目的能力,创业资本缺乏一个灵活有效的套现机制。资本市场是高科技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对于中国高科技企业而言,A股市场仍然是目前主要可以利用的市场。从1997年A股市场掀起了高科技热潮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如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清华同方,另外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也通过买壳上市,四通、方正和联想等公司以红筹股方式在香港上市。除主板市场以外,香港将在今年推出创业板市场,适合处于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将拓宽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渠道。美国的NASDAQ市场为推动美国高科技的发展作了重大的贡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其成功上市的案例。据报道,NASDAQ正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商讨今年挑选三到六家企业上市。另外一个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商业银行的理想贷款对象是经营稳健、财务风险较低的企业,而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处于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承担的风险极大,银行贷款的收益只是固定的利息,在风险和收益不兑现的情况下除非创始股东有足够的资产作为抵押,否则创业高科技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外中国高科技企业规模比较小,资产额也较低,其中不少是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即使获得商业贷款,其成本也很高。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已采取措施鼓励银行向民营高科技企业贷款;因此,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贷款环境将会有所改善。成熟高科技企业在具备了稳定的产品和市场,良好的前景和稳健的财务状况后会有机会获得银行贷款。三种融资渠道各有其特点,从风险回报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投资者应承受的风险不同,要求的回报也不一样,风险资本是高风险高回报,股票投资的风险高回报也高,银行贷款只能承受较低的风险,要求的回报也比较低,一般只有固定的利息收益。从资金规模来看,资本市场汇集了基金、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投资者,所能提供的资金规模比较庞大;风险基金由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小部分投资者提供,规模比较小;银行贷款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少量或大量资金。从参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者往往要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股票投资者一般不会参与公司日常的业务,商业银行也绝对不会参与公司的管理。从退出变现的角度来看,风险资本以上市和转让投资退出,股票投资者在市场上投资股票,商业银行以回收本金利息退出。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确定融资策略时可考虑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和非经济的因素。经济因素包括外界因素,如企业未来的融资优势,吸引力以及价值;这里还有一些主观因素,如高科技股东对融资成本的判断和接受的程度。就非经济因素而言,高科技企业股东会可能会考虑自己投资价值的变现、资产和投资的安全性、提高企业知名度以及对员工利益的照顾和奖励等,这些非经济因素有时会对高科技企业选择融资产生重大影响,但过多考虑这些非经济因素,忽视企业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对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有着不利的影响。二、融资策略股东在选择不同融资渠道时,应该衡量自己企业的特点、优势和对资金提供者的吸引力,考虑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量、筹集资金所需时间、融资成本的影响。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是创立阶段,在这个阶段,新发明和新技术已经产生,需要对产品和市场进行可行性研究。企业尚未投入生产,资金需求量比较小,但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大;第二个是研究和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经过对新产品

的不断研究和开发,产品已经符合市场需求,企业资金需求量比较大,风险也很高;第三个阶段是市场导入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产品进入市场并被不断推广,发展潜力已经初步显现,企业开始获得销售收入,风险减小,但仍然需要大量资金来扩大生产和组织销售;第四个阶段是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产品被市场接受,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企业开始盈利,风险降至很小,但是需要巨额资金来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第五个阶段是成熟的阶段,市场已经稳定,企业大量地盈利,资金需求相对稳定。高科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融资渠道的特点进行融资:创立阶段由于风险巨大,难以吸引外部投资者,但由于资金需求不大,一般创业者个人投资就可以满足,也有一些风险基金在这个时候进行投资,这被称做种子投资;研究和导入市场阶段由于风险大,上市和银行贷款几乎不可能,风险资本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增长阶段由于业务发展迅速,企业开始盈利,前景已经很明朗,风险比较小,企业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大量资金,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此时一些商业银行愿意提供贷款,同时一些风险资本也进行投资,上市以后,风险资本一般会退出;成熟阶段高科技企业和其他行业的成熟企业类似,以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作为融资渠道,风险资本基本上套现退出。