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加强人防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防工程做为城市的重要防护设施,把战备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融为一体,在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城市总体防护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都具有其它任何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国防备战的需要。

当前,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和潜伏的战争危险表明,当今世界并不安宁。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我们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从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局部战争看,现代战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空袭与反空袭为主要作战样式,打击的重点是城市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与政治目标。在未来反空袭斗争中,人防工程作为掩蔽人员、物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不仅能够抵御常规兵器和精确武器的打击,而且为有效地保存战争潜力、稳定战争局势、取得战争胜利提供了安全保障,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以防空袭为重点,按照城市不同的防护类别,修建分布合理的地下防护工程。这样,在反空袭斗争中,就能够提供组织指挥和医疗救护场所,城镇居民也可以就近就地掩蔽,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才能得到保障。反之,如果没有地下防护工程,应付敌人的空中袭击就会十分困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由此可见,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十分显著,是未来反空袭作战中不可缺少的防护设施,也是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必备条件。

(二)、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

人防工程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中能够发挥重要的防护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地震、洪涝、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恐怖事件屡有发生,公共卫生安全存在的隐患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不断扩大,人畜疫病传播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种种迹象表明,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因此,加强应急救援的准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城市修建的地下防护工程,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危急关头,能够为组织指挥、人员掩蔽和医疗救护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应急救援工作有序地进行,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应付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

(三)、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

现代城市建设,在追求造型、色调、人文环境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总体防护能力的提高。通过修建人防工程,把地下交通干线、地下商业娱乐设施、地下停车场、地下过街道、共同沟等相连通,形成分布合理的地下防护空间体系,有利于缓减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护功能,增强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减轻灾害破坏程度;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市人口将不断增加,人地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如果对城市建筑规模和发展方向不加以控制,无限制地向四周扩展,占用耕地将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结合城市建设修建人防工程,对于节约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防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只重视地面建筑而忽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这样的城市建设是不健全的,这样的城市也是经不起考验的不设防的城市。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人民防空法》的要求,把人防工程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使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城市功能齐全。

(四)、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保证战备效益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人防工程的潜力,实行平战结合,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国人防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人防工程建在城市的地下,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是商贸、娱乐、旅游的极好场所,可充分满足人们对高层次、高品味的需求。特别是在人口最集中、人流量最大、市场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修建人防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明显。这些地下防护工程,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安排人员上岗,减轻政府在就业方面的压力,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人防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都要按照《人民防空法》的规定,把人防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认真实施,使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二、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在和平时期修建人防工程,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较大。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人防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推进人防建设的改革和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由众多法人主体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新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人防工程建设,确保和平时期谁投资、谁使用、谁受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人防工程建设,要注意抓好以下几项措施的落实:

1、注重经济效益的发挥,要“以利促建”。

人防工程建在城市的地下,首先强调的是战备效益,与地上工程相比,投资大而经济效益不十分明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国家拿钱,群众出力修建人防工程,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而目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条件下,靠社会力量义务修建人防工程的可能性不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实际出发,注重经济效益的发挥。要认真贯彻落实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单位、个人和社会团体投资修建人防工程。要在使用土地、税费征缴等方面认真执行国家对人防建设的优惠政策,努力降低工程成本。要通过平战结合、开发和利用,把修建人防工程变成有利可图的工程项目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载体,从而让投资者从中得到实际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加强对新建民用建筑的管理,要“以管促建”。

结合新建

民用建筑修建人防工程,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建设单位的义务,也是加快人防工程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人防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民用建筑项目的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审批关。要认真贯彻“以建为主”的原则,凡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必须按规定修建人防工程,不能以缴费取代建设。要认真落实民用建筑项目先由人防部门审批,然后才能办理其它开工手续的政策规定。计划、土地、城建规划、消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未经人防部门审核批准而开工建设的项目,要依法给予处理。通过加强对民用建筑的管理,促使人防工程应建必建。3、加大易地建设费的收取力度,要“以收促建”。

按照有关规定,确因客观原因不能修建人防工程的民用建筑,由建筑单位提出易地建设申请,经人防部门批准,按应建人防工程建筑面积的概算造价,缴纳易地建设费,由人防部门统一安排易地建设人防工程。这一规定,为筹集人防建设经费,增加人防工程总量,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但是,在具体执行中,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过多,往往不能按照易地建设收费标准操作,降低标准和减免易地建设费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就难以实现通过收费手段促进人防工程建设的目的。因此,必须坚持“以收促建”的原则,依法加大易地建设费的收取力度,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征收,通过算帐对比,使建设单位在缴费和建工程之间选择后者更为有利,从而使结合民用建筑修建人防工程变为建设单位的自觉行动,达到“以收促建”的目的。

4、建立鼓励机制,要“以补促建”。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管理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22-02

近些年来,传染病的发病趋势非但没有减缓,反而与日俱增[1]。在这一新的时期,传染病的发病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新时期出现了新的传染病类型;②有很多已经被控制了的传染病又重新出现[2];③在新时期,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传播速度较之以前明显增快,并且传播的范围也明显拓宽[3]。因此给予以上三点原因,需要对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进行巩固,基于此原因,我院在2012年到2013年管理的228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病例做出了充分的研究,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11月到2012年11月管理的这228例传染病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135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89岁,最低年龄为6岁,平均年龄(38.6±2.5)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传染病患者,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在所有的患者当中有乙类传染病患者45例,丙类传染病患者183例。患者患病的最长时间为32天,最短患病时间为2天,平均患病时间(15.4±1.7)天。分组以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等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我院在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管理的228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的发病特点做出研究,并针对相关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有效的传染病防治与管理方法措施。

