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第1篇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随着中国当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整个时代的进步对于作为新一代高中生的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从高中生如何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确立学科阅读、识记、理解、表达和应用这五种基础能力,对高中生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的内涵进行挖掘和界定以及对其培养策略的引领探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

1.核心素养

《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如艺术修养。素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可以随着个体学习的积累而得到不断地改善和发展,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质和涵养,往往外化于个体的行为之中。在素养当中起到最关键作用,居于核心地位的被称为“核心素养”,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分类培养,循序渐进的过程。

2.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是提高高中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是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因此,从思想政治课教育价值取向看,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应是:高中生在学习该课程各个模块知识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学科能力。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应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

3.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是高中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己有经验来解决涉及与本学科相关问题时的一种心理特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德育学科,它专注于高中生的社会性发展、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教导和社会问题的呈现与认识等。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核心能力。

一是阅读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能力中,阅读是高中生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观察、分析、思维等活动都在阅读活动中进行。阅读能力是高中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要具备高层次的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首先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二是识记能力:众所周知,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首先应该强调高中生对政治理论基础的认识和把握,这其中不能离开对基础知识的大量识记,这也就涉及对高中生识记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让高中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然而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高中生进行牢固记忆,在记忆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这是一个双向促进,对知识进行知识动态掌握的过程。

三是理解能力:对于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人们往往片面理解为死记硬背。而实质上,思想政治课程更强调的是要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对高中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高中生能够识记而且要求能够充分理解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四是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使高中生具有良好的政治语言表达能力,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五是应用能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对于思想政治的教学,更要强调的就是对高中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是让高中生能够在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内化于心,达到对知识的熟练应用。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能力培养策略

1.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要想使得高中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教材或文本的文字表述和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形成有效信息。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凡是高中生自己能看懂、读懂的内容,坚决不讲、不教,教师讲的、教的必须是高中生读不懂、看不懂的知识。让高中生用自己的眼光、思维、视角读出自己的理解、见解,并提出读不懂(是什么)的问题,提出有思考性(为什么)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问题。

2.识记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经过阅读后能够根据从相关材料中获取和解读的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思想政治课要重点培养高中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做到由A及B;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培养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引导高中生思考,让高中生能够在对知识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扼要的提炼或框架的构建,以达到对知识点的透彻认识。教师可以先让高中生理解学习有关思想政治常识的必要性,理解经济体现的是最根本的利益关系,而政治则是为了维护一定阶层的根本经济利益。然后让高中生进一步了解到自己国家的政治团体、执政党、社会性质,理解国际社会的格局与发展现状等。在激发高中生对政治生活知识探究理解欲望的基础上,除了课堂上的基本知识的讲解,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利用图表和数字来表现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最后展开小组讨论,引导高中生积极地思考、争辩,点拨高中生的思维,从而深刻理解、认识政治对于公民个人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提高高中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力。

4.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教师应当鼓励高中生参与课堂上的学、教、评、听、读、说。多用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方式,鼓励高中生在阅读特别是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使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得到增值、完善、补充、更正,使自己学习和认识的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鼓励高中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并能够应用历史唯物辩证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最终实现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第2篇

一、对于第一位专家授课主要内容及教学思考

7月15日,顾亚南老师对高中生物新教材进行了分析,详细讲解了改革之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变化。新课改之后的高中生物教材包括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选修一(《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和选修二(《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础》)几部分,其中主要变化是把旧教材中必修三的内容放到了选修一中,旧教材必修一中的“细胞癌变”移到了必修二中,新增了选修二,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微调。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教材设计更合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实施新课改之前一定要钻研新教材内容中渗透的核心素养。

二、对于第二位专家授课主要内容及教学思考

7月16日,苗玉英老师为我们解读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及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使用《课程标准》。现行《课程标准》是2017年版本,以学科核心素养为骨架建立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中生命观念无疑是最具生物学学科特点的一点。生命观念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科学思维的方法包括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使用《课程标准》是个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在备课中紧扣核心素养,根据教学内容将核心素养融于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优质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于第三位专家授课主要内容及教学思考

7月17日,侯伟老师进行了《高中生物高考题型及教学策略分析》。老师对近几年的高考题概括为“题型固定,大同小异”,通过往年高考题举例说明了考点都在课本上,尤其是课本上的小字部分、旁栏内容等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所以回归教材是高考复习的重要策略。老师通过几道典型高考题详细讲解了“实验探究”类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对此类问题的复习讲解策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的答疑时间,老师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比如“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遗传学应该怎样复习”等问题。

