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调动方案

教师调动方案

教师调动方案

教师调动方案范文第1篇

(一)案例教学资源匮乏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同时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在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需要有足够丰富的教学案例供教师选择。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案例数量严重不足,案例教学资源严重匮乏。以我所任教的行政管理学课程为例,首先,缺乏适合本土化特色的案例。目前,国内可以找到的行政管理学案例并不是很多,有很多教师选用已经翻译过来的国外且主要是美国公共管理学的案例教材。这些教材一个最大问题是由于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可能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标。其次,缺乏具有时代特色的案例。教学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但纵观目前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多在时间上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案例也往往缺乏鲜活性和现实性,与当今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案例教学情感不足

案例教学的情感元素非常重要,包括案例选用的兴趣与动机、案例情境重现、案例情感兴奋点和缓冲点,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营造和谐而又紧张的讨论氛围等等。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简单地认为只要采用案例教学,就一定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深得学生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并非如此,如果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与情感需求,没有引发学生的共鸣,没有真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采用案例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冷漠,出现无法展开讨论与分析的尴尬局面,更不要说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这就偏离了案例教学的初衷。(三)案例教学方法简单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与技巧,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抽象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战略性的束之高阁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实践。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同时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和组织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阅读案例、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总结汇报”等环节,把以学生为中心变为对学生的放羊式管理,任由学生随意发挥,无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推进,无法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探索

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进行创新探索,就是由传统从课本与教材中选用案例的学习模式到采用学生亲自实践调研收集案例的方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到复杂、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调查学习,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采集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让学生把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的源泉———社会实践调研

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是以社会为基点,以学校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与安排下,学生应时应地实践调研,搜集第一手资料,了解最新的社会发展动态,弥补原来案例教学所缺乏的“本土性”和“时代性”问题。首先,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选择某一主题,将学生分成小组,确定小组负责人,确定调研场所,列好调研提纲等等。其次,培训学生调研知识。即让学生了解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指导他们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学习搜集信息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再次,组织社会实践调研。在做了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调研小组深入调研场所开始社会实践活动。在调研实践中可以采用笔录、照相、录音、录像等各种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与资料,以形成对社会现实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二)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课堂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课堂案例分析是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首先,安排课堂教学精讲,使学生掌握与调研主题相关的基本概论和理论原理,这是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前提,也是传统案例教学所缺乏的环节。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社会实践活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把实践活动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完整、条理地总结和展示出来。小组长以文字或多媒体课件形式代表本组陈述调查方案,阐释本小组成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他小组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此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教师对实践案例报告和发言的优缺点进行评析,综合课堂上的不同意见,教给学生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三)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延伸———课后案例编写

国内外高校都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库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前进,案例资料应该不断发展更新,让那些内容典型鲜明、研究价值大的案例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因此,在进行实践调查、小组交流、全班讲演以及教师点评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挑选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个案,进行去粗取精,进一步润色加工,编写成规范的教学案例。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学会对案例资料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培养和形成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可以收到师生互动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深入实际,挖掘调研案例内在影响的本质问题,做好现实案例的引申分析,不断充实案例教学的资料库,以进一步指导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教育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由于学生要进行实践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和演讲讨论以及案例编写等一系列实践锻炼,可以让学生从常规案例教学单项能力的训练,扩展到调研、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思维模式

大学的教学方法应与高中阶段的教学有明显区别,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以及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模式训练。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的构建。他认为“认知发现学习的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建立这种学习的认知结构。在社会实践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研究,然后从案例出发,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思考探索多角度的答案,而不是教科书上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这种发散性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中,自己系统地形成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思维模式。

(二)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展示师生互动的应用平台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是教师唱“独角戏”般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单向传授。教师的威严建立在考试上,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分。“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敌对关系。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则充分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合作的平等师生关系。在社会实践案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更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精神,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调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等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频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有效的教学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融。

(三)社会实践案例教学法搭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中介

教师调动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会案例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财会案例教学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它以财会案例为主线,在课堂教学的启示下,便学生自觉地进人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财会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是一种适用、有效的启发式会计教学方法。财会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又注意实践教学,财会案例教学来源于会计与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都有相应的客观依据,是对会计与财务管理实际活动的再现,提供的是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感性知识。因而财会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融会贯通。例教学剖析财务管理和会计案例、解决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实际问题,使所学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会计与理财实际工作,巩固已学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财会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的能力。

因此,在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中,探索财会案例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师素质、整理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吸收优秀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寻求最佳的会计案例教学法已迫在眉睫。

笔者从某三省高校财会案例教学,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完全收到理想的效果,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素质差、内容不适当、教学手段低、教学方法死板、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

