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保局发展模范城市创建汇报

环保局发展模范城市创建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这次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对我市创模工作进行考核验收,不仅是对我市创模工作的莫大关心,而且对于我市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自2002年底我市作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决策以来,在国家环保总局、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环保厅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创模工作扎实开展,深入推进,不断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年7月通过省级考核;10月,通过国家技术评估;经过近一年的认真整改,各方面的工作已经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的要求。下面,我就我市创模工作的主要情况向考核验收组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围绕“把*建设得更加美好”,认真贯彻环保优先的方针,坚持走具有*特色的创模之路

*,既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又是一座在县级市基础上组建刚10年的年轻的地级市;既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创模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把*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紧密结合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勇于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模之路。

1、高举创模旗帜,引领“五城同创”,力争为建成江苏省沿江环保模范城市群画上圆满句号。

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建成沿江环保模范城市群”的工作目标,20*年初,在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政府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创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向全市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尤其与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增强市民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等紧密相关。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创模工作,真正让创模活动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20*年11月底,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同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实施“五城同创”。创模拉开我市“五城同创”的序幕,各项创建活动相互促进,成为我市创模工作的鲜明特点。正是由于“五城同创”协同推进,我市的创模工作才得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并朝着“全面建成沿江环保模范城市群”的奋斗目标迈出了更大更快的步伐。

2、“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完善城市功能。

创建之前,我市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卫生处理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市功能很不完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按照“适度超前、拓宽渠道、加大投入”的思路,加快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创模期间,我市用于环境重点工程建设的资金达到60亿元。在污水收集处理方面,组织实施“新区管网全覆盖、老城区管网大改造”工程,共铺设污水收集主次干管133公里,封堵排污口243个,实现了城市下水的雨污分流。针对老城区房屋拥挤、居住密度过高,污水管网的铺设难度较大的特点,在实施污水管网施工时,采用顶管施工技术,确保了管网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去年9月,老城区污水管网截流工程中的3处提升泵站同时开通,污水收集管网全线贯通,日输送污水2万立方米,污水收集率达到80%以上。通过采取合资合作以及BOT等方式,筹措资金1.8亿元,相继建成市区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城市污水6.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了70%的指标要求。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筹集资金1亿元,仅用7个月的时间,建成了一级标准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日处理量达600吨,使用期限15年以上。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生化处理工程正在抓紧施工,主体工程基本成型。同时新建10座垃圾中转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2.3%。在危险废物的处理方面,利用民资3000万元,建成2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使医疗废弃物、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处理率达到100%。在推进集中供热方面,吸引内资5亿元,新建、扩建热电厂2座,目前,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及城区30%的面积实现了集中供热,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解决了城市煤烟型污染问题。此外,多方筹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饮用水源、南水北调水源自动监测站2座、城市大气自动监测站3座及重点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大大地提高了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和环境监管能力。可以说,创模的这四年,是我市建市以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项目建设类别最多、工程建设速度最快的时期。

3、抓住创模契机,力解环境顽症,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形象。

原县级*市市区面积仅22.4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袖珍”型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道路狭窄,设施落后,环境卫生状况较差。为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综合整治,全力破解环境顽症,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形象。围绕改善城市对外形象,去年投资2.5亿元,实施泰高路拓宽改造工程,建成了一条长9公里、两侧各宽20米的城市绿色景观长廊;投资2亿元,组织实施了市区东大门改造,擦亮了城市的对外“窗口”。围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对市区12个老住宅小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本着通过创模“改造环境,造福百姓”的原则,用3年多时间将市区657条后街背巷全部改造一遍,并对部分古老街巷进行修整,保留原有风格,保持古街特色;结合工业企业“三置换一保障”改革,加大“退二进三”力度,特别是对水、声、气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坚决实施关停并转,累计从老城区整体搬迁26家,关停42家。围绕改善市容市貌,对老城区28条主次干道实行专项整治,分别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所有市级机关、垂直单位、驻泰单位分工负责,具体落实;积极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拆除海陵路等8条主次干道严重影响市容的灯箱、字牌、广告牌,清理城市“牛皮癣”3万余处;深入开展“五小”行业创建活动,先后建成春晖、鼓楼、迎春路等6条示范街道。可以说,创模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有效地组织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大会战”,打胜了一场又一场环境整治的“漂亮仗”,在不长的时间内使市容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4、彰显水的魅力,提升绿的品位,精心打造独具江淮水乡风韵的水景花园城市。

