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控管理

财务风控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财务风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财务风控管理

财务风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通过对当前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开展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普遍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制度不够健全、内部监督和审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导致地勘单位财务风险一直居高不下,资金利用率较低,单位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给地勘单位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为了打破这一现状,地勘单位应该针对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致力于全面提高自身内控管理水平,严控单位财务风险,促使地勘单位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从而在新时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地勘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地勘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内控管理是地勘单位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该项工作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地勘单位的执行力和经济效益。加强内控管理,可以避免地勘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员工操作不当而遭受经济损失,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应对问题;全体人员各司其职,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内控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作用就将得以最大化的展现出来。与此同时,地勘单位的各项决策都会得到全员的大力支持,将会被迅速落到实处,地勘单位的工作氛围更好,凝聚力更强,进而获得稳定而丰厚的利益回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单位发展前景也会一片光明。

(二)有利于规避风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充分体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意味着只有每个员工都严格遵守地勘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操作,才能避免出现危害单位利益的行为,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风险也能被扼杀在萌芽之中。加强内控管理是实现上述理念的有效举措,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能够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让单位员工明晰自身职责并予以落实,时刻保持警惕意识,有利于促进地勘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降低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进一步扩大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为地勘单位创造更多发展契机,地勘单位就会在经济新常态下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三)有利于提升地勘单位的形象

地勘单位外在形象受到内控管理工作效果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加强内控管理,严格履行自身社会职能,向全社会展示地勘单位为自然资源勘查、探测、开发和利用做出的巨大贡献,地勘单位在社会公众心中就会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地勘单位打响知名度,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强化内控管理还会大幅提高地勘单位的信誉度,赢得大众信赖,使得地勘单位获得更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机会,在合作的过程中还不会轻易出现经济纠纷,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因而得到了良好保障,给单位的转型升级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管理问题分析

首先,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野外作业上,很少关注内控管理,内控意识相对淡薄,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更是全权交给财务部门负责,单位其他部门不能认识到自身在财务风险防范上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不能够全程参与、相互监督,在出现问题时反而一味的推诿责任,使得地勘单位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地勘单位正处于民生地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仍然会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未能制定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实行企业化运作,导致地勘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更容易遭遇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不健全必然会让单位在风险来临时发生更大的经济损失,地勘单位的发展脚步也会受到制约。最后,在内部审计方面,部分地勘单位虽然组建了审计部门,但是该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工作容易受到其他部门的干预而流于形式;而且地勘单位的内部监督不到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不能严格落实监督职责,地勘单位领导对于经济活动开展情况缺乏了解,制定的决策缺乏合理性,难以对地勘单位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二)财务风险防范问题分析

1、战略方案不够完善

以往我国地勘单位可以享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和财政拨款,在行业中的地位超然,无需考虑与其他单位竞争,使得地勘单位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都比较薄弱,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阶段,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运作成为了必然趋势,需要与其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地勘单位却没有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战略方案和战略目标,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应对,财务风险的来临给单位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倘若地勘单位不能够提高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单位未来发展前景将会堪忧,甚至会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2、盈利能力相对薄弱

一般来说,地勘单位获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拨款,然而地勘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地方财政拨款更是十分有限,致使地勘单位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少之又少。地勘单位通常需要先将资金用于支付员工薪资和福利,再用于开展地勘业务,对于资金的分配却缺乏合理性,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充分重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将预算指标的完成程度与考评体系相结合。在地勘业务开展过程中缺少有力监督,资金浪费现象不能被及时发现,得到遏制,导致结余资金所剩无几,甚至有些地勘单位会背负债务,承受着沉重的资金压力,地勘单位有较高的概率会遭遇财务风险,单位发展举步维艰。

3、资金结构不合理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勘单位的资金筹措方法较为固定单一,通常是从银行处得到贷款,没有考虑利用其他金融工具来拓展筹资渠道,一旦政策发生变化地勘单位无法得到贷款,地勘业务就会陷入停摆,地勘单位也会面对经营危机;或者是地勘单位获得的盈利不足以偿还贷款,严重影响到了单位的信用度,银行贷款门槛会随之加高,地勘单位支付本息后获得的利润变少,无疑会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地勘单位的资金配置不当,忽视了债权单位的违约问题,使得资金的使用周期变短,单位盈利能力变差,财务风险上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不能保有原本地位。

