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本科营销论文

本科营销论文范文精选

本科营销论文

本科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结构是指学校承担教学工作的群体中具有不同特征人员的配备及其构成关系,包括学历/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等要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历史不长,高学历和高级职称不足;青年教师比例大;知识结构不均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专业教师。

2.“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及一定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大多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有专业实践经验和从业经验的非常少,通识英语(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教师偏多,真正能够从事与商务密切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教师短缺。再加上近年来招生规模扩大,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到相关部门实习和培训。没有实践经验和从业经历,专业理论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脱节,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将行业、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的能力,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制约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3.教科研意识薄弱、水平较低

西方现代教育强调,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社会能力和培养学生个人素质能力,其角色要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转换为研究者,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在一个动态过程上不断进行调整和提高的能力。在我国,科学研究是高校基本任务之一,优秀的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同时具备教学和科研能力,既要懂得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能从实践中从事理论研究。

4.师德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在缺乏教学质量赏罚机制情况下,很多教师在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的同时,缺少危机感和紧迫感。许多教师进取心缺乏,责任感不强,不重视进修,个别教师甚至只顾兼职讲课挣钱。多数女教师在结婚后,生活重心逐渐转向家庭和孩子,较少关注自我发展提高。此外,有些教师对学生和所授课程缺乏必要的感情投入和责任心。一些教师很少或者根本不跟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其需求。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构想

1.合理调整师资队伍基本结构

优化教师结构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针对年龄、学历、职称制定有目的、有重点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方案,通过多渠道培养、强化管理、稳定骨干、发展内涵,采取校外引进、特邀、校内培养提高的双轨措施,调整现有的教师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建立“老中青”相结合、“中高级”职称比例合理的教师梯队,确保教学质量提高。

2.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应主要从其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三方面入手。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具有商务专家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如: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校要积极拓宽“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为教师提供学习跨学科理论和实践机会。如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经济和社会实践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加强校企间合作,让老师走出课堂,深入企业、公司等单位实岗锻炼;同时重视引进和培养既有英语教师基本业务能力、又熟悉商务工作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3.注重教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

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和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两条必由之路,教和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教师没有一定质和量的教科研成果,很难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大学教师,商务英语老师首先应该开展教材教法、教学策略研究。其次,可进行语言学和翻译等方面的研究,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等均可以结合教学实践设立教科研课题。第三,商务英语教师可开展对跨文化交际者对话的话语分析,进行社会心理、语言文化、语用规则的交叉研究等等。只要有科研创新意识,找到学科交叉点,就能不断有新的观点、新的课题,于教、于学、于科研均有利,真正做到教学科研一体化。

4.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

本科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一、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生源特征

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不同于部属院校和老牌本科院校,没有悠久历史、雄厚实力和优越感,但却具有很强适应性。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是地区性高校发展的重点。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它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性人才和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性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用知识而非科学的发现和创造新知。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人才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培养过程,同样也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应用型教育相对于理论型教育而言,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应用性是特色,是优势。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应紧密结合生源的实际。大多数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的招生范畴多为二本和三本招生,少数特色和优势专业实现了提前批和一本招生。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到来,招生规模的扩大,一些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也能进入大学学习,如果直接向这些学生讲授高深难懂的专业知识,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只有掌握学生基本特征,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因此,因材施教对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来说有着特定的意义。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制订培养计划,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在生产或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上比学科型、理论型人才更出色、更有成效。当然这对相关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二、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国际化

