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教育计划

医学教育计划

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推动我国从医学教育大国向医学教育强国迈进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党的*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要使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并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医学教育承担着为维护人类健康培养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工作,着力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学教育工作。经过新中国建立59年,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世纪之交10年来的奋斗,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发展之路。

第一,医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年和*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先后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年,全国举办医学门类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有281所,高等职业学校有35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有140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医学门类在校学生达到138.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医学门类在校学生达到137.2万人,我国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大国医学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输送大批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较好地满足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卫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事业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强调要把握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始终把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作为发展主题,切实加强了医学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和质量工程,全面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估,狠抓了卫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了临床教学,使医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进一步调整了医学专业设置,增设了康复治疗等新专业,重点在西部地区和非中心城市增设了医学院校,使高等医学教育布局结构趋于合理;通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培养和汇聚了一批医学教育优秀人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医学教育体系。通过实施《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合并,大力发展了卫生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了医学教育的办学层次,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衔接的医学教育新体系。事实证明,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是成功的,掀开了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第四,高校医学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校医学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十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9项,占全国医学领域授奖总数的60%: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占全国医学领域授奖总数的67%;国家科技进步奖70项,占全国医学领域授奖总数的63%;特别是2005年,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全国医学院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重点学科点16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0个,均比1998年有了大幅度提高。高校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为社会服务能力领域不断拓展,为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做出了积极的知识贡献。

第五,医学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深入。现在,有150多个国家(地区)的2万多名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医学,其中,接受研究生教育1455人,接受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11689人,接受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3564人。一大批高校与发达国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医学教育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强强合作,加大了卫生人才开放培养的力度和对医学学术前沿领域科研的参与度。我国医学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要特别指出的是。面对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高等学校尤其是大学附属医院,遵循卫生工作全行业、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积极投入到防治“非典”第一线,进行了一场英勇的医疗救护战,发动了一场科技攻坚战,为保护人民生命和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医学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教育和卫生系统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关心支持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向全国教育与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入分析和冷静思考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这些矛盾和困难。有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新要求,有些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面临的新情况,有些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刻不容缓,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临床教学等方面还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卫生人才方面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二是优化医学教育结构的任务相当繁重,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结构和办学层次还不能主动适应建立新的卫生服务模式的需要,卫生人才培养工作还不适应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同时并存。三是医教研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亟待加强。四是医学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医学教育发展提高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最基本的阶段性特征就是: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正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水平需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就要从这个宏观背景出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发展之路

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学教育,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推动医学教育发展,关键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医学教育工作全局,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个方面。

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实现医学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医学教育关系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和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这两个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民生问题。因为看病、上学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医学教育正好把这两个方面都包括进去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发展医学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医学教育优先发展,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科教兴卫、人才强卫,实现医学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医学教育强国。

要认真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就是要巩固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科学规划医学教育发展;深化改革,就是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医学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质量,就是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持续发展,就是进一步优化医学教育结构,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适应长远发展,推动医学教育实现科学发展。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医学教育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守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卫生人才。

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在履行教学、科研、卫生服务的职责中培养人才。

第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把工作重点切实放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上。着眼于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全局,要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辩证统一。要把工作重点切实放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上,放在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上。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怎样才能满意?关键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卫生人才;建设医学教育的强国,怎样才是强国?关键也是提高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下一阶段医学教育工作的重点。要鼓励和引导医学院校科学定位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把主要力量放在提高质量上,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培养各类优秀卫生人才。

要深刻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进一步完善适应初级阶段需要的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体系,现阶段重点是办好五年制医学类专业。同时也要保留三年制,稳妥做好长学制试点工作,遵循卫生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学学位体系。

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医学院校,坚持在现有医学教育基础上提高水平、提高质量,集中精力和财力抓质量、抓队伍、抓管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

第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我们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统筹协调,包括:统筹医学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医学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医学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协调发展;统筹卫生人才院校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现阶段要严格控制规模,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要高度重视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强拔尖创新卫生人才培养。既要办好大量的教学型医学院,也要办好各级卫生类职业院校。还要办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医学院,形成各级各类医学院校各具特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医学门类专业设置上,既要有医学类专业教育。也要有护理、医学技术等相关医学类专业和药学类专业教育,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逐步提高医学类专业办学层次,推动医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统筹城乡区域医学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支持西部地区医学教育。加大医学教育对口支援力度,通过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最需要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今后,卫生部、教育部还要共同协商有关部门,在推动这项工作的具体措施上下工夫。

要统筹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协调发展,实行医教研相结合。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把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和人才荟萃的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加强我国医疗卫生和生物生命学科的科技创新。当今世界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在这个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要清醒地看到这个领域的发展会是一场革命,它会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思考怎样跟进、怎样跨越的问题。下一步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要联手推动这个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要把附属医院的建设纳入学校医学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使之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医学教育资源和医学科技创新资源。

要统筹卫生人才院校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卫生部、教育部要按照中央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使医疗卫生战线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走在前面。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在做好医学生培养工作的同时,加强各类医师培训和卫生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培训任务,积极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努力形成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彼此衔接的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

三、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卫生人才

质量是医学教育的生命,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是建设医学教育强国的核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遵循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成长规律,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

