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医改工作总结

医院医改工作总结

医院医改工作总结

医院医改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2019年是我院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一年,我院在县卫生局和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忠诚履职主题教育为契机,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开展人性化服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医院业务稳中有增。

2019年,医院门急诊人次***人次,较去年增长***人次,增长**%,住院人次**人次,较去年增长**人次,增长**%。医院共完成收入***万元,增长**万元,增长率为**%,支出为***万元,结余***万元。全院全年共完成手术***台次。

(二)医改工作有序推进。

医院继续完善了绩效考核制度,巩固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扩大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启动了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医改的实惠。

(三)公卫工作稳打稳扎。

11项基本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全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纸质档案32385份,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32385份;健康教育工作:全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26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7570份,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51期;预防接种工作:截止到11月30日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393人次,建证、建卡率100%,完成第一类疫苗接种13889人次,疫苗全程接种率95%以上,乙脑、流脑、甲肝、百破二联疫苗接种90%以上,预防接种信息录入率100%,录入及时率100%,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对学校、托幼机构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种工作预防接种证查验率10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全年进行传染病报告监督检查12次,查阅住院病人日志986份,查阅门诊日志病人登记2803例次,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47例、丙类传染病23例,无传染病漏报,传染病访视到位;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3284人,并按要求录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免费进行体检2980人次,并提供了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还开展了老年人健康干预;慢性病管理工作: 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1960人、糖尿病病人588人,为他们进行4次免费健康体检,并按照要求录入居民电子档案系统。孕产妇保健工作:以妇幼保健为宗旨降低两个死亡率为目标以孕产妇系统管理为重点,广泛宣传妇幼保健生殖健康知识,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管理,全年孕产妇共计527人,其中产妇441人,孕妇86人,全年筛查出高危孕产妇120人,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100%;0-6岁儿童健康管理:0-6岁儿童应检数3203人,实检数3203人,其中中、重度营养不良人数10人,母乳喂养调查人数527人,母乳喂养人数481人,母乳喂养率91.3%。重型精神病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规范要求以登记管理的107例重型精神病例,配合长沙宁乡精神病院进行了4次跟踪随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以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公共场所卫生、非法行医等工作为出发点,配合政府进行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两次,累计共出动执法车辆12台次、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督查36人次、累计监督检查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农村聚餐等378(场)次,制作卫生监督意见书60余份。

(四)医疗工作质量提升。

通过持续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医院内部管理不断强化,保证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逐步提高。一是加强了制度健全和落实。建立健全各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强化监督措施,狠抓落实。医务科和护理部根据《医疗质量实施手册》、《护理管理制度实用手册》和《护理质量奖惩标准》,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疗、护理查房,检查各种制度落实情况,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发出通报,做到奖罚分明。护理部每季度评选出护理质量前三名予以奖励。二是加强了全面质量控制。每次科室负责人例会上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各医疗科室人员能够执行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严格进行医疗质量控制。医务科、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查房查出的医疗质量问题要求各科室及时进行整改。护理部每月召开差错缺陷分析会,针对具体问题,研究和落实整改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医疗护理差错,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三是加强了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对临床医技和护理人员狠抓“三基”业务培训、考核、考试工作,有力地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年医务科和护理部多次组织三基知识考试,对考得好的医护人员给与了奖励。四是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医院认真把好进药关及用药关,加强对精神药品、毒麻药品的管理。狠抓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加强处方管理、考评大处方,有效遏制药品回扣等不正常现象。坚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实行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分级使用,指导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五是加大设备投入,提高诊疗水平。为了更好的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诊疗数据,避免误诊、漏诊,医院购置了四维彩色B超和C型臂X光机,满足了孕妇检查需要,为骨科手术提高了安全系数。由于工作措施得力,医疗护理质量稳步上升,面对恶劣的医疗环境,我院一年来无大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患者对医院的信任越来越高。2019年,我院喻国芝副主任医师被长沙市卫生局评选为“长沙市乡村名医”。

(五)医保工作规范实施。

自2011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院积极组织人员学习新的实施细则,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执行费用控制指标、单病种包干等制度,严格执行基本药品目录和最高零售价格标准,引导群众合理就医,积极推进医院网络信息化管理。确保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在我院平衡、规范、顺利地实施。我院历年来都被宁乡县人社局评选为医疗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去年长沙市工伤保险管理服务局评选我院为工伤保险协议(康复)机构先进单位。

(六)党群工作有声有色。

医院医改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医院综合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开展主题活动,不断加大行风力度。

