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为了在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素材选择时轻车熟路,教师应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烂熟于胸。课标的要求应该是课堂设计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概括能力有局限性,所以在一堂课开始时,可以先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于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

由于教材是全国各地专家和一线知名教师。多年经验编撰出来的。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应该把教材放在首位。主题式教学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中使用新颖的素材,结合一些吸引眼球的案例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例如,在进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时,很多网上的有关交通的资讯新闻都过于刻板,感觉不能充分激发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当时恰逢双十一,看到网页上铺天盖地的淘宝网广告,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禁让人联想到根据它们产品属性、距离长短的不同,选择的物流也不同。这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推己及人,学生对于双十一都很熟悉,也都有过在网上购物的生活体验。基于这样的认识,可以这样设计这节课的活动:大屏幕显示一则双十一临近,阿里巴巴公司招聘物流专员的启示,同时以小组PK的方式来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用四则不同的订单让学生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1)溧阳餐馆老板购买南京的大闸蟹,选用公路运输。(2)购买香港价值昂贵的手机,选用航空运输。(3)从东北进购大米到江苏的仓库囤货,选用铁路运输。(4)将红旗牌轿车从上海运往非洲,选用水路运输。这四则订单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思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特点。通过小组PK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它的内容与这节课的内容再贴切不过,更可贵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科知识,寓教于乐,让本身枯燥的知识点贴近生活,变得新鲜有趣。再如,“巴西”一课,对于巴西,我们可以很快联想到它是一个近期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以此作为切入点,从奥运五环联系到巴西的色彩,将课本上关于巴西的气候、地形、文化、经济的知识点重新整合,归纳出属于巴西的五环颜色:热力红,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气候湿热;澄净蓝,巴西海岸线漫长,东临大西洋,有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清新绿,巴西分布着广阔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更是巴西热爱的足球绿茵场的颜色;神秘黑,巴西曾经的黑奴贸易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丰收黄,巴西发达的热带农业。这五种颜色,既是奥运五环的颜色,现在也将它们赋予巴西的颜色,将巴西奥运从导入开始就贯穿全课,学生今后在看到奥运五环时,必然会联想到巴西的自然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颜色往往是人最直观最强烈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将其变成一个“引子”,利用生活中“奥运会”这一素材,换个角度看奥运,换个角度看巴西,学生在课堂中也会获得不一样的精彩。能够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需要我们有一双对新闻敏锐的眼睛,可以搜集最新最热门的相关素材。例如,“俄罗斯”一课可以以“一带一路”的时事热点进行导入,事先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以地理“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用地理“导学案”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地理课堂更高效。再如,七年级上册的“气温的变化”一课,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可以从江西婺源的篁岭晒秋导入,以优美的风景照片,配以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让学生沉浸其中,并思考:一天之中什么时候晾晒效果最好?为什么?自然而然引入气温在一天当中的变化,与生活常识紧密相连,学生便于理解。

三、选择恰当的知识呈现方式解决设计中的难题

所谓的难点,其实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呈现方式,许多地方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听不如看,看不如做。比如,在教学“地形图的判读”一节时,学生认识了等高线地形图,但是很难将平面的图想象成立体的山,这时候该如何将平面与立体相对应使之一目了然看出等高线的特点呢?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制作地形模型的方法,给出制作步骤,让学生用橡皮泥依照每一条等高线的轮廓,做成厚度相同的平面。再将橡皮泥模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拼合在一起得出地形模型。这样从抽象到具体,形象无比。学生大都最终能制作出简易的地形模型,观察手中的地形模型,可以找出相应的主要山体部位,判断陡坡和缓坡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与等高线地形图相对应,也可以得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这一规律。这一环节,摒弃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完成,根据做出来的地形模型观察,更加直观,眼见为实。经过动手制作,达到了让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的效果,难点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在“玩一玩”中学到知识,会让学生更铭记于心,不易遗忘。再例如说到“日本”时,让学生亲手制作日本的寿司,从中感悟日本气候和文化。在学习地球仪和经纬网时,让学生们玩一会儿地球仪,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地球仪,会感到很新鲜,他们好奇地把玩,发现地球仪上有各种颜色,并开始研究中国在地球的哪里,研究溧阳在哪里,研究美国在哪里……教师要舍得给予时间,让学生玩出兴致,玩出问题来。这时候,教师可以问一些耳熟能详的地名,北京在哪里,北极在哪里,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找经度纬度,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的过程中熟悉地球仪的构造。当然,还可以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地球仪与地球有何不同,课堂氛围一下子就能够活跃起来。

