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学论文

财务学论文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财务学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财务学论文

财务学论文范文第1篇

1教学内容多且难度大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相对孤立,内容详尽琐碎,注重介绍理论方面的条款,内容设计也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高职学生多喜欢形象、具体思维,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前缺少会计行业实践认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熟悉,很难掌握好财务会计知识。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金融资产和减值准备等,对学生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2知识更新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的阶段,是变革时期,修改很频繁。2014年上半年刚讲过利润变和长期股权投资,结果2014年7月份这两项准则就变动了,这些实际的变革都要求“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了知识更新的特点。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我国理论教学是文字性的,看着课本和文字来练习业务的处理,而实践教学也好,实际工作也好,每笔业务都没有文字,都是看着原始凭证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如何看懂原始凭证,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学会。

4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大多学校财务会计的教学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并认真记笔记,然后课下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已学知识。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5能力考核上的不足

大多数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书面闭卷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也是理论知识及会计的账务处理。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学习,到考试前两周,通宵达旦地复习书中的知识,翻着上课的笔记。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二改革内容

(1)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正确定位“财务会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2)转变教学理念,进行开放式教学,定期把学生带到校外实训基地,如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由实训指导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现场教学。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3)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表达及创新能力,将财务会计课程按工作技能要求,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目的性强地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课堂随身携带笔记本,每一个知识点开始前,教师会提问,让学生先想出自己所知道的与该知识点有关的实际案例,然后教师再列举情景,教师不再板书。因为教师板书学生只听的话,印象不深刻,所以教师讲,让学生自己写下来,这样学生可以边写边消化、边理解。有些知识点教师认为学生预习能看懂的,教师让学生自愿上来讲,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课内实训中,教师会在课堂中留有时间让他们练习,然后让他们上讲台说答案并讲出原因,教师再纠正补充。(4)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不常见的业务从必修课中剔除,转变为选修课。由于该门课程是初级会计师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为了响应“岗、证、课、赛融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备课时还要参考初级会计实务考证大纲的要求。(5)教材与岗位、业务一体化。(6)教学方法、手段多元化。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知识串联法、教学岗位化流程化等方法;建立企业仿真模拟实训室,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一体化。(7)加强实践教学,深度校介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争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并且实训环节要组团队、分岗位进行。(8)改变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论为主变考核职业能力为主。(9)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够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三改革目标

本文以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校介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介企合作,形成校介企3方共同育人这种新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岗、证、课、赛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大批量会计专业人才,还可以为学校知名度的远播和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四可行性分析

(1)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及学校未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教学改革的支持。(2)项目组成员、教学团队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项目组成员中有2名副教授,6名硕士,已经完成多项省、厅级教研、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敬业负责,在研究能力、时间上以及实施上能够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开展。(3)12年以来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逐渐总结出了适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4)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始出现。(5)多年的教学使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6)从2007年开始,我们重点加强了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立了ERP和会计分岗实验室,为本项目提供了实验条件。(7)有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够实现“行业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

