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理科大学生;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5010604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期望和新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也是高等教育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理科大学生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

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末,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及应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中国相继颁布了面向高等学校含有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政策《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实践。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希望通过不同方式引导试点学校,对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探索。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具体规划了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009年成立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随后,教育部对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例如,2010年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2年颁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这些政策文件更加具体、明确,显示出国家对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尤其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高校开展和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从最初的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回应到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提倡创新创业,再到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而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发展演变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并且政策内涵不断丰富、政策内容逐渐具体化。[1]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国家颁布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创业教育教学活动、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实施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基本上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另外,国家还出台了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中小企业政策优惠,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为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理科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理科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思维、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已被社会所认同。但理科大学生亦具有某些不足,特别是缺乏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严重制约了其发展。近几年,国家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本科专业就业统计数据显示,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理科专业就业率排在倒数几位。对于这些理科专业而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培养理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高校理科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方式,是解决当代教育与经济社会脱节的必要途径,也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2]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理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加严峻。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激发理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更多有创业倾向的理科大学生投身创业,这样不仅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还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引入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创新创业教育是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它追求的是“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及人格的高素质新型人才”。[3]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0月第32卷第5期王际朝:论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理科大学生来说,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其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即坚实的专业基础、出众的实践能力、敏锐的创新创业思维和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格。

坚实的专业基础是指理科大学生应具有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具有从事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知识和逻辑思维方法。它是理科大学生最一般、最本质的特征。坚实的专业基础是创新创业的基础、源泉、先导和后盾。[4]

出众的实践能力是指理科大学生应具有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专业理论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具有独立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新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理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拓展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客观需求,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

敏锐的创新创业思维是指理科大学生应具有以创新创业为荣的创新创业意识,敢于质疑、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自我实现、追求成功的创业精神。只有在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和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的激励下,理科大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与创业的动机。创新创业思维贯穿创新创业活动的始终,是理科大学生应具有的重要素质,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和动力,是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关键和灵魂。

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格是指理科大学生在接受长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我训练后所形成的稳定而持久的创新创业个性特征,包括较强的社交能力和管理能力、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好奇心、自信、严谨、诚实、较强的心理抗挫能力和竞争意识等。创新创业人格是创新创业活动得以成功的主观保障,培养具有优秀创新创业人格的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

三、培养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1. 优化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2015年6月2日举行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表示:“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要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根据这一精神,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组织一批有经验的创业者帮助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准确把握理科专业需要的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培养方案不能一成不变,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断优化方案,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获得发展的主动权,有利于新的教育理念的落实。[5]

在优化培养方案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要培养理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理科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2)要加固专业基础课程,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土壤。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就无从谈起。基础课程应该作为重中之重,虽然课时紧张,但是这些基础课程的课时不应消减。[6] (3)要找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结合点,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养料。这里的结合点除了包括开设适合理科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外,重点是要稳、准、狠地寻求适合创新创业、适合专业特点的前沿领域。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保驾护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依托专业教育和相关基础理论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施好这个工程,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核心所在,也是根本保障。[7]教师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者与实施者,是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必须建设一支既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校应引导全体教师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层面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对于不少理科专业的专任教师来说仍需要转变观念。理科专业可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创新创业交流研讨,加大教育理念的宣传力度,营造理科专业教师关心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之间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上的相互借鉴。

高校应立足校内,遴选、组建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高校应以此为标准选拔一批教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长期的、稳定的师资,不断提升教师的实战指导能力与创新创业素养,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奠定基础。

高校应在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过程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队伍。高校应该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应有意识打造专兼职教学团队,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3. 强化实践教学,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提升理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有效抓手,理科专业更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理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拓宽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的渠道,把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灵活的实践方法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理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要采用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等一整套递进式实践训练模式。要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融入实践教学,在整个基础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每年要进行集中实践训练,采用综合性实验循序渐进地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大学本科阶段,前三年要采用不同的专业综合性实验进行不同复杂度的集中实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业热情。对于一些较为成熟、含金量较高的项目,鼓励理科大学生依托项目撰写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甚至进行实际创业。