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关对大学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或全英语教学,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意见。赞成者认为,我国目前推行英语教学是明智之举,是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强大推动力,其成功推行,必将大幅度地提高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或认为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外语文献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同学们接受到本学科最新的前沿进展。而不赞同的则认为,目前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英语水平还不高,而且同一班级同学的英语水平之间也参差不齐,这就给英语教学增加了难度;其次,学生长期只有公共英语的教学,而缺乏在科学方面的基础英语的教学,因此采用英语教学,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难免有点如空中楼阁般缺乏基础,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这些观点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在大学教学改革中要不要推行英语教学呢?若需要,是选择双语教学好,还是全英语教学好呢?笔者认为,为了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推行全英语教学模式的专业课程,必须保证听课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在各高校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求参与该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学生已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对于其他没有通过国家英语四级的学生,其专业课程的教授不采用全英语的模式,而采用双语模式,这样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英语教学模式在“英语非母语”国家和地区应用的情况看,的确大大推动了国民的英语沟通能力和全球化竞争力。专业课程采取全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我们身边不乏生动的例子。许多在华大型跨国公司中,往往采用英语交流沟通的方式,在和公司管理层(一般是外籍人员)交流时,一般是全英语沟通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大多数大陆同胞一般只能工作于基层,而香港、新加坡的华人却能很快适应这样的环境,迅速在中层,甚至在高层占有一席之地。这主要归功于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区或国家的居民从小就接受英语语境的熏陶,能够很好的适应外企的文化氛围。相对而言,大陆人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这使得他们在国际化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将中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分为9类:有工作,与专业有关;有工作,与专业无关;自主创业;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正在读研究生;无工作,准备考研;正在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出国读研;无工作,其他。这9类毕业状况统称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从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方向来看,根据麦可思公司(My-COS)自主研发的“麦可思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追踪系统”(CHEFS)显示,应用性强优势学科的人才输出规模已远小于人才市场的正常需求;但就用人单位薪酬待遇而言,只有高素质的学生才能达到其聘用标准。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往往是薪酬待遇较高的用人单位,这类单位往往对员工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全英语教学可全面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面向社会就业,而且对其将来在学业方面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胡梦红刘其根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本科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之间是有差别的,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现在都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但毕竟两者是不同层次的院校,前者属于本科层次,后者属于专科层次,因而两者之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定位和任务责

从人才定位和责任义务来看,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科研人员等人才。主要就业岗位应为研究所的实验基地、生产施工企业基地。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纯粹技能性应用人才,无理论基础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熟练地掌握相关紧技能。

(二)人才培养的规格内涵差别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基础好,技能强,能力好,素质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升学受到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生除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要求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要突出“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特点,掌握本行业生产原理和操作技术、管理运用技术、营销与服务技术等。

(三)专业设置的差别

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注重与重点本科院校的错位发展,考虑就业导向,考虑专业设置的关联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以及作为本科院校的整体发展要素,本科院校的竞争并不完全以就业率衡量指标。而高职院校的竞争主要以就业率为衡量指标,所以其专业设置完全贴近社会,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需求,以应用型专业为主导,并不要求专业设置的关联性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四)科研的差别

从科研来看,普通本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也有相应的科研要求。这不仅是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的需要,也是本科院校竞争及其发展的需要。而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无科研基础,也无科研要求。这是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重要区别之一。

(五)毕业生的差别

普通本科院校虽然主要输送直接面向社会的毕业生,但也一定程度的输送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生生源等。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几乎全部直接面向社会。在面向社会的毕业生当中,本科院校就业渠道相对于高职院校广,涉及国家机关、企业单位,多为管理岗位,也有技工岗位,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主要就业为企业单位,多为一线技工岗位。

二、浅议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转变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实意义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层次,新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但两者的内部构成却都可以包含专科、本科、硕士等多个层次。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以“新生本科院校”为主,其前身多为高职高专院校,他们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办学模式,这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动手能力强,但缺点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要加强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延伸。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满足大众化教育的需要,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比例越来越高,是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布局的需要。为适应支柱产业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结构布局还需进一步完善,急需向应用型本科转变。

(三)“专升本”是高职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学转变的重要途径

“专升本”的本科教育阶段应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专科类学生可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进入本科院校,使其专科阶段与本科阶段的学习环节良好衔接,这对受教育者是有益的。

三、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转变的建议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运用职业生涯激励、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

高职院校教师的自我实现就是持续、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教育潜能,尽力把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提供的培训和开发机会能提高工作质量,是教师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匹配。这样学生才会学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从而应用于生活工作中。

(二)要定位学校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教师激励必须达到两个目标:留住并吸引优秀教师;使在职教师持续努力工作,但是不能急功近利。所以,高职院校管理者要经常调查了解老师对工作的建议,这样才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向应用型本科教学转变的健康发展。

(三)要进行学科专业的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目标定位,应是针对每一个具体专业培养具体的目标专门人才。一所学校具体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的主流应该只有一个,这方面值得高职院校的借鉴。