四、对于第四位专家授课主要内容及教学思考

7月18日,刘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专题讲座《高中生物开课及高三复习策略》。不同的学校高中生物的开课时间不同,如果在高二开课,存在一些优点与不足,优点是高二学生已具备一些化学基础知识,有助于学习生物相关知识,不足是时间紧迫,学生压力过大;如果高一开课,可以缓解学生对高考的压力,但是由于课时量比较少,学生一般不太重视生物课的学习,导致学习效果较差。老师还详细讲了如何让学生学号生物课的一些实用方法,比如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定期小测验,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旧知;巧用联想、口诀等加强记忆等。

五、对于第五位专家授课主要内容及教学思考

7月19日,陈鑫华老师对《中学生物教研活动组织与策划》及《中学生物课堂听评课技巧》做了专题讲座。老师首先从相关教育政策入手,分析了教研活动组织与策划的指导意见,又详细讲解了教研活动的类型与活动内容、组织与策划的方式。针对我们学校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参与度低及形式化等问题,陈老师的讲座带给我一些启发,对教研活动的重要性、组织方式等都有了新的认识。下午,陈老师对听评课的技巧进行了点拨。听课重在“观”而不是“听”,要观老师导入、提问、课堂组织、板书、表情体态方面的表现,要观学生在听课、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方面的表现。

六、对于第六位专家授课主要内容及教学思考

7月20日,高华老师进行了题为《高中生物实验创新研究》的讲座。老师首先从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的实验教学相关政策文件入手,展示了教育部门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以及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生物学是实验的科学,通过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科学结论的印象,也能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中的实验,基本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但是个别实验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弊端,比如操作难度大、试剂配制不易、试剂具有毒性等,所以在新课改后,部分实验被去掉了,也有一些更具意义的实验增加进来。

七、对于第七位专家授课主要内容及教学思考

7月22日,李凤丽老师讲授了《基于大概念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高中生物的教学设计必须以新课标要求为基础,设计环节必须渗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对新课标下高考的要求,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传统教学理念必须加以转变,落实核心素养、突出主体地位、培养科学思维。

八、对于第八位专家授课主要内容及教学思考

7月23日,曹引航老师进行了《高中生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讲座。班级管理是在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往往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对待“问题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比如老师讲授的“赞美-批评-赞美”的“三明治批评法”;批评学生的表达策略--“六部到位法”:内心对话、伺机切入、委婉批评、减少冲突、协商改进、总结强化。在听完老师的讲座后,我对班级管理的方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为以后做一名合格班主任积累了一些理论基础。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第3篇

一、引言

目前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既要具备综合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职业素质),更要具备专业核心能力(推销能力、营销调研能力、销售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尽管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提出是打造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调研、推销与商务谈判、销售管理、营销管理与诊断、营销策划、品牌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营销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实际培养中,学生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面临着执行瓶颈,一方面培养方案设置不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教学脱节,课程培养进程无法针对学生基础循序渐进。

目前关于营销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单纯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研究:陈伟(2005)提出新形势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通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途径,培养和锻炼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市场竞争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要。但是并没有提出二者的如何整合。

(二)单纯的课程建设研究:李轶敏(2003)依据应用型的要求,提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课程体系的如何建设,忽略了学生应用能力的逐级深化。

以上的研究仅是就课程建设或者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基础,将单门理论到综合理论、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理论到能力之间进行整合,优化培养过程。

《促销策略》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而且对理论和实践的能力提高要求极高,本文基于这一研究背景,提出设置多维能力的“梯级递进式”的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模式,主要解决营销专业学生的促销课程的单项和综合理论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等多维能力的提高。

二、《促销策略》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

(一)构建梯级递进式的多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模式

本文认为真正解决目前高校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应用能力培养中的瓶颈,需要通过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梯级递进式的应用型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模式和构建教学改革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促销策略》课程的应用模式,从而最终解决营销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瓶颈。

《促销策略》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包括:SP工具应用方法(包括免费SP策略、优惠SP策略、竞赛SP策略、网上SP策略和组合SP策略);SP活动策划;制造商和通路的SP工具设计;SP绩效评价与控制。需要达到的实践能力包括单项SP工具运用能力和SP活动策划综合能力。但是在目前教学中学生无法将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单项理论知识无法上升综合理论知识、单项能力无法达到综合能力、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之间互相割裂,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将单项理论课程教学后进行综合理论知识的训练和测试,并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单项能力实践测试和综合销售大赛,将企业的如何组织进货、如何调研市场容量、利润核算、推销技巧、销售促进工具运用等各个环节在本次实践中得到真正的体验,实现多维能力的梯级递进式的提高,具体的模式见图1:

(二)构建教学改革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促销策略》课程的应用模式

将梯级递进模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市场营销专业《促销策略》课程的单项理论到综合理论、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培养的横向整合;单项理论到单项能力、综合理论到综合能力、单门理论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纵向整合,最终达到学生从自身基础逐级深入提高专业的应用型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1、突破教学培养的单维视角,整合教学人力和课程资源