四、乡土地理在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地理,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生活服务,而学生最熟悉的,还是我们每天生活的溧阳市。所以,乡土地理的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学生能够发现,那些遥远的地理概念就在我们身边,能够真正让地理“为我们所用”。例如,“交通运输”一课中,说到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方式,可以联系溧阳本地,有高速路、高铁、城乡公交、以及丹金溧漕河,对外交通十分便利。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再如“北京”一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溧阳直达北京可以选用什么交通工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高铁。然后可以展示中国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从溧阳到北京依次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既了解北京的位置,又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旧知识,一举两得,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充分体现学科特色和魅力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共性,所以想让学生喜欢地理,就要想方设法展现地理学科的特色美。地理是文理交叉的学科,所研究的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可谓包罗万象。学习地理是培养学生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除此之外,蕴藏地理知识的美图不胜枚举,就连我们每天使用的人民币上也有桂林山水、迎客松、壶口瀑布等。还有美文,如台湾一课中,可以引用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这个海峡就是台湾海峡,既让学生对于台湾的地理位置有了一定的认识,又让学生从内心激发起爱国的热情,一举两得。说到“西北地区”,教师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等诗句,体验西北地区的荒凉萧索。再比如展示教师自己出游的照片和所见所闻,用一些美仑美奂的风景照片和宣传短片给学生提供地理“美的感受”。我们暑期的游记很多就可以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讲述假期出行的所见所闻。桩桩件件,不论是自然气候,还是地表地形,亦或是人文风情,都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美妙的歌曲及民间脍炙人口的谚语、歇后语等,如歌颂长江的“长江之歌”,学到“鱼米之乡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时江苏民歌“茉莉花”等,还有自制的一些谜语,例如,我们从溧阳爬到乌鲁木齐只要两分钟。原来是蚂蚁从地图上爬过去的。逗学生一笑,也自然引入地图的学习。在讲“俄罗斯”的时候,教师引用“开讲啦”一带一路与俄罗斯的视频;在说到“一带一路”使中俄两国交流日益紧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接着喝”时,学生都忍俊不禁,发出阵阵笑声。这对接下来俄罗斯的学习提供了铺垫,也增强了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说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教师不妨给学生播放一段非洲人民欢快的手鼓舞,体验非洲黑人文化,感受他们的能歌善舞。诸如此类,课堂上留点空,将时间留给学生,留给多媒体,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比千篇一律的教与学深刻得多。好的教学设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是跟老师和学生都有密切关联的,不同的场景中它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只有因人而异、推陈出新我们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方案。也只有不断琢磨和探索,才能把课堂设计得更加完美。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在于“质实”,也在于“饰貌”。只有不断创新,丰富,师生之间才能碰撞出更闪耀的智慧火花,地理的教学才能更生动、有效、有趣。

参考文献:

[1]苏迎春.新课程标准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加德纳对智能定义包括三个层面:智能是在单元或者多元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并有创造意识的能力;是人们能够在生活中面对问题情景并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是人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候不断积累新知识的能力。依据智能的历史性、生物性、所具有的特定符号系统和文化作品成果四项指标,他可将智能分成8种不同的类型,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有竞争力的人才已经不仅仅是高学历的人,而是要求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其素质除了知识储备,还有与人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等。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发展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更加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为中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而这些环节如果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考量,可以对传统教学设计进行补充。第一,传统的学情分析是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思维特点、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等进行分析,通常是对年级、班级的学生群体进行的分析,而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学情分析,首先分析班级学生群体的智能优势,如哪些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占优势,哪些学生的语言智能水平更优,还有一些同学在音乐、身体运动智能等方面有更高的天赋。然后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设计恰当的智能组合,提升教学效益。第二,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学主要是培养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学习知识的过程、使用的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体验、价值观冲击。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目标可以直接从各个智能出发进行设计,还能够打破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的现状,灵活设计出使不同程度学生在一节课后或者一段学习都有所进步、能够达到自己层次水平的目标,以满足不同智能优势、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三,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打开思路。首先,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与师生观,让教师意识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的地方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设计出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安排多种形式的学习材料,这样教学效果的必然更加。其次,多元智能为教学地理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教师在分析某一知识点时,可以灵活变化,例如可以直接阅读段落学生的语言智能,也可以启发想象让其发挥空间智能,或者出示图表分析,发挥学生数理逻辑方面的智能等。也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优势智能路径学习,即“条条大道通罗马”。第四,教学评价的标准也可以是多元化的。多元智能视角下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进行全面的测量,并且其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准,更能发挥评价本身的价值———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举例