4、信息搜集不够精准

地勘单位在制定决策之前通常需要从外部市场采集真实完整的信息,受到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不对称的影响,这些信息是难以成为单位决策依据的,只会加大地勘单位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仍然运用传统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有些关键性信息被遗漏,市场信息的分析也不够深入,更没有将竞争对手散布的不实信息及时筛除出去。这就容易导致制定的融资、投资决策可行性较低,执行此决策会将地勘单位引向错误的道路,加剧单位财务风险,扩大单位经济损失,地勘单位在行业竞争中还会成为其他企业的垫脚石。

三、地勘单位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内控管理意识

实际上,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与地勘单位全体人员密切相关的工作,理应得到单位全员的高度重视,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到相关工作的重要性,运用自身的知识能力来应对财务风险,地勘单位才能获得可观效益,保持稳定发展。基于此,地勘单位领导应该明确经济新常态下单位转型和改革的迫切性,树立良好的内控管理意识,将遵纪守法的思想贯彻给全体员工,让他们了解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应承担的严重后果,彻底打消员工的侥幸心理,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在宣传方面地勘单位领导应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手段,如邀请知名专家到单位讲座,或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向员工推送文章,唤醒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取得的效果会非常理想。通过普及内控意识,让员工清楚财务风险防范人人有责,如果单位受到经济损失会让自身利益受损,那么整个单位内部都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全体员工协同努力,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推动着地勘单位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要想保障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落实,就要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将每个部门及人员的财务管理职责予以详细划分,避免他们工作职责的交叉和遗漏,这样在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中各个部门就会保持有效沟通与合作,出现问题时也能协同起来将问题快速予以处理,防止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应立足于地勘单位所处的内外环境,以单位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托,始终坚持人本思想,鼓励员工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用于对内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这样的内控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作用,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将会更为突出。与此同时,考虑到地勘项目周期比较长,说明在短时间内很难收回成本,地勘单位要想保证资产安全,就要建立项目评估制度,慎重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周期,确保投资收益和风险相对均衡,还要加强投资内容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单位资产结构。另外,考核与奖惩机制的建设非常关键,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给予他们合适的薪资和福利待遇,那些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也会得到相应的惩戒,有利于调动单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对单位的归属感,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都将得以高效开展。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地勘单位的运营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一个重要类型,也是比较难于应对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勘单位的运行机制落后,风险控制意识不强,而财务风险的诱发因素和造成的危害都比较多样化,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难度较大。所以在新时期地勘单位应该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在财务风险来临时迅速做出反应,降低单位风险损失,财务风险就不会成为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的因素了。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地勘单位能够准确把握信息内涵,更为科学高效的利用信息资源,与自身经营发展实际相结合,抓住发展契机,迎接各类风险和挑战。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采集和分析数据信息,不仅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有所减轻,他们的工作失误更会大大减少。地勘单位得到的信息更加精准,单位领导作出的决策更为科学,将会推动地勘单位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成为市场经济模式下行业中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四)开展多元化培训工作

加强对地勘单位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可以让员工与岗位工作更相匹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会达到更高水平,地勘单位内控管理效果也会更加卓著。考虑到地勘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全体员工都具有一定关联性,单位领导应该根据岗位工作要求来制定培训计划,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运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以提高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切实保障培训效果,员工在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就会有十分亮眼的表现。业务财务一体化是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员工能够积极摒弃传统落后的观念,通过将财务管理新思想、新技术传授给员工,增加他们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地勘单位内控管理手段和财务风险评估能力。地勘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拥有了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将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地勘单位的发展速率也会不断加快。