1、为落实局《关于转发市卫生局〈关于落实**市窗口行业专项考评实施细则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关要求的通知〉的通知》,我院于3月11召开动员大会,把六项工作指标(服务环境人性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服务项目特色化、文明创建常态化、投诉处理快捷化、社会美誉度)落实到相关科室负责人。4月17日召开相关人员会议,进行认真的自查。4月25日接受上级检查,六项工作指标均受到好评,并对反馈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2、开展解放思想联系实际大讨论活动。3月26日召开了支部大会,传达学习《中共开发区委、**区委关于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会议联系单位实际,围绕继续解放思想,深化卫生改革,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行了讨论,查摆存在问题。4月2日,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专门召开支委会研究梳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初步的整改对策。

3、制订未来三年发展规划。为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我院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根据《**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10)》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区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作出贡献》的文件精神,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了(2008-2010)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

4、开展募捐活动。“5.12”汶川发生大地震,我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募捐活动。5月15日组织全院职工进行“抗震救灾募捐活动”,参加此次活动有153人,捐得善款12883元;5月21日发动全体党员交一次特殊的党费,18位党员共交特殊党费6250元;还以单位名义捐款8500元,为灾区献出绵薄之力。

(二)不断完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

根据《**市窗口行业专项考评实施细则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关要求》,我院各项工作管理制度有点滞后,为此我院花了很长时间讨论完善了《康宁医院工作管理制度》,并分发级各科室组织学习。

(三)加大人事制度改革。

开展中层干部竟争上岗。5月29日对参加行政后勤总务科副科长和女区护长人员实行竟岗演说和民意测评,根据条件择优上岗。

(四)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争取精神科新门诊大楼早日开工。

二、抓医疗质量,不断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

我院今年业务发展比较快,今年1~5月总收入652万,与去年同比增长55.2%,门诊人数43626,与去年同比增长54.8%,住院人数607,与去年同比增长43.2%。

(一)依法执业,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根据去年上级检查反馈意见,结合院长行政查房和业务查房等存在问题,主要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1、抓核心制度的落实,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有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

2、规范接送病人。如我院出现刚毕业的大学生未取得执业资格就去接送病人出现医疗纠纷,规定接送病人由科组长安排,随车人员至少要有一名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院内转科,一定要等到病情稳定后才可转科,并做好交接斑;初诊病人由门诊医生去接,后转各科室就诊等。

3、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执行用血登记、用血报批、检验核对制度。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按要求消毒、毁形、焚烧处理,把院内感染控制在最低限度。

4、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历晋升,凡晋升大专和本科学历,分别给予报销学费30%和40%,增加工资;已完成第三批和刚派第四批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3个月的计划;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学习讲座;现引进一名内科副主任医师试用。

5、规范用药行为,减少病人负担。为此调整药事委员会领导小组和处方审查小组成员,修订临床用药管理规定。

6、逐步完善医保管理工作。突出“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管理考核、扶持新技术、降低采购成本”等重点,使医保管理不断趋于完善。

(二)加强精神科的管理,发挥专科特色。

1、制订终身治疗精神病人分流方案。终身治疗病人是我院的一大历史遗留问题,原收这些病人的钱已用在我院新门诊大楼,现病人衣、食、治疗等费用成为我院的包袱,我院经常请示上级,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我院多次召开精神科医务人员专题会议,研究讨论这些病人回归家庭、社会问题,制订出终身治疗精神病人分流方案。

2、认真做好“三防”工作的管理(防逃跑、防伤人毁物、防消极自杀自伤)。不准带病人外出,带病人外出要经科负责人同意,并加派人手做好防范工作。

3、收住院精神病人,要检查胸片,排除传染病。同时,要同病人家属讲清楚,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伤人、自伤与自杀很难控制,不能怕麻烦,并做好监护人身份证的登记工作。

4、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医务人员经常被一些比较狂燥的精神病人骂,甚至被打伤,但是医务人员毫无怨言,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5、开展无痛休克治疗新项目。

三、加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农村卫生站建设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1、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为提高参合率,利用有线电视、宣传栏、发放小册子、召开村干部动员会、派出医务人员深入各村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重点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整的内容以及为参合人员带来的更大好处。

2、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医疗行为,严格会计核算制度,按规定收费。

农村卫生站建设工作。我院按照区卫生局制定的《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农村卫生站实施一体化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到南沙医院学习。成立“慢非病”管理小组,对辖区内“慢非病”进行调查,建立健康档案1481份。加强卫生站药品监督管理,提高村卫生站合理用药,开展乡村医生培训。

四、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工作

(一)、抓好初保达标工作。领导十分重视,为此张院长带队到增城市石滩医院学习,组织有关人员,加班加点进行有关资料整理,确保今年达标。

(二)、传染病防控工作。一是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二做好传染病的诊疗管理。严格日常管理,坚持每周自查。完善各项登记。规范报告流程。加强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管理工作。