要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环节,巩固和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对于比较成型的项目可在本阶段中加固、提升,教师可与学生一起了解市场,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

强化实践教学,必须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信念执着、吃苦耐劳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载体。

为了给理科大学生创造更多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机会,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可以联合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开发能深度反映校企融合的、以网络为中心的线上创新实践平台。理科大学生可以以这些创新实践平台作为虚拟的实训基地,借助网络的力量,在教师的指导、辅助下完成相应的项目,提升创新能力,锻炼创业思维。

4. 深化科技竞赛,培养理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意识。各类科技竞赛为理科大学生提供了展现知识、发挥能力的舞台,同时也逐渐成为培养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之一。

科技竞赛能激发理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为其提供自主学习的动力。科技竞赛的题目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理科大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利用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并加以分析运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活动。

科技竞赛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它能充分考验大学生的洞察、创造、文字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科技竞赛日益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科技竞赛能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组织科技竞赛,可以激发教师、学生的创业热情,渲染鼓励创新、支持创业、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8]通过竞赛中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用实例感染“不善言谈”的理科大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创新创业意识。

要不断深化理科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相关工作,为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做好服务保障。要充分利用现有师资组建竞赛指导组,负责教学、培训和竞赛指导工作。对每年的参赛情况认真总结,并对参赛学生进行后期跟踪,认真研究通过竞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规律和策略。

5. 固化创新基金平台,培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充分利用创新基金项目活动的开展,固化各种大学生创新基金平台,让激励机制具有延续性,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创新基金平台能以科技创新为载体,用实际内容和具体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来选题,这样导师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通过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亦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固化大学生创新基金平台要不断完善创新基金的运作体系。要建立适合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基金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的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制度,不断更新创新基金项目的实践内容。[9]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也要进行合理的细分,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高扬,付冬娟,邵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历史演变、合理性分析及建议[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1822.

[2] 张大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促进高等理科教育内涵发展[J].高等理科教育,2015(5):17.

[3] 孙克辉,曾旭日,盛利元,等.理科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1):5759.

[4] 万代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5(8):31.

[5] 裴国凤,何冬兰,陈维.民族院校理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2):6364.

[6] 何明昌.信息与计算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4041.

[7] 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436.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 创业 素质 能力

大学生内心世界丰富,志向高远,但因涉世未深,阅历尚浅,常因为感情用事,对事物失去准确的判断,造成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失去自我独立思考能力,很容易在纷杂的世俗中迷失自我,因而强化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帮助大学生内修外练,有助于大学生获得人生成功。

一.素质提升才能展现自我

素质是一个人知识、修养、处事方法技巧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外在反映。大学生因其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遗传基因、家庭背景、教育方式、信仰、生活习惯差异性很大,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容和形式很重要,以发展为前提,质量提升为标准,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定位,用谦卑的态度,博大的胸怀,取长补短,壮大自我。大学生头脑灵活,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全社会有责任有义务针对大学生不同的个性与共性特点,为大学生素质提升搭建一个适合的平台。大学生素质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德性修养、境界提高、心态培育三个方面入手。

德性修养。道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1]。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德性培育在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将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修养有从师学习和自我参悟两种方式。难以想象一个无德之人会顺风顺水,大有作为。无德如无根之浮萍,随波逐流难成参天大树。大学生道德修养在于尊重他人隐私,公私分明,善待万物,乐于奉献,既有宏远的目标,又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能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道德修养对大学生极为重要,一个人只有懂得爱,学会感恩,才有自律奉献的优良品质,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要从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人的物性角度阐述人性中的感性与自然性,只有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认知度,自觉的道德习惯,在扎实的道德实践中完善自我,达到真善美的圆融。大学生只有不断进行道德教育才能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健身明德,也就是只有立德才能树人,使大学生从自我走向利他,在不断反思中推物及人,德性培育在于使大学生一个个鲜活的情感生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