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样导入促进教学

导入是进入新教学内容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愿意采取以复习前一课所学的内容来导入新课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新课堂便没有了期待,学习热情也逐渐降低,难以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地理教学导入模式,而应结合学生兴趣和地理学习需求,引进多样化的导入方式和方法,以新颖、多变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带动学生参与,使地理课堂教学更为和谐、生动,在确保课堂教学各环节顺利开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

一、漫画导入,点燃学生兴趣之火

幽默、诙谐是漫画的固有特点。然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导入课堂学习,以生动的漫画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运用漫画导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漫画与地理学习内容的衔接,并要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中“资源及生态保护”一课内容时,我以漫画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开始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漫画,以漫画刺激学生眼球,促进学生思考。漫画下方显示着“我想有个家”。漫画内容主要由哭泣的小鸟、拿着砍伐工具的人们、被砍伐的树木构成,被砍伐掉的树木以漫画人体形式呈现,并大声呼喊:“抗议人类乱砍滥伐。”生动的漫画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漫画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漫画中的小鸟为什么哭泣?资源为什么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在山区,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学生能够围绕漫画内容和地理知识认真讨论。显然,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漫画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话题导入,引导学生互动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地理学知识相关的话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尽量选用一些学生熟悉且能有所感悟的话题来导入新课,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设计话题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巧用话题,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内容时,我设计的话题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我以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为例,引导学生对城市进行积极探讨。师:“以中国上海为例,你认为什么是城市?上海城市化具有什么特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出现‘逆城市化’,你认为什么是逆城市化?上海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了吗?”学生对这样的连环话题非常感兴趣,从城市到城市特点,再到逆城市化,问题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被这些话题牵引着。话题引入后,我再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领地理课堂逐渐走向精彩与高效。

三、问题导入,诱发学生自主思考

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要更多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原因,借助地理问题导入课堂学习是最能诱发学生对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出问题时,需要注意其起点要恰当,过于简单的发问和起点太高的问题均难以促使学生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地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内容时,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目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吗?(3)如果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人口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难度适宜,并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易于引起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以上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并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思考交流结束后,教师再以抽查式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深化教材的学习内容。

四、广告导入,带动参与欲望

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广告与地理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广告方式导入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一课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则有关海洋保护的公益广告,播放结束后,再引出保护海洋的广告标语“海洋是广大资源的依托,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全力以赴保护她吧!”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广告宣传的用意吗?”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的污染情况,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通过广告导入的方式,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明显高涨,课堂参与度也有所增强。

五、时事导入,彰显新鲜气息

时事导入法是指将国内外大事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教材为中心的做法,使地理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也更具新鲜气息,从而满足学生的“尝鲜”需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布局”一课内容时,我以“合福高铁”这一时事导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合福高铁”的时事内容,再切入“交通运输布局”的学习中来。利用多媒体展示合福高铁开通的情况,深化学生的知识,引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师:“合福高铁的开通具有什么意义?你知道合福高铁途径的城市有哪些吗?其建设意义又是什么?”这些内容设计新颖,与社会实际相关,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由此可见,时事导入能够让地理学习更具时代气息,也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谜语导入,活化地理课堂

谜语导入法主要是教师以竞猜谜语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通过设计谜语,引导学生竞猜谜语的导入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活化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内容时,我以谜语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猜一猜谜语,比一比谁猜得又快又准,大家都做好准备了吗?”学生大声回答:“准备好了。”师:“‘一块蓝布无限大,日月星辰全包下,五湖四海全包罗,世间万物皆容纳。’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地回答:“宇宙。”进而引出与宇宙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宇宙?”学生再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由此可见,猜谜语这一喜乐见闻的导入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总之,导入设计不能单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地理学科特点,丰富导入设计,从而达到以“导”促进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控制导入的时间,不能生搬硬套导入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丁无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3).