五实施方案

财务学论文范文第2篇

美国社会经济学家科斯曾经提到过:“财务会计是企业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这句话蕴含着很深的公司内涵问题:不同资源对所有权与财务会计演进的动力是一致的。总而言之,研究公司内涵与财务会计的核思想就是发掘财务会计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及其中的内在规律。而若要发掘其内在规律,必须从公司内涵的角度来分析财务会计本身所存在的学术性基础问题。费孝通先生站在了给社会带来的效益的角度将公司描述成由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四个不同的资源要素的不完备契约组合。这是对公司内涵的宏观性描述。实际上,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将会对应着公司不同的特性,也决定着不同的资源在企业组合中所存在的地位,并借助财务会计的传播功能表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内涵与财务会计有着本不离质的密切关系。从深层剖析,财务会计衍生于资金所有权,是资金标价分工和专业化的成果。在资本市场上资源拥有这将通过财务会计的方式把公司资产体现于账本之中。这种约定对公司财务以及资金计量方式形成了初始合约。公司合同的出现也使社会资本是流动资本转化为固定资产并予以标价,同时也出现了专款专用用来投资。显然,以外在物质形态出现的生产要素是这种契约组合的最初体现,若仍未落实物质与价值形态的可借助资本市场的拆分。其资源的拥有者将会变成物质资金的投入者,来获取公司的实际掌控权。很明显,在这种控制理论下,对资金定价及考评的要求衍生了按照资金资源拥有者的意思确定并计量属性传达的财务会计消息,归属于单方面私有契约属性。但是,现阶段企业最重要的丰收就是人力资源的特征和功能不断地挖掘着,找到了创造公司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当代的公司资源契约中,财力资源已经表现的越来越消极了,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虚拟化,被动化。而公司发展的潜力主要还是依靠于人才的推动,因此,不应该把人力资源结合到企业剩余的关系简简单单用激励来解答,更应该是让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取得公司所有权。与之俱来的是,人力资源所有者的确定必然有利于扩展企业权益的范围,而以前针对资金所有者的会计体系也遭到了挑战和质疑。并随着公司的发展而逐步的发展着,资金所有者关于公司的掌控权也出现着分化和裂变,社会会计就是公司财务资本内涵的一个特例所指。因此,随着对公司内涵的深入了解,不同的公司会体现出不一样的政策安排,而安排的核心目的是确认哪种资源在契约组合中占主导地位。从最初的简单的货币资源所有者为主导的公司掌控权集中制度逐步分散给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资源、人脉资源的所有者,并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不完备合约,单独的核心资本在公司中不好分辨,因为不同资源的所有者在企业中逐步建立了所有权共享制度,然而,精确确认与计量企业剩余以及在各个资源所有者配置之间需要一个计量方式或者计量部门,这无疑就应该是财务会计部门所擅长的。

二、公司管理与财务会计站

在在企业管理的不同视野上认知,财务会计领域也从学科的角度探究其内涵,并希望完成企业管理和财务会计之间相互发展互助性,这种互助性来源于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柯林斯结合相关的社会学理论传统,所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来解释。在该理论中,柯林斯结合相关的社会学理论传统,系统阐述了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渊源、构成要素、运转机制及其应用。通过互动仪式链模型,作者把微观分析扩展到了宏观层次,从而对社会分层、社会运动与思潮、社会冲突、思想发展及知识分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作者强调的以微观为基础、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观点代表了学术界的一种新的综合性的理论倾向,为许多社会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因此,该理论被认为是寻求财务会计与公司管理契合点新发展的重要成果。目前主要的研究范围可以总结如下:

(1)不同的企业管理结构中的财务监管问题;

(2)企业管理框架下的财务管理导向问题;

(3)互动仪式链中相关利益者的财务监管体制探究;

(4)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研究;

(5)企业管理框架下与财务信息的质量型相结合的探究分析;

(6)企业管理与财务信息造假的剖析,等等问题。很明显,当代对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契合点剖析的理念是: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普通型叙述,引入闭着的管理理念,寻求财务会计与管理理念的契合点,从外在上进行融合,引出结论。剖析企业管理与财务会计的契合点还可以利用自愿性披露公司会计信息的原则,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源已经成为能否竞争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自愿性披露信息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企业拥有较好的声誉,就意味着能引来许多投资商投资。因此,为了赢得良好的声誉,企业应该提高其财务报表的质量,自愿性的披露外界所关心的信息,来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顾虑,提高企业的价值。企业自愿披露会计信息同时也是为了引起投资者对企业的兴趣。当宏观经济整体萧条时,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通过自愿性披露企业信息,报告其良好的业绩,以便长期保持市场对其的信任度。中等的企业也会通过做出优秀的财务报表来显示自身的竞争优势。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也会自愿性披露其经营成果,期望引起投资者的注意,来增强企业对其未来成长情况的信心。站在社会学的角度由此看来,企业管理与操作与财务会计理论密切相关,因为自愿性披露体现出不同资源所有者相互制约的财务会计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模型理论的实现程度,简而言之,持久性经营的良性发展依赖于财务会计的披露。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可以被看做是为了公司持久性经营而贯彻信息披露的一种政策性安排。