(五)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两项工作,在地勘单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了解地勘单位当前业务活动的实施状况以及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通过内部控制则可以促进单位业务活动的高效化开展,最大程度的降低单位风险,保证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优化有利于提高单位的内控水平,让单位可以少走弯路,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大幅度的增强。要确保内控体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实现对财务风险的严格控制,加强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完善势在必行,这有利于促进内控管理制度的落实,在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应有作用,财务信息也能够保持真实性和可靠性。地勘单位应着重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对内控机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对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另外,地勘单位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着重对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数据与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和监督,将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到一起,保障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是一项关乎地勘单位生死存亡的大事,在地勘单位转型和改革的今天,必须要认识到思想意识的落后会让自身在市场竞争中落后于对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就要积极实施创新,制定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相信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必然会让地勘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取得理想成效,单位领导的决策更加科学,地勘单位的盈利能力得以增强,可以在市场上稳定立足,终将实现地勘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运年.勘探单位如何加强财务风险内控管理[J].财会学习.2019(01).

[2]齐琳.地勘单位如何加强财务风险内控管理[J].财会学习.2018(08).

[3]卫晓莉.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薄弱环节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7(02).

[4]曹义新.内控管理在地勘单位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井矿盐.2018(04).

财务风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竞争;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企业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实力不断提升,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竞争压力加大,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确保企业稳步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应对、有效规避,才能夯实基础,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涵义

内控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企业内部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监督。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将内控管理贯穿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能有效解决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有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不规范的营销行为和监管缺失等情形,保证财务工作顺利进行。企业为了在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能正常有序和合法运行、有机协调,提高经营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长期坚持内控管理。财务风险范畴较广,分为狭义和广义的。狭义只是涉及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不确定的损失,包括债务融资引发的风险。广义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和盈利,既会带来危险也会带来机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所有的生产和经营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营销都有可能会发生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死,所以,企业为了避免各类风险引发的不良影响,应该加强防范,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水平。

二、国内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国内大部分企业可充分意识到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逐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缺失,思想上不重视

一是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不重视。在企业中,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负责人,而当前大多数管理者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了解并不深,由此制定的制度不具备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还有部分企业从根本上不关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对风险预测缺乏敏感性,以至于作出错误的企业发展判断,造成企业的损失。二是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制度的管理对象不重视。当前由于企业对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宣传力度较小,企业员工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的了解并不深,同时因为企业员工所处的特殊位置,他们是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对象,本身对监督管理存在天然的抵触心理,更不能自觉自愿地服从管理,从而导致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成效不明显。

(二)长效机制不健全,无章可循

强化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不仅要有完善健全的长效配套制度来支撑,还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规划统筹实施。而当前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制度的不完善是在绝大多数企业中都存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国内中小型企业,他们更关注的是短期的收益,缺少长期的战略目光,导致这些企业忽视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出现制度不健全缺失的情况十分严重。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缺失的情况下,两者的工作内容也只能一个形式,组织机构涣散,管理意识差,责任不明确,反复发生重复工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以上情况的根本点都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这些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在风险。

(三)监督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

当前,虽然部分企业制定了相关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管理者由于各种压力和利益驱使时在执行制度时执行不力、执行效果有折扣,到被管理者不喜欢自己工作时被条条框框管理,同时由于很多的企业也不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因此内控制度从上到下都缺乏执行力,使得制度成为纸上谈兵,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阻碍企业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管理的顺利完成。

三、如何做好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

为了让企业做大做强,让其能够持续发展,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一是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认识。企业管理者要将企业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不断吸取新知识、加强管理,重视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给员工做好榜样,在企业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企业中强化奖励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企业文化,发挥作用,形成按章办事的良好风气,同时积极接受群众监督,采纳群众意见,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预测企业发展风险、防控风险,促进企业发展。二是提高企业员工加强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认识。企业员工是企业的形象,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实施效果造成影响,企业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学习,同时结合一些先进企业的成功企案例进行讲解,查缺补漏,然后将其吸收的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二)健全机制,完善制度

企业要想做好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首先需要的就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长效机制,通过评估机制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起到预测风险、防范风险的作用,并且推算出导致风险的相关因素,找到解决措施,以此来加强控制风险能力。同时,制定的内控管理制度及执行必须对企业多部门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其有效实施,这样才算是一个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应该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不间断地调整内控管理制度的内容,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

