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统计局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总结

统计局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总结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统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稳定、为民”的主题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力推进统计改革与发展,统计服务水平和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统计法制和统计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统计信息化和统计队伍建设又有新的突破,统计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新局面。

一、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一)先进性教育活动与统计工作齐头并进。根据市委《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我局把开展先进性教育作为加强统计建设、推动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塑造统计形象的重要契机。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时值各项统计年报集中上报、经济普查处于登记录入和数据质量审核的繁忙期,服务业统计工作刚刚起步,在地统计需要进一步巩固等。局党组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通过在全市统计系统开展“树先锋形象、促经济普查”建功立业活动,倡导用实际工作成果来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推进了各项统计工作更好地开展,实现教育活动和统计工作“两不误、齐推进”,受到了市委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

(二)以先进性教育推动机关效能建设向纵深发展。把先进性教育与机关效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科学的发展观,着力提升统计工作能力,努力将先进性教育成果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长效之策。一是制订了《关于加强党组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从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提高领导水平、严格党内生活、抓好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六个方面进行规范;二是制订了《关于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从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制度”落实、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建立谈话制度等七个方面进行规范;三是制订了《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意见》。从搞准统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底数、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开展业务轮训、改进统计报表的设计、推进统计报表网上直报、落实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加大统计宣传和执法力度等八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四是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提出了贯彻实施好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进和完善统计指标设置,改革统计调查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当前改革的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手段;五是改进统计业务考核。规范专业考核的原则和方法,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在考核中跟踪指导,促进各单位业务水平的提高;七是改进和完善局机关内部管理和考核。建立了谈话制度,并对末位告诫、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文明处室考评等制度作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六是减轻基层统计部门工作负担。明确规定:布置任务、统筹兼顾,召开会议、精简高效,开展调查、资源共享,尽最大可能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

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进一步明确统计发展方向,凝聚统计发展动力,改进机关作风,推动了统计工作持续、和谐向前发展。

二、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圆满完成

(一)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年初,我局组织广大统计干部和调查员冒着严寒,走街串巷登门入户对全市近10万家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38万余家个体经营户进行了普查登记和抽样调查;年中,又顶着酷暑挑灯夜战会审数据,做好数据处理、质量评估及资料开发应用等各项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被评为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1)强化业务指导。加强对区、县(市)普查工作的检查、指导,对基层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开展了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技术、经济普查各专业表填报及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等业务培训。(2)严控数据质量。把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贯穿于整个经济普查的全过程。针对基层普查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及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加强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质量监控,组织普查员对3.6万户样本户进行上门调查,并认真做好样本户的数据复查工作;成立经济普查执法检查组,对普查数据异常的单位开展重点统计稽查,严肃了经济普查纪律,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3)搞好数据会审。集中各区、县(市)150余名统计业务骨干及市统计局全体专业人员,用了近2个月的时间对上亿笔普查数据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和核查。(4)抓好质量抽查。我局多次组织检查组对各区、县(市)的经济普查进行了数据质量抽查,并接受了省普查办的抽查。结果表明,我市经济普查数据误差率为3.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数据质量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名列前茅,总体达到了“单位搞全、行业搞清、总量搞准”的既定目标,以出色的成绩通过了国家经济普查办公室对我市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受到省普查办的好评。经省统计局最终审定,我市按《经济普查年份GDP核算方案》核算的GDP与20*年GDP快报数误差仅为1.1%,表明我市经济普查工作和日常统计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数据质量是可信的。通过这次经济普查不仅进一步摸清了我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家底”,而且获取了大量丰富翔实的数据资料。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年底召开了我市经济普查成果新闻通报会,了《*市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二)1%人口抽样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做好经济普查工作的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1)抓好人员、机构、经费“三落实”。使全市的人口调查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2)搞好试点工作。在*开展了市级试点,锻炼了业务骨干,积累了实战经验,为全市人口调查工作的全面实施做好业务技术上的准备。(3)做好宣传发动。全方位地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宣传工作。全市各级统计部门通过广播、报刊、电视、黑板报、社区宣传栏、现场咨询活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进行了500余次宣传,并悬挂横幅、张贴标语5000余条。(4)加强业务指导。在准备、摸底、上门登记等各阶段,均组织力量赴各地指导工作并开展督查,以不断提高调查数据质量。(5)规范数据处理。严格规范数据处理过程,制定和完善调查数据的逻辑审核关系,加强调查表数据的人工审核,对调查表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使数据处理过程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调查数据的真实。今年11月,我市1%人口抽样调查顺利通过了国家和省的事后质量抽查。