(四)进行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向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的转变,在校内一定要有模拟实训室,可以将企业的设备、甚至是生产线放在学校,承担生产线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建立自己的实习工厂,这样实践操作会更快的向应用型转变。

四、小结

本科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基本上所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是希望培养出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且将“高级”和“理论型”划上等号,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强调理论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实务课程教学,实务专业课程内容较少,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二)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差

目前,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外贸实践操作能力,只是将理论课时简单的缩短,理论知识深度明显降低,在教学方法、内容及考核方法上都没有真正的转换到学生职业能力本位上。虽然目前很多院校也增加了毕业实习、专业见习、外膜模拟实训课等实践环节,但是因为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很多外经贸企业进行的商业活动比较机密,很担心企业内部商业信息会被透露、外泄,因此很少会接纳实习生,即使愿意让实习生实习也不会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外贸业务流程中。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合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应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

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国际经济合作课程具有很多描述性的概念,而整块理论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集中力量精讲少数整块理论,而一些简单的概念性的描述性理论可以少讲,要求学生们自己在课外阅读,自己消化即可,在课堂上多讲解一些重难点知识,尤其是实践要点讲解详细一点。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给学生们多留一点自由提问的时间,或者给学生们留一点自由练习的时间,引导学生们养成自主思考、多动手的好习惯,使学生在思考、实践过程中理解、掌握、吸收各种理论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得更加透彻、深入,掌握到知识点的精髓。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平时多浏览、关注国际组织的网站信息。比如,在学习“国际经济协调制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比分析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世界贸易组织(WTO)三者之间在议事规则、主要职能、组织宗旨、会员资格、援助使命、制度缺陷等各方面的共同点以及区别。在学习“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直接浏览世界投资报告,使学生们能够全面掌握世界投资流向,并且了解、掌握世界投资的区位。

(二)积极创设合作情景模拟实务操作

训练真实情景模拟是锻炼、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对外经济合作的实际模式设计各种模拟情景,开发不同的实训项目类型,制定出更好的实训方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对外经济合作项目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要点。比如,可以设计模拟谈判、项目合约条款拟定等实训类操作项目,通过计算机网络模拟保险公司、海关、国际货运公司、银行、国外客户、商检机构等一些国际商务环境,使学生能够熟悉进出口业务处理流程和步骤。为了确保国际经济合作课程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当然,校内实训课程的开展必须结合国际经济合作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设计,使学生们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国际经济合作这门课程,在实训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校外课程实践基地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和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一个长期合作交流机制。比如,像外贸企业、报关行、本地海关、外资企业、货代企业等企业及机构往往都需要高素质的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人才,学校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业务现场观摩、学习,了解真实企业环境下对外经济合作情况,了解、掌握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每一业务流程,使学生们掌握在课堂上无法学习、掌握到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可以定期聘请一些专业的国际经济合作专家到校园开展知识讲座,传授一些经验。

(四)作业部分在开学后一个月左右

开始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分析本课的某一部内容,做一个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可以是课程直接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跨学科内容。由学生们自由分组,一般是3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专题找出相对应的案例,然后采用PPt的方式来演示国际经济的合作方式。但是要求选择的案例必须存在针对性,可以将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具体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完成本课程后,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选题写一篇总结,字数在2000-3000字左右,而且教师应该进行客观的评价,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五个档次,而且应将这次评价纳入到平时成绩中。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是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落后,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国际经济合作课程考核应以过程考核为主,将平时考核以及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可以是讨论、实训成果、报告等多种形式,主要考核重点是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考核基础应以职业素质考核、专业技术标准为主。在考核内容上,应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核。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如果学生在见习、实习中表现优秀,或者自主创业过程中表现优秀,可以加分。这样可提高课程考核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三、总结

本科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1.文献综述方面

高校本科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的进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汇总工作,最后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出现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之中。论文综述的写作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前沿、研究热点的科学、准确界定,毕业论文选题及后续写作的创新性、科学性等来说至关重要。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校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很少能够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概况,如该学科或领域中的研究主题、经典文献、权威作者、核心期刊、研究合作群体等,而科学知识图谱的一些分析方法,如来源分析方法、词频共现方法、共被引分析方法、引文分析方法等则恰好能够满足本科学生渴望对学科或领域研究基本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迫切需求,对于高度概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开展科学的研究述评,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较大的帮助。