(三)强化监督,确保落实

企业监督管理的完成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到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完成。一方面要为内控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独立组织机构,同时将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同时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经营和管理目标中进行统一规划。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做到要求明确、流程标准,奖惩严格执行,问题及时纠正,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总之,为了保证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实施效果,必须要通过多种举措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才能形成强大合力,结合当前社会形势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让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创新企业经济收益,推动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当前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控现状来看,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工作和运营。企业根据市场现状,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利用现有的政策、制度,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制度,同时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高度重视监督管理,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内控与财务风险防控的管理水平,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强风险的预测以及防范能力,不但能让一个企业发挥其自身的竞争价值,还能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其经营能力,促进企业良好发展,达到最终的经济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肖丽红.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

[2]王珏.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问题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6(06).

[3]张敏.现代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探讨[J].会计师,2017(04).

财务风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控;风险;防范

引言

内控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但基础前提必须是保证内控管理的科学性。对此,国有企业必须要正确认识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内涵,再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使企业的内控管理科学有效。

一、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概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概述。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经营、运行中的重要部分,通过科学的监督、控制手段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使企业始终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比如避免企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出现资金链断裂和财务舞弊等行为。同时还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活动进行分析,了解其中潜在的风险,并分析风险的影响大小,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对科学的管理措施,使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

(二)财务风险防范概述。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上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的内部发展因素引起的,比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因自身的因素无法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的现象就被称为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是受市场大环境变化和不可抗力因素产生的,致使企业的业绩和经营状况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出现经济、声誉危机。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必须要了解财务风险因素,既要兼顾狭义财务风险又要兼顾广义上的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全面,促使企业在自我管理中实现风险控制。

二、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一)财务内控层级架构不完善内控层级架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管理层次上,多为直线型组织结构,缺少灵活性,且管理决策较为集中,效率不高,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沟通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风险防范。同时,在这种组织架构下,一旦出现问题,仅信息的传达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容易导致风险不能及时地进行控制。

(二)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根据笔者对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可以得出,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存在全面性不够,没有贯穿始终的坚定意识,同时,在制定财务预算时,与企业实际发展不符,存在形式化现象,需要在后期不断调整预算内容,使得预算工作的落实和开展,难以达到理想状态。除此之外,企业的计量标准和考核制度标准未能统一,使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操作性不够规范,导致内控管理无实际意义。

(三)财务风险管理预警和评估机制不健全。财务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中必须遵循系统性、超前性、充分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预警和评估机制。但目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并不具备上述条件,导致资金不能得到合理控制。具体来说,在企业中财务部门是重要的资金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控,并由审计部门负责事后监督。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在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前对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警示,且没有全过程参与到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对资金的了解存在不准确、滞后等现象,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外部审计通常是年度进行,审计工作的结果也就更加滞后。加之,融资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系统的联动体系,财务指标的预测和分析也就无法发挥作用。

(四)现有信息控制系降低工作效率。目前,企业引入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十分常见,但如果操作不当,不但不能发挥其便捷性作用,还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首先在信息化风险管理中,过分强调信息部门的职能作用,使信息部门的决策立于很多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譬如在账户处理、数据查询、差错变更的环节,都必须经信息部门的审批,同时还需要保证项目业务部门的配合,才能共同处理这一件简单的业务工作,大大降低了财务效率,同时财务部门的权威性也大大削弱。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存在不足,对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带来较大的威胁,增加了信息丢失、泄密的风险。上述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

