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著名经济学家细说小康社会

著名经济学家细说小康社会

王梦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十六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王梦奎畅谈了他本人对“小康社会”的看法,要点如下: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20世纪末全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也就是初步达到小康水平。这种小康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讲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所谓低水平,就是现在仅仅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低水平。不全面的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研究的成果,2000年末,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就是现在全国还有3000万人,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还有将近2000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线以下。农村还有几千万人口是低水平的不巩固的温饱。有温饱解决的,但是遇到天灾人祸,温饱就有可能成问题。

现在初步进入小康社会的起点,我们讲小康社会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水平。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20年,也就是我们现代化过程当中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开始阶段。因此,我想应更多地从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来全面理解小康社会。

现在中国在世界上排名是第六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中国。到2020年假定按现在的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态势,维持这种发展态势20年,中国的发展态势,其它发展国家的态势,这是一个前提。第二个前提,假定汇率不变,按照目前的汇率,那么中国将会排名在第三位。就是美国、日本、中国。中国将会超过德国、英国、法国。当然反过来首先是超过法国、英国和德国。

我们现在人口还在增加,但是人口增长率在放缓。因此,人均的收入增长会低于4倍,但是会高于3倍。我们在2020年的人口肯定会在15亿以内,因此我们人均的收入相当于2000年的三倍以上。

过去我们开始讲的小康,是从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来讲的,群众里边所流行的小康生活、小康之家,比较饮食等等。十六大讲的,并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指标。它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等等,这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要求。报告最后有一个很好的概括,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概括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我认为这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进一步深化。

我认为中国经济解决温饱,初步进入小康社会以后,跃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临界点,进入经济迅速扩张的时期。但是我们也确实看到,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经济落后,发展很不平衡,要实现现代化,绝不会是没有困难的,一帆风顺的,轻而易举的。

全面建设小康,我想难点一个是城市化的问题,大量的农业人口怎么向城市转移。这是最大的问题。这个进程需要通过工业化进程的同动。这是我们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也是咱们做的重点。十六大所讲的,我们现在经济建设的措施,就是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通过技术进步,通过信息化,走信息工业化的道路,这都是一个过程。

十六大提出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觉得这个意义就在于,我们沿着三步走实现现代化,走了头两步,开始走第三步的时候,中央对第三步战略部署开始这20年,做出了科学的、全面的规划。制定了战略的方针,一个宏伟的建设蓝图,这会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今后20年奋斗的行动纲领。这样就会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我觉得特别重要。这也表示了党对于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发展引导的成熟。(经济日报)

胡鞍钢:“小康社会”可以如期到来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家胡鞍钢畅谈了他本人对“小康社会”的看法,要点如下:

小康社会的标准恐怕不是一个指标,而是多种指标,还包括像技术进步这个指标,就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去年提出来的叫技术成就指标。中国现在还是相当落后的。另外还有一些像可持续发展指标,这也是世界银行提出来的。所以说,它是多种多样的一些指标。从现在来看,中国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不平衡的。可以说这一次十六大报告,对这个判断,我认为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未来的小康社会,主要不在于仅仅把蛋糕做大,我把这个蛋糕做大成四倍,关键是有效地分配这个蛋糕。今后20年,既然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它的难点不在于北京、上海,主要的难点还是在于中西部地区。难点也不在于城市,而是主要在农村。难点也不在于汉族人口,主要是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后要实现翻两番这个目标只是手段而已,它最终还是要使老百姓富裕起来。

我认为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共同富裕,当然我们说的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而是使得所有的人口,能够分享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成果。这个分享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比如税收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所有的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包括基础教育、基本的公众服务。

大体平均下来应该是在7.2%左右,就可以达到实现翻两番的目的。当然了,前十年可能略高一些,大体可能在7—8%,后10年可能是6—7%之间。

在20年前,实际上当小平同志提出翻两番的时候,几乎全世界没有人相信。甚至我们自己在做研究的时候也没有敢想到说中国有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现在再提出翻两番的问题可能引起很多人的疑问是不是再能翻两番。通过我们的研究认为还是有这种可能性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保持比较高的国内储蓄率,它能够保持高增长和高储蓄率有关系。高储蓄率就会导致比较高的国内投资率。特别是考虑到外国直接投资这个因素,未来时期中国保持在40%的国内投资率是有可能的。这是在全世界最高的。第二个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第三个方面我想主要还是市场化的改革。市场化改革会对整个中国促进增长。

厉以宁等著名经济学家细说“小康社会”

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此间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因此,要全面理解建设小康社会。

著名经济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只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他强调,不能单纯的理解为物质的极大丰富就是小康,它还包括人民群众全面素质的提高,全面建设小康实际上还代表了先进文化方向。他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标,代表了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所商业室主任、研究员宋则认为,总书记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他认为这很重要,他说,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仅要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量”,还要增加他们的“质”,使他们更多的成为“殷实之家”。他认为,目前社会上的高收入人群更值得关注。他说,全面建设小康不是要“消灭”那些高收入人群;而是要“消灭”贫困人口;高收入人群的出现实际上是实现小康战略很重要的一部分。

著名青年经济学家胡必亮认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实现整个现代化一个连续过程,它也是邓小平实现中国现代化思想的的重要部分。

胡必亮指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体系。它包括从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工业;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从不太完善的民主社会过渡到较发达的民主社会;从传统文明过渡到现代文明。他说,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指标,不仅强调经济的因素,也要强调社会转型、民主化进程的提高和文明层次的提升。

他强调,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要抓住全球从传统工业向知识型社会转型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实现中国各个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对内继续深化改革,建立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充满活力的经济与管理体制,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对外则要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