三、公司内涵、企业管理及财务会计的逻辑契合点

资本保全笔者以实证性研究分析了公司内涵与企业管理、公司内涵与财务会计以及企业管理与财务会计间的逻辑契合点,那么,公司内涵、企业管理和财务会计三者之间的契合点又如何呢?笔者认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资本保全观念将这三大板块融为一个完备的理论构架中,这一理论构架可以描述如下:

1.资本的价值

要借助企业的不断运作和发展才能实现其增值保值的过程,然而对于当代公司内涵的了解也从过去货币资源的发展到现在资本观念的进步过程,简单的财力、人力二分法在内涵上有着缺陷,然而货币资源、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资源、人脉资源的分权掌控则是解决企业现有问题不足的根本。资本演进从过去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为现如今的货币资源、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资源、人脉资源,它们虽然各自有各自的内涵和范畴,然而对于公司这一不完备的契约组合来说,它们四者对企业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核心作用,并且相互间存在着依存性,具体表现在货币资源和人脉资源的帕累托斯最优化,人脉资源和动力资源以及企业家才能的内联性,即社会人脉资源是动力资源和企业家才能的基础,而动力资源和企业家才能又是人脉资源创造条件的前提。

2.基于资本的内涵

是套期保值,因此,现代许多商家的最终目的就是使自己的投资资本的在保值的基础上利益最大化,而这正是建立在不同资源所有者之间的博弈行为,根据社会经济学中博弈的最终结汇会表现为企业管理的政策性安排和实施。换而言之,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不同资源所有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具体机制,因此寻求利益最大化也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基于不同的公司对资源概念看法上的差异性而导致了两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发生,即“股东至上”理念与“管理掌控权多元化”的理念,费孝通先生的资本保全内涵也恰恰衍生在传统保全思想和现代保全思想之间,而传统保全思想和现代保全思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平衡发展的,这也是企业掌控权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局,以不同资源为核心的企业必然有着对应的价值保全理念。

3.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陈奕玮同学以经济学与社会学相结合来剖析会计发展对企业的影响。他认为经济法的改革与变迁对财务会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其从外在逐渐的内化到企业的发展,使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受到巨大的冲击。因而,公司财务会计模式的变迁很大程度得益于资本价值保全理论的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资源与会计模式之间存在着相应的对应关系,因为,企业资本和资源保值的观念的选择的重要核心就是企业的会计模式。总结以上三个方面的观点,以上三方面观点把公司内涵、企业管理和财务会计三个不同的概念融为了一个理论构架当中。但不可忽略掉的是,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和公司内涵还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影响,这恰恰符合了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模型。

四、总结

财务学论文范文第3篇

《财务分析实验》课程一直缺乏合适的教材,传统的财务分析实验课往往根据理论课的教材设计实验内容。而现有的《财务分析》教材,要么针对一本学生,内容过于复杂;要么针对高职高专,理论稍显薄弱,真正适合独立学院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由此,本文将现有《财务分析实验》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以下五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为行业分析,要求收集整理企业所在行业或拟进入行业的相关资料,结合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明确企业自身的地位以及应采取的竞争策略,权衡收益与风险,其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第二个模块为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利用水平与垂直两种分析方法,对企业最近三至五年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此模块一方面帮助学生找到财务分析的重点项目,关注重大或异常变化,另一方面对财务报表去伪存真,揭示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接下来的财务指标分析奠定基础。第三个模块为财务指标分析,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之一。传统的财务分析教材一直以来都强调指标的全面性,指标口径有很多选择,且指标的标准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如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标准值为2,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目前比较合适的值应为1.5。本文认为,指标的选择应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强调够用就好,关注实用性。引导学生从自身岗位设置出发,有侧重地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及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企业财务效率,最后利用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综合系统评价。第四个模块为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是本课程的难点,由于此部分内容需要以《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为基础,因此本文拟将其作为选作模块,只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开设。在此模块中,学生首先需要将企业经济活动分成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两部分,继而编制管理用资产负债表、管理用利润表及管理用现金流量表。其次,利用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对管理用报表进行分析,并利用连环替代法定量分析各因素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程度。与模块三中的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相比,改进的杜邦分析体系数据更合理,结果更科学。第五个模块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要求结合上述分析,指出所选企业的薄弱环节,继而提出管理建议。重组整合之后的课程内容,可以层层递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信息过滤处理能力→财务报告阅读能力→指标分析判断能力→报告写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财务分析实验》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结合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启发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案例及感兴趣的角度,启发学生理解数据增减变动意味着什么,进而看清数据背后隐藏的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由此,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从案例选取到最终给出管理建议的全部过程,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案例式关于《财务分析实验》课程中案例的选择