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模式不仅仅是从某一单项理论的教学改革出发,更重要的是突破单维的视角,从整体培养的角度考虑教学的侧重点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侧重点合理分布教学任务量,更要建立模块化训练,并将模块之间进行理论与能力的整合,达到知识与能力的贯穿,同时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评。

(1)合理分布教学任务量。在《促销策略》课程教学中,根据理论的重要程度对总课时量进行合理分布:销售促进策略导论(10%课时);SP各工具(60%课时):免费SP策略(10%课时)、优惠SP策略(10%课时)、竞赛SP策略(10%课时)、网上SP策略(10%课时)和组合SP策略(20%课时);制造商和通路的SP工具设计(5%课时);SP活动策划及绩效评估(20%课时);课业点评(5%课时)。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链接式模块训练。在理论授课的同时进行模拟训练,训练可以成为教与学的协调器,把课堂内外紧密连接起来。针对SP工具的教学进度以任务书的形式提前安排学生测验任务,采用分类别的模块式教学,具体分为两大模块:SP各工具和方法单元测验和SP活动策划,第一模块采用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化完成,实行在市场上搜集各类工具进行归类并评析;第二模块采用企业全真岗位模拟化管理,以组为单位,采用企业化管理建制,学生充分进行角色体验的同时,实行实践对抗,将市场规则引进课堂,通过市场规则真正实现学生对预测市场容量、合理安排进存货、SP工具运用、销售管理、短期促销活动策划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3)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达到全方位考评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对整个理论与实训的培养效果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完全实行企业化的奖惩制度与考评,建立科学化的岗位职责与任务的目标定量化评分体制,最终达到单项理论到综合理论、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培养的横向整合和单项理论到单项能力、综合理论到综合能力、单门理论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纵向整合,学生在逐步递进式的学习中得到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升华和提高。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反冲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74-02

自21世纪以来,“核心素养”的浪潮席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构建核心素养框架,建立各学科、各年级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成为我国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在我国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无疑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选修3-1“反冲运动 火箭”为例,依照物理核心素养要求,积极探索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设计。

1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新课导入,提问猜想,实验探究和实例应用四个环节构成,每一环节依次体现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1.1 物理观念――物理核心素养的基础

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侧重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方面[2]。物理观念不同于物理知识,它对物理知识具有引领作用,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仅要学习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所构成的物理知识及结构,还要将蕴含于具体知识中的观念性认识在头脑中提炼升华,建构属于自己的物理体系,形成物理观念。学生只有亲身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才可以将物理知识转化为物理观念。

在新课导入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三个实验,思考实验有没有共同点以及发生此类物理现象的原因,从而建构学生的物理观念。演示实验一:分别向不同方向让充满气的气球飞出,观察他们飞出的方向。演示实验二:播放火箭发射视频。演示实验三:自制的反击式水轮机实验,如图1所示。

这三个实验蕴含的物理观念主要有:

(1)物质观念:气球、火箭、反击式水轮机,可以拓展到生活中的放烟花,或者其它领域的火箭,喷气式飞机,喷水潜艇等。

(2)相互作用观念:本节课主要研究的就是物体的相互作用,实验一研究的是气球飞出时喷出的气体和气球的相互作用,实验二火箭发射时火箭的燃料与火箭的相互作用,实验三反击式水轮机中的水和细管的相互作用。

(3)运动观念:我们将这3个实验中有相互作用的运动称为反冲运动。反冲运动是指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过程。

1.2 科学思维――物理核心素养的中心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思维方法[2]。科学思维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中心,传统的物理教学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的各种机会,加强对科学思维的培养。对于科学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对于物理问题有属于自己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可以对不同的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要求学生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可以基于科学证据对不同物理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和分析预测。教师在课堂上着重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问的学生要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提问创新的满足感,从而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节课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

教师在新课引入之后,通过三个实验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假设:猜想一:这种相互运动与碰撞相同。猜想二:在运动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猜想三:反冲运动的系统动量都守恒。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指导学生建立反冲运动模型。

1.3 实验探究――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通过自身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形成观念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拥有探究意识,能够提出物理问题,发现物理规律;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获取和处理证据和信息的能力,可以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后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要求学生可以收集并分析信息,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和反思[3]。

实验一:反冲小车(小车内部有三根压缩程度不一致的弹簧,按动开关之后弹簧可以将物体弹出),几个质量不等的小木块。要求每个小组自行分工,学生依据探究实验的流程自己设计实验,最后进行小组讨论。

其中一个小组想要分析影响小车反冲运动速度的原因,猜想小车的重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该小组在设计实验方案后利用实验器材和周围有限的资源进行实验,使小车做反冲运动,观察实验现象,由小组内专门成员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实验结论,并在组内讨论交流,反思和总结整个实验过程。