在抓好两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同时,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市农业普查的通知》,成立了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第二次全市农业普查办公室。

三、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进展顺利

认真贯彻市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克服服务业涉及行业广、单位数量多、变化快,调查对象基础差,国家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等诸多困难,积极探索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取得了突破。

(一)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设计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我们经过9个月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建立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既能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又能分类指导地方服务业发展,符合地方统计工作实际、操作性强的服务业统计调查总制度和八个重点发展服务业的统计报表制度(大旅游产业、大文化产业、商贸与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测算制度),并制定了《*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省统计局下发了《关于支持配合*市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级各部门,在杭省、部属各企事业单位接受*市统计局和所在区、县(市)统计局开展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建立了服务业统计工作考核体系,分别从服务业发展、配合做好服务业调查工作、组织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三个层面对区、县(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各级统计部门的有关服务业统计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为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专家论证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既遵循国家统计制度原则,又体现*自身特点,统计调查方法简便可行,制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该制度的建立,形成覆盖服务业全行业(第三产业)完整的核算方法,使服务业统计调查比较全面和规范,填补了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一个空白。”

(二)组建调查网络开展业务培训。在市政府重视和市编办大力支持下,我局增设了服务业统计处,组建了服务业调查队。我局与市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区、县(市)服务业统计力量的通知》,市编委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办发[20*]68号文件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市)切实做好增设服务业统计调查机构和按3~6人增加统计人员编制工作,建立市及区、县(市)、乡(街道)三级服务业统计调查网络,确保服务业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已有13个区、县(市)编委下发文件增设服务业调查队(中心),相应增加了统计人员43名。认真搞好服务业统计业务培训工作。对区、县(市)统计局、市级部门和银行及保险、证券、邮政、电信等省部级单位分管领导与统计人员和服务业基层单位、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全市培训人数近万人。

(三)认真搞好服务业统计试调查。我们于20*年10月份开展了服务业统计试调查工作。调查显示,试调查数据与经济普查数据基本衔接。试调查后,我们又对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制度作了进一步修订完善,为开展20*年度服务业统计调查奠定了基础。我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实施后可满足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同时也可通过分类归并完成八大重点服务业增加值核算,以反映服务业的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结构、地区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反映服务业的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个私经济发展情况。可以满足市和区、县(市)第三产业核算的需要。同时也理顺了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关系,实现市、区、县(市)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整体、协力、互补、共享”。

我市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引起全国统计系统的广泛关注。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副局长林贤郁分别听取我局有关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情况汇报,对我市率先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我局在服务业统计工作方面起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中国信息报》也刊登了我局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情况介绍,认为具有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许多城市的统计局慕名前来取经学习。

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市政府下发了我市《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加强对区、县(市)GDP数据的评估,在全省率先对区、县(市)农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的测算实行下算一级,提高了GDP数据的质量。根据国家、省关于经济普查年份GDP核算方案的规定,完成了经济普查年份GDP分区、县(市)核算工作,为明年进一步规范GDP核算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巩固“在地统计”成果。对经济普查中新增加的统计单位按在地要求纳入统计范围,做好日常统计与经济普查的衔接工作。制订了与“在地统计”相适应的统计调查制度,首次按“在地”原则核算各城区GDP,全面完成了市政府关于改革市区统计管理体制的任务。

