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镇化跨越式发展情况报告

城镇化跨越式发展情况报告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坚持规划引领,引导小城镇有序发展。按照“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和“规划是龙头”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古镇,聘请有关专家完善制定了《县镇“十二五”小城镇建设规划》、《县镇总体规划》和《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远、中、近结合,总体、分区、专项和单体规划相配套的规划体系。在规划编制时,依托镇区四周青山环抱,两河穿境而过的自然优势,体现地域特色,大力挖掘明清古街、环境优美乡镇和历史文化名镇的内在底蕴,多角度、全方位地对镇区空间布局、建筑色彩、体量高度、空间轮廓、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干预、更改规划,为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坚持项目带动,提升镇区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市场配套和功能完善相促进的原则,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高起点定位抓建设,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一是加强镇区道路建设,争取项目资金800多万元,硬化镇区道路3.2公里,新建南河大桥1座,新修堤防2.1公里,形成了“三纵两横”的镇区路网结构。二是兴办各类专业市场,依托“退市还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项目,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新建了山货、中药材、牲畜交易和小商品市场,建设商铺134套,交易大棚8座,招商引资3000万元,启动建设镇兴二期农贸市场,新建二三层商铺97套12720平方米,建成了占地5亩的武商购物中心,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三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整合项目资金300多万元,铺装道牙石4公里、彩砖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0盏,铺设排水管网1.8公里,栽植塔柏、香花槐、侧柏2万余株。五是完善服务功能,建成了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的南山商务宾馆,新建了卫生院、派出所等业务楼,启动实施初中整体迁建工程,力争尽快建成投入使用。

(三)坚持城乡统筹,不断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坚持走“经济强镇、特色亮镇、产业带镇”路子,以河谷川道区6村为点,以贺岷公路和四马公路为轴,以点带轴、以轴哺点,培育打造“条带形”城镇发展群。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依托农业合作社,建成了黑池殿、漆庄、代磨3个蔬菜产业园,新建了樊庄、费庄、野峪等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养殖户130户,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布局。二是积极鼓励发展个体工商经济。立足镇情,制定了鼓励个体工商经济发展具体措施,扶持发展了一批中药材购销、山货加工销售、日用品批零等个体经营户,壮大了镇域经济。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特色旅游,建成了卧牛山3A级旅游景区和万花寺、明清古街旅游景点,带动了餐饮、交通运输业,加快了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农民向“居民”的转变。

(四)坚持建管并举,努力提升小城镇品味。始终把城市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做到建管并举,建管并重。一是建立健全了小城镇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了《镇城镇建设管理办法》、“门前三包”等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管理的执法力度。按照《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了小城镇建设程序,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管理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三是成立了环卫机构。结合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成立了镇城建办和环卫所,购置垃圾清运车11辆,安装大型垃圾箱5个,安装国家环境整治项目分类垃圾箱16个,在野峪沟新建垃圾集中处理场1处,组建了由20名下岗职工组成的保洁队伍,每日对镇区主街道进行定时清扫,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四是开展镇区综合整治活动。积极沟通衔接县交警、运管等有关部门,对镇区车辆清理整顿,与镇城建办、司法所等组成联合执法组,对镇区环境卫生和交通、市场、建设秩序进行经常性的整治,极大地改善了镇区环境面貌,有力提升了小城镇品位。

(五)坚持机制创新,激发小城镇内在活力。我们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大胆创新、盘活资产,把城市这篇文章做活。一是克服等、靠、怕的思想。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抓住国家和省、市、县项目建设的机遇,精心策划项目,最大限度地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取得政策支持;二是搞好土地资本运营。坚持走“土地换资金”的路子,吸引投资者在小城镇开发房地产,实现以地生财,聚财建镇,完善了镇区基础设施;三是大力招商引资。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广泛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建各类专业市场、餐饮住宿服务,拉动房地产投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激活群众自筹资金。我们按照“政府贴一点,项目帮一点,以群众自筹资金为主”的办法,在城镇规划区选定合适的居住区,统一建设标准和建筑风格,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鼓励镇区居民或远山区居民自建房屋。

二、几点体会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是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前提。由于我镇财力不足,用于小城镇建设的专项资金十分紧缺。为此,我们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大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并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抓点示范,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开发步伐。

(二)提高经营城镇水平,是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出路。为了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资金问题,我们采取“谁投资、谁管理、谁建设、谁受益”的办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公用设施建设,既改善了小城镇基础设施,也聚集了小城镇的“财气”、“人气”。

(三)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是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镇通过积极争取和认真实施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成了黑池殿、漆庄和代磨3个新农村,很好地发挥了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调动了农户自筹资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使农村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小城镇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们小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市、县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城镇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我镇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起步晚、起点低,进展相对缓慢,在省、市、县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仅靠全镇财力和民间资本搞建设困难相当大;二是小城镇建设后劲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狭窄,致使小城镇缺乏支柱产业的支撑,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小城镇发展受土地政策、拆迁等因素的制约较大。在严格的土地政策下,小城镇发展的空间不足,影响了规模扩张;小城镇土地属集体所有,拆迁政策不完善,也给小城镇拆迁安置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四、今后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统筹镇村发展为主线,按照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优化、建管并举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继续聚集人气商气,增强对周边村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商贸服务型小城镇的目标。

一要强化科学规划。加快制定《县镇镇村一体化发展规划》,按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和吸纳人口潜力,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不断完善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整合各类规划资源,将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村庄布局、环境保护等规划与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有机衔接。

二要发展特色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我镇蔬菜、养殖等产业开发,找准切入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生态旅游,积极争取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及文物资源保护项目,对明清古街古建筑群进行修缮改造,开发建设镇区内万华寺、老君观、魁星阁、镇兴堡、明清古街等一批旅游景点,全力打造“明清一条街—镇兴堡—万华寺—卧牛山森林公园—宋代摩崖石碑—白马沟妖精潭”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打响全省生态旅游文明乡镇的品牌。

三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各类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功能建设。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的多种开发经营模式,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加大小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力度,鼓励农村居民以宅基地置换的方式迁移到小城镇落户就业,破解小城镇建设的土地制约瓶颈问题。

四要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坚持教育放优先发展,积极争取项目,加快村小学校舍改造,尽快完成初中整体迁建。着力抓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实施好卫生院和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建设,建成卫生院门诊大楼,标准化卫生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方便群众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