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引导学生选取某一上市公司作为自主案例。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总计超过两千五百家,为学生自主案例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是由于上市公司本身的错综复杂,使得学生在案例选取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这就需要老师适当加以引导。选取自主案例的标准为:第一,所选案例的业务不要过于复杂,否则不便于指标的计算与理解。第二,所选案例上市时间至少超过五年,否则不便于进行趋势分析。第三,所做财务分析是基于母公司报表而不是合并报表,但要关注关联方交易。二是浙江地区民营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可以引导学生以家族企业作为自选案例。这样一方面可以结合地域特点、采取实地调研等方式获取相关资料,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分析结果应用于实践。但受到企业规模、所处行业等因素影响,不便于找到可比企业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分析技术和分析方法真正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宏观环境、产业政策以及熟悉温州地区的经济特色。

(三)讨论式引导学生自由分组

每组3~4人,小组内部可共享行业信息,但每人有不同的岗位设置,针对所选企业分别从银行、投资者、管理层等角度进行分析,不同的角度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如银行侧重偿债能力,投资者侧重盈利能力,管理层侧重发展能力。给学生安排展示分析结论的时间,引导其余同学共同讨论、加以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亦可根据学生分析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点难点,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延伸式除了课堂教学之外

可以结合校内开设的其他实验课程,构建完整的实验体系。可将《财务分析实验》与ERP沙盘模拟相结合,指导学生在模拟企业运营的过程中通过财务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亦可与我院成立的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深入企业进行分析实训。这种从课上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企业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财务分析产生更具体更深刻的印象,深刻体会到财务分析作为现代社会管理工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实训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避免出现日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大量数据却无从下手的情况出现。四、创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财务分析实验》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考核方法,即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分析成果,结合该生日常表现给出成绩。这种考核方法侧重结果而忽略过程,而《财务分析实验》是一门注重能力培养的课程,因此需要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评价应由不同群体从不同角度共同完成。可由教师、小组成员、学生自我三方面分别评估,每一方面各有侧重,教师侧重于最终形成的分析成果和该生日常表现,小组成员侧重于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学生自我侧重于自身优势与不足。每一方面给出相应分数并配以相应权重,最终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即综合成绩=教师评价×40%+小组成员评价×30%+学生自我评价×30%。这种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有利于培养职场所必需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三、总结

财务学论文范文第4篇

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集中在对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目标企业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内容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来设计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目前,对于岗位和工作内容的分析已非常具体详细,也较为准确,但工作任务的设计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企业会计岗位中接触到的工作任务是以原始凭证为载体的,会计人员总是通过原始凭证、相关文件来识别经济业务,然后执行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会计工作规范,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工作任务设计,并不能完全实现按原始凭证来进行任务设计,一是因为会计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要比实践中涉及到的更深入,无法用原始凭证来进行表达;二是因为有些业务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涉及到不同的原始凭证,教学设计会非常麻烦;三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完全的实践工作经验,不能还原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凭证。所以我们设计的工作任务往往浮于对原有教学内容的拆分,并没有真实体现企业的工作过程。