境界提升。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在于其生命境界高远,每个人的生命长度不一样,但生命与价值显现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人生境界提升的高低和早晚,大学生提高人生境界,首先具有崇高的人生信仰,只有信仰才能使生命焕发光彩,一切奋斗努力来自于信念信仰,敬畏生命,信仰科学,追求服务,人生境界一定高远,境界高远的人其品质优良,行为事迹无不成为后人向他看齐的表率榜样。历史上人生境界高远的人,都是一座座闪耀光芒的丰碑,熠熠闪光的明星。大学生也是凡体肉胎,有常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其思想境界应该超越个体的小利益,有壮怀激烈的豪情壮志,不断从历史文化中品味参悟生命之意,生活之理。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身上感受人性的光辉,感知献身的壮烈。从流传千古的故事中感知无私无畏的大义壮举,更加内省自律,发愤图强。大学生具备了高远的境界,即便身处逆境也不动摇信仰,依然不屈不挠,使平凡的生命充满希望和幸福。

心态培育。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由此可知心态的重要性,心态是待人接物的态度,心态好的人,遇事不慌乱,从容而淡定,不急不躁。大学生对待学习生活要具有一定的良好心态,才能成大业,做大事,心态与阅历有关,古今中外能做大事者都具有良好的心态,宠辱不惊,淡看一切,既不匆忙如风追赶,也不急躁似火燃烧,大学生如何修炼包容一切的心态。首先要看透生死乃是人生规律,看淡名利是过往云烟,得失只是一时,不必耿耿于怀,良好的心态需要调整,有自己的分寸把握,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不随人世的沉浮起舞,不为个人的名利得失悲欢,心里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追逐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不依靠投机取巧追逐人生目标,而是靠脚踏实地的步步实现。心态是一个人精气神的显示器,好心态是大学生干事创业的基本因素,心态越好越容易成功,反之,心态调整不好的人急功近利容易遭受挫折。心理成熟,精神昂扬,不轻易被引诱而停止奔向目标的脚步,大学生养成好心态是成就人生目标的保证。

二.完成责任担当的能力获得

能力每个人都有,但有大小区别之分,能力是人改造世界的武器,是体力与脑力的融合,能力获得一靠学靠实践锻炼,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掌握认识世界的能力,之后理论联系实际,出力流汗尽心实干,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也有创造生活的义务,人不可能独立于世外,在享受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应尽该尽的职责。责任担当与能力成正比,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能力包括魄力和耐力,魄力是敢作敢当的胆识,勇往无前的力量,耐力是干事创业坚持到底,有能力的人不会半途而废,大学生强化能力要从体能、技能、兴趣三个方面入手。

体能锻炼。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体质较弱的问题。这与缺乏锻炼有很大关系,虽然先天体质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因素,但后天的锻炼是强身健体的唯一路径,现在生活条件优越,很多大学生好吃懒做,有规律的合理饮食供给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才会气血流畅,大学生生活习惯与家庭教育有关,家长应该本着为子女未来着想,放手让子女锻炼才是真爱,怕子女吃苦受累是溺爱,有百害而无一利。当前大学生体质较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只关注分数成绩比拼 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故意挤占学生锻炼的时间,造成部分学生体质较弱的现象发生,没有好的体能,一切无从谈起,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营养过剩又欠缺锻练是最根本的原因,加强学生的忍耐力,强化体能锻炼,全面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大学生的体质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未来,鼓励大学生热爱运动增强体质是对国家未来负责,绝不可马虎掉以轻心。

技能掌握。技能是人的技术和能力,是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理论和劳动实践中掌握本领,技能是立身之本,创业之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2]。大学生技能掌握,首先要建立健康的劳动观,少琢磨不吃苦便有享受的腐朽没落思想。其次大学生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不能觉得人生漫长,浪费时间,挥霍青春。其实人生百年不过一瞬之间,趁着年轻精力旺盛,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锻炼体能技能,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劳动,用最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效益。古代多少仁人志士空有万般技能,因赶不上好的时代无用武之地而空叹。当代大学生要利用珍惜这难得的盛世机遇,比学赶拼掌握技能,改变生活,创造生命价值。全社会要努力构建适合大学生施展才能的平台,给予大学生更多大显身手的机会,大学生要对自己有深入的了解,对形势有充分的把握,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选择最适合自己展现才能的场所,大幅提升技能,为将来建功立业做准备。