2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院建立起了健全的疫情管理组织和疫情报告网络,也针对我院当中所存在的个别问题和综合性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产染病的防控与管理措施。

3讨论

3.1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本研究的相关论证和分析,笔者得出,传染病在防止和治理过程当中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分别是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没有按照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来进行、医务人员对于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相关知识没有充足的知晓率、不能正确填写传染病的报告单、报告卡等。

在我国现行的法定报告传染病一共有三十九种,除了最近这几年最新纳入在内的手足口病和H1N1甲型流感以外,其余的三十七种传染病都有完善的诊断标准。但是对于很多临床医生来说,对于临床诊断都缺乏必要的诊断标准意识,在对传染病进行诊断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靠着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只是主观地认为这种疾病的表现像是某种传染病或者不像是某种传染病,而并不理会诊断是否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此外也有资料表明,2013年的全国传染病的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关于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相关知识知晓的合格率仅仅只有38.23%,而且乡镇一级别的医院的合格率比上一级别的更低,这说明级别越高的医院,医务人员关于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就越高。笔者通过分析,得出,一些乡镇级别的医疗机构并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临床医生的培训机构,对于新进人员的培训也非常的落后,甚至有些制度仅仅只是为了应付检查;通过调查发现,对于传染病的及时报告率还有待于提升,特别是对报告卡和报告单的填写规范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措施分析

通过本研究,笔者对患者的调查和治疗过程分析,得出关于对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七个方面说起。

①要建立起健全的疫情管理组织和疫情报告网络。在医院的内部,疫情管理组织需要对医院传染病的管理制度和每年度及每季度的传染病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以及相关事宜作出总结,对于漏报或者不报的人和事要做出严肃的处理;

②将具体的防治和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分片进行。可以分为六个方面来处理。对于门诊部门来说,要将急诊科的主任和门诊部的主任划分在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之内,对于进修的医师、轮转的医师介绍相关的疫情报告制度和工作情况。病区需要有首诊的传染病医生对相关的传报卡和转诊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预防保健科需要对病区内所有的传报卡进行分类登记并送发收发室。收发室要签收所有的传报卡,并建立签收登记记录。病案统计室对门诊日志进行收集和保管,对住院的病案也要负责保管。检验室要做好对检验单的检验工作。

③发挥预防保健科的监督作用。对于传染病的有关管理工作,职能科室具有专管权,因此,职能科室的相关领导需要对传染病的诊断和预防知识做到精熟等;

④疫情的报告工作要强化。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而言,疫情的报告工作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⑤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关于入院的新员工,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并将相关的疫情报告知识纳入到培训内容当中,还需要对全院的医务人员普及《传染病防治法》,并做好相关的考试和考察,保证每一个医务人员都能够正确的处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⑥规范传染病的诊断。对于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各级医疗机构的相关医务人员都需要做到全面的掌握,对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规范。对于因为诊断不规范的医务人员一经发现必须做出严肃的处理;

⑦传染病的报告和管理质量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鉴于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必须将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要加大自查和定期检查的力度,严格防治漏报和不报的情况发生。

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关于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需要针对特定地区的相关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与管理措施,这样做能够促进传染病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黄仙钟,林矛,黄惠珍,等.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及存在问题初探[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05(04):265.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90年代初,在图情一体化的浪潮中,许多国防院校的情报机构从科技处划归图书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图书馆工作却削弱了情报工作。我们认为国防院校的情报机构无论设在哪里,至少应当纳入该院校的科研管理体系,只有领导重视,调动广大情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搞好国防院校的情报工作。事实证明,凡是科研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必定有良好的科技情报信息机构作保证。

一.认清形势明确国防院校情报工作目标

第三次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指出,“九五”期间是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关键时期,到2000年国防科技情报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初步建成具有军民两用特色的现代产业型国防科技情报服务保障体系,使整个体系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有较大提高,以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

面对新形势,要加快情报工作发展,首先强调的是对情报工作的认识问题。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新时期科技情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科技情报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科技情报不仅是公益服务事业,更是科技进步的先导,管理决策的保障,是促进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大情报观点,将科技情报工作与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相结合,从在封闭系统中求得自我完善的习惯中解脱出来,要具有强烈的技术推动发展意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步,促进情报工作发展。

科技情报工作是一个院校承担科研项目的基本技术条件和前提,是院校教学的一个基础内容。根据多年经验,作为国防科工系统重要组成的国防院校更要强调认识问题。国防院校的领导要真正重视科技情报工作,把科技情报工作作为院校科研和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国防院校的科技情报工作同整个国防科工系统的科技情报工作同步发展,共同前进。

“九五”期间,国防院校情报机构必须认真学习第三次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的文件,把它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依据,同时,应当面对现实,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九五”期间国防院校科技情报机构共同努力的发展方向

1.尽早进入国防科技电子化工程

中国工程技术信息网(CETIN,ChinaEngineeringandTechnologyInformationsNetwork)是“九五”期间国防科技情报业务建设的重点,这项工程由主体部分和外延部分组成。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建成以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核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8个情报中心以及国防科技工业重点地区江苏、陕西、四川、贵州、辽宁、湖南和上海等13个省市的主干网,共21个节点,实现用户信息服务、情报业务服务、网络通讯服务三大基本功能。工程建成后,国防科技信息资源将大幅度增加,从根本上扭转现有的落后状态,提高整个国防信息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协同作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并能带动一批科技成果,促进新型科技情报人才的培训,把国防科技情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国防各院校应当密切注意工程的进展,加强本院校情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调动情报人员的积极性,从硬件和软件着手,使本院校尽早就近入网。