一、财会案例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

从某三省的十所高校调查发现,如下表1-1不难看出:财会案例教师普遍存在学历低,专业不

对口,职称结构不合理,实际接触少,不是很受学生欢迎。征对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明只有配备专业

财会案例教师专业素质调查分析表(25名)表1-1

调查内容具体项目人数比例%

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28%

硕士研究生1456%

大学本科生936%

小计25100%

所学专业财务、会计936%

工商管理1248%

其他专业416%

小计25100%

职称结构教授312%

副教授728%

讲师1144%

助教416%

小计25100%

专、兼职总监或以上3%

经理或副经理416%

主办人员212%

办事人员00%

没有担任过1664%

小计25100%

学生教学评价

(不含教师评价)好624%

良520%

中1144%

差312%

小计25100%

素质较高的教师,改善他们的职称结构,加强后续教育,并要求他们在实际中不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才可能设计出好的案例;才可能把案例教学的优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财会案例内容不适当,

各高校财会案例选材都不一样,有选用教材的,有自编讲义的,在教学内容上多数教师是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授课,我行我素,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使案例教学变成了专业要求该讲的案例没有讲,专业不强的案例反复讲,造成了案例教学没有系统,内容交叉重复的状况。财会寀例教学应该按照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一方面根据会计案例反映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的复杂程度,结合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合理确定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安排的会计案例教学进度与课堂理论教学进度,从时间和内容上保持一致。案例内容与专业其他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环节,既要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相互协调,但不能重复,甚至可以在教学大纲中做出明确的规定:哪些内容该讲,在什么课程里讲,用以规范案例教学,提高专业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注重案例的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启发性、借鉴性,精心设计会计案例。还有一方面在设计财会案例时,不应完全照搬实际工作中的做法,而应该虚构一些情节和做法,并根据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使案例具有启发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活跃,激发学生研讨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财会案例教学手段低

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应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比如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会计案例教学必须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材料,否则,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目前必须配备的主要教学设备和材料有:

1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是现代化教学必不可少的主要设备。在多媒体教室里,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溶为一体,为教学提供了相当优越的条件。有了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把企业业务的发展过程及其财会处理过程形象、生动、真实地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并且教师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辅以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效果比亲临企业去实习还要好。

2、摄影器材。有了摄影器材,教师就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会计实务和教学上的需要,及时搜集会计案例素材,而后通过多媒体教室,进行会计案例教学,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室和教师作用。比如:什么是增值税发票?什么是普通货物销售发票?什么是商品验收单?什么是账本?财会部门是做什么工作的?像这些问题如果单凭教师进行口头讲解,学生肯定听不懂,但是,如果把这些真实的东西拍下来放给学生看,这些抽象难懂的东西就变得简单易懂了。

3、会计实验室。会计实验室是模拟企业财会部门的工作环境设计而成的。有了会计实验室,让学生身临其处进行会计模拟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切身感受到会计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大大增强学生对会计案例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会计案例理解得更加透彻。

4、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有了这些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学生就可以在会计实验室里模仿从多媒体教室里学到的会计案例知识,进行会计核算模拟实习,以此验证从案例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从而增强了动手能力,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财会案例教学方法死板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的多,学生主动参与的少。这种“填鸭性”的教学中,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虽然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常常穿插一些启发式、提问式教学,设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但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难以调动。

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应让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重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珍视学生个人的思想和意见。学生以“当事人”“参与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案例教学法重在学生参与。在授课当中,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进行讨论。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催化者、倾听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

会计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会计与理财的理论知识和组织会计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会计案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可以先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背景材料,讲授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草拟会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价,然后教师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会计案例,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正确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方向,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不要去猜测教师的分析构思、评价结论,或会计与理财活动中实际是如何做的,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与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

案例教学方法与理论讲授方法应相辅相成。理论讲授方法除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讲授方法外,还包括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实习等方法,对待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二是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学方法,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并不是财会专业中的各种知识点都可用案例。

五、财会案例考核方式单一

财会案例成债往往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综合构成的。平时成绩一般根据学生出勤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以及课后完成作业情况来评定。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平时成绩应该全面考虑个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的综合素质。如果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辩论赛,教师可以邀请非发言组队长共同构成评审团,根据发言组的观点正确程度、资料充分性、论证结构的合理性、表达能力等各种评价指标,分别给出团队分和个人分。期末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都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这些题分值一般占到20至40分,实际是一个错误的做法,与其让学生倒背如流还不如让他们真正学会理解和运用它。让学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企业财会业务存在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财会知识,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总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思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选择、领悟去获取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案例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必须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规章制度和各有关专业方面的实际资料。我们要通过自修、进修、培训等手段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张朝宓、苏文兵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教师调动方案范文第3篇