五、统计服务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一)强化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土地、能源等要素对我市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为及时反映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经济产生的影响,我们加大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力度,不仅按月提供综合性经济分析材料,而且针对去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增长缓慢,部分行业出现负增长,国务院出台8条房地产新政策,及时提供专题分析,提出我市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建议。(1)加强统计分析。撰写了《上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分析》、《克难攻坚、力促发展――1至3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在调控中发展,在调控中提高》、《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日益趋紧》、《我市房地产运行情况分析》、《我市对外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企业集团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我市发展大集团战略成效明显进入全国千强企业集团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等一批有深度、有独特见地的统计分析,提高了统计监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抓好重点课题。完成市委交给的《迈上新台阶,步入新阶段》、《“十一五”时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市2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20*年展望》等课题,撰写了《十五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机遇与挑战——*与长三角地区其他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走在前列、构建和谐*的现实制约及对策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的指标实现情况及主要问题》、《我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政策认知度调查报告》等一批专题调研报告。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搜集了全国、全省和周边的深圳、苏州等城市的有关资料,起草了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全面、科学地开展经济,社会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二)围绕“建立两项制度、深化两项活动”,积极开展统计服务。一是建立了市领导联系重点投资项目监测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土地审批及拆建情况,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做好相应的统计监测工作;与市投资项目集中办理中心实现了投资项目有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做到实时掌握市区已颁发施工许可证项目的相关信息,并利用短消息平台及时通知项目单位上报统计报表。二是开展“工业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入基层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对我市工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工业增加值波动异常单位进行了核查,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统计上的疑难问题,并手把手地辅导基层统计人员做好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拓展统计服务领域。一是开展OD出行调查。通过对市区5万余人24小时出行情况的详细调查,初步搞清了市区交通流量的基本情况,为交通规划部门合理规划市区交通,有效解决市民“出行难”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二是开展了非公领域人才资源调查。根据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对我市6万余家非公经济单位和38万家个体户,开展了以“区、县(市)为总体,分区、县(市)抽样,分区、县(市)出数据”的非公领域人才资源抽样调查工作,客观了解我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资源状况,为组织人事部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资源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及“十一五”人才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可靠依据。三是开展进城务工创业人员基本情况调查。根据王国平书记的指示,我们在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户中抽取了1000户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家庭进行调查。通过这次调查,不仅搞清了外来务工人员在杭生活、就业情况,而且摸清了外来务工人员对*的心理期望;不仅搞清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情况,而且摸清了外来务工人员及家庭在家乡的土地拥有情况,为市委、市政府从深层次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同城待遇政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四是开展为“两会”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制作了统计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在“两会”主会场和代表驻地摆放了10台触摸屏,派出业务能力强的统计干部,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做好服务工作。

今年我局共撰写统计分析和信息156期,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35次,并对我局围绕大局,紧贴中心,积极主动开展统计分析,服务领导决策,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予以了充分肯定。

(三)民情民意调查亮点纷呈。紧紧围绕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民情民意调查,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施情况、老年人生活情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城市管理、西溪湿地公园开放、群众安全感、烟花大会移师钱塘江、西博会总体评价、政府为民办实事向市民征集意见、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等10项大型调查。这些调查,客观地反映了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措施实施后的效果及市民的心态。如今年西博会我市首次在钱塘江举办烟花大会,成功与否,全市上下都十分关注。为了搞好这项调查活动,我局一方面组织干部赴钱塘江三桥、四桥和南、北两岸现场开展调查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干部对在家从电视里观看烟花的市民进行了电话调查,取得了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为今后改进烟花大会提供了9个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又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缓解交通“两难”,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项重要决策。初期,为推动背街小巷改善工程顺利开展,我们围绕“认知状况”、“欢迎程度”、“参与意识”、“目标要求”和“期待愿望”等开展市民对我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心态调查;后期,为营造赶、比、学、帮、超的良好氛围,我们又组织全体干部放弃双休日和晚上休息时间,对77条背街小巷周边的4630户居民家庭(每条调查50~80户居民)开展了总体评价调查,及时为有关部门改进工作提供了依据,有力地促进了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建设。

(四)积极扩大对外宣传。为适应*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组织编写中英文《20*统计年鉴》、《*概览》、《统计公报》等统计出版物,并发送给全市8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及市级涉外部门,用统计特有的数字语言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六、统计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一)抓好统计普法。今年是“四五”统计普法教育最后一年,我局认真组织开展“四五”统计普法教育的查漏补缺和验收工作,先后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我市“四五”统计普法验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我市“四五”统计普法验收工作的通知》。通过查漏补缺对8342人进行了“四五”统计普法函授教育学习。对15个区、县(市)统计局以及两个市级部门进行了普法验收。

