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文化局总结

市文化局总结

(一)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抓好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设施是我市岭南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今年以来,我局一直积极推进市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新馆和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先后纳入东平新城公建项目,我局积极协助东平新城组织召开市级公建项目建设研讨会,认真提交用户单位意见,并协助中标咨询公司编制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新馆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和《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文件,积极推进三馆建设筹备工作。目前,《*市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成,并作为*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的首批项目争取通过立项。此外,我局还协助东平新城做好*市公共文化综合体国际竞赛第一阶段概念设计方案评选工作,努力推动*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的规划建设。

2、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局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一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作。今年全市已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目标,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工作任务。编制和实施《*市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作实施方案》,顺利完成皂幕山无线发射塔建设工程,圆满完成了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任务。

二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了“文化共享工程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领域和社会影响。同时,深入开展合作共建,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基层服务点132个。从下半年起,还与市委组织部密切合作,通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首批505个基层点,向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在资源建设方面,目前全市图书馆系统自行开发建设的特色数据库达到38个。

三是联合图书馆工程。落实了工程建设经费,并提请市府办批转了《*市联合图书馆建设方案》,明确了市联合图书馆采用“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资源、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散服务”的运作模式,由市和区两级建设。目前,市联合图书馆成员馆已发展到12家,累计办证4.1万个,流通书刊174.1万册次,已完成中心组团主要图书馆的服务整合,成功实现了“多馆联合服务,一卡通借通还”。同时,实现了数字图书馆与联合图书馆系统的对接,读者凭联合馆“一卡通”证注册后均可以随时随地免费享受*市数字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效益不断提升。

四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制定了20*年全市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计划。向市政府提出了农家书屋建设专项经费的申请,对己建农家书屋提供了一批书籍。为落实建设计划,对各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并结合实际举办了全市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培训班。20*年,全市共建成农家书屋64家,超额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

五是基层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到12月底全市全年放映基层公益电影12120场,观众人数近400万人次,基本实现和保持了全市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2场电影的目标。在年初的特大雪灾发生后,专门为滞留外来务工人员放映电影500多场,观众人数逾30万。

3、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我局及直属单位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通过固定、流动、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演出、讲座、展览、培训等多种流动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文化服务和文化成果。今年来举办、承办了“魅力*·文化暖流”文化送温暖系列活动、“魅力*·和声飞扬——20*群众歌咏活动”、“新春流动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片展”三水行、“书画进农家”九江行、“*春节习俗展”、“魅力*·和谐村(居)美术书法摄影巡回展览”、“崇文*——20*全民阅读”等一系列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文化活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参与人数众多,社会反响良好。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重视,如投融资渠道过窄,缺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整体规划和财政投入,地区间差异较大,文化设施的相关发展指标达不到要求等。此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面临着财政投入不稳定、服务供给不足、服务队伍不健全等现实困难,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重点解决。

(二)繁荣文学艺术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在戏剧影视方面,由我局推荐的大型粤剧《蝴蝶公主》在广东省第*艺术节展演评选活动中一枝独秀,分别揽获戏曲类二等奖,编剧类等五项的二等奖、导演奖三等奖,演员李淑勤等则囊获表演奖项的一、二、三等奖。此外我市选送的小戏小品也在艺术节中创下佳绩,作品《潜规则》获小戏小品类一等奖、《不赌为赢》、《送礼记》分获二、三等奖,小品《可爱冤家》获演出奖。将由我局与珠江电影集团联合摄制的数字电影《无防之城》已完成文学剧本创作,其他相关工作也在顺利进行,拟于明年3月开机;尹洪波创作的古装戏曲《三审奇石》由安徽省宿州市泗州戏剧团演出并将参加明年全国“映山红”戏剧节,现代京剧《天地人心》由安徽省徽京剧院演出,话剧剧本《莞街日记》被东莞市文化局定为重点作品拟于明年投排;廖维康撰写的电视专题片《高山降龙》、《怀德之治》作为“20*年广东省纪律教育月”材料在全省发行,、黄华华等省领导观看了《高山降龙》并发表了讲话,此外廖维康参与创作的大型电视片《激浊扬清》近期将在广东电视台播放。

