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教育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精选

初中语文教育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第1篇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一百年,绝不算长;可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来讲,一百年,其实并不算短。

回首百年,有许多为语文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值得我们感谢和铭记: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陶行知、蔡元培、钱基博、徐特立、陈望道、刘半农、夏丏尊、叶圣陶、黎锦熙、吕叔湘、熙、张志公、吕敬先、段力佩……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学者、语文教育家和勤恳务实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不懈努力,为中国语文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构建了理论,积累了经验,创造了业绩。当然,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无数叫不出姓名的、一直默默在一线耕耘的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语文教育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回首百年,有许多教训值得我们吸取。无需具道,相信了解中国语文教育历史的人都会知晓,百年语文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时代的制约,受学科发展自身的限制,受不同的社会思潮和政治倾向的影响,中国语文教育在风风雨雨中所走过的道路是曲折和坎坷的,甚至曾走入灾难性的歧途。

回首百年,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对此,贯穿于百年语文发展中的各种争论就是最好的证明:文白之争,课程目标之争,读经之争,大众语之争,汉语语法之争,语言、文学分科之争,文道之争,学科性质之争等等,有些争论甚至延续到现在,仍未有定论。更有趣味的是,在语文学科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其他学科不曾存在、可能也不会存在的问题,即语文教育是否应该回到古代。或许,古老私塾的继续存在、读经活动的蔚然兴起就是这种意识的现实反应。这些现象的出现并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的关注和共鸣,除了证明语文教育在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学科以外,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在的语文教育是不尽如人意的。

而对语文教育的不满,作为社会群体意思的反应,显现得最为突出的是发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一直延续到现在仍有余波的、社会多方参与的语文教育大讨论。这一次讨论给中国语文界带来的影响无异于一场大地震。其作用,从学理的意义上讲,更多的是体现在提出了问题,问题的核心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争;从效果上说,它使许多一直沉睡其中的语文界人士纷纷觉醒——意识到语文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紧接着也产生了更大的困惑,以至于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反复问着同样的一个问题——中国语文教育怎么了,今后的语文怎么教。有的学生竟然给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高考,我还会学习语文吗?的确,在面对高考这道铁门槛时,教师和学生都不得不忽略所有的问题,因为面对高考,他们的答案只有一个——一丝不苟地应试。

看来,语文教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境地。

当21世纪的曙光照临中国大地的时候,在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的背景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全面启动了。作为基础教育各学科中的重中之重的语文学科也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不断抽条发芽,展现新绿。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今后的语文课程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新课程编写的新教材,打破了几乎是一家教材垄断全国的局面,呈现出语文教材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形成了教材发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竞争格局。新课程、新理念也带来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体系的变革,尤其在课堂教学层面出现了以往未有的新面貌。但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让新课标的精神真正的深入人心,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并作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仍然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主要任务。

具体地说,课程改革纲要出台了,课程标准有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有了吗?我们的课程理论研究能否跟上了改革的需求?在过去教语文就是教课本的惯性下,教师们能否区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三者的关系吗?新的课程理念有了,我们的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能否适应新的教学任务呢?在人们早已习惯于按中央课程编制的统一教材进行教学的情况下,能否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编制出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材呢?对于选修课教材、活动课教材、拓展型教材、研究型教材,我们的学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我们的教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吗?每门学科都有其相应的知识体系,在否定了过去陈旧的语、修、逻、文之后,新的知识体系改如何建构?过去的语文教学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如今我们引进了西方建构主义理论,课堂上强调教师、学生、课文作者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平等对话。而对“对话”的精神实质,我们是否真的把握了呢?在中国,语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国外这一敏感的问题上,我们将如何根据国情来把握分寸?素质教育倡导了好些年,但应试教育之风不减反盛,语文评价的中心如何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移,如何从注重评价“量”,转化到注重评价“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细节,电脑和网络的发展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日常交际和写作的习惯,当青年学生日益习惯于网上阅读、网上写作、网上交流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育的整合已经迫在眉睫?时下,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少年(少年作家)的作品称霸各大城市的图书销售排行榜,而他们普遍的态度是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语文课无关。对那些被少男少女们疯狂拥戴,而作家、学者们却往往报以不屑和漠视的畅销作品,中语界将如何评价?由此是否会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带来反思?等等,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今天,海内外与语文相关的各方英杰聚首上海金山,以“中国百年语文教育”为题召开会议,回顾,研讨,展望都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其实,教训、经验、批评、争论往往是相生相成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提高和发展。有问题,就会有批评和争论;有了批评和争论,就会有变革。古语云,穷则思变。只有在困惑中自由的思考,平等的争论,大胆的改革,不断的创新,才能真正推动语文学科日益发展。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第2篇