2.力争做好中国国防科技报告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国防科技报告(GF报告)的工作,即将付诸实施,引起国防各院校情报机构的极大关注。

GF报告是国防科技活动中,科技人员按有关规定和格式撰写,以积累、传播和交流为目的,能完整而真实地反映其所从事活动的技术内容和经验的特种文献。它是国家的宝贵知识财富和重要信息资源。

GF报告管理办公室设在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该信息中心是GF报告的收集收藏中心,具体负责GF报告的收藏提供使用等工作。

目前,各部门正在制定有关的管理规定。国防院校承担了重要的国防科研工作,在GF报告方面将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国防院校的信息(情报)机构理所应当把GF报告的工作作为自身在“九五”期间的重点发展方向。必须把握这一机遇,做好这一工作,显示自身存在的价值,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工作来说明信息(情报)工作在本院校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利用这一工作来推动和改进自己的现有工作,要知难而进,切不可畏首畏尾,错失良机。

3.努力提高情报服务水平,把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服务放在首位

情报服务的水平和效益是情报价值的直接体现。工作做得怎样,最终还是要通过服务的水平和效益来检验。搞好服务是情报工作的职责,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把情报服务工作做好了,情报工作才能有活力,有地位,才会受到重视,才能步入良性循环。

在国防院校情报工作中,情报服务有各种形式。由于大多国防院校情报机构设在图书馆,往往把服务理解成情报文献的提供和检索服务。面对当前高新技术的发展、面对国防建设、面对本院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这样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认识到,当前情报和软科学研究才是情报服务的主要方式。要积极开展动态研究、政策研究和预测研究,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情报研究成果。要紧密结合国防科技型号、预研、863计划和本院校的发展战略,努力为科研、生产、试验、使用第一线提供信息服务。在继续做好传统的文献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为促进国防科技领域专业文献数据库的及时运行作不懈的努力。

在搞好情报服务方面,必须始终把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服务放在首位,这是国防院校科技情报工作的特点和基本职责,是国家和国防利益之所在,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必须确保。

国防院校的情报研究工作涉及到国防领域各专业,但是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各院校情报机构必须了解本院校科研工作中的重点情报需求,制订自己在“九五”期间重点提供服务的重点项目计划。要充分利用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和各有关专业情报所的信息资源和情报研究成果,进一步沟通与各有关专业研究所信息机构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国防院校信息机构的紧密合作。

4.转变观念,努力开展科技咨询工作

“九五”期间,国防院校的情报(信息)机构必须依据中央有关精神,坚持两个面向两个服务,即面向国防现代化,为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服务;面向社会,为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在确保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基础上,凡有能力的院校都要放手面向社会,开展发挥本院校特色的科技咨询工作。新兴的科技咨询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第三产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科技咨询的内容十分广泛,大体上可分为决策咨询、工程咨询、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和专业咨询等方面。国防院校应当努力开展决策咨询和技术咨询。一方面要紧密围绕本院校对社会的宏观管理决策需求主动提供咨询服务,也要敢于独立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则要依据本院校的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

一般来讲,决策咨询涉及宏观管理工作,这类咨询工作主要针对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和团体的带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重大决策问题。技术咨询主要指为特定的技术项目提出技术评估、技术选择、技术预测、技术工艺分析、技术市场调查、技术标准制订、事故分析与安全对策等咨询服务,即包括宏观的技术决策,也包括微观的技术方案论证。技术咨询不仅仅是针对单位的技术问题,其咨询内容还涉及大量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国防院校的情报(信息)机构开展咨询服务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必须切实转变观念,破除迷信、努力进取。首先要转变观念,情报(信息)机构必须下决心扭转传统的静态的服务模式。原有的文献咨询服务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应当主要由图书馆的其它有关部门完成。情报(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激活信息、产生情报的意识,要从着眼于文献信息工作转变到科技情报咨询工作上来。

上述各项咨询工作对于原有的情报(信息)机构,特别是长期处于图书馆中典型的封闭式的机构来说,无疑是新鲜而又陌生的工作。原有的文献咨询工作经验对于开展其它各项咨询服务工作是很重要的基础。实践表明,已经有一些院校在提供咨询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得到社会的承认取得了关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南京理工大学信息中心(即华东信息中心)在1995年就已经成为江苏省科委认定的首批科技咨询信誉机构之一。

但是总的来看,国防院校的情报(信息)机构在开展咨询服务方面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其它咨询机构相比差距甚大。为了适应两个面向,两个服务的需要,必须加速现有国防院校情报(信息)机构的改造与建设。其中核心问题是人才的合理配置,人才的知识结构,知识的更新和人员的培训。在这些方面要舍得下本钱。特别要将具有现代情报意识,有开拓精神的情报工作者提高到情报管理的工作岗位上来。

5.积极为培养情报人才做出贡献

国防院校情报(信息)机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培养情报人才的工作。大部分情报机构都承担了本院校的情报教学任务。但是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是远远不够的。

国防科工系统各部门很重视科技情报人才的培养和在职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国防院校现有的兵工高校情报网也将责无旁贷地承担“九五”期间兵工系统科技情报人才需求分析与培训工作方面的研究课题。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年龄结构看,2000年前后国防科技队伍将出现断层,科技情报队伍断层可能更为突出,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国防院校情报(信息)机构自身的人才离退休和流失很严重,并且都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这怎么能去完成应该完成但又力不从心难以完成的情报人才的培训工作呢?6提高认识,重视国防科技情报工作面对新的形势,要加快兵工院校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强调的还是认识问题、观念问题,至今很多院校的领导还认识不到“科技情报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情报人员归属于科技人员系列。”为了国防院校的发展,应该多关心一下院校的科技情报工作,我们国防院校的情报工作者将以百倍的努力,为自己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国防高校情报机构的交流建议筹建国防院校情报网