2.科学选题方面

鉴于国内多数高校对本科生学术科研要求较低,以及学生本身科研主动性、积极性不强而导致学生对所学学科及相关领域理论及实践研究了解不明确、不充分等特点,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如词频共现方法,可以使得本科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情况,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等方面对相关学科或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研究网络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解和学习,从而使得毕业论文选题更加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可以说,在本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以科学的、准确的研究热点或研究前沿为论文写作对象,就是对社会实践和学科发展的客观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通过满足社会实践和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使得毕业论文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3.研究创新方面高等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如同研究生毕业论文一样,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样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要求,包括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内容的创新、研究过程的创新等等。通过科学知识图谱方法的有效使用,可以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掌握,通过高度概括与全面分析,既可以实现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也可以在了解国内外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内容上创新,突破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使得研究的广度或深度上更进一步,并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使创新性和实践性统一起来,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此外,知识图谱在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其他功效还包括:重要文献资料收集、核心期刊选定研读、权威作者跟踪学习等,这些都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和牢固的研究基础。

二、科学知识图谱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应用

1.文献数据库的选择与文献筛选

国外文献数据库选择与文献筛选。如果要分析国外某学科或领域的相关研究情况,可以选择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数据库,即众所周知的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其为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涉及经济、管理、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内容。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为例,进入SSCI数据库后,在“标题”或“主题”选项中输入相关主题词语,如“humanresourcemanagement”或“HRM”等,之后确定相应的年限,如2000年—2012年,然后进行文献资料收索,在收索结果中选择相应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在“文献科学知识图谱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功效及应用房宏君刘瑛北京联合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类型”中选择“article”即“文章”类型资料并去掉“meeting”、“review”、“editorial”类型资料之后以进行文献筛选;在文献资料保存过程中,选择包含标题、来源作者、来源单位、关键词、摘要、参考文献等全文献资料类型,以每次500条文献资料数量进行下载,并以文本格式进行保存。

国内文献数据库选择与文献筛选。本科学生如要分析国内相关某一领域的研究情况,可以选择现有的“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数据库,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其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数据库,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文献来源地区、研究机构、研究学者等相关情况,探测某一学科或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研究网络及发展趋势等。在CSSCI数据库中,确定年限之后,选择“来源文献”数据库,然后在“来源篇名”或“关键词”选项中输入要查询的相关词语进行检索,CSSCI数据库每次可以下载50条文献资料,点击“下载”即可得到相应的文本资料。

2.知识图谱绘制工具的选择

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的可视化工具很多,包括:“Citespace”可视化软件、SPSS软件、Bibexcel软件、Ucinet、Netdraw等,其中较为常用的如“Citespace”可视化软件、Bibexcel软件、SPSS软件等。本科生在毕业论文综述研究中可以采用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Citespace软件、SPSS统计分析软件等。关于上述软件的介绍与使用在一些专著、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中有详细的介绍。

三、知识图谱分析方法的确定

1.词频共现分析方法。

该方法用于探测和分析某一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其演进历程、发展趋势等,包括关键词共现频次分析、突现词探测分析等,如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关键词共现方法可以探测出2006—2010年5年间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基本热点情况

2.来源分析方法。

该方法用于分析一定期限内文献资料的主要来源国家、来源作者、来源机构等,以探讨文献资料来源的基本情况,如利用Citespace软件中来源分析方法可以探测出2001—2010年10年间国际范围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的主要来源国家。2001-2010年国际范围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来源国家图谱共被引分析方法。

3.共被引分析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作者共被引、文献共被引、期刊共被引方法,用于探测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权威作者、核心期刊及其网络关系等。如利用Citespace软件中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可以探测出2005—2009年5年间国际人力资源研究领域中的最具有影响力的重要经典文献。2005-2009年国际范围人力资源研究文献共被引图谱

四、研究结果的验证与应用

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的结果虽然是量化的、客观的,但是仍然需要通过实践调研去进行验证,如对研究热点的核实与确认,可以通过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权威专家进行访谈加以核实,还应该结合社会实践相关领域中的热点现象去验证,以综合确认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可以说,经过验证的科学的、准确的、量化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科学选题、文献综述、内容创新及突出论文的有效性和实践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