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院开展社区健康服务讲话

医院开展社区健康服务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新的世纪刚刚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社区健康服务工作专题议会,研究如何发挥医院的资源优势,在医院周围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探讨区域性医疗中心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从功能上互相整合、补充和协调的重大课题。对推动我市的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建立和健全具有“二级网”特征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整体运行效率,迎接新时代带来的挑战,更好地满足多层次的居民健康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下面,我代表局党委和市社区健康服务领导小组就社区健康服务现状、院周围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和进期工作谈几点意见。

工作回顾

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是我市一跨世纪的改革工程,*年四月正式起步,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开拓,现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建立其社区健康服务网络框架及二级网雏形。到*年年底,我市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总数达到二百家,中心覆盖六个区共194万人口,以街道办事处(国家关于社区的定义中社区主要指街道)为单位覆盖率已经到达百分之百。如将街道和镇级医院全部纳入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服务覆盖人口已经达到330万,约占公布总人口的83%。

我市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直接建于居民生活或工作的社区,贴近居民,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和社区为范畴,向居民提供连续的、综合的、以预防为导向的便捷的健康服务,从而合理地引导了病人流向:在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日常管理、实施预防保健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地缓解了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普通门诊的压力,使二三级医院(保健院、防疫站等)作为区域性医疗、预防中心有可能摆脱繁重的普通门诊任务,转向以提供住院和二级亚专科服务,为实施的重点专科战略创造了条件。统计资料表明*年上半年全市的总门诊量继续增长,但大型医疗机构却出现了二十年来首次负增长。我市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二级网的雏形已经显现。率先实现了国务院制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十四条”及其十三个配套文件确定的目标:城镇医疗机构要分为区域性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级,二者相互分工、实施双向转诊。我市在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先行了一步,走到了全国前列,主要表现有:

(一)、先规划后布点再建设,有效地落实了区域卫生规划。*年,开展社区健康服务试点时,我们就确定了按照社区人口数量设置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规划原则:根据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在无医疗机构的社区按照每6000-10000人、在有医疗机构的社区按照每1-2万人的标准划分社区,每个社区包括一个或若干个居委会/村,这样将全市版图共划分为350个社区,每个社区设立一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这种规划非常方便群众,也有利于提供连续的服务,实践证明不会造成卫生资源重复或不足,充分保证了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也兼顾了卫生服务的效率。

(二)、依法管理,有效地保障社区健康服务健康快速发展。在国家有关社区健康服务政策尚未出台时,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建立健全了*市的社区健康服务行政法规和规章。首先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的《*市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即101号文件,确定了社区健康服务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市社区健康服务许可制实施意见》,确立了准入原则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市社区健康服务评估标准》,建立起我市社区健康服务运行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核心文件从不同的层面对社区健康服务工作进行了规范,根据这些规范,我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有了政策支持和法制保障,依据这些规章共有十余单位受到有关条文的处罚,被亮黄牌警告,甚至有被红牌发下场---取消执业资格。在执行有关行政规章的过程中,我们还邀请了卫生系统的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参与,增加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审批、评估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正因为这样,我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才得以快速发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才得以有序、健康地发展。

(三)、坚持分步实施、宁缺勿滥的原则,以社会效益为主。我市的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始终突出了自身的“社区”特色,坚持了六位一体的连续、综合性服务,明确了在二级网中的定位,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社区健康服务,另一方面也坚决制止服务机构的“翻牌”运动、服务模式转变上的表面活动和服务功能上的交叉重叠,边练内功边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赢得了居民和社会的认同与支持,争取了政府政策的倾斜,营造了社区健康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社区健康服务事业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二、创造了社区健康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五年来,我市社区健康服务从无到有、从点到片,从星星点点到连成网络,形成了*社区健康服务发展模式,完善了社区健康服务基本政策体系,逐步消除了影响我市社区健康服务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是建立了合理的筹资渠道,为社区健康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是非赢利性机构,以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为主要任务,经济效益比较差,但又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和国计民生,意义重大。因此,我们按照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原则,采取了“政府启动、社区投入、医院造血、居民投资”的几个一点的筹资办法,为社区健康服务筹措必需的经费。首先是政府一点,财政落实了每个中心15万元的启动经费和每个居民每年10元的业务发展经费;社区投入一点是指各社区实体不以直接经济回报为目的而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投入房屋、资金,这部分投入将获得更方便、更优质的健康服务;医院作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举办机构,责无旁待地承担了中心经济投入和管理工作,为中心健康地持续地发展造血;最后就是通过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和看病自费等方式,居民自己投入少量的金钱,取得健康的保障。