兴趣开发创造力。兴趣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创新,兴趣是个人对某一事物发生浓厚的探索欲望。大学生只有在兴趣中才能找到学习快乐,在实践中找到劳动快乐,每个人的兴趣不同,发生兴趣的事情必须一是健康,二是有发展潜力的,三是对社会有益无害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大学生如何做一名与众不同的自己,兴趣很关键,兴趣是实现自我创新创造的前提。大学生要有明辨是非的眼光,正确看待纷杂的社会生活,不对有害的事情发生兴趣,拒绝诱惑,把兴趣喜爱集中起来,不浪费时间、精力和青春年华,在创造生活的同时,不断依靠自己的兴趣支撑,开掘潜力,立足现实又创新超越现实,发挥出自己独特的天赋,努力做出常人难以完成的业绩,将人生高度提高一个又一个的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师范大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05.05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速度急剧加大,每年高校毕业人数不断增多,然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导致招聘会爆满,许多人同时竞争一个职位,就业竞争压力巨大。因此,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顺势进行转变,不再仅仅是培养就业型人才,而应当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让他们去创造社会就业岗位,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转型。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社会自主创业氛围不够浓烈

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大学生自主创业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大学生毕业的主要方向还是选择就业,这仍然是大学毕业生选择出路的主流趋势。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就业还是创业,而是盲目的随大流加入就业大军,四处投简历、面试,屡屡碰壁。虽近几年国家开始逐渐关注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问题,也出台了一些相关优惠政策,但是社会上大学生毕业进行自主创业的氛围仍然不够浓烈,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选择仍然是就业。

(二)相关制度不完善,政策缺乏可执行性

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这些政策在具体实施上有一些问题,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制度也不完善,法律法规、配套金融政策亟待进一步发展。

(三)对创业能力培养认识不充分

许多高校对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并没有把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而是注重于培养就业者,开设的创业课程也多是选修课程。目前,许多高校都有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等,高校希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然而高校并没有真正对创业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创业活动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意义。对于部分在校创业大学生来说,他们富有激情,热衷创业,却忽视了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单凭一股冲劲向前,这也是导致创业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缺乏创业实践教学

虽然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但高校的教学体系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定程度的实践教学,而且实践教学内容多以仿真模拟性质为主,并没有进行真刀真枪的实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很多高校没有设立创业实践基地,很多实践活动都在仿真空间里进行,没有让理论融入到实战中,学生不能亲身感受到企业运营的过程,没有真实的面对市场和消费者,使学生不具备实际的操作管理能力,导致学生的创业能力得不到开发,创新思维得不到拓展,最终难以走上创业之路。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范文第4篇

良好的创业氛围是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外部动力,是创业教育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宣传,普及创业知识,充分调到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在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等大众媒体加强宣传,也可以以学校、社团组织的报告会、科技交流会等形式,宣传成功创业的先进典型,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充分调到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

2.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并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以“挑战杯”为契机,广泛开展科技文化节、科研立项、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以此培养同学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开阔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同学们的创业意识,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同学们自身的创业能力水平。

3.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鼓励大学生自出创新创业

学校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奖励措施,如学分认定、设立专项奖学金等,鼓励同学们进行科学研究、创新创造,同时对一些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奖励和支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积极推动学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奠定创业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要想成功,必须经过专业指导才行。成功的创业实践活动,需要创业者有较高的创业能力水平。要想达到较高的创业能力水平,那就需要有专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应该完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可以结合一些创业成功的案例,同时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编写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且高质量的教材。其次,就是需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程设置需要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起来,增加创业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结合学校实际,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之中,建立多层次、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再次,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校内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把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总之,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多角度、多渠道的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还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对其更新和改进,从而逐渐形成学校创业课程的优势和特色。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创业教育要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为此,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打造有实力的创业师资队伍,对于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可以利用学校原有的教师资源,包括利用经济管理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的老师,为同学们开通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性。其次,学校可以聘请校外的风险投资家、企业家或创业科研人员直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以此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再次,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以及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从而不断增强教师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最终使学校的创业教育得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创业能力得以更好的提高。