在美术创作方面,我局组织创作作品参加“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并取得较好成绩。陆驰《银坑村》、陈挥《起程》等四件作品入选全国展,叶其青《傲雪凌霜》等8件绘画雕塑作品入选省展。此外,陆驰《紫荆花开的时节》等3件作品还入选“广东省第三届油画展”,其中《紫荆花开的时节》获优秀奖。

在音乐舞蹈曲艺方面,我市组织的女声独唱《三月梦》、群舞《起龙船》、《顺德龙》、《琢之器》等四件作品在广东省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上获得3金1银的好成绩,我局还因突出表现获得“组织奖”。我市舞蹈《起龙船》荣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银穗奖”。

在文艺评论方面,杨凡周的专著《新时期以来广东戏剧论》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新时期以来广东戏剧的理论专著。此外,其戏剧论文《入世近俗的人生态度以俗为雅的文化趣味》还荣获省社科联等单位举办的“广府文化与改革开放”研讨会征文一等奖。

2、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我局及直属单位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外,还配合国家、省、市的需要,积极组织了许多大型文化活动。

为支援汶川大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全市文广新系统共举办、参与大型赈灾义捐活动达40多场,由我局主办的“林圣元油画展”义卖所得20万元全部捐助给灾区,我局和市慈善会主办“生命之光——汶川大地震孤残儿童美术慈善义捐作品大展”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受灾地区的孤残儿童;积极协助市对口支援水磨镇恢复重建工作组做好“山水情、心连心”*—水磨迎新联欢会的策划组织工作,并于12月29日至31日赴当地开展考察慰问活动,为灾区群众带去南狮表演、小品歌曲等节目,送去新春的问候和祝愿;奥运期间,我局推荐的舞蹈《香云纱》和*醒狮代表我省赴京参加奥运表演活动,我市选送的8件石湾公仔及醒狮道具也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大型文化展览展出;在广东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上,由我局组织的运动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获筹备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奖;圆满完成“20*第五届中国(石湾)陶艺文化节”传统陶艺创新大赛评比和“市长奖”评选工作;积极组织节目参与第六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广东省内的评比,我市禅城区惠景社区荣获“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称号,南海区文化馆获全国第六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组织奖;由我局牵头组织的“20**旅游文化节大型民俗彩灯会亮灯仪式暨*武术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于11月8日晚在文华公园电视塔广场举行,作为我市今年举办的“20**旅游文化节”的重头戏,灯会将持续展出至2009年元宵节;我局还积极做好“高歌向明天——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文艺晚会”的策划组织工作。在任务紧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排除万难、群策群力,保证了晚会的节目质量和艺术水准,以精彩生动的内容,展现了*改革开放30周年的辉煌与成就,赢得市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3、对外交流领域拓展

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领域,通过协调、组织旅美画家林圣元的油画展,促进了我市美术工作者与海外华人艺术家之间的交流;通过组织非洲部分国家驻华使馆官员参观我市大型企业及文化创意产业,本着“热情、友好、细致、周到”的原则,着力促进*与非洲国家之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互鉴;联系组织英国中西部博物馆馆长来我市考察访问,加强我市文博界与欧洲同行的沟通和交往;通过与澳门基金会、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的联系,加强我市与港澳地区文化界的交流、互动。与市外事侨务局共同策划、组织*文化代表团赴澳大利亚汤斯维尔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两市市长出席了活动开幕式,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此外,积极推动*市文化交流协会的成立,为今后我市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平台。

今年我局在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的组织上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创作还缺乏真正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我们的活动还没有真正形成能够支撑城市文化形象的品牌,对外文化交流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要进一步提高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充分利用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使我市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在上一个新台阶。

(三)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建设岭南文化名城

1、祖庙全面修缮工程稳步推进

祖庙全面修缮工程是今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头戏。从最初的“单体施工,逐项推进”,到目前“多个单体交叉施工,分区推进”,整体修缮工作稳步有序进行。11月底前基本完成了万福台、东西廊和厢房、灵应牌坊修缮工程,钟鼓楼和碑廊修缮工程预计2009年1月中旬完成。在修缮过程中,我局特别注重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地安全,组织专家会审和鉴定,严把施工质量关。