(一)改善层级构架。为了优化企业的整体结构,可在传统的直线型结构上融入事业部模式。简单来说,事业部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类型进行划分,比如产品、地区、客户等,再根据其特点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就可以采用直线型的方式进行业务管理,将重心放到战略层面,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经营管理专业化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省去日常决策中层级不断传递的过程,减少沟通成本。但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各个事业部门均设置了职能部门,就需要对各个部门的权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流程的权限分配,要合理把握内控制度,否则就极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因此,在两种结合模式下就需要根据两者的特点开展内控管理。首先,在组织架构方面,必须要明确集团总部与下属单位的关系,并根据两者的职能划分科学的工作目标。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同时企业领导者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且后期的落实中不能空喊口号,必须要落实在风险管理系统上,从而使后期的招标、项目回款、资金量报批工作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同时,为了保证现有制度的科学合理,还可由外部专业咨询机构对现存制度进行评估,了解制度是否存在不合理现象,以便及时优化,为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最后,企业必须要构建一个完善的预警制度,并保证与之相关的部门都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预警系统,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保驾护航。

(二)完善系统变更的相关控制。完善系统变更中,主要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即系统变更的相关控制、内部控制目标、系统变更与开发的控制目标。首先,完善系统变更的相关控制,要构建自己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且保证数字化管理的管理工作与风险控制要素相符。其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目标。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构建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帮助内控制度的运行。因此,需要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制度有机结合,还要做好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加强企业的系统的安全等级。具体可通过引入先进的系统程序,或是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开发相应的系统,进一步满足企业对业务的需求。系统的变更要安排专人负责,并且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数据迁移、变更流程和内容的明确,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资料不被泄露。最后,系统变更与开发相关的其他内部控制。①在系统变更和开发时,系统有关负责人要通过ERP系统的OA平台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再由信息系统的开发部门进行系统的变更和处理。并设定具体的受理时间,如10个工作日内。②对系统开发、变更进行监控和评估工作,当系统开发部门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开发蓝图后,还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系统开发时间、资源进行评估。在开发中要及时地更新开发状态以及开发进度。③系统开发完成阶段,应由专业和人员和负责人共同完成系统的交付,且对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保证后期应用的顺利开展。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重要的评价和监督手段之一,通过内审可以了解企业制度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性。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中,要遵循透明性、独立性、公开性的原则。首先就需要先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受其他单位、部门或是个人的影响,比如内部审计部门领导直接受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从而避免受到外部的影响。其次还可以采用轮岗制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贪污受贿,使内部审计制度符合透明原则。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则可以由专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审计部门完成审计工作。最后,还可以借鉴外部审计的方式,使各部门之间的交流配合更加紧密,有效节约时间,提高审计质量。要将监督日常活动的范围扩展到每一个部门、包括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保障企业财务工作的安全。还可以建立治理层邮箱或是匿名举报的方式,鼓励员工对舞弊和资金使用不规范现象进行举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四)完善监督措施和机制。合同如果管理不当也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要从合同签订到后期的管理都需要由专人负责。首先,在合同的签订时,要对合同内容进行仔细研究,是否符合企业利益和公平性。其次在后期签订后,要进行统一编号,形成连续、分层级的合同编号,对其进行管理。最后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要使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并由法务部门审核后,再由有关部门进行合同签字和法人盖章。避免因合同管理出现财务风险。结语以上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进行了分析论述。由此得知,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一旦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对国有企业的经济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同时还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立杰.国有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及风险控制研究[J].商讯,2020(23):116+118.

[2]贾宏国.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纳税,2020,14(20):107–108.

财务风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增大,如何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稳定且可靠的资金支持,成为企业获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税务成本控制作为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重点,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直接影响着企业长期发展以及企业经营资金链的稳定性。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加强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力度,降低企业在税务风险上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一、财务管理中控制税务风险成本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据有利地位,不仅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后盾,同时还要确保企业能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收入的多寡由投入的资本决定,在盈利收入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控制税务风险成本成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通过提升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税务风险成本支出,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风险,以保证企业经营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有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健康的市场环境。以国有企业为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其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对我国整体税务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严格遵守相关税务制度和规定,加强税务风险的识别能力,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拓宽成本控制的辐射范围,保证整体税务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对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性,维持市场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切实落实相关财务管理措施,对保证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效果,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外部原因造成的税务风险。税务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申报纳税工作也较为复杂,造成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企业与税务管理部门对于税务政策的认识存在差异,导致税款征收出现问题,引发企业税务风险;其二,不同税务部门对税法和税收政策认识存在差异,导致纳税工作结果出现差异,产生税收风险;其三,市场环境变化、国家政策影响等也是导致税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部因素。我国的税收政策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市场环境及发展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因此,税务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若在此结算,财务人员未及时更新税务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或认知出现偏差,在进行税务申报、纳税的过程中,只是按照常规或惯例进行操作,无疑会引发税务风险,导致税务风险成本增加。

