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路建设论文

公路建设论文范文精选

公路建设论文

公路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品质;提升

一、中国公路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最近十年更是突飞猛进。通过这几年的公路建设,公路交通上了新台阶,总长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已经贯通,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巩固这个成果,更好地发挥公路的效应,就必须加强管理,包括养护、路政、安全生产等,以及采用先进的手段、高科技的手段加强管理。第三个差距表现在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上,也就是说怎样处理公路同铁路、民航、水运的协调发展。既然我国公路建设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提高我国的公路建设水平和品质,缩小或者赶上国外公路建设发展水平,就是我们公路建设者需要探索和研究的。

二、公路工程建设从综合质量上寻求品质提升

质量对于任何产品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公路也是一种产品,当然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我们公路建设的水平,提高公路质量是首要措施。没有一定的质量,公路的标准、指标等就得不到保证,质量是百年大计,抓公路建设,必须首先抓公路质量。公路建设的质量,不仅仅是公路施工的质量,而且应该考虑到施工前后期工作的综合质量。如果说工程质量是一个点,那么整个工作的质量,如设计、施工、养护就是一条线,所以要注重公路工作的综合质量,这样来保证我们的公路建设,既有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提高。要提升中国公路的综合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谈论:

1.人才是公路发展重要条件的理念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路人才队伍,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公路部门的客观要求。公路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和系统,这个行业需要庞大的资金,并且需要非常多的工作人员,怎样才能使它有效运营呢?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公路质量呢?这完全靠管理者的水平。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公路的质量是很难保证的。人才有两种,一种是技术型人才,一种是管理型人才,对人才的培养应该是非常紧迫的。当今,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对公路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公路养建管征任务,建设一支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公路人才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2.树立公路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理念

公路建设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致使植被、排水等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改变了原来的地貌,对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地形地貌产生不良的影响。公路是长距离的带状人工构造物,它改变了所经区域的环境特征。尽管公路在沿线环境系统中所占面积比例并不大,但产生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公路自建设开始到运营,整个生命周期都将对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作为一种全社会使用的公共产品,公路与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对于全人类、对于全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公路环保的意识和工作理念,做到公路建设“规划一张图、施工一盘棋”,按照“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思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理念的确立,必将带来公路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全方位的理念创新和工作创新。

3.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设计施工理念

纵观我国的公路发展,近年来虽然在公路建设方面增加了许多人性化设施,例如放缓边坡、边沟加盖板、设置观景台等为使用者着想的设计理念在施工中得到普遍推广,但是相比国外公路建设发达的国家,这些变化还远远不够,需要从更高的着眼点来设计建设中国公路,以人为本和注重环保理念应始终贯穿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一是人性化的公路设施。在对原有道路进行改建或扩建时都要提前通知道路使用者,要告知何时开工和完工。如采取半幅施工,一般要在行车道和施工道之间安装施工专用防护栏,确保施工人员和行车的安全。二是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从公路设计角度,尽可能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通过改进线形设计、改善长陡纵坡设计,直接消除事故诱因。同时,设计中结合具体条件,通过放缓边坡、设置可逾越的排水设施等手段,提供足够的路侧净区,既安全又经济。灵活应用现有的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设计寻求达到更加符合公路沿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利益。三是公路工程设计做到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注重从源头避免公路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选线布局尽最大可能绕开森林、溪流、湿地等生态区域,即使在避免不了大开大挖的情况下,也同步做好生态植被恢复工作。

4.把公路当做艺术作品来建设的理念

公路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公路建设是经济快速发展下时代的产物,从某种层面来说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另外,当下的公路建设提供了全方位、多样性、人本化等综合服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路经营企业正逐步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整体的企业发展之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产物,但是它可以提升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公路建设单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1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无论是一个企业,亦或是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文化作为经济“软实力”的象征,往往会以自身深刻的内涵影响着整个行业的运营机制,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保证经济效益。目前,公路建设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该行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以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企业文化作为后盾,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企业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可以最大程度的将企业员工团结起来,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对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海尔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采访时,该企业的部门经理这样阐述:我们公司之所以能够进军世界五百强,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着过硬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与同行业相比较,我们更注重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培养,可以说企业文化是贯穿于公司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这段简短却极富内涵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永葆生命力具有重大意义,公路建设单位也应该吸取该经验总结,不断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3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相关的专家学者阐述,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包含着企业的发展理念、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而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公路建设单位,相关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公路建设企业的整体发展融入新的活力,最大程度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有可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站稳脚跟。