*濒临长江,兼容并蓄江淮两大水系,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双水绕城”是*的一大特色,外有引江河、周山河、新通扬运河“碧带”环绕;内有历史上的护城河环绕贯通,犹如佩带在城市脖子上的一条“绿色项链”。近几年,我们结合创模工作,认真做好水和绿的文章,努力升华水的灵性,打造绿的特色。围绕实现水系贯通的目标,下决心恢复了历史上曾经被填埋封堵用于建房筑路的城市河道,其中,仅东西城河与南北城河的打通、架桥,就投入6500万元。围绕实现碧水清流的目标,按照“上引活水、中治污水、下通死水”的思路,精心组织实施调水、截污、清淤等工程,累计投入10多亿元,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东城河、*、城南河、稻河、草河、玉带河等24条主要河道实施了综合整治,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目前市区河道已消除劣V类水体。去年,我市投入2000多万元,抽干东城河水,组织实施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清淤工程,东城河600年来首次见底,清运淤土29万方。围绕实现“双水绕城、碧水融翠”的水景花园城市的目标,我们还特别加大了河道景观工程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一批河道景观风光带。引江河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源头之一,是通往苏北地区的“清水通道”,我们在严禁设置排污口、确保苏北地区引水安全的前提下,在全长24公里,两岸各100多米的范围内,建成了有坡、有树、有草、有花的特色风光带,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部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十里长河”*,原为一条淤塞严重的小水沟,我们投资2.5亿元,通过疏浚拓宽,引入长江水,增设绿色人工景观,现已形成一条水碧绿透的城市特色景观带。环城河,是*“双水绕城”的内环,借创模东风,我们精心组织实施了环城河风景区建设。去年投资1.55亿元,建成一期工程,完成了东城河南岸、北岸的景观建设。目前正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建设。按照“以文为根、以水为魂、以绿为神、以人为本”的总体建设思路,我们将把环城河周围现有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包括光孝寺、岳庙、城隍庙、关帝庙、学政试院、安定书院、梅兰芳纪念馆、柳敬亭公园等等,一一串联起来,使环城河风光带真正成为一个水景交融的“绿色走廊”、商贸繁荣的“黄金走廊”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回廊”。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全面推进绿化工程建设,相继建成了滨河广场、泰山公园、动物园、人民广场,高港区银杏广场、港城公园、博鳌生态公园等一批主题特色明显的广场绿地和现代公园;形成了东风路、凤凰路、滨江大道等各具特色的园林式景观大道。创模期间,新增绿地面积289公顷。目前,市区绿地总面积达1995公顷,绿化覆盖率提高到近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8平方米。不久前,我市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考核验收。

5、坚持严字当头,完善执法机制,创造性地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创模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把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作为创模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开展联合执法,精心组织专项行动,同时将问题比较突出的企业,列为整治重点,实施挂牌督办,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去年初,为贯彻落实中央、中纪委的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环保执法工作,作出了加强环境联合执法的决策,明确由市纪委牵头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并迅速成立了由15个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整治企业违法排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为确保联合执法行动取得实效,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在责任落实机制上,对每一个挂牌督办单位都具体明确整治责任人和督办责任人,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示;在部门联动机制上,建立和落实联席会议、联合执法、案件报告和移送等四项制度,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工商部门对整改不力的重点整治单位,暂缓企业工商年检直至吊销工商营业执照,供电、供水等部门及时对违法排污企业实施停电、停水,公安、司法、检察机关切实保障环境执法工作顺利开展;在监察检查机制上,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经常召开方案过堂会、专题交办会、现场督查会,通过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督办与自纠相结合、日常检查与突出督查相结合、查事与查人相结合,全力推进重点环境问题的整治;在目标考核机制上,将环境保护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专项行动考核办法,明确了21项考核指标。纪检监察机关对整治不力的2家企业负责人给予了党纪处分,并追究了3名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联合执法行动开展两年来,我市组织执法28次,检查企业4200家,查处挂牌督办案件147件,关停取缔污染企业690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259件,累计消减污染物COD排放量近4000吨,特别是有效解决了兴化戴南不锈钢酸洗废水污染等区域性环境问题,依法强制取缔了服装水洗、麻将底料加工、金属表面处理、土炼油等一些规模小、分布散、污染重的行业和企业,严肃查处了靖江钢厂、泰兴凯力克金属有限公司、*第一铝材厂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一直保持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威慑力。国家监察部、环保总局和省监察厅、环保厅充分肯定我市的环境专项整治工作。7月17日,《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中央、省新闻媒体聚集*,集中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