(三)、计划免疫工作。一是规范操作;二是加强计划免疫信息化管理;三是加强对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和专项调查,提高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水平,坚持每月查漏补种工作;四是抓好春秋两季托幼机构、小学预防接种验证工作。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工作,把好食品安全关,上半年未发生食品中毒。

(五)、加强慢病工作,提高慢病诊治质量。

五、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一)、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采取多种形式在全院范围学习《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管理条例》,并进行考核。并在产科门诊和爱婴区设置母婴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专栏。

(二)、积极开展妇幼两个系统管理。

1、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为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保健手册的合格率,把保健手册的填写纳入质量检查,严格控制错漏和不规范现象。

2、继续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并认真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

3、积极做好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工作。对孕产妇进行耐心宣教,讲授孕期,产褥期保健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并对孕产妇进行测试。

4、对来我院产检的孕产妇发放孕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手册,在门诊候诊区和病房设有健康宣传专栏,宣传妇幼保健知识,每季度换一次。在院内设有母乳喂养热线电话,在门诊设有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正确解答母乳喂养知识的咨询。

5、建立健全的妇幼各项原始登记和报告制度。认真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按时完成国家,省级报表的上报工作,做到完整、准确、及时。

6、不断完善爱婴医院工作。产科医务人员经常为孕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并提供母乳喂养的帮助和指导,实施母乳喂养的十点措施。

六、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

1、医院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制约着的快速发展。

医院医改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工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实施效果

为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需加强和规范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工作,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建立起公立医院科学的管理体制、可持续补偿机制和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医疗保障、人事薪酬、分级诊疗和监督管理制度[1]。样本市一家二级甲等医院于2014年1月1日起开展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工作。2014年试点地区颁布《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完善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实施意见》(渝文备〔2015〕2950号),规定其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公开透明、多方参与,激励约束、风险共担,加强监控、保障质量。该文件明确要求要切实保护参保人员利益,对次均费用、出院人次、出院人次人数比、住院报销率等指标进行考核。本文通过对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案例医院职工医保2013—2014年改革前后的主要医疗保险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总额预付实施的效果。通过对案例医院总额预付改革的实施效果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为该市总额预付改革措施的优化和推广提供意见建议。

1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案例医院支付制度改革的现场调研。选取一家二级甲等医院作为本研究的案例医院,收集的定量资料包括案例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病案首页信息;收集的定性资料包括总额预付相关的政策性资料和访谈资料。

2研究方法

2.1定量统计分析

选择实施总额预付后的2014年该案例医院职工医保病人作为观察组,选择实施之前的2013年作为对照组。根据医院提供的病案首页信息,分析案例医院实施总额预付前后指标完成情况和医疗工作量及效率、医疗费用、医疗质量3个维度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分析,改革前后指标结构的变化采用􀱽2检验。

2.2定性访谈

运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通过对该市卫生局、医疗保险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定性访谈,了解总额预付改革的方案、政策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医院的管理层人员、临床医务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医护人员对总额预付改革的认知、态度以及实施后其行为的变化等。

3结果

3.1总额预付改革实施基本情况

总额预付改革实施基本情况本研究的对象为总额预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的普通住院人员。截止2014年12月,该院纳入总额预付结算的职工医保病例共11191例,占全院同期出院人次的34.69%。总额预付职工医保的住院费用为5696.55万元,占同期医院住院费用的29.85%,比去年同期增加1850.82万元。

3.2总额预付指标完成情况

总额预付改革后,该院总额预付职工医保的统筹支出预算额和住院人次人数比未完成考核指标,且统筹支出预算额超出比例较高;出院人次和住院次均费用完成考核指标,如表1所示。另外,我们发现出院人次的实际值与考核指标相差较多,2013年的职工医保出院人次是7674人次,考核值比2013年低2500多人次,所以初步判断医保部门将该考核指标值定的偏低。医院根据上级医保部门下达的考核指标,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给各临床科室下达相应的考核指标,主要是对次均费用的考核。骨科、普外肝胆科、胸心内科和神经外科4个科室超出考核指标,其他科室均完成考核指标。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超出考核指标的科室全部为外科科室,因此外科科室考核指标完成的情况相对较差。但是几个考核指标完成较好的内科,如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出院人次增长的幅度较大,而且其出院人次人数比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可以看出他们是通过分解住院来降低次均费用,从而达到完成考核指标的目的。

3.3工作量及效率维度的变化情况

在工作量方面,如表3所示,改革后职工医保的出院人次、出院人次人数比、手术例数呈现增长的趋势,且增长幅度比医院总体增长的幅度大,这说明改革后职工医保的工作量有所增长。在效率方面,如表3所示,改革后职工医保的平均住院日呈现下降的趋势,且下降幅度比医院总体下降幅度大,这说明改革后职工医保的效率有所提高。