1.兵器工业高等院校情报网的作用与地位

兵器工业高等院校情报网是目前国防科工系统唯一的一个高校情报网,成立于1984年,现有13个网员单位,其中兵器工业高等院校8所,军事工程技术院校5所。

建网初期曾经通过举办学术研讨和工作交流加强了解、促进联系和推动各院校情报工作。1988~1995年网的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的工作是完成了兵工专业文献数据库的建库任务,各院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这一期间完成了“部分兵工院校科研现状和军转民开发研究”、“兵工系统情报工作评估及方法研究”及“兵工高校情报机构模式研究”等研究课题。通过兵工高校网的活动推动了兵工院校科技情报工作的开展。在研讨过程中,各院校认为现有各院校的科技情报机构的设置及其任务的安排,都是由各院校自行安排的,特别是在图书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兵工高校网在这种情况下参加了国防科技情报网站联合会兵器工业分会的各项活动,了解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兵工高校网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现有的组织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和巩固,最主要的是要紧密依靠国防科技情报网站联合会和兵器工业情报所的领导。

我们企盼能在加强兵工高校网的基础上筹建国防院校情报网。早在1989年,兵工高校网就提出了筹建国防院校情报网的建议,陆续得到了有关院校的热烈响应,得到了国防科技情报网站联合会及其兵器工作分会的支持,并于1990年在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召开了国防高等院校情报网筹建座谈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防院校网始终未能建成。对处在相对困难又急于要求正确领导和指导的各院校情报机构来说,筹建一个网来共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促进各院校科研、科技开发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2.国防院校网的主要任务

国防院校网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培养和培训国防科工系统各层次科技情报人才,建立一个既有博士点和硕士点,又有本、专科的高水平培训中心,这个中心同时又是情报理论的研究中心和信息咨询、开发的试验中心,还要考虑设立不同类型的情报培训流动站。

国防院校情报网要努力促进国防院校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国防科研、科技开发和生产经营、贸易服务,积极承担国防科技和军转民研究课题,并逐步创造条件参加其它各项情报学术交流与服务工作。

四.结束语

“九五”期间各院校的领导,科研主管部门及科技情报人员应当认真研究本院校的科技情报机构及其情报信息工作的发展方向,把科技情报工作作为自身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工作,这必然会促进自身的科研和开发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讲,兵工院校情报机构的发展同兵工院校情报网的巩固与加强以及国防院校网筹建步伐息息相关。

同时,我们建议有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对基层情报工作的指导,像档案工作那样制定考核基层单位科技情报工作的标准,作为对每一个单位科研工作考核的必要条件,尽快做到不达标不验收不给批准重大项目的立项。只有采取相应的硬措施,才能进一步强化对科研院所、主要院校和大厂的科研管理,落实两个面向服务。涉及国防科研的院校应当同其它类同的研究所一样,把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情报服务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兵工和整个国防院校科技情报机构在“九五”期间发展过程中的根本任务和方向,并在这一前提下不断前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敏芳等.兵工高校情报机构模式探讨.中国国防科技信息.1997.4

2.第三次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文件.1996.5

3.关于进一步深化兵器工业基层科技信息工作改革的意见.1995.7

4.江苏省科技咨询协会.1996年刊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

根据通过的议程,会议首先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乔晓阳作的关于邮政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法律委员会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如果审议意见比较一致,也可以考虑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重庵作的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法律委员会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颁布施行20多年来,对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率,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需要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就修改常委会议事规则的必要性、修正案草案起草情况以及这次修改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主要内容等作了说明。

为了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健全国防动员制度,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单位以国防法为依据,总结我国国防动员实践经验并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防动员立法经验,拟订了国防动员法草案。受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委托,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向会议作了关于国防动员法草案的说明,介绍了制定国防动员法的必要性、草案起草的简要经过,并就草案中国防动员的组织领导体制、经济建设的国防要求、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物资动员、公民和组织的国防义务与权利、特别措施等主要问题作了解释。

为保障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依法执行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武警总部在总结武警部队执行安全保卫任务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拟订了人民武装警察法草案。受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委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吴双战就人民武装警察法草案规定的领导指挥体制、任务范围、职权、义务和权利、保障措施、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说明。

受国务院委托,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向会议作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的议案的说明、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的议案的说明,外交部副部长李金章作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案的说明。

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黄镇东作的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审议了有关任免案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出席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等列席会议。

当天下午,会议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修正案(草案)》,这是草案首次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参加分组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经过20多年的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改,既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民主集中制,保障依法履行职权,又体现了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规范议事程序,保证及提高议事效率。

4月21日上午,会议分组审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草案),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修改后的草案对稳定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组审议时龚学平说, 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现有的法律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法律保障。

关于仲裁的范围问题,任茂东说, 关于征地补偿引起的纠纷是否属于仲裁范围的问题,这次法律委在关于修改问题的说明中进行了说明,因征收及其补偿问题涉及行政法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因此不宜列入仲裁的范围。但是,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征地补偿费引起的纠纷,修改报告认为,仲裁难度较大,目前各地做法不一,因此不宜明确列入仲裁范围。我认为理由并不是十分充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将“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列入诉讼受理范围。与此相衔接,我认为可以考虑在本法将这一类纠纷纳入这一范围。