实验二:纸火箭实验,教师给学生提供稀薄管、火药、支架、火柴和蜡烛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关于反冲运动的实验,学生通过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最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锡箔纸向前飞出,与支架运动方向相反。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做中学”,更直观地观察到物理现象,真正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1.4 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核心素养的灵魂

科学态度c责任是物理学科从价值层面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灵魂,主要指对待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一层面需要学生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3]。

这一环节的安排是首先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建模,总结规律,学生自主分析火箭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科学思维,增进学生对物理的情感。

其次分析例题,总结影响火箭获得速度大小的因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计算,得出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的答案不一致,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并让学生自己找出不一致的原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最后介B古代火箭的发展,并于现代火箭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一些高科技知识,从而领悟科学知识对社会,对经济的意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2 教学反思

(1)核心教学内容的达成。学生可以在对不同的实验案例进行分析后,总结共同点,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定义,分析原理,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型的求解通过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探讨,能使学生更清晰理解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对构建学生开放的知识体系有较大的帮助。探究性实验的设置,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实验,紧扣本节主题内容要点,通过教师的多层次设问,学生积极发言,使学生能扎实的理解本节教学内容,形成物理观念。

(2)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达成。在落实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整节课设计思路是按照数学建模的思想,从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到最后的推广与应用,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指导学生建立理想化模型代替实际事物,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环节学生完成的比较理想,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也因教学时间有限,思维方法的渗透有时显得肤浅。

(3)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的达成。从古代火箭的介绍到现代火箭的原理分析,从宇航员实现飞天梦想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到早日实现奔月梦想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激发,并且也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完成了STSE教育。

3 对教师的启示

“反冲运动 火箭”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笔者的设计意图是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而这更离不开教师的参与。

(1)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教师需要学会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角度对教材的结构安排、功能策略、课程目标等方面进行解读,建构教师自己的的教学体系,并将自己的思维策略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在实践中探索提高。

(2)教师在具有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实践性知识。例如,教师实践性知识中的情境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发挥想象力,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在物理课堂中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实践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策略性知识主要指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原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对教学活动进行有策略的规划。教师可以通过规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教师要注意教学反思。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性的活动,其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需要教师可以在反思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对教学实践、教学活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完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4-06-23008.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却忽略了对学生长期发展的考虑。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逐渐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终将会被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便成为关键。本文将着重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及相关策略。根据本文的研究,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重视语言技能的教授,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来看,针对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策略

大体上来看,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能力,其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毫无兴趣可言,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具体来看,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掌握能力、识别赏析能力以及学科意识等。这就要求在日常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也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比如,在讲解教科版小学英语三年级第二模块第三单元中Where’s my car?的重点句型时,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出类似的两组句子,第一组是Where is my car?Where is my tool?等等,而第二组是Where are my books?Where are my balls?等等。接着,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Boys and girls, now, please look at these two groups of sentences carefully. You should find out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开动脑筋,通过观察每组句子的相同点,得出询问物品的位置这一重点句型的结构。另外,再通过比较第一组句子和第二组句子的差别,特别是比较第一组句子和第二组句子中名词的单复数方面的差别,学生基本上可以得出两组句子中be动词差异的原因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学生通过比较等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文化品格的策略

随着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活动已然越来越频繁。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如何在初始阶段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便成为重中之重。比如,在讲解教科版小学英语三年级第三模块第五单元Happy birthday!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阶段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how the Americans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s?” 这时候,学生的思维便可以马上活跃起来。同时,他们也会就自己所了解的西方国家过生日的文化知识来进行回答,如have a party,have a birthday cake, make a wish等等。当然,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西方国家过生日的视频资料等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之间展开discussion, 讨论中国人过生日的文化习俗和西方人过生日的文化习俗的异同。

三、培养小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思维品质是决定小学生语言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思维品质包括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对所学的语言现象进行辨析的能力,运用逻辑思维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的能力以及对于语篇中作者思想观点的认识和批评等。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比如,在讲解教科版小学英语的相关语篇时,在阅读环节,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理清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nd the attitude of the writer,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Do you agree with the idea of the author? Why or why not?

四、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等。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其实就掌握了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反之,学生的英语学习只能成为被动、机械地接纳,无法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具体来看,在讲解教科版小学英语的过程中,针对单词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一次discussion,并讨论“the best ways for you to learn English words,and the worst ways you think to learn English”,在全班进行分享。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一定的反思,并通过接纳别的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不断提高单词学习的效率。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方法。

总之,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始终把育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化为日常点滴的教学行为,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相反,这一过程用时长、任务艰,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耐心和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钟小芳.核心素养要求下职中英语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