作为祖庙全面修缮的配套工作,我局与*科学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了“数字祖庙”科研项目。4月,完成了主要设备采购、验收并投入使用。目前,祖庙数据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高清晰数据和高动态全景数据的处理正有序开展。祖庙万福台部分的网页主要功能已基本实现。10月,成功召开了“数字祖庙”科研项目工作进度和阶段性成果汇报会。

2、文物普查工作有序开展

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按时结束第一阶段的宣传发动和培训工作,全面转入实地田野调查阶段,目前县域实地调查启动率达100%。10月,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试点会议在我市召开,顺德区文普办在会上介绍了试点工作经验。到10月底为止,全市到位文物普查经费316.4万元,实地调查文物点706处,其中新发现606处,复查100处。12月,市政府先后与省政府和五区政府签订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标责任书》,落实了文物普查工作目标责任制。

在普查工作中,我局多次深入五区进行阶段性检查和业务指导,并精心编制多期指导性和参考性强的文物普查简报,得到省普查办和各区文物普查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3、文物基础工作成绩显著

完成我市全国重点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1处)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经省政府审核批准,已由省文化厅、建设厅公布;完成二、三级博物馆的申报和现场评估检查;完成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全市共有17处文物点列入第五批省级文保单位。目前,我市的省级文保单位总数已达44处,居于全省前列。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抓好日常基础工作。普查工作取得有效进展。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市级已基本完成普查项目56个,收集了一大批书籍、图片、录音、文献资料及部分实物,另有19项正在普查当中。6月14日是“文化遗产日”,我局积极策划组织“20*中国文化遗产日暨*文化遗产一日游”,在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设3条文化遗产线路,向广大市民集中展示*文化遗产的魅力。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年内将出版画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同时按照非遗项目,组织民俗文化系列丛书的撰写工作;发表研究论文一批,刘东的论文获“广府文化与改革开放”研讨会征文三等奖。

申报工作获得可喜成绩。今年我市分别有7个项目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人入选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1人入选省文化厅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截至目前为止,我市共拥有部级非遗名录项目13项,省级19项;部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传承人21人,入选各级名录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在全省位居前列。此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余婉韶等三人获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目前,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性文件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全市各级财政对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投入偏少,与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不相适应;文物管理机构编制较少,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建设相对落后,文物的调查、保护、发掘、研究和宣传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四)加强市场管理和行业监管,保障市场秩序和文化安全

1、加强市场管理和行业监管

文化市场管理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一方面,积极构建市、区、镇(街)三级文化市场纵向“联防协助”管理机制,及时掌握预警信息,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加强与综治、公安、工商、行政执法、邮政、交通、海关等各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横向“联动合作”管理机制的运行和优化,文化市场管理合力更强,齐抓共管的基础更牢。

广播电视监管着力做好安全播出。20*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任务艰巨,除完成全国两会、改革开放30周年、“神七”发射及全年节假日、重要日、敏感日等一系列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任务之外,确保奥运期间安全播出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政治性、时效性和技术性强的新特点,采取完善预案、加强演练、落实责任和严格督促检查等具体措施,加强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安全播出管理,实现零事故。

新闻出版监管确保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对报刊出版单位涉嫌一号多刊、地方版以党报名义搭车发行等非法出版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推进印刷企业执行承印验证、光盘复制企业执行光盘复制许可等各五项工作制度。配合省新闻出版局对复制印刷20*年北京奥运会相关产品的企业进行统计及质量抽查,并督促企业及时将相关产品送省检测,保证了产品质量。成立*市出版物鉴定委员会,负责对本市有关执法机构委托的出版物是否非法进行鉴定,进一步提高出版物市场执法效率,打击非法出版活动,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

版权保护宣传教育与监管查处并举。一方面,大力开展版权保护宣传活动,通过“4.26”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创新与未来——青少年版权保护主题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另一方面,加大对侵权行为的监管查处力度,受理企业未经授权使用软件案件12宗,促进了企业计算机软件正版化工作。

2、创新综合执法理念和监管方式

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经营秩序、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文化领域知识产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预防和减少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重大安全事故作为“平安文化市场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把“创建平安文化市场,开展奥运保障行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开展出版物和音像市场集中清理、印刷复制企业专项检查、打击非法印刷复制发行盗版教辅教材专项行动、歌舞娱乐场所和演出市场专项检查、违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治理、黑网吧专项整治、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彻底清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执法效能得到提升。