一、为什么要使用博客作为导学案的载体

1 纸质“导学案”不利于动态生成。“导学案”强调“预设——生成”,要求动态生成,由于纸质的导学案反馈慢,动态生成导学案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而博客作为导学案的载体,导学案的变动立刻就能显示出来.另外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动态生成。

2 纸质“导学案”的前期准备时间过长。导学案的核心环节是预习——导学,但纸质的“导学案”,必须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写过以后再上交,然后教师才能得到反馈的信息,这样的方式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博客作为“导学案”,学生预习的情况可以在线立即反馈给教师,节省了时间。

3 纸质“导学案”不利于教师集体备课。强调集体编写,如果以纸质的方式进行,当备课组人数较多时,同一备课组教师集中交流讨论“导学案”的时间将是一个大问题。这样注定“集体编写”会流于形式;而用博客作为“导学案”的载体,就解决了教师集体编写的时间问题,教师既可以集中讨论,也可以分开在不同时间段留言讨论。

4 纸质“导学案”生成形式单一。纸质导学案的生成是通过纸上“留白”的形式进行的,课堂上讨论时间有限,课后多以上交教师来反馈,师生间的交流渠道是非常不方便的,不利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获得。而博客作为“导学案”不仅可以是文字形式的回复,还可以引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图文并茂更利于理解与讨论。就可以很好地进行交流和反馈。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用博客作为导学案的载体,承载导学案,有利于扬长避短,实现动态生成的导学案。

二、怎样以博客建构动态生成的导学案

新课程强调“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将博客变为动态生成的“导学案”,具体方法如下:

1 课前“导学”博客,动态预设。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对学生的了解、以及自己的经验。:在博客上发表日志,提出“预习提纲”,列出一些要思考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日志,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将日志的链接地址作为教师日志的评论内容,这样,便于教师到学生的日志上查看内容,也便于师生单独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随时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预习提纲中的问题。

例如,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有效获取信息》这一课时,学生对获取信息的工具“搜索引擎”的原理不了解时,学习搜索引擎的分类必然会变成死记硬背。在课前的预习博客中,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问题:

①访问网站需要知道网址,当网址数量众多时,如何记得住呢?②如果不知道网址,却想要找相关的内容怎么办呢?③如果请你管理众多的网址,你会怎样组织?④你知道谷歌公司的历史吗?雅虎呢?⑤百度、谷歌同为搜索引擎,区别在哪里?

2 课堂“点评”博客,动态导学。导学案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课堂中,结合博客中的预习提纲所提出的思考的问题讲解新课、恰当点评,并将课堂中讨论的结果及时记录在博客上。

教学时,要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自主阅读课本。要引导学生对导学案的基础部分独立消化,对重难点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师生交流解决问题,做到师生双向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对导学案进行进一步的生成,这一l过程,强调“导”和“学”的统一。另外由于博客的访问方式是开放的.不仅本班的学生可以讨论,通过访问其他教师或班级的导学案,还可以查看到其他班级相关的讨论,这样真正地实现了动态导学。

教师调动方案范文第4篇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有利于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营销类课程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死记硬背,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枯燥无味。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结合案例,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在选取案例,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发挥其主导地位,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调控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的同时,对自身也是很好的锻炼。

(二)案例教学法的步骤

1)教师搜集选取典型案例。电子电器产品的市场营销课程针对的是电子专业的学生,选取案例应尽量适应本班学生的情况,选取电子电器产品相关的案例,突出专业特点。其它产品的案例并非完全摒弃,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时效性的案例也可以适当涉及。案例必须真实,可以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充分地讨论空间。

2)学生自由准备。课前一周,将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学生阅读案例及资料,搜集信息,并积极地思索,找出案例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

3)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点评甚至反驳组员的观点,并最终逐渐形成相对合理的观点。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旁听,但不参与讨论,不可过多参与其中,维护教学秩序,避免讨论偏离主题即可。教师的中心任务是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4)小组集中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选出本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结束之后,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质询,进行答辩。教师是组织者,是主持人,可以就各小组普遍关心的问题组织集中讨论,最终汇集各小组的意见,形成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5)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后,讨论活动结束,由教师就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首先回顾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肯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态度,其次点评各小组准备、讨论、答辩过程中的表现,提出不足及补充意见,最后安排学生自省,课后总结自己的收获。

(三)教后反思

教师就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表现进行整理,提炼教学经验和教训,深化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把自己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学习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由“主角”转变为“主导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将营销理论活学活用。

