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非公经济团建讨论报告

非公经济团建讨论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对城市共青团组织的原有工作模式、组织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大量的团员青年从过去的传统经济领域转向一些新的经济组织,成为传统组织框架之外的重要青年群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这支有生力量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目前城区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一道亟待破解的现实命题。我区共青团组织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对非公经济团建工作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区非公经济团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有非公企业24590家,符合建团条件的120家,符合条件但尚未建团的71家。截止到今年8月,全区共建立非公经济团组织39家,其中团委1家、团总支2家、团支部36家,共有团员338人;青年组织7家,共有35岁以下青年111人。建团的非公经济团组织主要集中在宾馆、商场、小商品批发市场、饭店、物业公司、旅行社等中小型非公经济企业。正在筹备建立团委的非公经济企业有3家。

二、*区非公经济团建工作的基本做法

1、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导思想,加大非公经济团建工作力度

在非公经济团建工作中,牢牢把握“党建带团建”的原则,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指导,在党建工作的带动下,促进团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为进一步推动非公经济团的建设,区委组织部和团区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在社区建设中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区委办转发了区委组织部、团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团组织建设要同步考虑”。区委办、政府办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区“团建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与新经济领域、新社会组织逐步建立工作联系,开展青年工作,条件成熟的要相应建立共青团组织”。与此同时,团区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建企业、新社会组织团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和外来青年群体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工作意见》,明确和规范了非公经济建团的标准,提出了非公经济建团的规划和目标,为非公经济团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发动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营造非公经济团建工作良好氛围

在非公经济企业建团工作中,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工作主体前移,由团区委向社区第一线的团工委进行转变,团工委真正体现了团“工”委的职能。各团工委发动各居委会的青工委主任对本地区的非公经济企业进行摸底调查,从调查非公经济企业数量、企业内团员人数等基础数据入手,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针对非公经济企业的规模、企业性质、企业内团员青年的知识类型、青年不同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灵活的建团方式和组织形式。

团区委在团建创新试点工作中,设立的居委会青工委主任在社区非公经济企业团建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工委主任发挥了解地区资源、熟悉非公经济企业、经常与企业主打交道等优势,在日常的工作中广泛宣传非公经济企业建团工作、热情发动符合条件的非公经济企业建立团组织。月坛街道在青工委主任的协助下,仅两个月建立非公经济团支部5家,营造了非公经济团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金融街街道团工委把八月份设立为非公经济团建工作月,正式启动非公经济团建工作。在青工委主任对本地区非公经济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他们利用对非公经济企业建党委、工会的机会,发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非公经济建团过程中来,充实了非公经济团建工作的力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扩大团的影响力,他们在非公经济企业中发《致非公经济企业青年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希望游离在团组织之外的青年回归团组织的强烈愿望,使青年们大受鼓舞,纷纷表示愿意再次回到团组织中来。仅一个月时间,在二龙路地区就有十余家企业表示愿意成立团组织。同时,通过一个月的工作,扩大了团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树立了团组织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团干部的工作水平。二龙路团工委在工作中增强了信心,坚实了工作基础,并针对本地区非公经济团建工作申报市级团建创新试点。

3、采取“项目化运作”形式,推进非公经济团建工作

为适应青年分布状况的变化,广泛覆盖、有效组织和动员青年,寻找带领青年投身建设的新的有效途径,加大团建创新工作力度,创新共青团工作形式,合理整合、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团区委进行了“共青团工作项目化运作”的崭新尝试。

在项目的设置上,紧紧围绕“突出特色”的原则,丰富非公有制团建工作形式和方法,针对非公经济企业中青年群体特点,开展团建工作。如在金融街、德胜科技园等重点地区建立青年英才联谊会,在青年强势群体中进行新型组织方式的探索;西单一条街、平安大街厂桥段等繁华商业街建立新型团组织联合机构,孵化新的非公领域团建个体,形成非公领域团建工作的行业优势和连锁效应,创新新领域团建工作模式。

4、开展“青年文明号”、“岗位能手”争创工作,有效促进非公企业生产经营

团区委把非公经济的“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争创工作作为推动非公经济企业团建工作的重要举措,自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争创工作以来,先后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集体和优秀个人代表。争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激发了企业和青年的团建工作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西单赛特服务台和府右街宾馆客房部在争创活动中均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在青年文明号集体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涌现出大批拾金不昧、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青年,同时带动企业中的其他青年集体“争优创先”,营造了企业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争创工作的开展也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为企业的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赢得了企业的支持、受到了青年的欢迎,提高了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5、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非公经济企业建团模式,丰富组织形式

非公经济企业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为团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用以往的建团模式已经不适应非公经济企业的现实情况了,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尝试新的建团模式,才能保障团组织在非公经济领域的健康发展。非公经济企业中,商业模式、经营规模、企业效益、员工构成都不尽相同,在抓好规模较大、团员青年数量较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团。西单赛特商场是我区最早建立团组织的非公经济企业,根据团员人数属于团委建制,采取独立的建团模式,比较适合其发展和组织活动,保持其相对独立性。