白克明在分组审议时提出,现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中有相当多的不是村民和村民之间的,而是村民和村委会之间的。有时候一些村委会,不与老百姓商量就把土地变卖给某企业,这些问题常有。这部法律对这一类矛盾纠纷适用不适用?草案第二条最后一款没有写清楚。我认为这部法应把这个问题写清楚,应该明确村委会和村民之间的问题依照本法规定处理。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不难调解,而最难的是老百姓与村委会的矛盾。

4月22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等。吴邦国委员长出席会议。

会议由周铁农副委员长主持。

受国务院委托,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向会议报告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他说,目前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一些地方还探索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初步保障了农村群众基本生活。但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以解决制度缺失问题为重点,继续健全和规范各项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水平,着力从体系层面进行衔接配套,增强推进合力。他还从健全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协调协作、注重统筹平衡、强化基层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报告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部长周济向会议报告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他说,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更加明确,改革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加大投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效促进了教育发展和社会公平。同时,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差距。周济说,在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过程中,将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和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步伐,实现职业教育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协调发展。他还从九个方面报告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以及关于修改职业教育法的工作进展情况。

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向会议报告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他说,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积极探索大气污染区域联防新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和节能工作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建设和执法工作不断深入;污染防治基础能力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他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不断攀升,发达国家历经近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二三十年集中出现,呈现区域性和复合型特征,存在发生大气严重污染事件的隐忧,大气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他还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设想:确保实现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建立和完善区域、城市大气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和保障体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

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康生作的关于邮政法修订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法律委员会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这两部法律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李建国、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出席会议。国务委员戴秉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列席会议。

为了使公众更充分地了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的情况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的监督和调研工作情况,当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专题记者会,邀请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就有关问题作了介绍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4月2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在人民大会堂闭会。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邮政法和关于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的决定,国家主席分别签署第十二号、第十三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批准了上述条约。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公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在实有2984人。

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有关任免案。

完成各项议程后,吴邦国发表讲话。他说,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的决定。修改后的常委会议事规则,适应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需要,将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做法写进法律,同时注意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对原有的一些规定作了补充完善,对于加强常委会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率,保障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将发挥重要作用。

吴邦国指出,全面修订后的邮政法,明确了邮政普遍服务的承担主体、业务范围以及服务和资费规定,强化了邮政普遍服务的支持保障机制,加大了对邮政和快递服务的监管力度,完善了通信安全和用户权益保护制度,对于进一步提高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吴邦国说,会议还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大气污染防治等三个专项工作报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事关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时间不长,地区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水平偏低、覆盖面窄和基层管理薄弱等问题都很突出,与农民群众的需要与期待有较大差距。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保体系建设。一是要把增加农村社保投入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一个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是要尽快解决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三是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和新型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扩大覆盖范围;要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吴邦国强调,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虽然近些年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搞好职业教育既是长远大计,也是当务之急。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与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就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结构和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二要尽快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三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

吴邦国强调,在充分肯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要充分认识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充分认识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等各种手段有效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目标。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大力推广节能产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二要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治理老污染源,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严把环境准入关,坚决控制新污染源。三要加大火电、冶金、水泥等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

吴邦国指出,为配合这次会议的审议,提高工作质量,有关专门委员会围绕上述三个专题,深入实际进行大量调查研究。有关专门委员会还在事前或调研过程中分别听取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调研结束后又及时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充分交换意见,对修改和完善有关专项工作报告、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提出中肯建议。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对专项工作报告和有关法律草案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法律委、法工委要会同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大家对法律草案的审议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法律草案,提请以后的常委会会议审议;常委会办公厅要汇总整理大家对专项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审议意见,送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研究改进工作参考。

吴邦国还就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客观形势对做好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常委会工作报告确定的监督重点,从人大监督工作的特点出发,灵活运用这些年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坚持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监督工作,争取今年在提高监督工作水平、加大监督工作力度上迈出新步伐。

吴邦国指出,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为做好全年工作,党中央及时作出了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又作了具体安排,确定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并部署了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从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1%,经济持续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整体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深化蔓延的背景下,这一成绩的确来之不易,充分说明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也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出现的积极变化还是初步的,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定,前进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做好全年的工作,任务繁重。

吴邦国说,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今年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加强对经济工作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按照各自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做好工作,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吴邦国强调了三点:

一要加强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些年来,我们在人大工作中,无论是立法工作还是监督工作,都形成了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的好做法。调查研究既是我们做好人大工作的内在需要,其本身也可以起到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的作用。搞好调查研究,首先需要结合人大工作重点选择好调研题目。根据委员长会议精神,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已就监督908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计划的实施问题,选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五个题目,准备主动开展专题调研,常委会会议还将安排听取和审议有关专题调研的报告。希望通过专题调研,提出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以点带面,推动改进工作,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把握政府投资和政策导向,坚持政府投资量力而行,防止重复建设和城市盲目扩张,确保中央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要搞好跟踪监督。跟踪监督是这些年我们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一个好办法。这是因为,人大确定的重点监督事项,都是一些事关全局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抓住这些重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跟踪监督,督促有关方面抓紧整改,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前些年通过人大监督推动解决的拖欠出口退税、拖欠农民工工资和超期羁押等问题,都是经过几年的跟踪检查,最后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今年,我们确定的一些重点监督事项,也要采取这一做法,有的要在下半年通过调研等形式进行跟踪检查,有的要在明年继续作为重点监督事项,安排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或开展执法检查等。