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维和独立人格。他们也并不要考虑自己如何去学,而只是要绞尽脑汁的如何把教师教的内容学会。在这样的教育哲学里,教师和学生都是受害者。网络资源的共享无论在思想和实践上都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哲学,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是教师的权威地位被动摇,教师传递的信息网络可以轻易地提供,甚至比自己的教师提供得还要更加丰富和全面。其次是教材可以被多面和深度地解读,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任务。再次是编者的意图也可以轻易地被认清。对于已经有一定语文素养和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网络的出现,语文的教学甚至可以不依赖教师,这就迫使中学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材、编者、学生的地位和彼此间的关系。这样,传统课堂的讲读必须要被摒弃,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必然被改变。这样,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核心就必须是对教与学的理念重新思考和估定,就必须要把教学的重心从传递知识转变到建构新的信息和知识上来,就必须要把教师的认识、体验、感悟传授给学生转变到引导学生直接进行认识、体验、感悟,就必须要尊重学生在网络环境里对教材多重解读后的自己独特的认识。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的简单关系,而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教学相长的共生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才真正达到平等,教师才能真正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不是讲什么,而是怎么讲的思路上去,学生也才能不再考虑学什么,而是怎么学的问题。这样,教育的核心目标———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学生在教育里也才能真正学习到学习的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人”的特征

如上所述,传统教育过分强调其工具性,而忽视对人才本身的塑造,而这才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在传统教育观念里,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思维。而只是当做有待进行塑造使之合乎社会要求的劳动者———社会所需求的劳动工具。正如一块铁,铁匠从不考虑这块铁自己要成为什么,他只是按照他的意愿将其捶打而成为一把镰刀或其他的什么。然而,学生不是生铁,学生是人,并且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再不是仅仅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这一点,也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能较好地得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因为是开放的,学生在其间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面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合、思考、建构。网络技术提供了人机对话的友好环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简单地被动接受。网络正是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友好的环境,因此,学生语文学习的收获主要是学生的主动获得,是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结果,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获得的主体地位比以往任何学习活动都来得确立。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这种语文学习,既能凸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体思考,又能有传统课堂所没有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再是被动养成,而是积极主动地自我修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活生生的“人”来,才能使中华文化呈现出精彩和丰富的局面,才能使语文的人文性不再是空洞的教化和说教。

三、网络环境的语文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思想,锻炼了思维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方式

多媒体介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改变传统教学氛围的同时,实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双向提升。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设计教学活动,既要掌握多媒体在课堂上运用技能,还需要明确新课改教学要求,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才更具现代化特色。但是,目前较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学质量与效率、学生学习兴趣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这表明教师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意义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在教学领域的成功运用,不仅对教学改革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将教学带到了科技化时代,使课堂教学与时展共同进步的同时,完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高效高质教学目标[1]。根据笔者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意义调查发现,首先,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性提升有重要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可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性提升92%。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有目共睹,拥有基本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正常生活、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而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直接连接,互联网中有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互联网中教学资源导入到多媒体中,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积累量增加、眼界开阔等也有促进意义。其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自初中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学习积极性发生明显变化,提升占比数为89%。语文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大部分都是文字解说,学生长期面对这些文字,思考文字在不同语句中表达含义,或者是使用方式等,会逐渐出现疲劳感,进而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也会有所下降。多媒体技术作为新科技,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以往教学方式,使学生重新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兴趣[2]。再者,多媒体教学能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其中有91%的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有明显增强。在多媒体教学使用过程中,学生有更多展示个性的时间,而这恰好也是学生之间彼此学习、共同进步的时候,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其他小伙伴学的学习方式,或者是将自己的学习方式展示给其他同学。最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有重要作用,其中提升占比数为90%。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空间变大,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发生变化,而教学质量也会被提升。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计不同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堂知识学习中,这也是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的一个方式。详细调查可见上表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