二、教学理念

深入企业进行实地的顶岗和调研,我们发现,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学理念是与企业不接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强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会计人员要在对经济业务进行正确处理的同时监督经济业务,杜绝不真实、不合法的业务发生。而在企业中,配合业务完成工作进程,是企业对财务人员更为迫切的要求。因为在一个制度完善的企业里,经济业务的办理会有规范的流程,健全的授权审批制度和合理的预算制度。比如说费用的报销,经办人员会根据业务流程来办理报销手续,授权审批制度会进行审批权限的制约,有权审批的业务经理会综合考虑部门、业务的总体预算后给予或不予报销。所以,审核的关键点应该在业务主管而非财务人员。一笔业务如果按正确的流程,经有权限的业务主管审核无误,财务人员应该基本信任业务本身真实性和合法性,加快业务办理速度。财务对于业务应该是配合,甚至是服务于业务的态度,而不是持续的质疑。二是我们强调“不做假账”的职业素养,并在各门课程的各个环节倾力培养学生的这一素养。但其实在一个稳定运行、合理赢利的公司中,会计人员会根据利润或税务的目标,在年初时做全盘的筹划,执行过程中进行相应控制,到年底时,基本可以得到想要的财务数据结果。如果到了年末再去做单笔的账目调整,很容易就被审计和税务发现,单位和会计人员都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所以高明的会计人员只有筹划与控制,没有“假账”。三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工作任务去收集相关信息,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进而掌握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的弊端在于,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拿到业务后,马上想到应该怎么样进行账务处理,把业务处理完成了,任务也就完成了。但在公司里,特别是财务分工比较细的大公司中,固定岗位的财务人员面对的业务往往是单一业务的不断重复。账务处理因为重复,变得简单,在工作中是重点并不是难点。财务人员在职场上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做好账务处理是不够的。那么,什么是更重要的呢?在同一岗位类似业务日复一日的重复中,管理层对财务人员的更高要求是拿到业务后能够思考:风险点在哪里?如何控制,并给出合理建议。而按原来的教学思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可能很难适应企业的更高要求。

三、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中,我们反复强调的内容可能在实践中并无用处。比如:“在途物资”科目,我们在原材料和库存商品业务中花很多力气介绍,但在买方市场中,企业一般不确认“在途物资”科目。当买方强势,买方会要求卖方将货物送至买方指定仓库,经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并由业务人员将发票提交至财务,财务部门才会确认存货和应付往来。买方一般不愿意确认未收货的在途存货,一方面这会增加资产持有风险,另一方面影响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再如,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条件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也自然将这一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在企业操作过程中这一业务却非常简单,一般来说,企业确认收入的标准就是是否开具发票,以开具发票作为收入确认的时点,而是否开具发票又是由业务人员根据业务流程来确认,并非由财务人员来掌握。主流的财务软件也将发票的开具设置为自动生成收入确认的条件。反而是在审计环节会将收入的确认作为审计要点,所以,财务会计课程对于收入确认的介绍角度是否应当重新斟酌。

四、教学案例设计

财务学论文范文第5篇

从高校财务生态入手建设良好的内控环境

1.建立合理财务组织构架为内控体系打好基础。财务部门的组织构架:第一级为部门负责人(处长);第二级副处长;第三级其他业务科室。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全面负责监督、检查及财务分析工作。内控部门直接对处长负责,其他业务科室由副处长负责。细化内控部门工作职责,针对工作流程找出风险点,详细分析风险,把风险划分为三个等级,依据风险等级确定内控部门工作主次。各业务科室随时接受内控部门的检查。在业务科室的职能设置时实现互相牵制。

2.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原则设置岗位。各业务科室工作职责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原则设置,初步隔离风险。这条措施在财务工作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高效与控制达到平衡。每一步具体业务办理通过两个及以上环节。

3.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轮换制度。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轮岗年限,岗位轮换成为一项刚性要求,任何岗位没有例外。实现刚性轮岗的基础是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均衡,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要考虑轮岗要求,要有人才储备,加强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工作流程标准化、工作岗位的科学设置也是影响刚性轮岗的重要原因。

4.借助先进技术推进内控执行。借助先进技术把风险控制嵌入到财务系统,把授权、预算、项目等控制手段完美地在系统中体现,在业务流程执行的过程中,完成控制。

5.建立内控制度的实施与评价体系。内控部门组织内控制度的实施与评价。首先,内部控制部门在人员配备上一般要求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高,且配备的人数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具体工作为:(1)负责工作标准化流程的建立;(2)按照风险等级确定工作目标,对风险较大或影响较大环节实行直接控制。收入模块中应收款项的设置;银行对账单对账、银行余额平衡表的编制;财务网络平台管理;预算年度控制数的生成;项目添加等方面实行直接控制;(3)实时监控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实施;(4)开展内部控制检查,实施内控制度评价。不断推进内控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