其次是建立起健康服务新型模式,为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我市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以现有七十多家医疗保健机构为依托、20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社区级医疗机构组成新型服务网络。这些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直接面向社区,固定服务人口,保证了六位一体服务的落实;实现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从以医院为基地向以社区为范围的转变,从“坐堂行医”到主动上门服务,连续跟踪、随访的主动服务,将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的实施落实到了居民生活或工作的社区,特别是去年年初推出的在医院周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将大大提高社区健康服务的覆盖面,同时探索利用医院丰富的资源为医院周围居民提供连续的、综合的社区健康服务的新机制,市红会医院等二十多家医院一年的实践为我市社区健康服务模式增添了新的血液,必将推动了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分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个卫生系统的运行效率。

第三,政府行为,部门协作,保证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我市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工作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把开展社区健康服务作为完善城市保障功能、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来抓。在*年开始试点时,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各部门的宣传发动上,紧紧依靠政府,争取政协和人大的支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因此,我市的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政府行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从成立社区健康服务领导小组到颁布实施方案,从政策配套到拨出专项经费,无处不显现出强有力的政府行为。从*年到*年,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建设连续三年被纳入市委、市政府及部分区政府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同时也被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中,成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区、文明村镇的重要内容和评价指标之一,加大了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的力度。市人大、市政协分别就如何搞好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提出数十件议案和提案,多次组织专题视察和“政协论坛”的活动,为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工作鸣锣开道。最近,市国土局出台社区规划要配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并提出要与卫生局联合审批的政策,有望解决我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困难的难题。市财政局、计划局和卫生局联合发文,明确了对社区健康服务实行定额补助的政策,根据完成的社区人群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等任务的数量和质量核定财政补助。建设经费市财政按每个中心15万元一次性安排,不足部分由区、镇、村解决;业务发展经费按照每服务人口每年10元纳入年度预算安排,市、区财政各负担50%。市社保局承诺对医疗保险投保居民比较集中的社区,一旦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被市卫生局批准设立,社保部门就将其纳入约定记账单位。市住宅、人事、社保、新闻、区政府等有关职能部门分别结合自身职能,大力支持社区健康服务工作,不少街道(镇)、居委(村)也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兴办工作。卫生局充分发挥主要责任部门的职责,除积极宣传、游说各级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居民百姓关心、支持我市的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外,还将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工作作为全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要事来抓,作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重点来抓,不但迅速组成了精干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及时出台了指导我市社区健康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建立起管理机制和评价工具。从而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势,保证了社区健康服务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于医院周围社区健康服务工作

去年五月,根据市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各有关医疗保健单位均要组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为附近居民提供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市卫生局就如何开展社区健康服务提出了十一条意见、举办了一期岗前培训班。并根据罗湖、福田两区机构多,社区范围划分困难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置规划》,明确了各单位职责和社区范围。

各区卫生局分别转发了相应文件、进行了部署,全市共有25家医疗保健机构不同程度地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其中市红会医院院本部和第一门诊、罗湖区慢病院本部、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本部和松岗医院院本部的筹建工作都进展顺利,市红会医院荔新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已经通过了市局审批,正式投入使用,等一下我们请红会医院专门进行经验介绍。市红会医院在接受任务后,认真做了研究,制订了贯彻落实措施,要求第一门诊部和二门诊分别组成了以防保科人员为基础的组成筹建班子,落实了业务用房。特别是第一门诊部在接受任务后,不但迅速组成了筹建班子,而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们结合三级医院门诊部具有技术力量强、专家多、科类齐全等优势,迅速开展了如下业务:

1、明确荔新福社区的范围为门诊部周围三个居委会,服务人口为28272人。

2、派出精干的医务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完成了社区诊断工作,明确了社区人口特征,掌握居民的健康需求与需要,确定了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3、辖区2636常住户,常住暂住共10980位居民建立个人及家庭档案,还与保健办、麒麟山疗养院等机构取得联系,争取到老/高干部保健对象的支持,取得他们的体检资料,并输入电脑,方便于调用与更新;