(一)任务驱动法的优点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活动,摆脱了课本的约束,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激发出众多的灵感与兴趣,由被动地要求完成任务到自己想要完成任务。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成就感、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提高职业技能。任务驱动法需要学生分组,将任务分解到每个组员,组员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组员之间也需要进行交流合作,由组长分配协调。教学的过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强化了团队意识。任务驱动类似于现代工厂的生产模式,接受订单,完成订单,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职业需求,进入工作状态。

3)有利于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为完成任务,学生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查找相关资料数据,任务完成后需要根据调查实验结果整理数据,撰写报告,对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二)任务驱动法的步骤

以市场需求调查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调研。

1)提出任务。教师讲解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基本格式、组成要素,提出任务:就手机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调研。根据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6~8人,每组安排组长1名,调研范围,具体内容由学生自行选择。三周内确定方案并实施,根据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2)完成任务。第一周,学生搜集资料,确立调研范围及方案,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交于教师进行中期检查。第二周主要进行实际调研,实践中完善方案。最后一周,整理问卷,汇总数据,撰写报告。有些组选择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调研,有些组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调研,有些组在社区进行调研,还有的在手机卖场进行调研,学生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即使是都在校内进行调研,由于问卷内容的不同,数据分析思路不同,同学们得出了各自不同的结论。

3)点评总结。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调研情况进行简要地说明,展示问卷,总结从问卷中得到的相关结论。其它组成员自由提问,进行答辩与互评。教师总结,肯定学生表现,指出不足及改进方法,对评选出的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三)教后反思

1)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任务设计的太容易,学生即使完成任务也无法达到教学要求;任务设计的太难,学生失去完成任务的热情,疲于应付,也达不到预期。

教师调动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含义;应用;完善

近几十年来,随着传统应试教育逐渐走向鼎盛其弊端也逐渐暴露。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调知识的单项灌输,教学形式单一化,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提高。21 世纪的教育目标不再是为获得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培养一种获取知识处理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21 世纪的学习不再是接受性复制性积累性地学习,而是自主性思辨性生产性创造性地学习;21 世纪的教育对象也已不再是“买鱼的人”,而应是“打鱼的人”。因此,我们在职校政治教育中,应该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断的引入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与特征

案例教学法在1870年前后由哈佛学院前院长运用到法学教育中,之后案例教学法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逐渐得到了完善,在教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总结规律,并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从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特征

1.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积极引导

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学生先要通过分析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辩论和讨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法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调多向的互动

传统教学法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取,是单项的互动。案例教学法更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开放的交流模式。案例教学法围绕案情,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在这种思维的相互撞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强调沟通的过程,信息的双向传递和思维的创新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信息由教师单项地传向学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课堂与课外互动,学生与学生沟通,学生与教师沟通,在辩论与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双向传递。

案例教学法重视思维的创新,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求思想的统一,反对固定和标准的答案,注重思辨的过程,注重思维的多元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互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探寻更加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过程重于结果

对于案例,其结论和评价往往不是唯一的,案例教学法不是建立在对已知知识的获取上而是以案例为基础,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允许不同思想的存在。因此,案例教学法更加重视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已经在职校的政治课教学中被运用,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的选择不符合课程内容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精心选取的案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案例也称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 具体来讲是指社会存在的、能够对教学中的基本理论或原理进行说明、阐述、分析以及引起争鸣讨论的行为或事件。”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随意地将生活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很少考虑案例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很少考虑案例与教学情境之间的关系。案例的选取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不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2.课堂互动中教师引导性地缺失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引用了案例,但是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知识获取性教学,教师处于绝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后,不引导、不总结,起不到讨论的作用,没有对课堂情境进行很好地控制,没有把握问题的实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3.评价不到位

在案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讨论整个过程的及时、到位的评价,主要有以下的表现: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引导,但是对结论不进行总结。如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教师没有给出恰当的评价。其次,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评价。最后,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颇思想。

三、案例教学法的完善

要使案例教学法充分地发挥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教学案例的精心选择

运用好案例教学法,不管何种课堂的组织形式,都应该精心的选择典型的案例,才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针对性。只有与教学内容相关,才可以将理论与事实相结合,是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把握理论。其次,典型性。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代表了某种观点或某种思想。最后,启发性。案例必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引而不发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扩展自己的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开放的、互动的课堂氛围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要引导讨论的方向,使讨论不偏离主题,同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的问题。其次,教师要营造开放、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当激烈交锋时,要注意沟通和引导;当缺少新的见解时,要善于挑起话题;当出现沉默冷场时,要善于化解局面。最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倾听,并作记录。认真倾听是对学生的尊重,可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双向的互动。

3.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必经环节。教师要将学生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表现列入考核的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反思自己思考的过程,从反思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自我评价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6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