三要增加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增加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既是常委会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内在需要,也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一是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将执法检查报告、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等,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注意收集和认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加强跟踪报道,对一些重大监督事项,从方案出台到调研、从审议到反馈,要进行全程的、有重点的持续性报道。三是加强新闻宣传的组织与策划,把握舆论导向。应尽量减少程序性的内容,多报道实质性内容,将人大工作的新闻宣传向深度拓展。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灵活运用各种报道形式,使人大工作宣传报道既准确深入、又生动活泼。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出席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列席会议。

人防工程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景区; 隧道群; 技术前期;研究要点;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背景及规模

1.1杭州属于世界风景名胜旅游名城。对西湖的保护历代都非常地重视,留下了许多人文墨客和名居、名寺、名园、名人。西湖景区面积为4235.76公顷。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著名的人文环境和历史遗迹。对于生态环境、地下水的保护、大气环境、水土保持都非常敏感。为减少启动车尾气对景区环境的影响,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于2009年2月开始了杭州紫之隧道工程(紫金港路—之江路)的技术前期工作,并于2012年12月完成全部技术前期工作。

1.2杭州主城区三面环城一面山。紫之隧道地处杭州市西湖景区的西侧,项目设计全长 14.4公里。由三个连续特长隧道组成[东线:4899(隧道)+83(桥涵)+4052(隧道)+88(桥涵)+4987]。隧道全长13.938公里。项目以解决过境交通为主,兼顾区域通的双向六车道机动车专用隧道。在孟坞谷和西溪路设置匝道进行分级分流,为区域交通进行服务的总体设计模式。隧道等级为城市主干道。总投资为44.62亿元。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城市景区连续的隧道群。也是单洞最长的城市景区隧道。

紫之隧道工程区位图

二.技术前期专项研究的主要内容

城市风景区特长隧道群的技术前期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专项研究。工可阶段的地质勘探、植物生态调查及保护方案、地下水环境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研究、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八个专项研究。

2.1工可阶段的地质勘探。

2.1.1勘探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项目的工程特征、工程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为拟定隧道工程方案比选及编制可行行研究报告等提供地质资料。

2.1.2勘探的主要内容:收集区域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地震、地形地貌特征;了解洞身段的围岩级别、地应力分布、水位地质条件、洞口稳定条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沿线运输条件和水系状况。

2.1.3 勘探孔的布置:勘探孔可以和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布孔结合起来进行。勘探孔每个隧道不少于三个。线位巨中心线5-7米布置。深度进入隧道低下5米左右,便于方案深化时留有余地。

2.2植物生态调查及保护方案。

2.2.1植物生态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为评估项目建设对该区域植被与濒危植物的影响,查明隧道建设范围内的濒危植物与古树名木的种类与数量,提出合理的保护和迁移措施。并结合地下水及环境监测相关数据,评估紫之隧道的建设对该区域丘陵山区植被的影响。同时有利于长期监测隧道建设对该区域植被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动态变化,以维持该区域植被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水平。

2.2.2植物调查的具体方式。第一部分,采用样本方法对隧道洞口左右、上下50米范围内的物种进行调查,评估其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并调查濒危物种以及古树名木,真实地反映资源量的客观情况,评估隧道建设过程中的生物量损失情况。第二部分,在每个隧道上方的三个山头设立样方调查点,记录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各种植物的盖度,多度,生活型,高度,冠幅,胸径,以及生物量和分布地理信息等。

在隧道进出口上下、左右以及隧道上方山顶共取26个20 m × 20 m样方进行所有植物调查,并在调查样方内取3个5 m × 5 m样方进行灌木草本植物调查。

2.2.3 植物调查后保护措施。通过样方调查, 隧道施工区域共涉及的植物种类有56科,105属148种,其中多数种类为本地区常见属种,珍稀濒危植物仅有2种,分别为豆科的花榈木,和樟科的樟树,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此对于施工区域内涉及到的少量珍稀濒危植物完全可以通过迁地保护的方式进行有效保护。

2.3 地下水环境评价报告。

2.3.1评价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但本标准主要是对工业企业建设的地下水环境评价,在评价范围、评价等级,现场测试标准上面并不完全适合交通工程。对于建设项目要根据项目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3.2评价的目的。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主要是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特别是对地下泉水的影响而引起植被、水土流失、和居民生活生产的危害。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3.3评价等级的确定。

建设项目类别确定。首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HJ 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确定项目建设的类别。本项目为属Ⅱ类建设项目。

评价等级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应根据建设项目①地下水供、排水(或注水)规模、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③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④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确定本项目隧道工程区属于Ⅱ类三级。评价等级与项目的地下水观测年限有直接的联系。

2.3.4 评价范围的取用。要根据工程建设特点,涉及工程建设、永久生产运行可能引发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主要为山体隧道段的引起地下水流场、地下水位变化,并结合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本项目评价范围面积约43km2。。

2.3.5评价的主要内容。地下水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布置、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位观测、室内试验六方面内容。

水文地质测绘。收集当地的气象条件,掌握降雨强度和降雨天数和时段,气压值、季节风向、年水汽平均蒸发量、冰冻天气和基本雪压等。调查现状的沟谷水系、地貌特征分析、

水文地质调查。要调查清楚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如断层、褶皱、节理、层面)、地下水的类型(如空隙水的类别)、地下水的流场、划分地下水地质单元、分析地下水补、迳、排特征,