6、创新信访处理办法,率先用听证制度解决环保信访难题,首开环境信访听证先河。

创模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高度重视环境信访工作,全市越级环保信访总量连续两年同比下降15%以上。今年,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悉心指导下,我市积极探索解决重大、复杂、疑难环境信访问题的新思路、新机制,将信访听证引入环境疑难问题的处理,认真开展信访听证工作试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5月19日,全国首例环境信访听证处理会在*召开,国家环保总局监察局和省环保厅有关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此后,我市又陆续举行了6次信访听证。通过听证,妥善解决了相关疑难环境问题。8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祝光耀在总局《环境舆情动态》上专门批示:“*环保信访听证试点为解决环保难点问题趟出了一条新路。疏与堵是当前解决环保纠纷的两种办法和两种不同的思路。相对堵而言,疏通过当事双方的沟通、互动、理解、支持,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治本的要求。建议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并纳入政务公开重要措施,明年应重点推广。”8月16日江苏省纪委、监察厅、环保厅在我市召开全省环境专项整治暨环境信访听证现场会,推广我市环境信访听证处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二、创模工作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环境执法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改善的是环境,推动的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四年的创模工作,使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发生的明显变化:

一是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位居全省第一,环境质量综合考核指数提前5年达到江苏省小康社会指标要求。中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居全省前列,地表水主要河流水质状况持续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提高,今年1-8月份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88.1%,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区域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二是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通过狠抓生态工程建设,全市共建成4个国家生态示范区,约占我省的1/7,并在全省第三个形成了下辖市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的“一片绿”;同时还建成环境优美乡镇21个、生态村44个,其中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数量居苏中苏北之首。通过进一步强化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全市共划定1*9平方公里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和374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8.3%和6.46%。其中,溱湖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为了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59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完成了2247条农村河道的疏浚和整治;同时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85个,面积达330万亩,通过部级无公害农产品认定145个,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农产品88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2个。

三是产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增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今年1-6月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9亿元,同比增长15.4%。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并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同步增长,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实现了“双赢”。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带来了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20*年,全市引进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4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同比增长43.9%,增幅在长三角地区名列前茅。环境竞争力的增强,也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医药产业大会在我市召开,国内外政要、专家以及医药界大企业的代表云集*,对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是环保执法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创模,并不单单是硬件投入、项目建设,而且对环保执法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注重加强环保综合决策,特别是在制定“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区域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过程中,都认真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和综合效益分析,逐一落实加强环保、控制污染的对策措施,努力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的重大项目,一律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认真实施。严把环保审批关,坚决淘汰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项目,严禁引进重污染项目。据统计,4年来,我市通过环保审批共否决制革、造纸、化工等生产工艺落后、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300多项。同时,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市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意见》以及《*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规范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推进创模工作,必须举全市之力,抓关键环节

创模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深切地感到,只有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全民参与、通力协作,动真碰硬、真抓实干,创模工作才能深入推进,取得实效。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是确保创模工作顺利开展的可靠保障。