第一,加强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生全一面发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和职业素养的卫生人才是医学教育的立“教”之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紧密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帮助医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培养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保障人类健康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要着力培养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进一步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医学职业素质教育,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责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为今后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卫生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生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和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医学教育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着力提高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要优化课程结构,努力构建文理医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融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医学课程体系。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医学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要强调医学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学习,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病案讨论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医学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必须把强化医学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着力点。针对当前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所削弱、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卫生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提交这次会议讨论。要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规范临床实践教学行为,保证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依法进行。既要通过加强模拟临床实践等方式训练医学生的基本诊疗操作技能:更要通过社会实践、临床见习与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要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进一步完善医学实践教学体系。要进一步加强与医院、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药企业等部门的联系,完善、落实各类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和认可制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临床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医学教育必须与医疗卫生服务相结合,坚持医教研结合,提倡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安排医学生到农村和城市社区进行卫生服务实践,让医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重视实践教学本来是医学教育的一个特点,但却成了当前的一个很大的弱点,因而,实践教学是下一步教学改革的重点。

第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大力加强以育人为核心的师德、医德建设,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成为学生做人的引导者,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的示范者,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美德。要弘扬追求真理、学术民主的精神,形成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奋发向上、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为优秀人才特别是大师级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的培养、考核和交流。统筹教学、科研、服务职能,在制度上、经费上、时间上保证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水平。建立教师参与教育管理决策和教育计划制订的机制,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要特别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政策、制度保证临床教师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的投入。针对临床教师开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培训,促进临床教师临床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鼓励教授、名师、名医为本科生授课。要科学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第五,开展医学专业认证。完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近年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积极参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实践活动,努力建设涵盖人才培养全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以评促建的良好成果。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医学专业认证工作,这是加强医学教育特别是提高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机制和手段,是医学人才国际交流和互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院校教育与职业准入衔接的有效平台。要建立政府、社会和学校有机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继续抓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实施医学专业认证,推进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控制医学类专业点的招生规模,促进学校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达到基本标准。要科学制订各级各类医学教育标准,使之符合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院校的实际。各医学院校要通过教学评估和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师资队伍、课程和专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建设,保证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下一阶段整个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提高质量上。提高教育质量有很多举措,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到今年,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将要完成,总的来说成果是显著的,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要在第二轮的评估中有所改进。教育部在一般性的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上,推进开展专业认证,重点是两个方面,即工程和医学。我们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卫生部一起筹备了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充分动员整个卫生战线的同志们,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院协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社会学术团体的同志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这次会议之后就会开始工作。医学教育认证,首先要把问题、标准、规则研究清楚,然后进行试点,逐步开展。

四、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关键要加强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加强对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导。

一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大家都要充分认识医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医学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予更高的重视、更多的关心和重点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对医学教育的宏观管理,统筹研究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模、卫生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医学教育的资源配置等相关政策,采取积极有力措施,促进医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切实加强综合大学领导班子建设,配备讲政治、懂业务、善管理、能协调的干部主持医学教育工作。各医学院校要根据本次会议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这个主题,动员广大教职员工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明确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要积极发扬民主,采取各种措施,广泛调动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积极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献计献策: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来;要加强校内各职能部门和医学院系的协调配合,配置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医学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准备这次会议的过程中,我们广泛地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见,比如下一步要不要提出建设医学教育强国的问题。把我国建设成为一流的医学教育强国,可以说需求非常之强烈,有它的必要性;同时,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这么好的队伍,也有它的可能性。我们的医学教育要走在世界的前头,就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真正地下决心,把医学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

二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医学教育的办学条件。医学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也有人本性、实践性、学制长、师生比高等特殊规律。因此,培养合格的卫生人才,需要较高的办学成本。财政部对医学教育非常重视,主动提出适当增加中央财政医学教育生均拨款定额标准的重要举措,中央本级财政将把医学教育生均拨款定额标准从7100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这在各学科中是最高的了,并继续将修购和科技等专项经费向医学教育倾斜。我们期望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强对医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医学教育生均拨款定额标准。教育部将考虑把对医学教育的生均拨款情况作为审批医学类专业和核定招生计划的重要指标。同时,各医学院校也要加大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切实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特别要加大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投入: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运行需要;附属医院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三要规范管理,为医学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统筹积极发展和规范管理,是高等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医学教育的设立、招生规模的调控、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医学教育的资源配置,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这也是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在这一方面,我们的管理反而是不太科学、不太严格的。当前,必须把从严治教和规范管理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加强并改进管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任务,切实抓好。这次会议印发的《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重申了对医学教育办学和学科专业设置的规范管理,应该严格执行。提高质量重点在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要加大投入,这里不仅仅是财政投入,各级领导都要把医学教育放在非常突出的战略位置;第二就是要深化改革;第三就是要强化管理。所以《若干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次会议提请代表讨论的医学专业标准,把评估重点从获取知识转移到了学习过程的管理,也是在管理方式上一种改革。今后,在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的同时,还要通过医学教育信息的,督促学校提高管理水平。高等学校尤其是合并有医学院校的大学,要巩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充分认识发展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努力促进医学学科发展,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融合和产生新的交叉学科。

四要真抓实干。建立和完善推进医学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为适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促进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教育部、卫生部建立了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部际协调机制,设立了医学教育管理协调小组和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小组,同时成立了医学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目前,协调小组和工作小组的工作开展顺利,并初见成效。两部还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今后,教育部、卫生部将充分利用部际协调机制,加强对医学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制定相应的政策。共同研究和解决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做好两部共建医学院校的工作。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进一步转变职能,通过政策、法规、信息、评估等手段,加强对医学教育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促进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为医学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努力建设医学教育强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新时期医学教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