4、摸清了社区慢病和老年人基数,组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非传疾病的病人开展健康教育、体格检查,开始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5、为与社区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制作了居民优惠卡,持卡居民可以享受优先、优诊和优惠措施,以便建立相对连续的服务关系。

6、妇产科与社区密切配合,开展产前保健工作,专职社区服务人员通过社区诊断、家庭访视、居委会访谈等方式摸清社区内孕产妇的基数,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产后访视记录,新开孕妇学校进行健康教育。门诊妇产科医生则将产前检查记录直接录入电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失访率,必将提高孕期保健系统管理率。

7、做好了社区的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实施的准备工作;

8、发挥神经内科医生的专业特长,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和健康促进工作;

9、利用现有病床资源,拟向社区居民开设社区病床,方便有需要的人士。

10、调动全门诊医护人员,对慢性病人进行管理,凡到门诊就诊的慢性病人进行登记、追踪管理。

红会医院荔新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运行,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在医院内设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服务的新路子,他们之所以能在较短时期内取得较大进展,主要原因在于领导重视,将医院周围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纳入医院的议事日程,同时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

一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门诊部的关系,实施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相互优势互补。

二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大型医院的关系。社区健康服务以基层医院为主,全力投入社区人群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使病人的一般问题和慢性病人可以就近获得方便、便宜而具有人情味的服务,需要专科服务时得到全科医生的转诊协助,减少就医的不便和盲目性;三级医院以专科服务为主,将精力集中于疑难问题诊治和高科技研究,二者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必须各司其职。但两者之间不是绝然隔裂的,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通过双向转诊而互相联系、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作为居民进入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线接触者,具有“守门人”的角色,相反三级医院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也具有技术支持作用。我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并不丰富,根据《*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置规划》,大型医疗卫生保健机构需要有限度地参与社区健康服务,负责医院周围社区且没有基层医疗机构的地方的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可以作为医院直接深入居民社区的窗口,夯实大型医疗机构的社区基础,不但为发展亚专科服务创造条件,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卫生资源重复与浪费。

三是大型医院预防保健科转型问题。随着社区健康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功能不断完善,原有保健科的绝大部分任务改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去落实,原有以医院为中心(地段医院)的服务体系将发生重大变革,医院防保科面临转型,需要扩大服务功能、改变服务模式,当然直接投入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是一条理想的道路。

四是被动服务与主动服务的关系问题。以病人为主要对象的医院服务与以居民为主要对象的社区健康服务结合;以疾病诊治为主、救死扶伤的医院服务与以健康为中心,全面管理的社区健康服务相结合;社区中心以预防性服务为主、动员居民主动参与及以医生为中心、病人被动服从的诊疗服务相结合;大型医院服务场所在院内,社区中心服务场所在社区、在家庭,大型医院门诊以坐诊行医为主,社区中心强调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社区干预。当然,二者有机结合,这就是我们的院内社区健康中心要提供的社区健康服务。

四是专科服务和全科的关系。红会医院第一门诊部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开展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畴开展连续、综合、安全和便捷的卫生服务,又保持原有专科服务,强化发扬特色专科的作用,以门诊部为窗口,改变不同机构服务模式雷同和各自为政的状况,根据病人需要,组织家庭、社区和医院之间的“以条龙”服务系统,提供“无缝式”与快捷的服务;全科与专科之间建立双向转诊以及信息共享,可以保证服务对象获得最有效、方便、及时、适当的服务,加强二者在信息收集、病情监测、疾病系统管理和行为指导、新技术适宜利用和医学研究等各方面的积极合作,从而从结构上提高整体水平和运行效率。

五是正确处理好常规中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将开展社区健康作为深入社区的窗口和门户,是大型医疗机构尽社会职责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措施,作为改善医院绩效的工具。

总之,我相信,红会医院会将更进一步完善功能,更好地实现既发展特色专科、又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实现由被动行医向主动照顾居民健康的目标。