(二)开展统计稽查。制定并下发了我市《20*年全市统计稽查计划》,全年对861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统计稽查。对统计稽查中发现的207起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进一步规范了基层企业的统计行为,提高了基层单位上报统计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对区、县(市)统计法制工作考核的力度,组织开展区、县(市)统计违法案卷质量评议工作,实行错案责任追究,规范自身统计执法检查行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制定了《*市统计局关于全市政府统计系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意见》和《*市统计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方案》,健全了依法行政的相关制度。

七、统计基础建设向纵深推进

(一)强化基础建设。重点抓好三年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的验收工作,严格按照《*市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验收办法》进行验收。验收工作突出围绕是否能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建立的制度是否已在规范地执行这两个重点,坚持时间服从质量,不走过场,对申请验收的*、*市、高新(*)区统计局三年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情况进行了实地验收,并延伸抽查验收若干个乡镇(街道)和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的统计基础建设。

(二)实施统计巡查。建立对外和对内相结合的统计监督机制,强化对各地统计工作监督检查。制定出台了《*市统计局巡查工作办法》,将统计巡查作为一种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今年对临安、下城、拱墅执行统计法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数据质量等情况进行了巡查,有效地保障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统计工作的权威性。

八、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果

(一)大力推进网上直报。依托*统计综合数据库系统,进一步加大在全市推进企业统计报表联网直报工作力度,减少统计报表层层汇总上报中的人为干扰因素,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业、贸易、房地产、投资、劳动工资、生产价格、景气调查、服务业等专业均通过网上直报采集数据,网上直报企业已达14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已达4776家,直报率为61.7%。*区、*区、*、*区和*市直报率均超过70%。

(二)改善网络环境。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了升级扩容,将20*年组建网通VPN网时设置的市与每个区、县(市)的连接由10M改为100M,原供企业网上直报的10M电信专线改为100M,极大地改善了网络环境。

(三)加强名录库建设。根据市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企业单位基础信息实时交换范围扩大的实施进度,实现了全市企业单位基础信息实时交换,并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库动态维护更新制度。

(四)开发《*社会、经济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社会、经济统计地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服务。该系统具有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能为具体的应用主体提供辅助决策信息,为*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正式开发阶段。

此外,完成了《*市消费市场快速反应系统统计子系统》;对*统计信息网(内、外网)进行全面改版。*统计信息网再次荣获*市政府门户网站优秀子网站称号。

今年4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统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对“*统计综合数据库系统”在统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予以了高度评价。国家统计局在*召开了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暨*统计综合数据库系统现场会,推广我局经验。

九、统计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一)抓好统计队伍教育。针对近几年来新进统计系统人员缺少基层的实践锻炼和对统计业务知识缺乏的状况,我局联合浙江工商大学对全市50名新进统计系统的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对全局干部进行统计业务知识测试,提高了广大统计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统计工作的本领与能力。我们还开展了理想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去革命圣地韶山参观,通过缅怀革命历史,追忆革命历程,使干部职工坚定了信念,增强了爱岗敬业意识。

(二)推进统计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先进文化的导向、塑造、凝聚功能,充分发挥统计文化在改革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我们组织干部,提炼*统计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具有*统计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如举办统计技能大比武、运动会、健美操,参加省局举办的文艺会演等,在局内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统计文化建设,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献身统计事业的热情,推动了统计工作的整体进步。

(三)做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工作。精心组织首次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全市1494人通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对12000余名统计人员进行了第二轮继续教育;组织全市243人参加了中、初级统计技术职称考试。

回首20*年,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统计信息的供给与各级党政领导的需求仍有距离;统计工作改革和创新的步伐还不够大;统计部门为社会服务的手段还比较单一;统计执法工作区、县(市)间还不平衡;城区统计工作还比较薄弱;统计基础工作还需强化,等等。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