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学校体育艺术科普发展意见

教育局学校体育艺术科普发展意见

各中小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结合我省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和“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区中小学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工作水平,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努力构建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与高水平教育强区和体育、文化强区建设水平相匹配,体现教育普及和质量水平,具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艺术科普教育体系;构建中小学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通的体育艺术科普校本课程体系;牢固确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学校和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体育、美育和科普教育环境,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全力以赴,在20*年把我区建设成为“浙江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并力争成为国家级示范区。

具体目标:

(一)开齐开足体育艺术科普课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课率和课时开足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所有学校按规定开设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外、校外体育艺术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率达到100%。

(二)构建科学的中小衔接的课程体系。结合我区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开展,更新理念,调整结构,整合内容,优化评价,逐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艺术、科普三级课程体系。

(三)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丰富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各中小学安排有体育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文体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文体活动。所有学校应组织和设立学生运动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学会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并具有一项艺术特长。建立一批区、市级中小学生体育运动队和艺术团体业余训练基地,定期组织学生体育竞赛、艺术展演活动和每年举行*区中小学生的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促进学生在区、市、省级比赛中成绩逐年提高。建设市级以上体育和艺术特色项目学校各10个,全区70%学校成为区级体育艺术科普特色项目学校,呈现“一校一品”特色办学新格局。

(四)专职师资队伍建设有新提升。配齐配足专业教师,强化在职培训,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结构合理、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文体活动需要的体育、艺术、科普教师队伍,力争到20*年全区学校体艺教师专职率达100%。

(五)体育艺术科普场地和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都按规定建有基本的体育艺术和科普活动条件设施。所有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的中小学都应设有运动场(馆)和音乐、美术教室,器材设施应达到教育部制定的体育、艺术器材目录一类方案配备要求,其他学校都应达到二类标准。根据学校实际建设科普教育基地,购置必要器材设施。

(六)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发挥区、校二级教研科研科辅组织机构作用,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提高教学水平。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实验性研究,以课题研究为引导,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加强与文体局、广电中心、团区委、少工委、关工委、社区等部门合作,积极整合和充分挖掘校外现有文体单位的设施和师资力量,为中小学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积极开展区内外交流,学习、借鉴各地体育艺术科普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扩大我区学校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在市内外影响力。

二、措施与保障

(一)加强领导,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科普管理体系建设。成立区学校体艺教育工作委员会,健全区青少年科辅协会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体育艺术科普教育的政策规划、宏观管理、统筹协调、业务指导和督导评估。加强教育行政部门职能机构和人员配备,各学校要强化体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科普教育工作。把学校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工作列入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之中,区和学校都应科学制订“十一五”期间学校体育艺术科普(卫生)教育工作规划,并抓紧落实。

(二)加强体育艺术课程改革,努力提高体艺教育教学质量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从更新课程理念入手,在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整合、课程组织优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等各个方面,深化改革实验。以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课程标准为主要措施,建立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体系。

艺术课程改革。义务教育段在开齐开足课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探索性学习,培养兴趣,陶治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高中阶段艺术课程要使学生在普遍达到艺术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对艺术课程各个领域的自主选择。

体育课程改革。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开齐开足课程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特点并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教给学生简单的运动保健知识与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改革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体育特长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保证课外活动的时间,积极推进大课间活动。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大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搭建平台

实施“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工程”,积极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在全区逐步扩大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开展省级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的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文体活动时间。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各学校都要建立学生运动队、艺术、科普团体(兴趣小组),形成“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局面,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至少参加两项课外体育活动和一项课外艺术活动,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校外体育艺术竞赛和展演活动。根据省市体育竞赛和艺术活动周期,制定我区中小学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的活动项目,规范比赛、规范活动,积极鼓励各校开展群体性体育、艺术和科普竞赛(或展演)活动,区教育局每年举行全区性中小学生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活动,全面提升我区学校的体育艺术科普活动水平。

(四)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体育艺术教师队伍素质

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需要的体育艺术教师队伍。到20*学年,各学校要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配齐配足专职体育艺术教师,在扩大教师队伍数量的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体育艺术专业毕业生和骨干体育艺术教师到农村边缘学校任教或支教,以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要重视体育艺术科普的教研组建设,加强学区、校间的交流与研究,帮助和支持教师尽快提高专业素养。要清理和规范现有的体育艺术代课、兼课教师,该劝退的坚决劝退,做到先相对集中,后专业上岗。

加强在职体育艺术教师的继续教育。积极实施名优教师培训计划,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名师;全面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基本功训练,全区每二年举行一次组织体育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发挥区教师艺术团体作用,开展区内外艺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与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

学校要制定鼓励教师完成体育艺术教学和课外训练运动队、辅导艺术活动任务的相应措施。体育艺术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进修学习、教育科研以及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和其他学科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其辅导工作应计入工作量,辅导工作的成果作为考核实绩和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

(五)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场馆和器材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科普教育的经费投入,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科普教育经费应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并随教育经费的增长而增加。区教育局设立体育艺术科普教育专项活动经费,每年不少于100万,用于开展活动、发展体育艺术科普特色项目、奖励先进等。学校要把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器材纳入到学校的常规仪器设备配备、管理,定期补充更新,区教育局根据《*区学校教育装备经费补助比例表》(仑教〔20*〕2号)文件精神,继续给予学校经费补助。中小学应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设置教学需要的体育运动、艺术活动场地并按一类标准配置相应器材。各校按四个教学班一个篮、排球场配备要求加强篮、排球场建设,还应加强各类音乐、美术、劳技教室及琴房、排练厅、展演厅或实践基地等建设,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的闲置场地,以满足学校体育艺术科普教学需要。

(六)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努力培养一批体育、艺术和科技人才

着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通过体育艺术科普特色学校的创建、评估和命名,促进学校上水平、上层次,发挥特色学校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全区学校体育艺术科普教育的发展。对获得省、市、区级特色项目学校分别一次性给予3万2万1万元的专项奖励。对省、市、区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点)学校经二年一次考核评估,由区教育局、文体局参照上述标准联合奖励。

积极探索学生体育艺术科学素质评价激励机制,不断规范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完善特长学生认定办法及升学优惠政策,逐步完善中小学特长人才的对口招生、培训衔接工作,为培养一批拔尖人才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七)加强合作与宣传,营造良好的体育和美育氛围

鼓励学校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体育艺术科普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发展学校体育艺术科普教育的合力。学校的部分教育资源应积极向社区开放,并加快完善管理和操作办法,每年区政府设立专项奖励资金100万元,对学校开放体育场、馆等资源进行补助奖励。

加强教体、教文、教科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学校体育艺术科普工作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和形式,大力宣传学校体育艺术和科普教育成果,宣传其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校体育艺术科普教育的社会地位,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和美育科普教育氛围,开创全区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工作新局面。

(八)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落实

建立二年一次全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专项督查评比制度,通报督查结果,同时把督查结果纳入到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结果中,并与省示范学校、区校园文化示范学校推荐评估相结合。建立二年一次体育、艺术和科普教育先进集体、个人评比和特色项目学校申报评估制度,对在学校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实行专项奖励。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学校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发展年报制度,及时把我区各中小学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发展情况及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活动情况通报到全区各校及有关部门。

希各校加强领导,把各项工作要求进行具体分解,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各负其责,全面落实。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切实改变体育艺术科普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状况,成为我区教育工作中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