[2]胡开新.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才智,2013(6).

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故事引导,调动教学积极因素

故事有人物有情节,能够将人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其重要激发效果不可小觑。高中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故事有较高敏感性。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用故事进行引导,有利于启发学生学习思维和想象力。特别是那些不熟悉的地理故事,具有更强吸引力,学生从故事中不仅能够获得一些地理信息,还能够激发学习动力,对地理现象、地理概念进行深入探究,养成良好学习研究习惯,这对塑造学生地理素质和能力有重要意义。《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习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入了一个故事:1908年,纳米比亚发现了钻石,当地人说夜晚月光照在沙地上都能发现钻石。随后有大量的钻石淘客住进了这个小镇。小镇开始繁华起来,各种生活服务设施齐全。保龄球馆、制冰厂、医院应有尽有。一战爆发前,这里共出产了900多公斤钻石。后来钻石价格暴跌,大家开始逃离小镇。到1956年,这所小镇彻底荒芜了,成了远近闻名的鬼镇,慢慢被沙子侵蚀。学生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自然有了探索的热情。教师再接入教材学习,学生对荒漠化的危害有了更多的认知体验。虽然故事很遥远,也不是我们国家的事情,但学生通过故事获得的学习动力却是巨大的。沙漠之所以会吞噬小镇,当然是人为无度开采造成的。学生学习思维被启动,学习自然呈现高效性。

二、悬疑设置,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朱熹曾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明质疑在学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地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巧妙运用设置悬疑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思维,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习,获取更丰富学习认知。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设置一些悬疑性思考问题,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思考、讨论、整理、归结之中,形成重要学习内驱力。教师用设置悬疑导入课堂教学,并非要故弄玄虚,而是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展开问题探研,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问题之中,形成重要学习激发力。在学习《区域发展差异》相关内容时,教师是这样设计问题悬疑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大家对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差异和差异的影响因素都有了明确认知。今天咱们学习“区域发展差异”时,需要对相关概念有清晰把握:首先是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学习。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悬疑问题,虽然每一个问题的设计角度都不是太精巧,但足以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自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媒体渲染,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视频资源;教学设计案例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设施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课程资源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教师要秉承多样化观念,多途径使用各类资源。[1]在教学当中要立足于教材,但绝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应该努力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和趣味。在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各类资源中,视频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进而有助于构建高效地理课堂。[2]视频资源是指能够应用于课堂当中的声、光、影结合的动态信息资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3-4]

二、视频资源应用情况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邯郸市三所中学的高中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52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约为87%。笔者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初步了解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视频资源应用情况。

(二)调查结果

调查项目包括视频资源的应用情况、学生态度、使用环节、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在视频资源的应用情况中,认为教师在地理课堂上经常使用地理视频辅助教学的学生占36%,很少使用的占16%,几乎不使用的占48%。在具体教学内容方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个部分内容的视频资源使用情况的占比相差不大,其中,在自然地理教学中使用视频资源的情况最多,占39%。高中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个部分。自然地理理论性强,相对抽象,对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人文地理虽然理论性不强,但是涉及内容较广,包括人口、经济、聚落、文化、种族和民族、行政区划、宗教、语言区划以及区域经济等内容,学生难以完全把握。而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必须认识、了解区域作为一个空间概念与地理环境相关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时,学生也会遇到因空间思维能力不足产生的问题。[5]视频资源能够整合多方面的自然、人文等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6]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利用视频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地理教学具有巨大的辅助作用。在学生对使用地理视频资源的态度调查中,34%的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在地理课上使用视频,45%的学生比较喜欢,只有8%的学生不喜欢,还有1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由此可见,学生总体上对在地理课堂中使用视频资源的教学方式持支持态度。视频资源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拥有书本中文字和图片不具备的优势。高中学生的体力、智力都处在发展很快的时期,他们善于思考、精力充沛。但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外物吸引,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在课堂上穿插视频资源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视频资源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因此,选择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利用视频进行辅助教学非常关键。笔者调查了导入、讲授、重难点讲解、练习以及复习五个环节中的视频资源使用情况。其中,认为应该在导入新课环节使用视频教学的学生有62.12%,认为应在讲授新课部分使用视频教学的学生有59.85%,认为应在重难点的讲解时使用视频教学的学生有56.06%,认为应在练习和复习部分使用视频教学的学生较少。新课导入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使用视频进行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在讲授新课以及讲解重难点的部分使用视频资源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难点。在将视频应用到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的调查当中,有77%的学生认为在地理课堂中使用视频资源可以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78%的学生认为可以开阔视野、加深印象,52%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理解重难点。视频资源应用到地理教学当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而在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印象和开阔视野这些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