3.4费用维度的变化情况

如表4所示,改革后职工医保的总费用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比医院总费用增长的幅度大;职工医保的次均费用也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增长的幅度比医院总体增长的幅度小。这说明改革后,职工医保的次均费用增长幅度变缓,但是总费用依然呈现大幅的增长趋势。

3.5医疗质量维度的变化情况

改革后职工医保的院内感染率和住院死亡率呈现增长趋势,其增长幅度比医院的增长幅度大;而II级伤口甲级愈合率下降幅度比医院总体下降的幅度大,如表5所示。职工医保改革前后的院内感染率、住院死亡率、II级伤口甲级愈合率经χ2检验,P值均小于0.05,其变化均有有显著差异。说明改革后职工医保的医疗质量降低。

4讨论

4.1总额指标完成情况及工作量的变化情况

总额预付改革后,对于医保部门下达的考核指标,医院没有全部完成,如统筹支出预算额和住院人次人数比。医保部门对于医院没有完成的考核指标,没有进行相应的惩罚;同样对于医院统筹支出预算额超出的636.2万元,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补偿,由医院自己负担。该市2014年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中,明确指出住院人次人数比是指一定时期内,参保人员在某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就诊人次与住院就诊人数(以出院结算为准)的比例,是监控医疗机构是否分解住院的主要指标。案例医院职工医保部分在改革后住院人次人数比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通过访谈得知,在年终清算时,次均费用是医保部门的主要考核指标,依据医院的次均费用是否完成进行奖惩,因此医院采取了分解住院的方式来降低次均费用,以达到完成考核指标的目的。从各临床科室的完成指标情况中也可以看出,部分内科的科室(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内科等)也是通过分解住院来完成考核指标。因此职工医保部分的工作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实际并没有数字显示的增长幅度那么大。

4.2总额预付改革后效率的变化情况

总额预付改革后,职工医保的平均住院日降低。由于前面的研究发现有分解住院的现象,所以在效率方面还进行了人数平均住院日的分析,以排除分解住院带来的影响,其结果仍然是职工医保的平均住院日比医院总体下降的幅度大。结合访谈资料得知,改革后,因为会对病人的次均费用进行考核,因此医院不会再出现拖延病人出院的现象,从而降低了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日,提高了医疗工作的效率。

4.3总额预付改革后费用的变化

改革后总费用呈现大幅度上升,而次均费用上升幅度却比医院的幅度小,结合前面的研究以及访谈资料得知,医院通过分解住院而降低了次均费用,实际次均费用依然呈现上涨趋势,因此总额预付对费用的控制效果并不是很好。

4.4总额预付改革后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总额预付改革后院内感染率、住院死亡率上升,II级伤口甲级愈合率下降,说明改革后医疗质量下降。通过访谈得知医疗机构为了节约成本,会出现使用愈合效果较差、但价格相对较低的药品、耗材等,从而导致改革后的II级伤口甲级愈合率下降以及院内感染率上升的情况。

5建议

5.1医保部门需科学合理制定总额与指标

医保部门承诺参考近3年医疗机构服务提供和实际医疗费用发生情况,与案例医院通过“二上二下”的方式确定总额以及考核指标。但是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发现有些标准制定的不符合实际。如职工医保的住院人次为5123人次,而改革前的住院人次为7674人次,比改革前的实际人次低2500多人次,与实际相差过多。经访谈,医保部门在制订方案时,只参考了1年的报销数据,而且在与医院进行“二上二下”时,也只是在形式上做了的协商,并没有参考医院提供的事实数据,最终下达的总额以及一些考核指标大多数与医院实际相差1/3,而医保部门也未向医院做出相应的解释。因此医保部门在制定总额与考核指标时,应基于多年的历史数据,并认真听取、分析医院上报的情况,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总额与考核指标。

5.2医院需要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的实施与考核方案

访谈中得知案例医院在实行改革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积极地与有关部门配合、与科室管理人员协商、对实际情况分析以及参考历年的总体数据趋势等手段和方法,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和考核方案。但是在具体实施后发现出现一些问题:一是不同的科室出现不同的情况,如4个没有完成考核指标的科室都是外科,而内科部分科室出现分解住院的情况。因此医院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科室的特点,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考核方案。二是没有奖励措施,积极性低。医院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对各个临床科室只有惩罚措施,没有奖励措施,致使医护人员在执行方案时出现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奖惩结合,提高各科室医护人员控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3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医疗质量

无论是上级的医保部门还是医疗机构,在总额预付的改革过程中,都把控费作为焦点,而忽视了对医疗质量的监控,从而导致医疗质量的大幅下降[2]。因此医保部门在完善改革方案时,要设计并实施医疗质量监管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在控制费用的同时,保证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不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唐昌敏,付晓,张霄艳,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路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5):38-40.

