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发展学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教育局发展学校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⒈“学校文化”建设是高层次学校的事情,我们普通学校只能是走着瞧,等人家建设好了,“克隆”一下就行了。对一所学校来讲,那是校长的事,何必兴师动众,花大力气?

首先,“学校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校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学校的事情。“学校文化”建设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层次高下的差别。由于受“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学校文化”,无法复制,也无法克隆。其次,“走着瞧”、“等待克隆复制”,本身就是一种“不求上进、但求安稳”的“学校文化”具体写照。再次,“学校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有一种误解:把“校长文化”当作了“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和“校长文化”有联系,更有区别,简单地说,是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校长的良好素养能推动“学校文化”朝健康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校长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校长的缺陷,怎么能成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呢?即使有一位素养十分优秀的校长,当他离任后,怎么办呢?幸好,有一句话说得很精辟:学校的真正领导不是校长,而是那些优秀教师,他们是学校的传统,多少代人都这样工作。把学校发展的砝码全都压在校长身上,这种学校肯定是不成熟的。

⒉“学校文化”建设,不就是校园“净化、美化、香化”吗?“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是一回事吗?

校园“净化、美化、香化”,只是“学校文化”建设中表层化的非主流的一部分。试想,一座公园尚且要挖掘其文化的内涵,一个企业都在花大力气搞“企业文化”建设,难道一所学校能停留在“净化、美化、香化”这个水平上吗?“校园文化”建设中,在物质条件的改善方面的确很有起色,同时还健全了许多规章制度。我们也要注意到,档案中的文本制度,各校基本相同,但是对待这些制度的态度和方式截然不同:“写在纸上的制度是应付检查的”、“制度有什么用,还不是校长说了算”、“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执行起来讲感情”、“制度是定给傻子的”、“学校的制度是校长制定的”、“制度是从人家学校抄来的,根本不符合我校的实际,无法执行”、“制度的制定要慎重,要发动群众广泛讨论,一经通过就要严格执行”、“制度的执行要严肃,不能各自为政”……这些表象告诉我们“学校文化”建设不应是表层化的、文本化的,而应当追求符合学校特点、符合本校特点的物质、精神与行为一致的状态。可以这样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成熟的起点,“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成熟的标志;“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是规范化的要求,“学校文化”建设更多的是个性化的追求。

⒊我们学校环境优美,名言警句、校风校训、雕塑图片的制作相当精美,“学校文化”还有建设的必要吗?

一所学校的真实精神状态,是不能在“环境优美”、“名言警句”、“校风校训”或“雕塑图片”中寻找的。校长报告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口号,不一定是“学校文化”建设水准的标志。现实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单位精神状态在口号或口头上是高调的,可能其成员的精神状态不佳;有的单位口头表达上低调,可能其成员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却处处体现高雅。

⒋“学校文化”建设主要是理论的提升,只要从国内外最流行的理论体系中找一找就行了。其他方面都差不多了。

理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行为,首先是教师的行为。理论再好,学校教师开会时会风不好,讲空话、改作业、打瞌睡……行为没有转变,再好的理论也是苍白的。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十分先进,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依然处处反映了落后的教育思想;在课程改革中,有些教师对先进的教育思想接受很快,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陈旧的一套。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重点是放在学校成员习以为常的实际运行规矩以及价值判断上。

⒌学校就是抓升学、抓分数,“学校文化”是虚货。

升学、分数确实很重要,这都是教育的结果。问题是结果是怎么取得的?起点与人家一样吗?人、财、物的投入与人家一样吗?环境氛围与人家一样吗?生员、师资水平与人家一样吗?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了吗?政策有优惠吗?……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反映了教育的过程。任何时候,不能脱离过程,片面地看结果。真正能提高学校水平的,是“学校文化”建设。事实上许多重点学校是十分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的,正是“学校文化”建设,更使他们如虎添翼,加速了发展。

这样,“学校文化”就不能看作虚货了。大家都明白:抓“学校文化”首先是抓教师的行为。教师行为该抓什么?主要的方面是:教师的备课、上课、评课、学习提高、人际交往等。这些抓好了,学校的发展指日可待。当然,真正抓好“学校文化”建设,深层次地推动学校的发展,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⒍“学校文化”建设主要靠钱,有了钱,保证“学校文化”建设上档次。

有些学校在环境方面确实花了不少的钱。有石径草坪、有亭台楼阁、有小桥流水、有假山喷泉,可是学生的学习的各类场所却十分拥挤,扫帚拖把、衣帽雨具则无处可放。有些学校硬件确实现代,但缺乏个性特色,看不出民族的、地方的、传统的痕迹。有些学校请客送礼极为热情,出手大方,但教师培训进修经费困难。有些学校把“校风校训”、“名言警句”镌刻在墙上,随机抽查几位学生,请他们讲一讲“校风校训”的意思,讲一讲看了“名言警句”的体会,学生却无言以答。很多学校把钱重点投放在显性的方面,忽略了隐性的方面。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很多学校没有重视本土化文化的传承,而主要进行的是普适性的知识的传授。

⒎“备课”,主要是抄参考资料,应付检查;“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很好,各人负责一部分,“交流”一下,就完成全部备课的任务。

先要认识的是: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校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体现出“学校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备课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接着有两个问题要研究:为什么要备课?课又该怎么备?备课,很显然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对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备课中“抄”一点可以,但必须明白为什么要“抄”这“一点”。全盘照抄,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样,集体备课中,大家交流一下研究教材的体会,谈谈各人的经验教训,是大有裨益的。不问本班学生实际、不管教师个人水平,把人家的教案当作自己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另外,学校要为教师的备课提供有效的服务。如:建立自己的课程资源库,建立自己的学科试题库等等。

⒏“科研兴校”就是花点钱请各级教科部门“指点,指点”,找个专家挂个名就行了。

如果把“科研兴校”当作点缀,当作花架子,上述做法确有实效。真正要“科研兴校”,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要立足本校,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投入到“科研兴校”之中。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说得实一点,这也是如何发展“学校文化”的问题。

⒐“学校文化”建设,校长室一定要上档次:空调、老板桌、笔记本电脑、管理监控系统,外加高档香烟。

校长室的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样板工程。它应该向企业董事长办公室看齐,还是努力体现出“学校文化”的特色呢?这值得深思。大概是学校长期处于贫穷状态,刚一脱贫,自然想得最多的就是物质上的东西。校长要尽快从中摆脱出来,多考虑本校的“学校文化”。

⒑竞赛中有名次,报刊中有文章,会议中有发言,通报中有表扬,工作中有亮点,“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这么一回事。

“学校文化”建设看重的是事情的过程,不能单看结果。竞赛中有名次,报刊中有文章,会议中有发言,通报中有表扬,工作中有亮点,这都是学校工作的结果。竞赛的名次是怎样得来的,有没有“加班加点,单门独进,放弃其他”?后进学生转化如何?获奖学生是否存在后进的方面?等等;报刊中发表的文章,付过钱吗?是自己的观点吗?与现实相符吗?等等;会议中的发言表态,化为实际行动了吗?具体落实了没?有没有折扣?等等;通报表扬了,还有不足吗?还需要努力吗?等等;亮点有了,“灯下暗”的情况有没有?亮点是否照亮了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