教育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式[3]。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以将文字进行转换,借助动画、短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这些既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有帮助,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升也有促进作用。所以,身为新时代语文教师,要主动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才会变得更加光明。但是,根据笔者对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现状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000名教师中,有500名教师教学都存在问题。首先,在这有问题的500名教师中,其中有85%的教师存在教学内容丰富性不足问题。这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将教学内容文本化,将教材作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同时,教师在布置练习题时,也缺少新意,会将重点放在练习册上。其次,学生课堂地位为发生改变,其中有88%的教师存在这一教学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被动多于主动。详细调查如表2。

(一)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丰富

在传统教学中,受教学条件限制,大多数教师教学都会依赖教材与练习册。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运用的加深,多媒体教学特点也逐渐显示出来,而提升课堂知识丰富程度就是特点之一。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特点将课堂内容丰富性提升,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4]。但是实际上,85%的教师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基本都是将教材、练习册内容直接迁移到多媒体上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多媒体教学价值发挥,也很难让学生重新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兴趣。

(二)学生被动型的学习

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最为明显的要求就是主体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体,课堂活动形式、学生学习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取知识,都由教师一人决定[5]。但是,新时期教学要求中,将课堂主体更换成了学生,教学理念也以人本理念为主,这就表明,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习惯,要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什么内容,自己可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但是实际教学中,却并不是这样,从表2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88%的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据进一步调查显示,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如下,第一,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存在漏洞,其中有82%的教师有这一问题;第二,教师为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导致学生出现不知道如何学,不知道要学习什么等问题,其中有80%教师存在这一教学问题;第三,课堂活动设计缺少吸引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有81%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存在这一问题。比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会将教学重点放在背诵上,而不是理解记忆上。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会直接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翻译内容,并且大部分内容都以文本形式展现,缺少吸引力与创新性。详细调查如表3。

三、多媒体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方式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身处哪一个年龄阶段,好奇心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特点之一,在面对新鲜事物时,都有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新的事物,教师面对挑战时,会有想要征服的欲望,学生在面对新鲜事物时,会自然地被吸引[6]。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前,要掌握良好的使用技能,要将新课顺利导入到多媒体中,借学生对多媒体的好奇、多媒体自身具备特点与优势等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语文课堂,对教学质量提升也有促进作用。例如,在讲解《一颗小桃树》时,首先语文教师在文章内容讲解前,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桃树林种植、生长以及果实成熟后,人们吃到鲜果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视频播放时,可以加入一些与流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其次,学生观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吃桃子,在看到视频内种植人员付出辛苦取得成就后,是什么样的感性[7]。在小桃树生长过程中,看到了什么。这样提问既可以将本章节要学习内容顺利导入到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到自主思考阶段。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文章内容,对文章中主要表达情感、写作背景、目的等进行探讨,让学生从文章学习中感受希望、付出与收获的美好,进而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起到学习空间拓展、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文本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与探究的空间,这样既可以让课堂教学有效范围扩大,对学生知识获取量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等也有积极影响。例如,在讲解《大雁归来》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要想将课堂学习空间扩大,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安排,并且还要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与时间使用灵活性。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使用放在课前教学阶段。如,教师可以大雁生活地、燕子在南与北生活时间、生活方式以及习惯等制作成纪录片,播放给学生看,这一教学时间可以控制在10分钟之内。其次,学生文本知识探究,学习空间扩展阶段,教师可以将文本内容作为基础,邀请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一文章作者其他文章进行想象,这样既对学生思维活跃度提升有帮助,对知识扩展也有促进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将课堂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就像是一本书,在这本书中,见证了每个人成长与变化,人们亲手将书本内容填充与丰富,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故事写在生活这本书中。同时,生活中蕴含着教学学习资源,随着生活经验与阅历的增加,学生的认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课堂改变成生活中的某一情境,将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例如,以讲解《时间的脚印》为例。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对生活脚印进行思考,如,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留下过脚印,这个脚印的存在印记可以用什么证明。其次,学生考虑与回答教师问题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学生从出生开始到各个成长阶段的变化,并且在每个变化阶段,都标记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将生活、印记与时间联想到一起,也可以为学生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影响下,按照教师的引导主动学习新知识。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第4篇