医院医改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Abstract] Beijing has carried out total medical insurance prepaid policy in city hospitals since 2011. Hospitals′medical insurance income proportio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s appointed medical institutions. Therefore,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for hospitals to ensure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hospital medical insurance financial management, especially when the hospital needs to gradually transform from integrated to specialized hospital.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fit for quota insurance and cope with shifting event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total medical insurance prepaid to put forward the influence and challenge of hospital medical insurance financial management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The hospital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 financial management coping strategies such as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of medical insurance types by strengthening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medicare budget, keeping budget in balance with cost and optimizing HIS system data

[Key words] Total medical insurance prepaid; Hospital transform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随着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医院的医保收入占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已成为医院财务资金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程度提升了医院对医保资金的整体关注。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北京小汤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了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需要逐步由三级综合医院向三级专科康复医院转型,医院转型,意味着医疗收入的结构、费用支出的构成、救治人群的范围等方面出现差异,然而医保总额预付在一定时期是不会改变的,为保障医院平稳运行,医保总额预付款的合理使用,笔者从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出发,通过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情况的梳理,从医院医保总额预付资金预算管理、成本管控、合理分配科室定额、财务医保核算精细度提升以及医保总额预付理念的全员覆盖等方面入手,对以我院为代表的正在面临转型发展的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医院医保财务管理的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1 医保总额预付制的背景和内涵

医保总额预付是目前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的一种改革,该模式起源于上海,其初衷是抑制医疗保险费用的过快增长[1]。2011年北京为了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1]63号),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关于开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工作的通知》(京人社医发[2011]98号)文件精神,在北京探索性开展总额预付制下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的改革,于2013年全面在北京二三级医院全面推行。

所谓医保总额预付制度[2],是指医保机构根据当年医保基金年度预算,按以收定支的原则,考虑医疗机构的规模、技术、级别、服务范围及医疗机构服务量(如门诊人次、出院人数、例均费用、药占比等指标),测算出医疗机构的年度预付总额。医保基金的支付是在每月月初,清算原则为“总额预算、按月支付、结余留用、超支分担”。

2 医保总额预付制下对转型期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和挑战

2.1 对医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的提出高要求和新挑战

医保总额预付,也是事先把年度指标分配到各个医疗机构,因此,把医保总额预付纳入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是做好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医院财务管理的关注重点应从收入?D向关注预算的下达、执行和成本管控。目前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大多来源于医保机构,总额预付制度下,特定时段的医保收入是事先确定的,而不是根据实际发生确定的,并且一旦确定,在一定较长时期内是不能变更和调整的。在既定的收入额度内,完成相应承担的医疗服务人群范围,一旦出现超支亏损,医院就需要用自身的经营收入以弥补超支亏损[3]。这样的境遇下,优化医院成本管理,加强预算与成本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尤其是转型期的医院,转型意味着有改变,但是医保总额预付在一定时期是变化不大的。因此顺利转型,加强医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工作势在必行。

2.2 对医院医保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出高要求和新挑战

医保总额预付的资金是事先确定的,不是根据实际发生给付的[4]。因此,转型期医院,对医保资金的使用合理性、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转型期间,预估的医保资金出现有改变的情况下,更需要优化科室医保预算指标分配额度[5],即保证总额预付执行进度,又能顺利向需要转型的学科方向发展,保证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方向。

2.3 对财务基础工作的提出高要求和新挑战

总额预付制对医院转型存在一定约束性[6],这就要求医院会计核算理念要摒弃过去简单、粗放的医保往来款记账方式,尽量按照医保类型精细化会计核算,并辅助科室医保台账。这样才能对来年的预算提供更为可靠的历史数据。另外,财务人员的医保理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也应做到与时俱进,要从账房先生的角色转变成管理者的角色[7],并且要把这种理念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敏锐发现转型期间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及时反馈。医保财务人员不仅要做好指标的分解,还应结合实际情况,联合医院医保部门,做好月度、季度的执行进度、转型科室医保数据的分析,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调整。确保医院医保财务工作的顺利转型过渡。

3 医保总额预付制下医院转型期医保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历史数据的准确性不够

医保总额预付依据的是历史数据,医院的转型意味着历史数据有所调整,因为转型后,医院收治人员范围、治疗的手段等与原来有一定的差别,反应到财务数据上就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的变动,还有新增治疗项目的成本、费用的缺失,尤其是新成立的科室和治疗小组。如何确保医院转型期重点发展科室医保预算的充足性和非重点科室医保预算的合理性,既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规范,患者满意,又保障科室新技术、新诊疗模式的落地实施,同时保证医保总额预付的合理、合规使用,是转型期医院医保财务管理的难点。