水文地质钻探。根据水文地质测绘和调查,进行地下水勘探孔位的布置。孔位的布置原则在每个隧道段,于隧道山体最高处的最大埋深区域进行三点横向孔位布置,和下游的横向三个地质钻探孔组成一对水文地质试验区。来获取地下水的流向和岩体空隙水的状况。同时结合工可阶段的地质勘探孔进行地下水的观测数据的记录。水文地质调查孔要与工可勘探孔进行综合一起布置。

水文地质试验。通过对孔位的压水试验,取得岩体的透水率q(Lu)、渗透系数 (m/d),绘制出地下水监测成果图。为隧道工艺设计提供参数,确保在施工阶段不出现较大的地下水流失和喷岩,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和地下水系的改变,以及水土的流失。

地下水位观测。地下水位观测记录主要由钻探孔的地下水位观测和既有水井观测、溪沟、和其他能反映水位变化的区域的观测。

室内试验。主要是对岩样进行物理试验,对水样进行化学物质的测定,有否对钢筋及混凝土的腐蚀性物质的存在。

2.3.6地下水评价的结论和建议。要为隧道的走向和埋深提出建议性的意见,判定项目建设对植被、地下水流向、径流系数的改变、泉眼、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以及提出隧道施工阶段的工法和防水措施、和水质对结构的影响程度做出科学的结论。

2.4.水土保持方案.

2.4.1水土保持目的。工程的建设将占用及扰动所用的土地。通过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评价项目对水土保持功能、水土涵养能力、土石方流失对区域植被、自然景观、河流、水库、土壤及周边居民安全等的影响程度。界定防治责任范围,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提出方案实施的各项保证措施,做到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要求。

2.4.2水土保持方案的等级确定。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区域生态功能规划建设项目的准入程度、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界限划分来确定水土保持方案等级。本项目属于龙坞风景区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因此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执行一级标准。

2.4.3 评价的主要内容。首先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规模及形式、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和开挖部位、出渣方式、临时渣场堆放场地、对外交通及场内交通布置、房屋拆迁、临时和永久的给排水系统、影响的绿化范围进行分析,确定水土保持界限区域面积。计算涉及区域的挖、填土方工程量和绿化影响面积。计算水土流失预测值、计算防治目标值[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提出工程各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进行水土保持方案措施所需要的资金估算。

2.4.4 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保护措施。分析工程地质状况、土壤植被形态和地理地貌。对工程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措施进行评价和作出优化方案的建议;对施工区域落实表土剥离及回铺、提出土方开挖的顺序和地表土的堆放要求;沉渣池的设置区域、容量和数量;开挖区的施工临时维护与边坡支护方案、地表的植被覆盖、渣土运输要求、临时道路边坡的植被覆盖、落实渣土去向。对项目建成后的绿化种植、植被恢复、土方回填提出要求。提出水土保持的监测和实施的保障措施。

2.5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2.5.1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以及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50年及100年的峰值加速度)。评价范围应不小于工程场地外延150km,近场区范围应不小于工程场地及其外延25km。

2.5.2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近场区地质及工程场地范围内翔实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工程勘察、工程物探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后,制定具体的野外及室内工作方案。通过数据模型的建立和现场实验(土层的分层剪切波速测试、分层取土进行室内共振柱试验),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后对项目的安全性作出准确的评价和建议。

2.5.3场地危害性分析。通过对项目地震带的活动性、震源及深度、地质构造、断裂带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主要的内容有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活动特征统计分析、地震动衰减关系、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基岩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基岩地震动时程。

2.5.4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动参数是工程抗震等级确定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性数据。主要是在50年超概率(63%、10%、2%,),和100年超概率(10%、5%、2%)状态下合成值的基岩水平加速度,作为工程设计的峰值加速度。

2.6地质灾害评估

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6.1评估的主要目的:项目建设是否会引起地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预测评价地质灾害的可能程度,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或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2.6.2评估的范围。以实际征地边界及考虑实际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进行纵横穿越调查,及根据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确定范围。本项目南到钱塘江,北到文三街,东到西湖景区分水岭、西到大清谷路,评估面积13.1平方公里。

2.6.3评估级别的确定:主要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分级确定。本项目按一级评估。

2.6.4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地质环境在水文、气象、地貌、岩性、地层构造、工程地质条件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评价现状地质灾害活动的危险程度和预测地质灾害危险区受灾体的可能破坏程度,即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灾害区的易损性评价,通过对既有建筑、构筑物、溪沟、湖泊的评估,进行单项指标或综合指标定量化反映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和破坏损失程度。对隧道山体岩体爆破及基坑支护引起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发展速率的作出确定,进行危害范围及危害强度分区,区域危险性区划等。

2.7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7.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通过对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进而对项目污染防治、工程设计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对策和措施。为工程设计文件的和工程建设提供环境保护的依据。

2.7.1评价等级的确定。主要确定地下水环境评价、声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生态环境的等级。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Ⅱ类三级,其他都为二级评价。

2.7.2评价范围。声环境、环境空气、社会环境评价为规划红线两侧200m范围内,生态环境为红线两侧300m,水环境跨越河流为两侧500m。

2.7.3评价及措施的主要内容。营运期间的地下水环境评价、水土保持方案评价、植物生态影响及保护方案评价、地表水系的影响分析与评价、机动车噪音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影响评价、工程通风方案的评估计、雨污水系统排放方式的评价以及相应的措施;施工期间的噪音防治及措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污水排放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系等的影响分析和防治,有害垃圾及渣土等固体废物的分析和防治措施,土方开挖及施工便道对生态的影响分析与措施,隧道爆破引起的震动污染防治措施,和房屋拆迁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和评估。

2.8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根据现有《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