二、公路建设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2.1形成独特的企业理念

前文笔者已经阐述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作为公路建设单位,在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区别与其它行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富有内涵的、科学的企业理念,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企业理念文化”。具体来说,企业理念文化主要指的是公路建设单位的核心价值理念,其中包含了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勇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等。另外还要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理念,树立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根据时展的需要,并且有机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从而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2.2坚持正确的发展原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独树一帜,就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发展原则,否则所有的理论与实践都是空谈。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这样阐述:即使你有天才的智慧,还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但是如果坚持了错误的方向,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差强人意。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坚持正确的发展原则,对于公路建设单位而言更是如此。首先,公路建设单位一定要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到底。始终保持企业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的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员工的思想状态进行考察,确保每个人都有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另外还要不断加强企业队伍建设,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最大程度的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以优秀的企业理念增强员工的整体凝聚力,从而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其次,公路单位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创新”的发展原则。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一个企业要想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体系,就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所谓的创新需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和企业最终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划,将创新意识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最后,公路建设单位还需要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要合理权衡发展方向中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将文化“软实力”和技术“硬实力”合二为一,立足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展,做到统筹规划,彰显企业魅力。

2.3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形象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当下的公路单位的员工越来越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大部分的员工都是八零后,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该年龄段的青年们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文化的影响,思想意识容易出现波动,情绪浮动较大。因此公路建设单位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并且以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进来,组织员工进行一定的文化竞赛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员工的精神文化建设。

三、总结

公路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十一五”时期,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规划的要求,“十一五”末,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要达到3500公里,也就是说,要在现有1403公里通车里程的基础上新增2100公里,如再加上京珠复线备选项目将要达到2500公里左右,任务十分繁重。目前,全省列入开工建设计划的19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已有10个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审批。审批环节过后,随之将进入项目建设管理的实施阶段,因此,项目管理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项目管理单位领导班子的工作特性

项目管理单位的领导班子,是项目管理单位的神经中枢,也是项目管理单位的决策指挥系统。其领导班子管理的内容十分繁杂,从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前期工作,到建设招标、施工计划、现场管理;从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到安全环保、科研攻关、竞赛考评、计量支付;从队伍建设、廉政建设,到职工的衣食住行、教育培训、关系协调……真可谓包罗万象。高速公路建设具有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建设周期一般为3—4年,其项目管理单位随建设项目的设立而组建,又随建设项目的结束而撤消,具有临时机构的特性。从各单位和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领导班子成员,由于各自的阅历、经验、学识水平和性格修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相互之间缺乏较深入的了解,加之思想上受临时机构意识的影响,从客观上讲,比较容易导致主观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反正是临时机构,合得来就干,合不来就散”;有的存在“暂时凑合干一阵子,项目结束各奔前程”的思想,主观上往往没有长期合作共事的打算,缺乏同舟共济、精诚合作共创辉煌的精神准备。在实际工作中,班子成员之间容易出现不和谐、难合拍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领导班子群体效应和领导效能的发挥。因此,要搞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必须要组建一个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精干高效、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才能把建设项目规划好、管理好、建设好。特别是在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超常发展的今天,项目管理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实现领导班子结构的科学化

领导班子结构,就是领导班子的构成方式及其成员的排列组合状况。按照干部“四化”要求,根据领导班子职能的需要,领导班子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才能充分发挥其领导效能。具体要求是:由德才兼备的老、中、青年干部组成的、呈梯队状态的年龄结构;由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构成并相互补充的知识结构;由多门类专家合理搭配而成的专业结构;由精细、刚柔等各类气质相容相济而成的气质结构。这样,领导班子才能形成凝聚力大、离心力小,合力大、内耗小的多功能、高效能的战斗集体。

