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贸局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意见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贸局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意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经贸局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意见

区委、督导办,*街道办事处,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现就抓好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20*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议和县委十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特色农业大县”和“绿色生态靓县”的总体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以加大扶持引导为关键,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创新思维,强化举措,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奋斗目标是: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5.4%,粮食总产量达到3.4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0元以上,全县不发生恶性涉农案件。

为完成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突出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把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放在农业产业发展的首位,努力提高质量,扩大总量。充分发挥四川邦农实业有限公司、齐祥食品公司、生猪协会等龙头带动作用,推行“饲养场+大户”、“公司+农户”、“协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扩大生猪饲养总量;大力发展DLY等优质肉猪,力争培育年出栏DLY肉猪300头以上的大户300户,1000头以上的专业合作社30个,1万头以上的专业合作社3个,全县DLY肉猪饲养量达到15万头。同时,大力发展小家禽和草食牲畜。力争全县出栏生猪75万头、草食牲畜40万头、家禽1000万只,畜牧业产值达11亿元。

2、稳定发展以锦橙100号为主的经济林木产业。切实加强锦橙100号标准化管理,全面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建好标准化示范园,力争锦橙100号无公害基地认证增加1500亩,培育锦橙100号优质苗木200万株。抓好果品的加工增值工作,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新栽、改劣等方式,扩大相如梨和核桃规模,力争形成优势产业。力争全年果品产量达到7000万公斤,优质果产量达到产量2500万公斤。

3、稳步发展蚕桑业。巩固基地,扩大规模,加强管理,提高产量,实现蚕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力争全县发种3万张,产鲜茧90万公斤。同时,做好蚕丝绸公司改制工作,确保整个行业稳定发展。

4、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稳定发展种业,完善品种结构,努力拓展市场,提高种业效益;大力发展蔬菜、小杂粮、药材等短平快、适销对路的特色种植业,加快助农增收步伐。

5、大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我县畜禽、水果、种子三大特色产业和蚕桑、蔬菜、水产等拳头产品,引进、培育一批新的示范作用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从资金、信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四川邦农实业有限公司、齐祥食品公司等一批生产型、加工型龙头企业快速扩张,力争进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行业;指导海峡农业、恒基农业、优质果品公司等一批生产型、流通型龙头企业,不断完善经营方式,自我发展壮大,力争进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指导可口爽、蓬雪面粉、绿源油脂、XX丝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工农互动,共同发展。

6、切实加强产业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业,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大力整治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坑农害农行为;切实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抓好禽流感、生猪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和其他烈性传染病的防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继续做好柑洁溃疡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7、不断拓展劳务产业。按照“巩固东部,进军西部,开拓海外”的思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通过政府引、部门找、龙头带、亲友帮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进一步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组织和引导,加强与外地企业、劳务中介组织的合作,搞好成建制输出。结合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劳务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和输出效益。大力整顿和规范劳务市场,坚决打击用工欺诈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大力抓好“回引工程”,鼓励有志之士回乡创业。力争全县劳务输出18万人,创收10亿元。

8、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全面复耕撂荒土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利用好空闲土地,大搞增间混套,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旱育抛秧、地膜覆盖、杂糯间栽、苕豆套作、病虫综合防治和配方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二、以加大投入为关键,全面落实各项扶农政策

9、积极争取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把加强项目开发作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来抓,加大力度抓好农业项目开发、推介,重点抓好农业产业化、水利、水保、林业、农村道路等工程的立项审批,切实增大农业发展投入。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县级报帐制、项目业主制,抓好项目的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发挥。

10、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县、乡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县财政新增30万元支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支持、保护、调控”作用,支农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业新技术推广。

11、多方激发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户、业主的诚信教育,建立涉农信贷担保体系,组建担保公司,加大对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专重大户的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农户之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开展多方面的股份合作,激发各方面资金投资农业农村,逐步形成民间投入为主、信贷、财政共同投资的多渠道、开放式投入机制。

12、充分发挥扶农资金的整体效益。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改进投入方式,整合项目资金、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民间资金,形成资金流,向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重点乡镇、重点村社、专重大户集中,发挥整体效应,提高使用效益,实现农户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税、业主受益、银行得利的多赢局面。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13、切实加强村道公路建设。把村道公路建设作为今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群众自愿、多元投入、量力而行”的原则,认真做好宣传引导和组织发动工作,掀起村道公路建设热潮。通过竞争立项、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村道公路建设,利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出资出劳,多渠道筹措村道公路建设资金。走“民建、民管、民受益”的路子,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理财,加强质量监管,确保村道公路质量。进一步落实村道公路养护责任和措施,切实提高村道公路通行能力。全年新建、改造村道公路280公里,硬化乡村公路10公里,新建改建县乡道路21.7公里。

14、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库病险和标准化整治,确保安全运行。集中抓好以小型水利设施标准化整治、节水改造、人饮工程、户办工程为主的四大工程,完成13座小(二)型水库标、183口山坪塘、95座石河堰的标准化整治,新开渠20.3公里,清淤、维修渠道466公里,节水改造36.1公里,发展节水灌溉2500亩,新增有效灌面2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每个乡镇建设1个以“六个一”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户办工程示范村,全县完成户办工程4400户。支持和鼓励群众按照“自建、自管、自有、自管”的原则,修建小微水利设施。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实施好人饮解困和人饮安全工程,解决好旱山村群众饮水问题。

15、切实巩固造林成果。抓好苗木培育,搞好补栽补植,加强森林病虫防治,突出抓好森林防火,进一步加强森林管护和林业执法,切实保护好我县森林资源。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严禁截留、抵扣和挪用退耕农户补助资金。全年完成退耕还林、封育、补植、环城绿化2.53万亩。

16、大力推进扶贫新村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搞好扶贫新村建设。以产业培植为重点,以新村建设为载体,以基层党建为保障,加快小康示范村(社)的建设,把小康示范村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基层党建样板区、社会治安模范区”,力争做到特色产业、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配套、有机结合,真正形成一批产业支撑有力、群众增收致富、人居环境优美、村风民风淳朴的新农村。

同时,继续实施好中改、水保、扶贫开发项目,改善农业基础和农民生产条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四、以强化领导为根本,切实增强“三农”工作执行力

17、切实改进工作方式。县委、县政府成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农工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进一步加大对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力度。继续实行县委常委联系区、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联系乡镇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区、乡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指导和帮扶。县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为“三农”工作服务的能力。各区、乡镇领导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协调解决农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和发动群众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收入持续增长。要充分调动基层站所,尤其是农业服务中心的积极性,为农户提供好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工作。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建立起“农户+产业组织”的双层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18、全面、准确贯彻执行涉农政策。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耕地保护等各项涉农政策,严格“一事一议”的用途、程序和标准,禁止“多事一议”或把村“一事一议”变成乡“一事一议”。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承包合同的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管理,严格执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度、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农村报刊订阅费用限额制、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严肃查处涉农收费的违纪违法行为,杜绝涉农案件发生。加强村社财务管理,规范村社财务公开,建立民主理财监督机制,使村级财务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9、切实改进和加强目标管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业和农村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重点,对小康示范村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专合组织发展等重点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定点定项联系制度,将目标、进度、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对产业化建设与管理、农民增收、订单农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考核到具体项目,把各区乡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亮点作为重点考核,把解决“三农”问题成效作为区乡班子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严格考核,重奖重惩,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