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意见

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意见

今年初,我市遭受了五十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害,给林业生产造成极大影响和严重损失。面对灾情,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应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发动山区广大干部群众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我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现根据全省林业灾后恢复重建现场会精神,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年初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受害程度深,山区林业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市林业受害面积235.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6.4亿元,其中毛竹、花卉、香榧、杨梅等商品林基地受害面积142.7万亩,损失5.3亿元。山区是低收入农户集聚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对林业的依赖性很强。由于林业具有生产周期长、灾后重建时间比其它行业更长的特点,因此,这次灾害不仅直接导致林业减产和农民减收,而且还将持续影响到今后几年的林业生产和山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大量竹木枯死,林内枯枝落叶骤增,树木长势衰弱,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隐患明显增加,已严重威胁到我市森林生态的安全。要从关注山区民生、促进山区新农村建设和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林业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二、明确林业灾后重建的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有关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要求以及*林业实际,我市林业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是:

——确保枯死竹木及时清理。6月底基本完成枯死竹木清理和销售工作,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及时消除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隐患。

——确保基础设施及时修复。8月底基本修复林区道路、电力、通讯、大棚、喷灌和森林防火等林业基础设施,林业生产和林区生活全面恢复正常。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年内使林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配套完善。

——力争生产能力尽快恢复,农民收入不减。采取一系列灾后自救措施,2—5年内基本恢复竹林、花卉、香榧、杨梅等商品林基地生产能力,使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不减,生活水平不下降。

——力争森林资源尽快恢复,生态功能不退。通过科学培育管理,5年内使生态林全面复壮,森林资源只增不减,生态功能只优化不退化。

三、突出重点做好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加快清理受害竹木,最大限度减少林农损失。按照“尽力救护,及时清理,减少损失,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快受害竹木的清理和销售。对能够救活的受害竹木,特别是古树名木、珍贵树木等,要采取积极措施,尽力实施救护;对已经枯死的林木,要优先安排采伐指标,简化有关手续,尽快核发采伐许可证,及时清理销售,减少经济损失。除重点地段、要害防火部位和松材线虫病防治外,重点生态公益林受灾区原则上要少清理或不清理。鼓励竹木加工企业实行保底价收购,挖掘生产潜力,保证受害竹木加工利用。要加强林政管理,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受灾名义乱砍滥伐林木、破坏森林资源。

(二)加快修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林业生产条件。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林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要把修复和完善林业基础设施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环节来抓。重点抓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野外生态监测和林区道路的修复,并把修复火险预测预报系统、林火瞭望监测、防火隔离带、扑火保障系统摆在优先的位置。加快林木良种基地和苗圃的基础设施修复,确保种苗生产和供应。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林业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林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着力抓好高效林业生产恢复,切实保障山区农民收入来源。全面深入开展竹林、花卉、香榧、杨梅等高效林业基地的生产自救,抓好整枝修剪、施肥治虫等培育管理,通过应用一系列灾后自救技术措施,尽快恢复生产能力。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大力实施林业基地品种改良,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推广长短结合、立体栽培等复合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套种中药材、森林蔬菜等“短、平、快”的经济作物,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积极引导农民就地开展受害竹木加工,千方百计开辟增收渠道,弥补灾害经济损失,做到竹木损失林下补,山上损失山下补,种植损失加工补,力求达到受灾减产不减收。积极推广种植珍贵用材树种,提高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后劲。

(四)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切实维护森林生态功能。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抚育改造、森林经营结合起来,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因地制宜开展补植造林,大力推广种植阔叶树种、彩叶树种和防火抗病虫树种,加快林分质量恢复,丰富生物多样性,构建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不断提高生态效益,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五)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科学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动员和组织林业专家和广大科技人员,采取“分区包干、挂钩到户、责任到人、技术到位”的办法,深入山区受灾第一线,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服务,送技术到山头、到农户。运用农民信箱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开展技术讲座和咨询服务,解决各类技术难题。要因地制宜编印灾后恢复重建技术手册,分发到户,指导农民科学开展生产自救。

四、切实加强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部门配合协作,合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开展林业灾后恢复重建,事关山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山区工作的重要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林业部门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具体组织者,要积极当好各级政府的参谋,制定恢复重建规划,扎实开展工作。财政、发展改革、交通、电力、民政、金融等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业恢复重建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规范救灾资金使用管理。采取地方为主、自救投入、政策扶持、银行贷款等办法,多渠道筹集恢复重建资金,加大对林业基础设施和收购受害竹木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重灾多补、轻灾少补、无灾不补”的原则,把有限的救灾资金用到刀刃上。加强对救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明确用途,确保救灾资金落实到位,严禁截留、挤占、挪用以及虚报冒领救灾资金。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违法违纪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高林业抗御灾害能力。要结合灾后恢复重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雨雪冰冻、台风、干旱、火灾、病虫害等各种林业灾害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切实提高林业应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林业重特大自然灾害防控技术研究,提高灾害监测评估、生态系统恢复、衍生灾害防控和受害竹木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含量。积极探索建立林业风险担保机制,以点带面,扩大政策性保险在林业生产中的覆盖面,不断提高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林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