一是既要重视个人素质,又要重视群体结构互补。恩格斯说过:“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6页),结构互补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本质差别的力量。多年来,一些单位在配备干部、组建领导班子时,只重视干部个人的思想、能力、品德和作风,不太注意群体的结构与优势互补,忽视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往往出现一个新组建的领导班子,其成员的个体素质都很不错,但工作起来却很不协调,干不好事业,打不开局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从结构与优势互补的角度考虑问题,班子成员组合得不科学、不合理,其结果必然出现“1+1<2”的状况。我们知道,一条质量优良的公路,必须由各种性能优良的路用材料组合而成。但材料好,并不等于公路就一定好。关键还在于如何把各种类型、各种规格、各种性能的材料科学、合理地搭配、揉合在一起,才能建成高质量、高效能的公路。领导班子也象公路一样,不仅要有个体的优秀,而且更需要群体的最佳组合。人各有所长,并非“全才”、“通才”,“偏才”者居多,只有既重视个人素质,又用心研究如何科学组合、合理搭配,才会组建出一个高效能的领导班子,才能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奇效。

二是要先确定领导班子职能再研定人选。组建领导班子,要先从班子职能的总体需要上考虑问题。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单位与运营管理单位的领导班子职能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因此,要首先确定领导班子的职能,再来设计班子的结构,分别从年龄、知识、专业,气质等方面考虑需要要什么类型的干部,每类干部的比例各占多少,如何搭配更合理,并对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分别提出不同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再按这个设计好的结构搭配干部、选择班子成员,实现优势互补,合则用,不合则弃。这也同公路建设一样,首先要明确建的是高速公路还是普通公路;是水泥砼路面还是沥青砼路面。再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然后才进行选材和施工,而不能把顺序颠倒过来。这样,不仅做到个体优化,整体也优化,而且能够由“因人设事”转变为“因事选人”,这对于革除干部制度的弊端也是大有益处的。

三是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在以往组建领导班子时,一般缺乏系统论的观点,不大注意年龄、知识、专业、气质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的功效,往往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一讲年轻化,就单抓年龄上的调整,热衷于把班子建成青年团;一讲专业化,就不顾其他,单纯抓专业结构,把班子搞成专家组。这样建起来的班子,其结构必然是畸型的、不完备的。班子结构是由上述四个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它们之间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互相补充。既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又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各自孤立开来;也不能以为年轻化就是青年化,专业化就是专家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考虑,统筹兼顾,从而实现整个领导班子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所谓年龄结构,就是我们讲的老中青三结合的梯队结构。年龄的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能力、思想和经验的互补。斯大林说:“问题不在于要注意老干部还是注意新干部,而是两者兼顾,在于把老干部和新干部结合在党和国家领导工作的一个总的乐队中。”(《斯大林文选》上册第225页),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度边茂把人生分为27岁以前的成长阶段,28岁到54岁的活跃阶段,55岁以后为总结阶段。一般情况下,在60岁以前,人的经验是随年龄的增长直线上升的。青年干部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工作热情高,有创新精神,而中老年干部则为之逊色;中老年干部思想沉稳坚定,原则性强,善于辩别方向,分析问题深刻全面。老中青结合实现了年龄互补,构成一个由“老马识途”的老年,“中流砥柱”的中年和“奋发有为”的青年组成的、比例合理的综合群体。老中青三个年龄级的干部各展所长,取长补短,才能使项目管理单位的领导班子既朝气蓬勃,又沉稳老练,就能弹凑出和谐悦耳的高速公路建设交响曲。

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学说、思想、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根基,以专业知识为主干,以广阔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冠层的“树型结构”。而专业知识则应是互补的:有的掌握路桥工程专业技术;有的了解项目单位管理程序;有的具备政府机关和地方工作经验;有的懂得金融和财务;有的从事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形成互补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增强班子的运筹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鲁迅说过:“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这就指出了知识互补的重要性。由一方面的专家和多方面的杂家组成“生旦净丑”、“成龙配套”的领导班子,才能在如火如荼的高速公路建设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声情并茂的“活剧”。

班子的气质结构,既不宜都是外向型人才,又不宜都是内向型人才;既不宜都是刚性人才,也不宜都是柔性人才。应该是既有感情外露、刚毅果断、雷厉风行的人才,又有沉着稳健、善于思考、老成持重的人才,还应有感情内向、办事精细、耐力持久的人才。总之,要德才兼备、刚柔互补。刚性气质,体现出原则上的坚定性,决策上的果断性,行动上的快节奏,以及敢担风险的开拓精神;柔性气质,体现出策略上的灵活性,作风上的民主性,行动上的沉稳性,以及迎难而上的抗压精神。把刚性和柔性人才组合在领导班子中,就自然会产生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稳健感。