(二)内部原因造成的税务风险。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税务人员对税法及税收政策的认识不足,或存在差异性,就会导致税收风险,致使税收成本增加。此外,税务人员业务能力或工作经验较少,对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及时识别和预控财务管理中的税务风险,也会导致在税务申报时出现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对企业经营状况及税务政策的了解不足,也会导致企业涉税行为出现偏差,甚至会出现出现偷税、漏税等违规行为,同时还会影响相关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利于制度的顺利执行,影响企业内控管理水平,增加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税务人员对防控税务风险的形成及风险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效果,因此,加强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培养税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尤为重要。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对财务管理中涉及的税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进行综合且细致的考评,切实掌握和了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从根本上杜绝税务风险形成的内在因素,降低税务风险成本支出。其二,完善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进一步强化税务人员的管理工作。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具有先进税务管理知识及经验的人才,为企业税务风险成本内部控制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激励原有税务人员自我提高。同时,还要加强税务专业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专业素质水平,增强其应对和识别税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保障企业税务风险成本控制效果。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税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帮助企业更好的控制税务风险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在税务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传统税务管理受到工作方式的影响,不仅在税务核算中容易出现错误,且工作效率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创新工作模式,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在提高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质量的同时,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为精确、及时的财务信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构建税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税务风险的集中式管理,确保税务信息化平台的全覆盖,以保证税务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融合,有效提高税务管理水平。此外,税务系统信息化平台也需要覆盖所有涉及增值税管理的业务流程,包括发票申请、作废以及缴纳等等,有效杜绝税务风险成本的增加,提高企业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力度。

(三)定期开展税务检查工作。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要不断进行自检以发现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保证企业健康稳定运行。因此,只有加大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水平,建立专门的税务检查部门或岗位,并安排专人负责税务检查和监督工作。企业可以通过聘请第三方对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务成本,但是专业的税务机构能更为准确的发现企业内存在的税务风险,且立场中立,检查的结果也具有权威性。此外,除了企业自检,还需要政府机构对企业财税进行监督,通过建立完善的税务监督机制,落实相关监督制度,严惩企业偷税、漏税、虚开发票等行为,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发生。同时,还要对税法及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和完善,在对企业进行制约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政府的监督不仅是约束和规范企业和市场环境,同时也帮助企业有效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四)健全税务风险监督管理机制。构建监督管理机制时,企业管理层和财务管理人员等需要对企业涉税风险管理制度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持续的税务风险监督体系。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环境和经济环境,找出税务风险管理重点,然后依托于部门、企业、集团三个层面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其中监督体系包括环境控制、税务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沟通以及监控反馈等内容,在此系统的支持下,对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税务处理及财务管理环境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监督,同时结合绩效考核和综合评价体系对财务人员及税务人员进行监督,有效规范和约束财务人员和税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态度,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对涉税相关人员的职责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税务环境,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税种中存在一些业务发生即征收的税种,如增值税、契税、印花税以及城建税等,也有些是分期预缴,或汇算清缴的税种,如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等。针对这些汇算清缴的税种,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容易诱发税务风险。因此,需要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发生概率,降低税务风险成本。以所得税为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依据业务活动的频率,按月缴纳税款后,对预缴情况进行监督,所得数据与全年预估情况进行对比,有效进行税务筹划工作,避免超出汇算清缴金额,导致后期出现退税或抵税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避免税务风险成本的增加,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中找出问题的切入点,提高企业税务风险应对能力,并通过构建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将税务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降低企业税务风险成本。此外,企业还需加强财务人员及税务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提高其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发现和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一帆.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分析与制度设计探讨[J].纳税,2019,13(14):15–16.