据统计,20*年全市共组织执法力量45258人次,检查了30687家/次文化娱乐经营场所,受理群众举报案件870件,立案并办结案件384件,纠正违规经营行为547起,排查消防安全隐患问题210起,捣毁地下批销非法出版物窝点、仓库27个,收缴非法音像制品99.8万张,收缴非法出版物(含电子出版物)161.14万余册(盒)。全年共收缴非法出版物(含电子出版物)350万张(册),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非法书报刊、涉赌游戏机及电脑等罚没物品253.7万件(册),取缔无证经营店档2285档/间,其中取缔“黑网吧”1277间。

文化市场管理和行业监管涉及面广,执行的法律法规数量庞大、内容庞杂,工作要求越来越高。20*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屡禁不绝,疏堵结合工作还没完全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纵向横向沟通协调机制和长效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广电监管有关工作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措施等。

(五)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配合我市产业调整,我局今年在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建议

邀请市政府顾问、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中心主任花建教授主持研究制订《*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020年),在对全市五区文化资源进行多次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形成初稿,并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各区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先后六易其稿,最终形成送审稿,于12月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与此同时,还拟订了配套文件《关于促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上报市政府审定。

2、扶持文化产业园区、企业发展

积极指导和推动*创意产业园、禅城区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和相关信息,并组织推荐*创意产业园申报“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组织市政协委员到*创意产业园、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视察,并为其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大力扶持文化产业企业发展。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对石湾美术陶瓷厂陈列展示和接待水平做进一步提升,使该厂成为展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采的重要窗口。长期关注市场潜力大、设计能力强的个体陶瓷创意企业的发展,在12月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了以这些企业的作品为主的“传承与超越——*现代陶艺展”,引起了市、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虽然今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核心版权产业还十分薄弱,今年这种状况开始明显改变,但还远远不够。二是集约化程度不高,形成规模的文化产业单位不多,生产要素得不到有效整合,自主创新能力也不强。三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不大,龙头带动能力不强。

(六)提升文化工作效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组建市博物馆和市祖庙文物管理所。按照全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我市文博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精神,组建新的*市博物馆,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同时成立*市祖庙文物管理所,实现了馆庙分离。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摸清情况,理清职能,核实编制,制定了直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按时上报待批,为分类改革工作打好基础。实现政企分开,原局直属事业单位广播电视中心已转企划归*传媒集团管理。

2、建立局机关绩效考核体系

年初开始,委托中山大学承担全局“机关效能建设与绩效考核制度设计”项目课题,逐一明晰局机关各岗位工作职责,制定《职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图》,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基本框架已经完成。同时,开展以“廉政、效能、服务”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有效解决机关工作作风突出问题,增强机关干部的勤政服务意识,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与效能制度建设相结合,组织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收集建言献策、开展专题调研,完成调研报告9篇。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我局是今年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6个“两横两纵”试点单位之一,按照审批与管理、监督适度分离的原则,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局内部职能进行结构重组,将所有审批事权集中到一个科室。同时按照简单程序、一般程序和特殊程序,对57个行政审批项目分类确定审批程序,统一项目名称、办事指南、审批流程和审批表格。充分实施简政放权,重组再造跨部门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提高了审批效率,为进一步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打下良好的基础。

4、迎接行风政风评议

按照省、市纪委以及省、市政府纠风办的部署,今年开展文化新闻出版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我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通过媒体宣传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查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整改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全系统政风行风情况总体评价为“优秀”档次。对整改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落实责任分解,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保证不走过场。

5、紧抓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扎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顺利组织和完成民主推荐干部、公务员考核录用和招聘政府辅助聘员、职称评审工作,加强基层单位班子建设。此外,加大培训力度。一方面,做好普及型培训,包括科级干部任职培训、普法培训、公务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员培训等。另一方面,做好业务培训,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邀请政府专家顾问和系统内业务骨干作业务专题讲座,选送年轻干部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全方位提升了公务员的政治理论素质、文化道德修养、管理和依法行政水平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能力,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

文化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如何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缺乏系统的思考,开拓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工作任务重、活动多的情况下,对于通过“效能提升工程”推动和带动其它各项工作,缺乏科学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