三、维护领导班子团结的原则

领导班子的团结,是项目管理单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障。而维护领导班子内部团结,则是每个班子成员的共同责任,需要全体成员一道把握好以下原则。

1、尊重的原则。尊重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也是建立班子成员间良好关系的前提。人都有自尊心,领导者尤其如此。“礼贤下士”乃圣贤之德。讲到尊重,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尊重领导,而忽视对同事和下级的尊重,这是很片面的。人们对只尊重上级的“势利眼”是反感的,尊重上级固然应该,而尊重下级尤为可贵。班子成员由于职位、权力的不同,客观上有着领导与被领导和权重与权轻的差异,但这只是分工的不同,在政治上和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些领导者由于修养不够好,加之性格方面的原因,遇上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常常说出一些有伤班子成员自尊心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领导者的话是正确的,也难以产生好的效果。只有班子成员相互都有平等和尊重的共同默契,班子内部的气氛才会温馨和谐。

2、信任的原则。信任别人和被人信任,是一个领导者高贵品质的表现。一方面是自已要言必行,行必果,给人以信任感;另一方面是要相信人,不猜疑,更不要以臆度人。红花绿叶交相辉映,才能竟吐芳香。如果对班子成员的工作总不放心,或者部署工作不授权,那么班子成员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卓越的才干,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凡属班子成员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要充分信任,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切忌半信半疑,猜测臆度只会影响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同时,还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忠言和直谏,千万不要以此作为别人对自己不信任的信息加以“反馈”,如此,将会造成班子成员之间产生“防范”意识,形成隔阂,影响团结。

3、支持帮助的原则。一个领导集体要出色地完成所肩负的任务,开创新局面,必须依靠班子成员间的良好合作和相互支持帮助,才能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领导群体的智慧和整体功能,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对班子成员的工作要以诚恳的态度给予热情的支持和帮助,某个成员的工作出了失误,要帮助分析具体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遇到上级调查询问,要实事求是的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共同承担责任,切忌揽功推过。同时,在工作中,对班子成员提出的意见和设想要重视,只要对事业和工作有利,即便与自己的想法有悖,也要给予积极支持,尽量促成。如不能采纳,则要耐心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以免挫伤成员的积极性。

4、真诚体贴的原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班子成员间尤其如此。共同的事业和理想使班子成员走到了一起,这是人生旅途中难得的“缘份”,要珍惜这个合作共事、结谊交友的机会。做到敞开胸怀,以诚挚的热情欢迎自己的工作伙伴;以深厚的友谊对待事业的合作者,以此求得相互的理解和共鸣,尊重和友情,从而达到感情上的交流,精神上的寄托,心灵上的慰藉。

情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增强班子成员间凝聚力的融合剂。一个领导者如何知人,并让人知已,除工作关系外,还需要有生活上的了解和融通,生活中的领导者才是领导者真正的“自我”。班子成员需要通过“生活”的渠道相互了解各自的脾气、秉好、家庭环境、喜乐忧烦,相互交流倾诉内心的忧虑和困扰,才能获得彼此的理解和同情,不断增进相互间的真正了解与友谊。超级秘书网

5、宽容自制的原则。宽容别人偶尔的过失,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也是领导者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班子成员之间坦诚地交换意见和善意地批评与包容并不矛盾。班子成员的工作,难免有所失误,如果不是重大的原则问题或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只要对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就不要抓住不放。领导者的宽容水平越高,就越能与人建立良好关系。一个人心胸狭窄,处处不容人,就不会有更多的朋友。

公路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1.1管理水平限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农村公路建设,由于项目里程短,规模小,都是采用议标或公开招标后采取分包转包的形式来建设的,给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监控带来较大的难度;再者,不论是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单位技术管理人员配备、资金投入上,还是质量管理监控制度方面都远远达不到要求,不能对各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很好的监管,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

1.2缺乏严格的施工过程监督与控制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选取的施工单位虽然基本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选择,但真正参与施工的队伍,有的技术水平不高,施工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这也致使招标工作流于形式。再加上分包与转包过程比较混乱,缺乏严格的监督与控制,施工队伍也为了节约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从而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为了节约资金,有的农村公路方案设计不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与公路技术规范来进行,已经铺筑好的道路不足数月已经出现大量的坑槽与裂缝等问题,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另外,对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缺乏一个严格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手段,致使施工单位为了减少繁琐的工序,没有完全按照图纸要求来进行施工。这不仅浪费了工程的前期设计费用,更完全背离了图纸设计意图,最终造成的不只是公路质量不合格,更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浪费。