3.2 医院HIS系统与医保平台信息对应性不够

医院HIS系统医保人员类别、费用的查询条件缺失。医院财务部门和医保部门没有有效的交流机制[8],医保银行资金回款沟通不顺畅,医保往来款核对困难,医保拒付款的落实不到位,无法有效地对医保应用情况、回款情况、拒付情况等信息进行核对,这些都将影响医保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3 医保政策宣传范围的广度、深度不够

老观念认为,医保政策只有医院医保工作人员需要掌握,财务人员只需要记账、算账即可,医生只负责看病即可。其实医院医保资金的流动从挂号开始就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想要把费用管理好、资金利用好,几个部门力量是有限的[9],出现医保超支,或在不合理范围内超支,医保拒付等问题,这都是医保政策宣传范围广度和深度不够的体现。

3.4 财务人员医保财务管理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医保政策也常常处于变化状态,而医保财务人员对改革认识不足[10],对医保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单纯认为财务工作只是一个执行科室,只需要记好账,算清账就可以了,政策、管理与自己无关,结果就是账务处理工作无法满足后期对医保基金分析、预算管理、成本管控的需要,使得医保预付基金处于无效管控状态,不利于财务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地位的提升。

4 医保总额预付制下医院转型期医保财务管理的对策

所谓的医保财务管理通常是指,为了防止医保基金出现财务风险,以医保资金高效应用为目标开展的各项财务管理、规划、控制等工作的总称[11]。为了优化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现仅以我院为代表,提出以下对策。

4.1 医院医保财务核算要精细化,确保历史数据的精确性

4.1.1 按照医保种类构建完善的明细科目,完善HIS系统功能 首先梳理医保结算流程,规范财务记账方式和利于数据使用信息管理的会计科目明细。因此,按照医保种类构建完善的明细项目,依据目前大多数医院的HIS系统所出具的日汇总表,每天记账信息只能为门诊、住院等汇总的应收医保款信息,并无具体各类型患者应收医保款明细,故每月应该按申报时间段进行门诊、住院等各类型患者的应收医保款进行辅助记录,这样报表中才能把属于总额预付的范围呈现出来。

当然,辅助记录是人工控制,现在医院的收入基本来源与医院的HIS系统,如果能完善医院的HIS系统功能,使之与医保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能够引入医保信息平台的人员参保类别,则更有利于医保基金的预算的下达、执行及调整。医保信息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完善,还利于及时查找结算过程中的差额因素,确保医院医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且使得医保资金账目具备预算使用的功能性,增强医保预算的精确度。

4.1.2 联合医保部门,通过医保平台,建立医保台账 我院住院和门诊医保费用信息均是由门诊住院财务部和医保办两个部门独立完成,因此需要二个部门共同核对数据的一致性,门诊患者是医保实时结算,每日医院HIS系统进行汇总,常规的是根据资金来源汇总,如现金收入、POS机收入、支票收入、医保总收入等,完善的医院HIS系统根据医保患者、自费患者分类汇总;每日还需医保部门根据结算数据,按医保类型,在医保信息平台进行申报。无论是基本医疗、离休、公疗、超转人员、还是工伤、城镇居民都要记录每批次的总费用、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原公疗)支付、残疾军人医疗补助支付和个人支付的金额数据。把记录的每批数据进行整理后,填报门诊、住院申报表,按月与医保部门核对回款金额、拒付金额情况。

完善的HIS系统亦能把医保患者进行分类汇总,并呈现每门诊患者次均费用,药占比等指标达到实时监控,实时反馈。住院患者需要明确各疗区的月在院患者数、在院医保患者数,出院患者数、月出院医保患者数、出院医保患者主要疾病、月出院患者总额预付金额、自付金额、自付金额占比,为医保预算指标的测算、制度、下达、调整提供依据。

4.1.3 加强医保中心的回款核销对账工作以及医保拒付款反馈落实工作 医保对账分析是重点工作[12],一般包括3个步骤:医保结算、打包上报、回款核销。首先是医保患者在医院就医结束后,由医保部门按规定目录进行费用审核,结算人员在医保系统中进行费用分割结算,门诊收费处和住院处打包上传当日结算明细信息,最后形成汇总表后,由财务人员根据日结算汇总表,分类确认应收医保款。

其次,财务部门接到银行医保回单,依据回单信息,与医院医保部门建立医保回款信息对账机制。在医保科和财务处设立专员负责医保费用对账工作。财务医保专员在医院OA上发起医保回款对账申请,医保部门财务专员依据医保回款流转单,依据医保实时结算系统中的分割信息,动态掌握医保费用回款、拒付等动态信息,并对财务核销工作进行指导。即利于?t保总额预付执行进度的把握,又利于拒付款项的反馈处理以及长时间未回医保款项的催缴,或是进行坏账处理流程的实施。同时,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医保知识的培训,通过不同途径让医务人员了解现行医保制度的相关条款规定,规范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行为[13],避免下次同类型拒付的产生。