三、问题及建议

虽然视频资源应用于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但是一些教师在使用视频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57.58%的学生反映教师在使用视频辅助教学时教学设备不好用,20.45%的学生认为视频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29.55%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学生反映有个别教师使用学校多媒体不熟练、视频画质比较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学校要提高教学设备质量并增加教师培训。中学的多媒体设备虽然基本普及,但是仍存在一定质量上的问题,如设备老旧、没有及时更换等。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多媒体设备的保养、维修、换新等问题,在多媒体设备方面增加投入。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培训教师的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可以在视频的搜索、选择、下载、剪辑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些培训。二是在视频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教师应该充分研究高中地理教材、地理课标,在网上搜集或自己制作视频资源时,要选择符合教学目标、贴合教材内容的视频资源。三是教师选择的视频在兼具符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还要具有趣味性。教师在选择视频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趣味。教师可以建立相对开放的地理视频资源库,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互相推荐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同时,教师还应及时更新视频资源库的内容以保证视频资源的时效性和质量。

四、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

本文选取湘教版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为教学案例。笔者通过网络渠道并根据教材内容获取视频《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然后将其应用到该节教学过程当中。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现象是学生无法仅仅通过书本所能够了解并完全学会的。本案例展现了教师如何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荒漠化现象,以加深学生对荒漠化的印象和对荒漠化概念的理解。

(一)教材内容分析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课的教材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重点介绍了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和成因,这一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的图片,学生对荒漠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理解了荒漠化的概念。接下来的两个活动探究旨在让学生逐步了解荒漠化的成因,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借助读图和材料分析,教师要有一定的逻辑思路,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探究。第二部分:教材介绍了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对世界造成的一系列危害,荒漠化是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等信息。第三部分:教材介绍了治理荒漠化的方针以及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活动探究问题,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本节内容重视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资源,以更加直观地展示该区域的荒漠化现象和该区域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以便提高学生对该区域的认知和区域地理学习的迁移应用能力。

(二)视频资源的选择

视频能否在教学中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取决于视频的选择是否适宜。有研究者提出了视频资源选择的策略:明确目的性、地理科学性、因地因时性、激发兴趣性。[7]有研究者提出视频资源选择的原则: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要和教学内容紧密切合,要让学生产生认同感。[8]将地理视频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选择与具体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相关的视频。同时,视频内容要精练、简洁、科学,能激发学生兴趣,而视频时长也要配合教学内容和课堂进程。笔者在搜集各种视频资源时,通过网页搜索到的《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这一视频与本节教学内容十分契合,可以较好地配合教材。首先,该视频内容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的安排非常接近,也可将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荒漠化含义和各种类型荒漠化分布特征;第二部分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解释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第三部分介绍了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其次,视频时长不足十分钟,且内容简洁,很好地扩展了教材中没有深入展开却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最后,视频展示了各种荒漠化现象,这在视觉上触动了学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视频资源应用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

课题“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类。一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荒漠化分布状况,理解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影响,让学生知道荒漠化的一些危害,培养学生提取图文材料信息及分析问题能力。二是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辅助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探讨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的提取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通过视频的展示让学生认识荒漠化治理的困难,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结语

在各种教学资源中,视频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仅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再现信息,并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已经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高中阶段视频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状况,指出了视频资源对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总结视频资源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还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为例,运用视频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视频资源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提供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1.

[2]黄方宁.用视频资源助力高中政治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4):63-64.

[3]邱杨兵.高中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运用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14.

[4]周玲玲.高中地理视频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学院,201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