深度规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和补充。

2.8.1.建设项目的定位:景区隧道群主要是解决过境交通为主,

同时兼顾区域交通。如果在项目定位上不能科学地加以明确,如以区域交通为主,那么对于工程设计来说,投资的增加是必然的。而且对于景区的环境影响会带来更大损害。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水系的影响等。也会给区域的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会出现整个区域交通路网格局的调整。

2.8.2.对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的评估:规划选址论证报告提出的线

位着重解决的是项目的位置和规模。对于竖向设计、施工工艺、节点的技术性设计深度是远远不够的。考虑环境的制约因素也不多。如植物、树林、茶地、溪沟、地下管线交叉、既有桥梁限制等的技术节点、敞开段开挖的交通组织、隧道的施工方式、出渣通道、管理用房的规模及选址、既有建筑及文物古迹等都有可能会引起线位的调整。同时围岩等级、地震带的影响也会引起规划线位的调整。

2.8.3交通问题的研究。对于两端接线要科学地分析进出口的交通状况,切实解决过境交通与区域通的分流问题,以及出口段地面道路的路幅宽度是否能满通组织的要求,对于行人过街的安全·问题是否有切实的保障。如果以上这些存在问题和不足,就必须对原有的规划控制性详规进行调整。优化路网结构或加大道路红线宽度。

2.8.4隧道开挖方法的研究。上体隧道段开挖方法主要受到围岩等级的影响,开挖方法主要有钻爆法。爆破用的药量是影响开挖的进度要根据所处地域的外部环境来决定,如是否有环境影响的敏感点,社会影响问题等。钻爆法分为分层法或断面法等,这都与围岩等级有关。地面接线段隧道埋深要根据所涉及的地质状况、沿线建筑物、构筑物、桥梁、地下管线、交通组织等外部环境来综合确定。施工工艺采用暗挖法,即可以解决由于地层不均匀引起的施工难度及投资的节约。敞开段的支护方法也要综合考虑交通的组织和施工的难度。

2.8.5灯光照明设计方案。由于是连续特长隧道群,在行车舒适度上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洞内的装饰及灯光色彩的变换来改善行车的疲劳度,同时使室内的色彩及效果变得丰富及富有艺术性。

2.8.6配电系统网络构成的选择:配电系统是确保照明、通风、给水、排水、智能交通、消防、防雷、监控、车辆服务、管理用房供电不间断的重要基础设施。变电所设置的服务半径按0.6—1.2公里范围进行布置。高压网络供电方式有分散供电方式、集中供电方式、和混合供电方式三种。对于等级高的城市隧道群采用混合供电方式优于前两种供电方式。中压网络供电方式有小串接环网方案、小串接环网方案+联络开关方案、大串接环网方案三种。由于城市外部电源均失的几率很低,易于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因此对于城市隧道群还是采用小串接环网方案比较经济,一次性投入低。同时实施性好,占地面积也小。也便于管理。

2.8.7监控及通信系统方案的选择:监控管理模式有一级管理两级控制(隧道群串联控制型)、和一级管理三级控制(隧道群并联控制型)。从安全性而言一级管理三级控制高于前者。其中一个隧道的失控状态不会引起隧道全部的瘫痪。

2.8.8中央系统管理系统:是一个系统集成的中心。主要是对照明、通风、给水、排水、智能交通、消防、防雷、监控、火灾报警系统、车辆服务、管理用房各系统的集成。实现管理智能化、措施高效化、对点精确化、数据科学化。

2.9.9估算的编制:项目估算编制中首先要对分析清楚有多少个专项研究,分别列支研究费用。同时哪几个专项研究相应地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理的、和检测的,这些费用也需要列支。其他的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标准需要按地方标准执行。征地拆迁的土地费用按土地性质进行市场化编入,房屋拆迁也按市场价进行列入,同时适当考虑为鉴房屋的费用支出。对于绿化迁移费用按政府投资项目类的市级标准执行。对于整个项目的景观绿化工程要以高等级的标准进行建设,使整个项目建成的后的绿化环境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3.项目专项研究的推进与管理。

3.1 对于项目专项研究的管理与推进,作为项目业主要对相关的主要规范、政府行政性文件进行阅读,特别是涉及到产生专业之间、和各行政政府管理上产生的不同要求时,需要统一编制的口径,提出统一的措施和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2编制项目研究大纲。对于地下水环境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环境评价报告、工可阶段的地质勘察需要提前编制工作大纲,专项研究报告的编制有一个更为准对性的实施方案,和协同其他专业工作带来指导性的意见和帮助。

3.4 组织召开协调推进会。根据专项研究的进程,项目业主要及时召开专项研究协调会,对于编制专项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统一和明确。这对项目研究的推进工作使非常有必要的。

4.结论。

城市景区隧道群的技术前期工作,所涉及八个方面的主要研究专题,对于项目的工程设计及建设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特别是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做到有准对性和管理上职责范围的确定。因此,作为工程设计单位、专项研究单位、建设管理单位、施工单位都有必要了解和基本知晓每个专业所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在实际建设中落实相关的保障措施。对于有效做好项目的技术前期工作和工程设计文件的严谨与科学,使工程建设在功能、生态保护、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件:

浙江华东建设有限公司《杭州市紫之隧道地下水环境影响报告》

浙江华东建设有限公司《杭州市紫之隧道工程可研阶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大纲》

浙江华东建设有限公司《杭州市紫之隧道工程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报告书》

浙江大学《杭州市紫之隧道工程植被调查报告》

浙江广川咨询有限公司《杭州市紫之隧道工程水土保持报告书》

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杭州市紫之隧道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报告》

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杭州市紫之隧道工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