根据亚洲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到1996年底,亚洲风险投资总额达到197亿美元,其中大概47%分布在扩展阶段,23%分布在成熟阶段,20%分布在起步阶段,创业阶段的基金只有5%,因此从吸引风险投资来说,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和股东应该考虑到其企业的特性和对风险投资基金的吸引力。基金需求量也是高科技企业寻求融资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应针对企业特点,根据资金需求量来确定融资策略,未雨绸缪,作出资金预算,并根据不同融资方式所需时间和市场情况来进行策划。例如,创业阶段所需资金量不大,融资可以通过担保或抵押获得银行贷款解决;创业者还应考虑融资的成本和回报因素。银行贷款、债务融资和可换股债券要求固定回报,这些资金的提供者不会与创业者分担风险,但也不能共享收益。创业投资承担高风险又追求高回报,有苛刻的要求,对创业者来说,风险基金投资者对企业的股值一般很难出现偏高甚至失重的情况,相比之下,上市的企业股值最高,融资成本最低,而且筹集基金量最大,但是资本市场投资者也对上市企业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上市。在确定融资策略时,创业者还要考虑融资所需的时间和灵活性。一般来说能否取得银行贷款,取决于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还贷能力,较少受外界资本市场因素的干扰,而上市时机较易受外界资本变动的影响。由于从开始筹备到上市发行一般需要四到六个月的时间,国际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更加重了上市的不稳定性。风险投资也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项目评估和取得内部审批。虽然不象上市受外界资本市场影响那么大,但很多风险投资都以上市作为主要套现方式,所以对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预测,对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决定来说非常重要。高科技企业创业者在作出融资计划时,需要全盘考虑,甚至准备在某些情况下牺牲短期利益以获得长期较大的利益。经常有些企业界人士和我们商讨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我们坦白的告诉他们,现在不是上市的好时机。这家企业应该在现阶段引入风险投资,争取在未来一两年内上市。因为有些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业绩不够稳定,市场份额不大,管理不够成熟,基本结构不合理,根本难以达到短期内上市的要求,利用风险投资则可以提高效率,对企业长远发展和未来上市大有好处。有些风险投资基金侧重于较长期的投资,希望通过注入资本金、改进管理和开拓市场使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规模的发展,然后上市套现获取厚利;表面上看与上市相比,风险投资者以较低价格入股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创业者付出了较高的成本,但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无形影响,如提高知名度,对投资者大有裨益。三、中国高科技企业海外上市的策略及要求了解如何利用海外上市融资非常重要,不仅对正在操作上市或者打算在短期上市的企业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对正在策划风险投资的企业也有密切关系。如上所述,许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时,都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企业上市套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甚至会影响到投资项目价格的评估。我将从香港市场独特的优势,国际投资者对上市企业的素质要求,上市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上市时机的掌握等四各方面加以介绍。香港市场上市获得的独特优势包括:第一,全球主要的投资基金和机构都集中在香港,把香港作为在亚洲、特别是大中华地区的投资基地;第二,香港与大陆在经济、贸易、文化和地理上的联系最为密切;第三,香港的专业机构如投资银行、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大都熟悉中国业务,香港媒体对大陆的经济和其他方面有广泛的宣传报道。可以说香港市场已形成一个红筹股和H股等中国股票的板块,有大量专门的中国股票销售人员和研究人员,所以中国股票在二级市场流通性比较高,远远超过同期在纽约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上市挂牌的股票。以往香港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以金融、房地产、贸易服务为主,为了改善香港的经济结构,提高香港的长期竞争力,香港政府计划建设数码港,推动香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世界上一些重要的高科技公司纷纷看好香港高科技发展的前景,微软公司和香港电信宣布了合作计划;英特尔公司总裁认为香港在金融、贸易、基础、电信、基础设施、人才、基金等方面的优势使香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随着香港高科技产业的起动,香港市场上与高科技或与网络有关的股票受到投资者追捧。香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科技类股票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选择在主板市场还是在二板市场上市,相对比较简单,企业只需要把企业状况同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的主要要求相对照,符合那个市场的条件就可以在那个市场上市。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财务状况和组织结构都比较成熟,二板市场上市公司一般是创业阶段的公司。在主板市场上市的要求比较严格,二板市场的要求相对较宽松,但在信息披露、公司管制等多方面有进一步的要求。中国高科技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大部分高科技企业还在创业阶段,二板市场将会成为主要的关注点。有些人认为只要是高科技,上市就会成功,但是