4.2 总额预付指标的预算、成本管理

总额预付制度下,医保资金的年末清算原则是“结余留用,超支分担”。因此,医院必须通过加强预算、成本管理,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4.2.1 加强预算管理 针对医院转型后需要发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及医院重点发展或新成立的科室(小组)成立由主管院长、医保办、财务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的医保总额预付领导小组,就医院重点科室、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范围的医保总额预付指标预算分配进行商讨,结合历史数据、联系临床一线的实际、考虑医院风险应对,设定门诊次均(药费、检查、耗材)费用、出院例均(药费、检查、耗材)费用,依据科室患者数量、医保基金支付同比、环比分析,根据预算二上二下的原则[14],达成共识后,进行指标下达。

在医保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对服务质量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价[15],并将实际数据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实行季度报告、半年调整,年末三月月报告制度,建立持续该进,动态监控等强有力的管控机制,保证医保预算的落地执行。

对于转型中的科室指标的制订,依据转型后诊疗新技术、医用新材料的推广情况我院医政、医保、财务等部门与科室管理者详细讨论,针对可能增长的费用进行预估,结合可能淘汰的技术、耗材费用,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使得指标的设定既保证转型后新技术、新耗材的应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又不会因为转型导致整体医保预付的超支。

4.2.2 加强成本管控 首先,需要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设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科室为主体的成本管理体系。根据医院财务部门结合科室近3年的费用收支情况为蓝本,依据转型开展的医疗业务范畴,确定转型医疗科室成本及开展业务项目成本,设定合理的科室目标成本,如科室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同时,还可以将医保总额预算总目标进行分解[16]。其次,强化医务人员的控费意识,实行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只有将医院的全体员工真正纳入成本管理,才能呈现成本管理的良好效果[17]。如将医保考核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激励奖惩机制,通过这样的风险转嫁,将控费管理转化为一线临床医生的自觉行为。

当然,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对成本的核算模式也不应停留在初级的科室级的核算,应该尝试向病种核算和医疗项目核算的模式上发展。诚然,进行病种核算和医疗项目核算的前提是准确的做好科室核算。可以单病种为核算单位,反应每种疾病的诊疗效果和医疗费用(包括医保费用和自付费用),亦可以以季节、月份作为划分,考虑患者病情周期性变化、季节性变化及床位周期性变化特点,预算指标的分解,以病种成本为依据是最优选择[18]。

4.3 财务人员要积极学习了解医保内各项工作、医院医疗发展新动向

医保财务管理是一项繁琐而且复杂的交叉性专业工作[19],即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财务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医学及计算机知识储备,财务人员要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医保政策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的转型经营状况相结合,有创新性、科学性的进行预算管理、成本管控。分析好与管控相关的各类固定因素、潜在的变化因素。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除了自身加强学习外,还需要医院定期开展培训,向先进医院学习,设立奖励机制等[20],以此来提升医院医保财务管理乃至整个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

医院医改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政策性制度;市场经济;医疗保险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a)-134-02

自2002年我市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即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建立了一个新型的供、需、保三方都有制约作用的医疗费控制机制,当时解决了两个问题:①从根本上打破了职工医疗费完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的格局,大大免除了国家及单位巨额医疗费用支出问题;②解决了企业亏损、倒闭、职工下岗、医疗得不到保险而使部分城镇职工一病致贫,一病返贫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全国各地不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日趋空出,面对这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医院如何冷静地去分析,如何努力寻找相应对策,继续深化内部改革,调整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提升医院整体竞争能力,把医改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已成为医院领导、医疗保险科室及有关部门必须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1]。笔者以我院2008年3月起实行新医疗保险住院费用结算办法运行5个月中的一些问题和即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一探讨。

1 医院医改运行中的问题

锦州市第二医院是锦州市的一所三级医院,开放床位500余张,拥有辽西地区之首的特色专科――骨科,同样承担着全市市区300万人口的医疗、保健、预防和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也承担着辽西地区骨科疾病的治疗和科研工作,是一所具有特色专科的综合性医院。

从2008年3月开始,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废除了以前服务项目和单病种结算办法,实行了“总额预算,弹性结算和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结算办法。按照这种办法,年初由市医保及医保中心确定各个定点医院的总额三项预算指标,即门诊与住院人数比(15%),均次统筹(3 700元)药品占总费用比(50%)。其中统筹费用、工作量(年总住院人数),按本院2005、2006、2007年3年总和平均指标下达各定点医院,医疗费用按照当年预算总额,在预留10%风险金和10%年终弹性结算调剂金后,80%按月预拨款,实际超均统筹部分医院自己承担医保中心不补。超工作量部分医院先垫付,年终按考核规定结算。