四、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支持的合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团活动 创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32-02

促进大学生创业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服务国家改革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工作内容。促进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管理能力、领导决策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人际关系能力。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至关重要,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就是一种有效的新型途径。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是指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社团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独特新颖的活动形式,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 社团活动的特点

1.广泛性

社团活动是社团组织开展的,社团活动的广泛性在于社团组织的多样化。社团组织以共同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组织到一起。目前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社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涉及的内容也是十分广泛,有理论学习型,如专业学习、心理健康、经济法律;有实践活动型,如创新创业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有专业特长型,如文学艺术、体育棋艺。我校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创新协会、青年传媒社、艾灸协会、刮痧协会、中医药爱好者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医学气功协会、瑜伽协会、新长城江中自强社等33个社团协会。随着社团组织活动的不断完善,学生参与热情的不断高涨,社团活动的广泛性日益凸显。

2.自主性

同其他课外活动相比,社团活动在大学校园里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其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社团自主确定。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校规校纪的前提下,各社团根据自身的特色,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体育竞技、文化娱乐、科技探索、志愿服务等。第二,社团活动的实施原则、规章制度由社团自主设定。社团负责人及其骨干可以召集本社团成员共同协商和设计活动,按照自身的想法,自主设定活动实施的原则。群策群力,使社团成员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我校为例,我校创业协会是由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自愿成立的有关创业知识学习的学生组织。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SIYB创业培训、创业设计大赛等都是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

3.协作性

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互补互助,发挥团队精神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的能力。社团成员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民族,这些因素使得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必须做好协调工作。另外,活动过程中的组织策划、制度制定、经费的筹措、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组织协调。因此,社团活动从组织到实施是一个需要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团成员献计献策,成员间相互协调合作,为社团的发展壮大而努力,进而形成强烈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4.个性化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社团成立的基础在于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理想、抱负。所以,基于社团自身特色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必然具有鲜明的特征。学生因对某一领域的共同兴趣而组成社团,其特长也会随着社团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得到培养。社团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因为社团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社团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1.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管理能力是指系统组织管理技能、领导能力等方面的总称,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组织效率的能力。从管理学的视角来说,管理能力包括财务管理能力、战略管理能力、营销管理能力三部分。学生社团是一种学生自治组织,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一方面,社团的组织原则、规章制度和活动内容是其成员自我管理、共同制定的结果。另一方面,组织社团活动时,通过对活动的策划、组织、监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此外,社团的核心成员和骨干其组织管理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培养。社团活动的这种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成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2.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是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创业者所要面对的人群有来自组织内部的员工和股东,也有来自外部的顾客、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供应商等。创业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处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团里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年级,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属于不同的年龄层次。参与社团活动能够突破学生狭隘的生活空间和固有的学习圈子,让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相互交流和学习,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此外,一些社团活动更是突破了学校范围,走出校门与社会建立了联系,在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利于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3.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中,无论是发现新的创意、捕捉新的机遇、寻找新的市场,还是撰写一份出色的创业计划、创业融资、创办公司和企业运作、管理和控制,都包含着创新的内容。高校学生社团宽松、开放的学术文化环境,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环境支持和保障。由于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实施由学生自身负责完成,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拓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渠道来启发创新灵感。社团成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探讨同一个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而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查找资料,听取专家报告后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社团成员更好地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选择做自己喜欢与擅长的事,制作出具有一定技术创新的作品。还能通过社团组织的各类竞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校很多科技学术类和专业学习类社团,本身的宗旨就是提高成员的学习能力,通过专家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提高对新知识、新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并通过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开发、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5.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就是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所以,团结协作能力理所当然是创业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社团活动则是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社团活动如何组织与开展,如何协调好社团成员的工作职责,哪些人需要做什么等都要做好规划,通过团队合作使每一个人的智慧和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通过组织好每一次社团活动,让学生懂得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此外,一些社团活动的开展是以一个小团队的方式进行的,在活动过程中小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调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因此,无论是从社团活动的组织还是从社团活动的参与来说,社团活动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