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城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经过一个阶段的深入学习,本人结合本职工作,深入一线,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调研,查找分析工作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以总结和归纳,力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的方向,找准科学发展的正确途径,现报告如下:

一、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形成原因分析

(一)环卫基础设施数量不够,档次偏低。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有些路段基本的果壳箱、垃圾箱的数量少的可怜,城区的公共厕所的数量和档次也不能符合要求,目前城区现有的公厕中还没有一座一类公厕,仅有的几座二类公厕也不够过硬。究其原因,主要有:

1、投资渠道单一,投资力度不够。财政每年拨付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极其有限,环卫处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2、土地资源紧张,可供建设的用地不多,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流量大,店铺林立的繁华商业区寸土寸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见缝插针也难觅立足之地。

(二)环卫管理和执法监察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环卫工作“三分干,七分管”,只管不干或是只干不管都失之偏颇,从理论上讲就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实践上看,我们当前环卫管理工作比较注重于实干,而在城市管理方面没有过硬的东西,一头重一头轻。主要体现在:

1、管理意识淡薄。城市管理以管为主,这是共识,过分注重于“干”,其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这边的问题刚解决,那边的新问题就又出现。遇事热衷于搞突击,过后一切还是老样子,这就是重干轻管的弊端。

2、管理手段不成熟,管理方法缺乏新意,从表现上看就是没有形成自身管理的框架,对于违规行为该如何管,怎么才能管好心里没有底,这就是导致我们城市环卫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而没有一套科学严谨可操做性强的管理方式,环卫工人的劳动得不到尊重和保障。

(三)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未得到足够重视。

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一天不打扫都不行。而有些部门和个别乡镇对待环境卫生工作漠不关心,不够重视,在遇到检查时,总是强调有客观理由,或表态整改,但始终在行动上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把环境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更谈不上实行长效管理了。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意识不到位,干管脱节。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累,埋头苦干是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而对于如何搞好管理,保证环卫工人劳动成果得到尊重这一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干的再多也只是做好了三分。这一点通过近阶段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我的体会又进一步得到加深。

2、保洁人员不足,年龄结构老化。环卫保洁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然而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是:道路保洁越来越重,工作量越来越大,而人员没有增加,原有人员的年龄结构过于老化,制约了保洁工作的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对于调研中发现的上述问题,我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也征求了部分职工和中层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问题。需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套添置一批果壳箱等环卫设施,建设一批上档次且实用的公厕,这是解决问题的直接办法,这是没有争议的。关键是怎么建,如何建好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一是政府为主导,严格执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来建一部分档次高的卫生配套设施;二是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有实力的单位和个人投身到卫生设施建设的行列,实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三是要创新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我们走出去,多学多看,吸收他人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特点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四是政策导向,结合部门协调解决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难的问题。凡是新建居民区、广场、商业区及其他一些公共场所都要预留环卫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否则,在验收时不予通过,规划部门在审批公共设施建设用地方面优先考虑,政策倾斜,确保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得以缓解。

(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处罚力度。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环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干管结合,以管为主”的科学管理思想,要以这种思想统领全局工作。二是加强城市监管的力量,全面行使管理处罚权、查处和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减轻一线工人的压力。三是强化舆论宣传,组建一支精干的宣传报道队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吸纳这方面的人才加入环卫保洁队伍,充实我们的力量,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取得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这项工作,真正建立起一支优秀的环卫保洁管理团队,把我们的城市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