1.1 有限的医保经费与超控制总量的矛盾突出,而且日趋尖锐化

有限的医保经费与患者无限的医疗需求,住院医生在完成基本医疗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超控统筹资金,是临床医生日常工作的一个难题,有时导致医患之间出现矛盾,医改5个月来,医院工作量及超统筹资金如表1。

表1 医改5个月医院工作量及超统筹资金情况

1.2 年工作量指标低,门诊住院人数比不够用

2008年医改后年工作量(住院人数)为1 199人,月平均100人次。门诊住院比为15%,目前运行5个月实际住院人数745人。月平均为149人次,平均月超工作量49人次。按目前5个月住院人数,一年1 199人的工作量8个月就要完成指标,完成工作指标后,超工作量部分在门诊住院比不超标的前提下,按有效工作量40%补贴统筹资金,每人1 480元(3 700×40%=1 480元),这样数量的资金能治愈住院病例远远不够。

1.3 普通参保住院患者均次费用标准低

2008年医改后均次统筹费用为3 700元。上限3 885元,下限3 515元。运行5个月我院实际平均统筹4 605元,每人平均统筹超支905元,5个月共住院745人,共超统筹资金674 225元。这笔用于百姓治病不补的巨额资金,医院承担很困难。

1.4 扩大特殊病种

特殊病种目录范围需扩大,应扩大特殊病种,除放化疗外,还应增加重症心肌梗死、大型手术、贵重的体内置入材料等。

2 医院采取相应政策

2.1 医院重新组建医疗保险管理小组

由主管院长任组长,医保、医务、财务等多部门参与管理,并出台医院内部管理方案。

2.2 认真执行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各项决定[2]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首院、首科、首诊三首负责制,对患者礼貌用语,热情周到,一视同仁,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推诿患者。

2.3 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班

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认真,学透新结算办法内涵,使临床各科室严格执行新规定。

2.4 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

针对我院部分科室参保人员费用高,用药档次不合理的情况,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狠抓定额结算标准的超控,控制不必要的用药与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卫生资源浪费。

2.5 不定期检查

采取定期及不定期检查制度,检查各科室《关于临床用药的有关规定》、《关于特殊检查治疗分级的规定》、《关于加强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工作意见》、《关于加强院科两级质量考核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按照各级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惩罚。

3 讨论

3.1 有限的医保资金与病情无限的医疗需求,是医院与政府政策和个人医疗消费三者之间一直存在的矛盾

这个矛盾随着医改的深入更趋尖锐化。有限的资金,达到患者病情完全治愈符合出院标准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很多病种是难以办到的,小病不符合住院标准,不能入院治疗。住院的患者大多数是病情较重、危重、疑难、复杂患者,住院消费资金很高,达不到医保中心要求的大小病费用院内平均,使之均统筹资金不超标的目的。举一病例,骨科置换双髋关节,2个髋关节价格为7万元,个人支付40%,人工髋关节占费用5.2万,加之手术费、全麻醉费、药床费等。统筹费用约6.5万元,一台手术就占去了约17名患者的统筹资金。

3.2 超控资金如何解决

我院按现在医改运行情况,8个月内就要完成全年工作量指标。完成指标后收治的患者,在门诊与住院人数比不超指标的情况下,为有效工作量,按文件规定我院有效工作量得到40%的补偿,2008年医院将提前2个月完成工作量,如果后2个月再收治患者300人次,每人拨补1 480元,按医院实际均统筹4 605元,医院要亏损百万元,加之超均统筹约140万元,全年医院将亏损240万元,在国家政府几乎不给医院投入、医院出现生存困难的情况下,要为政府承担巨额医疗费来满足患者需求,这样医院将面临严重亏损。

3.3 类似计划经济与市均经济的问题

类似计划经济与市均经济运行模式能否同时存在,笔者认为,政府政策性规定类似计划经济,而医院早已走向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一种事情两种运行模式。即医院药品体内置入物等用材,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术会等全部以市场价格资金解决,而参保患者治愈出院得到的是政策规定有限的资金。例如像一个工厂,生产某一种产品,市场高价格进原材料,产出产品按类似计划经济低价售出。这个工厂在没有政策补贴的情况下,注定亏损,笔者认为这就是目前医院医保亏损的根本原因。如果性质统一,即政策性购入原材料,政策性获得参保统筹资金,或市场性购入原材料,市场性获得医保统筹资金,医院亏损的局面将不存在。

[参考文献]

[1]潘习龙,赵茜倩.试论新形势下的医院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医院管理,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