事实并不尽然。一个企业要想上市成功,必须满足投资者的基本要求。投资者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行业、业绩、前景和管理四个方面。不同的行业在不同时期都会受到追捧,这代表了投资者口味的变化。目前高科技股票容易受到投资者追捧,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缺乏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因此中国高科技股票上市应该比较具有吸引力。高科技牵涉很多行业,包括:网络、电信、生物化学等。投资者会分析各企业所处行业和产品的不同情况进行决策。此外,上市公司对其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的分析也可以使投资者更容易相信企业发展的潜力。业绩方面,通常认为企业赚钱就能吸引投资者,但并不一定。企业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盈利的数值和资产负债的稳健性。营业数值往往体现为业务是否稳定增长,若营业额稳步增长而营业比例同样向上,则表示企业业绩比较可靠。除此以外,主营业务必须突出。财政状况是否健全主要来自对资产负债的分析,所以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往往盈利较小,甚至于没有盈利,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业绩。只有那些行业概念比较突出,营业额和盈利前景显示可以高增长的高科技公司才会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企业的前景好表现为所处行业具有发展空间,企业本身在该行业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强的优势。管理方面必须要做到:一是管理专业分工,企业内各主要部门由不同的专业人才负责;二是管理层必须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变化;第三,管理层、骨干技术人员保持稳定。四、海外上市应该注意的问题公司的架构必须简捷,企业的股权变化必须清晰,以避免出现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和不易披露的问题。披露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是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运作最直接的方法,披露资料时,要做到不夸大、不遗漏,决不能有不尽不实的披露。为了确保招股书内容的正确和董事责任的保障,企业应配合保荐人和律师进行验证。企业盈利增长可分成两大类:有机和无机增长。有机增长指公司本身业务的内部扩张,是自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无机增长指公司通过收购兼并产生的规模上的增长,但收购兼并的机会不可强求,投资的回报率依据收购价格而定,故无机增长很难测试;很多高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收购兼并一些具有特定技术优势的小企业,这类收购如果能比企业自身研究开发产生更大的效益,也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筹集资金的用途必须明确和合理,并且可以为公司带来显著收益。使用资金的回报必须有合理的测算。公司上市后要依据招股书的披露使用筹集资金,紧密遵从联交所的要求进行有关资料和股东董事的披露,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和兴趣。发行股票的时机和效果,对发行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掌握上市时机非常重要。把握良好的上市时机不但可以提高发行使用率,而且公众认购的反应也比较热烈,反之就会导致发行定价低甚至发行失败。企业上市必需的准备很多,包括重组法律、会计方面的准备,监管机构和联交所的审核等,企业必须尽量配合各中介机构的按时完成。优秀的财务顾问和保荐人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和掌握上市时机。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A股上市采用额度制度,程序复杂、时间较长,尽管中国政府在A股审批方面已经开始向高科技企业倾斜,但由于申请额度的公司众多,国内没有形成二板市场,能够获得上市额度的只是少数较为成熟的高科技企业;已经上市的A股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改制企业,业务以传统产业为主,规模一般较大。以红筹股方式上市的公司受到红筹指引的规范,经过中央政府的严格审批,这对高科技企业以红筹股方式上市有很大的限制。香港二板市场比较适合中国高科技企业,但目前二板市场的国内审批程序还不明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比较宽松的审批程序,以有利于中国高科技企业利用二板市场融资。另一方面,中国注册的上市公司发起人股份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这对高科技企业不利。主要的表现为:一、高科技企业创业者无法使其股份获得市场价值,无法最大程度实现增值或者鼓励高科技创业;二、创业资本无法通过上市套现投资,缺少了一条主要的退出渠道,不利于吸收创业资本;三、无法享有海外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灵活性,如以香港公司常用的一些方式去配售股份,就不能以发起人股份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并发行可换股债券等;四、缺乏内部激励机制,人力资本对高科技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建立一套有利的激励机制,中国很多高科技企业还作不到这一点,我们建议中国高科技企业在上市以后应该借鉴国外公司的激励机制,制定员工持股和认股计划是将员工利益和公司长期利益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这些方法还需要政府部门相应的法规予以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