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质量提升讲话

教育质量提升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是我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是一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务实求真、务实求进的大会,也是一次教育发展再升温、干事创业再鼓劲的盛会。我着重讲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客观估价过去几年的教育工作,坚定教育发展信心

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2005年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县四大班子领导及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200多人组成的考察团,赴武义、缙云、云和考察城区教育工作,重点对几个县的城区大部分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是我县历史上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考察,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学习先进、研究自我、谋求发展的重大举措,这在景宁历史上没有,这足以体现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办好景宁教育的决心之大。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以前瞻的视眼,重新审视教育现状,用实际行动找准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对教育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上水平”的总体要求。

两年来,全县教育工作始终按照县委、县政府指导精神,围绕“打基础、促发展”的工作要求,立足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化资源,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事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尊师重教氛围浓厚,取得了明显成效。

归纳起来,主要具有以下六个新亮点:

(一)教育发展迎来新机遇。科学制定了《景宁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教育创强、教育布局、现代教育装备等一系列子规划,确立了教育“小县大城”战略,构建了新时期的15年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怀着对教育的深厚感情,投资近2.6亿元,全面实施城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程,着力破解县城各学段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难题。迁建景宁中学,规模42个班,占地175亩,投资8950万元:新建县民族小学,规模48个班,征地80亩,投资4950万元;迁建民族中学,规模36个班,征地80亩,投资5948万元;扩建城北中学,投资1814万元;搬迁职业高中、远期迁建实验一小。新建或迁建学校全部按省一类标准建设。同时根据县城居民小区的发展布局,依托社会力量,规划新建城西、城南、城北等3所社区示范幼儿园。在同一时期,投入数额之大,规划建设学校之多,在景宁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现在,景宁中学已实现整体迁建,并升格为省一级重点高中,职业高中顺利搬迁,办学环境得到优化,实现了我县高中教育发展的一大跨越;县民族小学9月1日已投入使用,城北中学扩建年内即将竣工,民族中学迁建前期准备工作全面铺开,10月破土施工。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到位后,前景非常美好,县城学校新增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与现有全县14万平方米相比,总量翻一番。县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将有4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学校屹立在县城,有六所学校达到省级标准,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度得到改善,全县100%的高中生、80%初中生、70%小学生集中到县城就读,享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到2009年实现省级教育强县的目标后,全县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师资建设迈出新步伐。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2006年政府拨款25.7万元,公费选派一批(42人)紧缺专业学科教师赴丽水学院为期两年脱产进修;同时,每学期选派一批(三期共37人)骨干校长和教师赴宁波地区学校为期半年的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今年暑期,派出30位小学英语教师到杭州外国语学院接受为期20天的业务培训;本月,还将派30位小学校长到上海交大为期半个月的学习。教师的培养渠道得到了拓宽,培训机制更加灵活,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教师待遇有了新提高。一方面提高了省市县名师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的津贴,提高农村教师经济待遇,在县城以下学校任教的教师发放农村教师津贴。另一方面根据同城同待遇,县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2005年开始已足额发放教师年终奖,从2007年起也把教师100%的目标考核奖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第三,县政府着力解决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难问题。

(四)人事制度改革有新推进。推行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公开竞聘上岗机制,完善教师进城选拔机制和教师管理制度,改进全县教师调配办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用办法,将教师教学业绩作为教师进城选拔、评定职称、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有了增强。创新教师引入机制,实施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引进,适量补充年青专业教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教育均衡发展有新突破。坚持“小学就近入学、初高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优化工作,根据滩坑库区移民工作进程,撤并调整了渤海中学、渤海镇小及外舍、金钟、大顺、顺利、陈村7所学校,完成九龙镇校复建。全县24个乡镇有23个乡镇深入实施“一乡一校”寄宿制办学,并深入实施营养餐工程,政府每年投入营养餐专项资金约70万元,解决寄宿生“吃”的问题,每个寄宿生每周至少吃上了3餐以上的免费营养餐,身体素质明显好转。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杂费工程,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享受免学杂费政策。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政府、社会每年投入近360万元资金,资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困难学生“学”的问题,现助学面:小学阶段达到39.03%,初中阶段达到35.9%,高中阶段达到32.8%,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加大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力度,努力改善食宿条件,省政府和县政府投入1994.7万元,用以改造我县21个食宿改造项目,解决寄宿生“住”的问题,目前全县有13所学校完成了8个项目的学生食堂和6个项目的宿舍改造,全面优化了寄宿制学生的吃、住环境。

(六)教育创强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重投入、真创强”的原则,乡镇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县政府建立激励机制,给予通过省、市教育强镇评估验收的乡镇奖励,全力推进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全县24个乡镇中省级教育强镇(乡)8个,市级教育强镇(乡)8个,为2009年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同志们,我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教育局向所有为景宁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全县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正视教育发展的困难和挑战,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念

教育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行业,工作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不容回避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要有走进矛盾的勇气,破解难题的决心,必须勇于冲破禁锢,用前瞻的视野和改革的办法解决教育工作中突出的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

(一)质量问题。目前,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已成为我县教育事业发展遇到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瓶颈”问题。虽然教育办学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但与其他教育发达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以高考为例,从01到07年以来,景宁县上线率基本在62%与80%之间升降,保持在全市的平均水平;本科率从01年到03年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持平,04年开始逐步下降,从32.9%下降到07年的19.14%,降低了13个百分点。重点率大幅度下降,从02年的7%下降到07年的1%,下降了6个百分点。最差的一年*比全市低6.13个百分点,比全省低9.82个百分点。重点率无论是从横向比,还是从纵向比,一年不如一年,高考呈现质量滑坡的现象。