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极大地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挫败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锻炼阅读能力的积极性。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讲究方法和方式,要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详细研究这些问题。

(一)阅读教学缺乏情感培养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不能够有效地去引导学生,不能让学生能够对课文深入理解,不能使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的精髓,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尤其是教师不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和理解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一般只是注重学生怎样对文章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及如何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等。如果长时间进行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不仅会对课本中的文章失去感情共鸣,更是会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举例来说,教师在教授一篇小说时,如果直接分析这篇小说的主体、研究这篇小说的结构,而不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应用何种方式进行表达和写作。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感觉到这样的阅读教学枯燥无味,从而提不起学生语文的兴趣,对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会越来越困难。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以提高,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闭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大门。

(二)阅读课上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得到改变。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多媒体教学成为新时期教学必备工具和手段,它有着传统黑板教学无可比拟的优点。它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快了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我们要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虽然能够将文本用课件或者是视频展现出来,但是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情色彩却无法详细丰富地展现出来,不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找寻课文中隐含的灵魂和真谛。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不能过于依赖于多媒体,要让它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手段,要恰到好处地应用它,不要让它成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障碍。

(三)阅读课上教学设计不合理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整节课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时候带上传统教学的影子。我们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但是传统教学中有关扼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东西我们必须要舍弃。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无形之中会走入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分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特别完美,将在阅读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清楚并记录下来。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其中很多环节都是教师在课前无法预料到的。因此,如果教师完全死板地依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教学效率将会十分低下,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是不能专心地进行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是被许多地问题以及以往的经验所困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根本,让整堂课都显得特别死板。

二、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学的场地为课堂,基本上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互动空间,能够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教师要逐渐转变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学习的诀窍,能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情况。

(二)梯度性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阅读的对象是课文。阅读课堂上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理解到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进行梯度性教学设计,它一般划分为认读和解读两个环节。对于认读环节,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做出相应的归纳总结,对于浅层次问题学生通过共同讨论能够自行解决;对于解读环节,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和对课堂的把握,能够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和其中运用的表达方法。通过这种有层次的阅读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教学变得高效合理。

(三)培养阅读习惯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第5篇

夯实语文基础知识

不论对于什么学科来讲,基础知识都是最为重要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巩固。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基础知识显得更加的重要,语文的基础知识,是文学表达的基础,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素质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如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扎实和巩固呢?首先,要分阶段,分步骤的教学,在讲授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要定期的对原先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注重单元的总结,在学完每一单元的时候,要进行单元测试。其次,对相关的知识点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在课堂上要学生自主的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探索,并总结出来,对各项语文常识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则发挥示范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最后的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之间的区别,进行比较,让学生不易混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加的明确。通过上述的三个主要步骤,可以夯实语文基础知识,这不仅对学生文学素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对于素质教育,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

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者们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语文的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都进行培养,而且,这四个方面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如何把握好教学方向,是其中的关键点。听方面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方面,在这一点上,要保证学生能够听准字音、听懂字义,加强听的理解能力,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和提高,还需要学生能够听懂话外音,言外之意等等,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听的基础之上,还要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培养,说的作用往往是很大的,要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要能够正确的、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能够以最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一点上,要多多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培养,多鼓励学生发言,多给学生自己表达的机会,只有多说,才能够敢说,才能会说。第三点,读的能力,首先,要学生能读懂文章意思,读懂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读出文章的特点,并能够对文章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归纳,这一点是极为关键的,学生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培养,写的能力。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素质教育对于语文教育的最终的目标。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训练,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够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所以,初中语文教育者们要多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培养,多开展写作课,多多对班级上的优秀文章进行评比,同时,鼓励学生对读报、多读书,多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秀的写作方式,多学习优秀的写作习惯,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能够在长期的训练之后,以清晰的语句来表述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高效的素质教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