1.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必要性首先,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不仅要监控施工队伍是否有按照双方签订的工程合同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作业。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来讲,监督管理的作用就是要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好还能够控制住施工成本使得公路工程实现最佳的性价比。其次,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能够更好的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中从业人员进行管理,通过落实各项相关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避免因施工工序操作不当或者不规范,影响工程质量。同时,加强施工质量监控与管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对于材料、机械设备的使用,这不仅有利于施工质量保障,还能避免材料浪费,成为控制工程成本的措施,同时,对施工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2针对农村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监管的几点建议

2.1加强监督队伍的建设,确保监管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针对施工作业方面。公路施工质量监管不仅要对施工作业的方式、方法以及具体的施工流程和工艺进行监管,还要确保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由于公路施工涉及的技术比较复杂、受不可预计的因素影响较多。在实际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合理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方案,能够根据现场的环境作出调整。如果施工过程中,人员没有按照合理的操作流程与方法进行施工,不仅会造成施工质量差,更可能因为机械操作不规范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其次,充实监督人员,并完善相关机制。对于农村公路建设而言,其项目较多,且大多比较分散、零散,规模也比较大。这也给工程质量监控与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确保公路工程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监督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聘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充实到监督管理的队伍中,进一步对工程进行监督指导,跟踪检查。另一方面,强化社会的监督。加强项目所在地镇村级沟通,推选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的群众作为义务监督员,鼓励当地群众参与质量监督,辅助进行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一定缓解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压力。

2.2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工程质量想要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可以通过选定相关质量检测中介机构,负责对公路原材料、路基以及路面或者竣工路段的质量进行检测控制。质量检测单位在实际的公路施工过程中,应首先检查施工所使用到的钢材、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等材料的质量,确保进场前所有材料的质量合格。其次,认真做好路基等检测,确保路基弯沉值等强度指标必须达标,对路面的基层、面层等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对于路基的压实度、路面基层的强度、厚度以及路面的承载力等进行质量检测。此外,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厚度等控制指标,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以及相关技术验收规范来进行抽查,重点对公路相关工序、重点部位以及一些隐蔽性工程进行跟班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解决,确保公路质量。

2.3形成监理网络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项目较为分散、建设资金紧张,所以实行全覆盖单个项目的社会监理比较困难,而为了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则必须要加强县级农村公路的中心监理机构建设。可以组织交通主管部门人员与技术人员,通过招标选择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且相关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组成县级中心监理组,以缓解零星项目较多带来的监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在充实了人员的基础之上,还应保证队伍中人员的专业资格,县级的监理工程师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监理资格,而一般的人员也必须接受正规的业务培训。另外,还应不断提高对已有的监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当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最好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建监理组,同时配备相关的精干人员与检测设备,保证不间断、全天候的公路工程建设监督,形成至上而下的完整的监理网络。

2.4注重对质量监管的人才培养人才的建设是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最重要的基础,要做好质量监管工作,相关的人员必须拥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相关经验。针对施工队伍而言,在开工之前,应认真审查其资质,选择技术力量高,履约信誉好,机械设备充足的施工队伍。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等级较高的公路开始在农村建设起来,因此,县级交通公路部门要注重对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针对临时建立的乡村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得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方法。这对于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来说,是很有效的。其次,应建立相关的机制,以明确从业人员的责任与权限,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职权做违法违纪的事情。可以通过考核等方式,明确分工与责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监控工作。同时,要激励和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的提高管理水平,让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3结语

公路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多元化融资配套政策

1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在国家“十一五”建设期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置。虽然绝对数量不小,但是按照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而美国为6869.3和253.59,德国为14680.4和65.94,印度为5403.9和21.6,巴西为1885.8和118.4。由此可见,我国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改变目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状况,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加大建设力度。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长,在建设中面临资金投入需求大而实际投入不足的矛盾,这单靠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自身积累和国家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在对公路交通运输设施的融资政策上,必须进行改革,以增加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