而相对一些规模较小、团员青年数量较少,尚不具备单独建团条件的企业采取联合建团、市场建团、区域建团的建团模式,达到扩大联合、形成规模的工作效果。月坛地区的天外天批发市场,**年便建立了市场团支部,团支部曾多次组织商户参加社区向灾区捐献衣物的活动,并积极配合市场管理,稳定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其团支部书记曾被评为我区的“十佳外来青年”并被推荐为我区第六次、第七次团代会的外来青年代表。

在不具备建团条件的企业中,尝试建立青年社团,组织非公经济企业中的外来青年参加各种形式多样的社团组织,如外来青年文学社,吸纳喜好文学、具有一定文字基础的青年,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达到组织、团结、带领青年的目的。

6、取得企业的支持,达到企业增效与开展团建工作“双赢”的局面

府右街宾馆是我区非公经济企业中团建工作开展最为突出的一家。作为服务行业的府右街宾馆,集中了大量外来青年,针对这一特点,团组织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开展了以“服务青年人成长成才、解决青年人生活困难”为宗旨的各类培训班、技术竞赛活动,开设节假日探亲电话,组织团员青年参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大大激发了青年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主动性;团组织已经在企业内发展了两批团员、对7名优秀团员进行推优入党,充分发挥了团组织的组织建设职能;团员主动佩戴团徽、为甘肃贫困孩子捐资助学、在宾馆内开设服务中心,开放青少年图书阅览室,使企业在社区内赢得了非常好的声誉,促进了企业发展,同时团的工作也赢得了企业经营者的大力支持。企业经营效益好了,企业经营者也为员工提高了福利,如规范了劳资制度、开设青年公寓等,形成了企业与员工雇佣关系的协调统一、开创了企业发展与团的工作的“双赢”局面。

三、对做好非公经济团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1、试点先行,树立品牌,推动非公经济团建工作不断发展

坚持“试点先行”原则,以点带面,带动非公经济团建工作整体发展。在团建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企业设立试点,挖掘典型经验,把好的做法与成功经验向全区推广,为全面开展非公经济团建工作提供样板。

确立“非公经济团建工作试点单位”、评选“非公经济企业团建工作先进单位”,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非公经济团建工作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提高企业团建工作积极性,扩大团的工作的影响力,促进其他非公经济企业的团建工作发展。

2、联合工会、工商联、个私协等部门,形成合力,促进非公经济企业团建

依靠“党建带团建”的原则,加强与党委、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的联系和联合,争取党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通力合作、齐抓共管,进行统筹规划、调研协助、出台文件,争取党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学习建党委、建工会的先进经验,丰富建团方式和方法,形成市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合力。

3、夯实工作基础,巩固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团组织健康发展的基础。非公经济企业建团要坚持稳扎稳打,真正做到“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活跃一个”。新经济组织团建不仅仅是如何把团组织建起来的问题,更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非公企业中团组织如果建了就垮,垮了再建,不但人心涣散,而且对其他建团企业将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着力点",要从“保证质量、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完善机制”上去探索团建工作的规律性。

4、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青年不同需求,丰富非公经济服务管理形式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实现团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同步共振,要以“服务”为主线,明确“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原则,这样团的工作才会得到企业的支持和认可,才会有生命力。

服务青年就是要满足青年们的需求,在高新产业和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聚集地,青年们的知识层次比较高,对活动的要求多种多样,有强烈的与人交往的需要和展示才华的需要。适应这一需求,*团区委将在金融街、德外经济苑区组织“青年英才联谊会”,为青年们提供相互交往的平台;而相对一些小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则集中了一定数量的外来务工青年,他们更需要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和学习。适应这一需求,团组织举办外来青年培训课堂、社区大百科课堂、法律学校等就青年们的需要进行培训和讲座,必将受到企业和青年们的欢迎。

5、以活动促发展,推出非公经济团建工作品牌活动

创新非公经济品牌活动,搭建非公经济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青年志愿服务行动"、"青年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团员青年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展示新经济组织团员青年的时代风采,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各项活动的蓬勃开展,将促进团的工作不断前进,增强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团队精神和团组织的渗透力、影响力,团的阵地进一步巩固,实现"团旗树起来,组织建起来,活动搞起来,作用显出来"的工作目标。

6、固定阵地,保证非公经济团组织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尝试成立地区、行业内的非公经济团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加强对非公经济企业建团工作的指导,开展分类建团、分片建团,做到工作有针对性;设立“流动非公经济团组织登记手册”,掌握非公经济企业和企业内团员的流动情况,为团建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7、营造非公经济企业团建工作氛围,推动团建工作向前发展

加大非公经济企业团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都重视非公经济团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对非公经济企业中团建工作典型及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区进行推广,提高企业主对开展团建工作的积极性。

非公经济团建工作作为适应新时期团组织状况的新型组织模式和工作方法,需要各级团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解决新问题,运用新方法,以实现团的工作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