下一步工作建议

同志们,我们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在医院周围开展社区健康服务的探索,现在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现已有25家医院正进行准备工作,加速开展这项工作已经有了相当基础,因此,在新的一年内,我们各单位要增强紧迫感,快马加鞭,在今年五月份前全面完成医院周围社区的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各医院都完成规划中划定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组建任务,实现从以地段医院为主向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的转变,建立和健全具有新时代特征和运行效率的健康服务网络。

原有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功能(不包括院内感染控制,可以分流到其他职能部门或单独设立科室)由新设立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来实施,管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达三家以上的医院,可以设立社区健康服务部,统筹管理全院的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社区健康服务部同时完成本部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作。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慢病院等业务指导机构要对我市即将实现的服务体系变革进行专门研究,主动适应新的卫生服务体制,主动调整工作方式,不要当改革的旁观者,更不要因为观念落后而成为改革的障碍。

按照“二级网”的架构,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病管理等任务转移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来实施,最大限度地方便社区居民;市、区各业务指导机构更要按照新的服务体系的要求,从具体实施转向业务管理工作,根据社区规划做好业务规范、培训、指导和监督等工作。

我市原有的地段医院服务体制是根据当时缺医少药的条件建立其来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这种以医院为中心的服务体制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比方说外来人口计划免疫已成为工作的难点,由于他们在健康意识、经济条件、行为习惯、住房、交通以及免疫能力等多方面与常住居民存在较大差异,这些人往往不会主动到医院接种,是造成漏种的主要原因;妇幼保健工作同样如此,由于无法准确地掌握孕产妇、儿童的基数,不到医院接受服务的人群往往就是高危管理对象,因此无法进一步提高整体卫生服务系统的效率和效果。早些年,有人担心将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落实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会给原有系统造成影响,但四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这种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即使在交接过程中出现短暂的、操作上的衔接问题,只要我们做好培训、指导工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马上就能够胜任,而且会从更高的层次去开展服务,大幅度提高整体质量。

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各单位要根据社区健康服务的特点,合理配置社区健康服务资源。首先是人力资源,我们不要将医院内专科服务的思路直接套到社区,不要求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专职人员,要做到一人多能、一人多职,实行团队合作,同时要转变观念、加强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其次是其他资源配置,配置的依据和标准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目标任务,实现六位一体服务要以采用适宜技术为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基本健康服务,因此,一方面要防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走向高精尖的象牙塔,配置X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特别是在有社区经济支持时,我们不要纯粹受到经济的诱导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以至方向的偏离。另一方面要防止重复建设,因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施六大任务,牵涉面比较广,因此各条线都要求配置基本的设备,这是合理的,我们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时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现有的资源,只要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是基本可以满足要求的,因此没有必要再搞重复建设。目前,我市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年市卫生局已经投入使用的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六大任务和药品、财务、人员、各项报表等各项管理整合在同一套软件之中,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完全能够满足社康中心各项业务发展的要求,经两年多在全市一百多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实际使用,达到了正规化、规范化的要求,效果非常理想,该系统于*年六月正式通过卫生部的评审鉴定,受到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但仍有一些业务指导单位要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重复安装一些单项业务管理软件,造成信息不能共享,工作人员重复输入、重复投资、重复劳动,达不到六位一体工作要求。基层单位面对多个婆婆,无所适从,对此意见越来越大,强烈要求我局做好统筹工作,实现一网多用,避免资源重复和浪费。因此,我在这里强调一下:健康教育、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财务、药品、医疗急救等各专项业务指导机构,一定要从大局出发,从落实六位一体的工作出发,从基层单位的承受力出发,根据各项业务规范,不要搞重复建设,根据各自的职能制订并向基层单位公布信息联网的接口标准,方便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上报和下载信息,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为了适应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要求,*年下半年市卫生局正式发文,对原有以地段医院为中心开展预防保健的模式进行改革,要求将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等服务逐步落实到社区。市慢病院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首先开展社区慢病管理试点,在全市16个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去年三月份在宝安召开了专门会议,部署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慢非传疾病社区管理工作,现全市有173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了慢病管理工作。社区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工作也取得了进展,但步伐比较缓慢,无法满足服务体系结构调整的要求,希望相关业务指导单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主观能动性,急起直追,制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业务规范,公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相应业务的基本条件,指导基层单位创造条件,争取在今年五月份将计划免疫和产后访视等任务落实到社区实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