2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几种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2.1目前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几种主要模式目前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主要有政府直接投资、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控制下的投资运用影子受益来吸引民间资本、完全由私人投资、以资产为支持的证券化融资和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项目融资方式等六种。

2.2各种融资模式的特点在我国加入WTO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内部形势下,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政策的转变必须适应内部和外部的现实条件与要求。建立起政府投资主体和其他投资主体并存的综合投资体制,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但必须看到,在各种投资中国家投资仍是交通运输建设投资主渠道,其他多种投融资方式则起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与加大收益的作用,以适应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目前试行或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加以规范并综合应用:

2.2.1政府直接投资这是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政策,对于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此种政策仍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主要优点是社会效益好,消费不受限制,国家的控制力度高。其问题则是普遍存在投资主体的目标模糊不清、责权不明确、激励动力不足。同时,政府直接投资生产的品种单一、供给质量低,而且使用中缺乏维修保养,损耗较为严重。在21世纪前的公路建设基本都采用这种投资方式。

2.2.2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对于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且投资盈利较低或风险较大的基础设施,可以采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投资方式——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起着引导私人投资的作用。比如,可以采取投资参股、提供优惠借款、提供借款担保、无偿或减免税收等方式。日本在1987年由地方政府和私人团体共同投资的公共企业中,运输和道路投资企业126家。07年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中,民间资本所占股份达52.25%,被誉为民资进入大型基建行业的破冰之旅。

2.2.3政府控制下的投资运用影子受益来吸引民间资本对于一些公益性的城市道路建设,投资方不能从项目本身的盈利而获得受益,政府就可采用因此公益性项目的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而使各方面的收入的提高作为对投资方的利润分配,或可以由政府授予企业特许投资权,从而吸引民间资本的介入。通过特许方式限制一些行业的经营者数目;通过规定利润标准来控制企业的盈利水平。2.2.4私人投资在政府允许的条件和范围内,完全由私人投资,这种投资方式仅限于不存在直接收费困难而且具有竞争性的基础设施。因为此类设施便于私人投资,所以政府可以不予直接投资或进行经济资助,收费标准由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情况调节,私人投资完全受市场调节。比如采用BOT方式发展公路、电站及地铁等。

总之,公路建设资本的来源要从单渠道转变为多渠道,既可来自国家投资又可来自资本市场;既来源于政府又来源于民间;既来源于国内,又来源于国外,各种有效的新的融资方式都可以经过充分论证和研究后用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3融资多元化是现阶段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方向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资金来源的渠道基本是单一的国家拨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和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急剧增长,成为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日益成为项目建设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块使资金来源从单一的国家拨款走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成为可行,原因有:

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稳定和持续期长的收益,较为适合吸引国家以外的资本,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实现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既有利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缓解,也有利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截至2009年12月,我国储蓄率接近50%,企业存款10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26万亿元。

国际上的一些著名工程如英法海底隧道、澳大利亚悉尼港湾隧道、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等工程采用的都是BOT融资方式。通过TOT模式引进外资或者私人资本,盘活了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种模式可以更多地用于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中。

4多元化融资政策中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积极开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吸引各种投资进行开发建设,可以缓解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多元化融资,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以保障投融资各方的合法权益,引导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融资政策的制定,如不能很好解决政府投资与各类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问题,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每一次失败都会给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大,回收期长,众多不确定的因素,再加之大多数民营企业对高速公路建设程序、有关国家政策的不熟悉,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大量民营资本游离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之外,不敢贸然介入。

在融资方式上,需要制定一个健全而明确的法律框架,规定怎样组织和建立公私合营的伙伴关系。这可以增加合作关系的可靠性、公开性和透明度,成为吸引国际参与和引进长期投资的前提条件。如国外常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开发模式,它是由政府特许投资者在一定的时期内拥有和经营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偿还债务并收取一定的资金回报收益;特许期满后,项目无偿地转移给政府;政府保持对公共物品的终极所有权,并最终能够获得正常运行的资本设施的经营权。BOT方式可以在有效地吸收各种投资(大部分是外资)情况下,减少政府主权债务,并借鉴和利用私营机构高效的经营管理方法。我国目前也已开始采用这一方式,而在实行“建设—经营—移交”的规划以前,应在租让法规中明确规定这个过程的各项原则与各有关方的责任,并且还要有更为详尽的、操作性很强的、成套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