20*年11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五城同创”领导小组和总指挥部,市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总指挥。创模工作设分指挥部,由分管市长任指挥,各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为促进创模工作的快速启动和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千人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并且召开十多次创模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布置阶段性工作。市人大、政协每年分别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视察活动或专题调研,形成相关议案,进一步加大创模工作的推进力度。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从创模大局出发,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通力协作,形成了同心同德、同向同轨的创模工作格局。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厅的领导与专家非常关心我市创模工作,多次来泰检查指导,为我市加快创模进程指明了方向。创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离不开上级环保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悉心指导,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扎实工作,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自觉行动。

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是确保创模工作广泛开展的动力源泉。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过程,既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过程,更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的过程。创模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注重实效,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环境质量方面的实际问题,特别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狠抓“水、气、声、尘、绿”五类,“渣土、垃圾、固废、危废、医废”五种和“马路、街巷、小区、市场、城郊”五块等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环境综合整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和支持。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喝上干净的水,我们十分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对全市270家自来水厂、26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专项整治。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在更宽的视野放眼一片绿色,我们精心组织实施了大型公共绿地、道路河道绿化、街头游园、新老居住区绿化达标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为了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睡上安稳的觉,我们加强了清洁能源区建设,对原有的各种燃煤炉、窑、灶进行改造或限期淘汰,组织开展了近50家规模餐饮企业的油烟净化处理,全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95.9%;加大机动车尾气和城市扬尘的污染整治,强化建筑施工扬尘管理,严肃查处撒、泼、滴、漏现象;切实加强对工业企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固定噪声源的管理,同时建成了8个“安静住宅小区”。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对环境质量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而且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3、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确保创模工作扎实开展的有效途径。

我市经济结构曾经受到传统的纺织、化工、印染、建材等行业的影响,一度存在高能耗、高物耗、低产出、低效益的问题。几年来,我市结合创模工作,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成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0%。与此同时,投入2.5亿元,实施了覆盖三次产业的循环经济试点,涌现了兴化兴达钢帘线、靖江江山制药、姜堰化肥、泰兴金江化工、河横生态园区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典型。投入1.9亿元,组织170多家单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推动60多家单位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工作。目前,我市一批特色支柱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不仅发展的势头强劲,而且运行的质态良好;不仅应用高新技术、加快自主创新的动力增强,而且减少污染、降低消耗的能力提高。

4、着力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是确保创模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

人民群众是环境保护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环境保护忠实的参与者,让环保意识根植于广大人民心中,形成全民参与创模的强烈氛围,是创模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我市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各类新闻媒体及社会舆论,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为创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创模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每月都排出创模宣传要点,制定宣传计划,借助新闻媒体和电子网络开展宣传报道。新闻媒体开设的各类专栏20多个,专版专题60多个,正常刊登创模各类新闻稿件。同时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周”、“6?5”世界环境日纪念和“环保宣传周”等活动,累计吸引数十万人参加;编印刊发创模简报100期,及时通报创模工作动态。为使生态环保的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还认真组织开展了“环保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镇村”、“我为环保争贡献、我为城市增光彩”的主题演讲、主题宣教、创模知识竞赛等活动。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建立了“一对一”的创模联络制度,全市建成绿色社区13个,各级绿色学校172所。

四、巩固创模成果,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努力把*建设成一个繁荣、文明、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四年来,我们认真对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上下一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创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模的这四年,是我市中心城市环境显著改变的四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四年,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创建成果还只是阶段性的,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创模新的考核标准,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今后,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抢抓新机遇,构筑新优势,促进新发展,努力把*建设成为繁荣、文明、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继续坚持环保优先的方针,统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坚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全面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与综合决策,认真执行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准入要求,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企业和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切实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强度,确保“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年均下降4.4%,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削减2%。

二是巩固扩大创模成果,不断提升城市新形象。深入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力争“十一五”期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实施新的五年水环境整治工程,确保水更清、城更美。建成城市粪便处理中心,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处理体系。扩建集中供热系统,加快供气工程建设,推进清洁能源利用,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绿色*”工程,力争到201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三是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体系。组织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进程,全面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活动,为把*建设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与生态共同进步的生态家园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