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教育情况汇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教育情况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区教育情况汇报

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20年3月)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幼儿园39所(含民办幼儿园19所),小学162所,初中47所,普通高中9所(含民办高中2所),职业技术学校5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技工学校2所,民办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办在新洲境内。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有教职工11236人,在校学生167515名,其中幼儿园学生7598名,小学生67710名(含特校学生54名),初中生61789名,高中阶段学生30548名。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几年来,新洲区委、区政府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以争创教育先进区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一是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到“分级办学,以区为主”的转变,中小学校长任免、教师调配、评职评优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各级各类学校布局由区统一规划,教师工资全区统一发放,教职工医疗保险全区统一推进。二是改革教育结构。协调发展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引进高等院校落户新洲,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全区中小学由621所调整为214所,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已启动实施。三是改革教育人事制度,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制度、教职工合同聘用制度、中心学校教师到边远学校支教扶贫制度,民主选举产生中小学校长182名,转岗分流教师、精简代课人员、压缩教育行政管理干部1600多名,跨街镇支教扶贫教师达420人次。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展以树名模、推名法、创名课为内容的“三名”活动,构建生本教学模式;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变分数评价为素质等级评价;改革招生制度,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划片招生,重点高中招生与初中办学水平挂钩。五是改革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多种办学体制,全区现有民办幼儿园19所,民办高中2所,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区财政主渠道对教育的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200年至200年全区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分别为16399万元、17871万元、19582万元,依次比上年增长10.2%、8.9%、9.6%,分别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的4.3、3.1和3.9个百分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区校园占地面积达43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121.4万平方米,有图书262.5万册,“十五”期间共改造危房8.2万平方米,更换中小学课桌椅5.3万套,36所学校被认定为市级环境建设先进学校,82所学校建有标准的计算机室并实现了“宽带校园校校通”,全区共有计算机室115间,计算机4500台,卫星收视点78个,光盘播放点142个,出现了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规范化学校。

(三)教育管理逐步规范。“十五”期间,我们在教学管理、招生考试、学校收费、后勤管理、教师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文件,严格规范教职工从教行为。尤其是200年以来,我们围绕“建人民满意的队伍,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不断规范教育管理,加强了学校章程的建设,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一是加强师德建设,通过评选师德先进教师、编印《走近心灵》系列丛书、组织师德报告团巡回演讲等形式,弘扬师德先进典型,严肃查处有背师德规范的教职工,规范师德档案建设,“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成为绝大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二是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切实执行中小学收费“一费制”规定,坚持中小学收费“五统一”(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统一收费时间、统一票据、统一张榜公布)。今年春季严格执行市里关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规定,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119140名学生(农村家庭子女及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免收学杂费,对2886名特困家庭子女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对26307名贫困家庭子女补助了教科书费,共投入资金1553.13万元。进一步保障了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和落实教育行政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的工作机制,制订和实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规范,狠抓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重点加强了边远学校和规模较小学校的管理,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实施“阳光工程”,推行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认真做好招生考试、评先评优等事关学生家长和干部教师切实利益的各项工作。规范的管理促进了整个系统行风的好转,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四)各类教育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九年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200年新洲区被评为“湖北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高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区7所公办普通高中和区职业高中生源规模均达到2500人以上,区一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高中,二、三、四中被认定为市级示范高中,“十五”以来高考成绩一直位居武汉市三甲,过去两年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200年高考过重点线1133人,占全市同分数段总人数约20%,区一、二、三、四中过重点线人数同时进入全市前十名,全区过本科线4998人,绝对数和比例均居全市第一。高中教育初步显现出结构合理、布局有序、规模适度、发展均衡、条件优越、办学水平高的良好态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区职业高中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10所街镇成人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成人学校,职业培训和成人培训每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万人,新洲区被评为“湖北省教育兴农示范区”,200年全省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新洲模式被与会领导誉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新洲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得到了老百姓认同,重视子女读书就学在全区蔚然成风。

200年,围绕争创教育先进区的总体目标,全区教育将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以创建教育先进街镇为抓手,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并重,努力完善教育新体系。②以调整学校布局为抓手,以优化教育资源为重点,坚持治薄与扩优并重,努力实现整体办学水平的新突破。③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坚持德、智、体并重,努力实现教育质量的新提升。④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为抓手,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坚持思想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努力实现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新飞跃。⑤以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校为抓手,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坚持面向市场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并重,努力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跨越。⑥以教育行风建设为抓手,以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为重点,坚持正面引导与法纪约束并重,努力树立教育新形象。

三、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缺少资金投入。随着学龄人口的逐步下降,我区近几年不断调整中小学布局,“十五”期间全区小学已由原来516所完全小学调整为165所完全小学和193个教学点,“十一五”期间完全小学还必须进一步调整至90所左右。由于农村特别是山区和湖区地广人稀,调整保留的90所小学中有70所左右的小学必须建成寄宿制小学,这些学校的师生宿舍和食堂都要配套,初步估计“十一五”期间每年需投入资金约500万元。目前很多已调整到位的学校由于宿舍和食堂等配套建设未跟上,有的学校师生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有的学校学生早晚上学和放学时用车子接送,还有的学校学生带咸菜上学,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建议市里增加专项资金,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中小学师生食宿条件。

(二)化解“普九”债务进展较慢。20年4月,我区清理锁定“普九”债务总额为10190万元(不含村级债务),尽管市区近三年来不断加大偿债力度,财政性化债资金达2200万元,但相对于1亿元的债务总额,这个进度太缓慢。由债务引起的纠纷多次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建议市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普九”债务的偿还力度,为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三)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人才缺乏。此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新招聘的教师难得进去,近几年为了引进和留住非新洲籍教师,教育部门往往把他们直接安排到条件相对较好的高中或街镇学校;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教师受多种客观原因影响而人心思动,农村地区教师住房条件差、精神文化生活不丰富、待遇相对较低,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工程以来,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往往关注的是教育教学设施,很少顾及农村教师住房条件建设,教师“走教”和居住危房的情况时有出现,难以安心工作。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师德教育,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另一方面应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为他们安心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建议市里制定农村教师住房建设的优惠政策,并适当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补贴,突出解决好农村教师住房条件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