[2]董玫.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分析与制度设计探讨[J].纳税,2019,13(05):11+13.

[3]王明元.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风险控制策略[J].纳税,2018(11):7+10.

财务风控管理范文第5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一是内部风险;二是外部风险;三是税收风险;四是投资风险。本文主要针对企业的内部风险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一旦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则必然会导致较大的内部财务风险的出现。通常来说,企业财务内部管理的主要风险点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预算,预算即为计划,一旦预算不够精确则必然会导致企业后期经营活动运行不善;二是运营资金调度,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运营资金调度是一项即为重要的任务,一旦对其管控不到位,则极易导致企业资金链产生问题;三是财务政策安排,财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决定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有效保证财务信息安全,降低风险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措施。对此,相关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根据企业自身运营情况,有效整合、构建合理的内控制度。例如:企业应构建完善的财务计划管理系统、财务监督体系,从而实现对财务活动的有效管理,形成规范化的会计体系,有效保护财务信息安全,降低财务风险。

(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构建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控制运营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对于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的基础即为会计归集、核算,因此报表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影响财务分析的准确性。此外,企业的一系列的经营活动均会反映在财务数据上,因此是否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实现了对采购、销售、报销等业务的有效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合理管控。对此,必须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实现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若是缺少一定的内控制度,无论是其管理干部还是基础员工均会存在一些腐败行为,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此,企业必须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构建的作用,通过建立科学的财务信息公告制度、监督制度,有效控制物资采购、存储、接收等一系列的流程,使得企业的资产更为安全,避免财务人员出现违规操作导致企业资产受损,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公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一)增强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

首先,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强化风险分析以及控制意识。其次,相关管理人员还需明确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其应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实现会计人员的规范化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邀请专家对企业管理层及一线员工进行讲课,宣传内部控制意义所在,使得每一名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其融入自身的日常工作中标,例如:普通员工因具有较高的监督意识,在工作中自觉监督财务人员的行为,从而进一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以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财务人员能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神圣使命,并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保证每一步工作的科学、有序。

(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为财务内控提供科学依据

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分析的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和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因素,在明确主要影响因素后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因此,在内部控制系统中,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也可以称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指标:一是财务指标;二是非财务指标。其中,财务指标主要指的是对企业财务和经营情况的评价指标,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有四种指标:一是营运能力风险评价指标;二是偿债能力风险评价指标;三是盈利能力风险评价指标;四是成长能力风险评价指标。总而言之,该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周期性评价,从而为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防范财务风险。

(三)做好预算管理,有效落实预算目标

在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中,预算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重视预算工作,合理确定财务预算目标,并从现金流量、利润等多个方面出发,做好各个方面预算工作,提高企业预算可行性。其次,对于管理结构而言,其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明确预算目标以及管理权限,遵循“上下结合、逐级汇总、全员参与、分级编制”的原则,开展预算管理的编制工作,确保其能够有效落实到各个部门中。

(四)制定科学资金使用制度,提高资金使用安全性

在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制度,强化资金控制。特别是部分大额资金的收支,必须得到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广泛重视,对此可采用领导联名签字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在进行支出资金时,需明确资金使用责任人,避免出现滥用的问题。除此之外,企业应严格按照战略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投、融资计划,避免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小企业资金利用风险,确保其使用安全。

(五)强化审计监督工作,确保企业资产活动合法性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审计监督的主要作用在于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已经由财务审计逐渐转变为了经营审计,其不仅要求检查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还要确保企业资产活动的合法性。从目前的实际经验看来,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系列活动中,审计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越加广泛的重视。

(六)合理设置财务工作岗位,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财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合理设置相应的财务工作岗位,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责任与权限,对于部分不相容职务,应坚持分离原则,避免出现权利滥用的现象。对于企业而言,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权力制约制度,确保批准和执行工作分离、执行和审计监督工作分离,实现各个岗位的相互牵制、相互监督,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到了企业财务管理中,对此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其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还有利于实现部分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有效。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