小学、初中成绩,从今年全县质量检测结果看,与余杭区相比也是很不理想。今年,我们全县小学所有学科和初中部分学科用的是余杭的卷子进行检测,用发达地区的尺子量一量我们的教育质量,就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差距。

2、小学段

(1)从两地整体看。以小学六年级为例,可从三个指标比较,语文学科①平均分:余杭全区84.95分,景宁全县只有77.48分,低了7.5分,比我们县实验一小、二小的平均分还高;②优秀率:余杭优秀分数线划到92分,占全区人数的21%,景宁(优秀分86分)如果以92分切分,只占全县人数的4.6%,相差16个百分点;③低分率:余杭后20%的切分线是79分,景宁以余杭切分线79分切分,79分以下人数占全县的47%。数学学科①平均分:余杭全区83.22分,景宁全县69.76分,低了13分,比我们县实验一小、二小的平均分高;②优秀率:余杭优秀分数线划到94分,占全区人数的18.85%,景宁(优秀分86分)如果以94分切分,只占全县人数的5.5%,相差13个百分点;③低分率:余杭后20%的切分线是75分,景宁以余杭切分线75分切分,75分以下人数占全县的49.9%,相差30个百分点。因此从整体上比较,平均水平差距很大,我县优秀人数少,落后面非常大。英语学科差距更大。

(2)从两地学校个体看。余杭区全区共55所小学,以景宁县实验一小、实验二小六年级语文、数学为例。语文学科:平均分县实验一小(82.76分)相当于余杭区55所小学排名的第41位,实验二小(79.91分)处于第54位;优秀率县一小(9.89%)处于第17位,县二小(4.82%),处于第52位。数学学科:平均分县一小(76.96分)处于第51位,县二小(78.65分)处于第45位;优秀率县一小(11.54%%)处于34位,县二小(7.71%)处于第52位。从以上数字说明:作为我县两所示范性小学的实验一小、二小,在余杭地区还是处于中下水平。

3、初中段

今年初一、初二也是与余杭同样的卷子,差距更大,学科平均分就相差15-20分左右,而且同样低分人数多,落后面大,英川中学初一数学,东坑中学初二科学的后20%关注率高达60%。

究其原因,一是教学着眼点没有放在全体学生身上,“两极分化”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二是教学常规没有很好落实,课前准备不足,课堂教学随意性、盲目性较大,缺乏及时有效监控,课堂效益低下;三是缺少辅导,并且针对性不强;四是学生的学习常规、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养成。

2、师德问题。应该肯定,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绝大部分安心山区教育,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为畲乡孩子美好的明天奉献着青春热血,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校长。但不可否认,也有部分教师存在不容忽视的职业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工作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不够,职业心理过早老化,出现职业倦怠等问题。有些青年教师心理浮澡,不安稳,没有居安思危意识,不思进取,自我加压缺少,干工作按部就班,缺乏活力、缺乏激情;40几岁的中年教师以求安稳过日子,工作动力不足,安于现状,疲于应付,进取心终结;有些接近退休年龄的教师也没有了以前的干劲,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热情消退,乐趣消失,疲倦感增强,成就感低下。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部分意志不够坚定,胸无大志的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导致灰色群体的出现;有上课打无备之战,仅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基本的辅助教学手段不用的;有以学生对答案代替作业批改的等等。二是有些教师还存在歧视后进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三是有些教师还搞有偿家教的问题。四是教师不注意自身素质提高,学习意识不强。造成这些问题原因很多,一是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教师对师德认识的偏差。二是一些学校对师德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具体的实质性的措施,对师德建设疏于管理,流于形式,各项制度、管理措施不完善,师德教育不系统,舆论监督不力。这些问题不解决,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就会滑坡,教师队伍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教育教学质量将难以提升。

3、流失问题。一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总体表现在一个问题:教师“进少出多”。经统计,从2001年至2007年,全县中小学教师流向外县市和本县外系统的共225人,其中调到外县161人,调到本县外系统64人,这225人基本属于骨干教师,其中县级以上名师、名校长就有28人。而从2001年到2007年录用新教师224人,平均每年还有30人左右退休。二是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前100名的优生,景宁中学05年流失了68人,06年流失93人,07年流失49人,而且波及到初中和小学。

4、效益问题。农村学校办学效益不高,乡镇小学班额过小,农村学校的生源在逐步减少,农村学校学生数在100人以下的就有8所,许多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数不足10人,而且趋势越来越明显,办学效益不高。2006学年,乡下学生数占全县小学生数的47.3%(县城小学占52.7%),教师数占全县小学教师数的63.52%(县城小学占36.48%)。因此,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

5、需求问题。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已从要有书读到要读好书的转变,但是我们的教育,目前还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读好书”需求。

上述的一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我县教育发展的内涵和品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慎重对待,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予以纠正和解决。

三、认清形势,统一共识,抓住质量根本,坚定提质信心

教育要发展,而且要优先发展。不发展死路一条,慢发展就要落后,这是自然规律。只有正确认识和判断教育形势,才能推动教育发展。教育质量是衡量办教育的“铁尺”,是全县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不出质量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十一五”时期,我县教育工作除了要抓好“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工程外,还必须做强“提高教育质量”这篇文章,这是我县教育发展面临的必然要求,是形势所迫,也是老百姓的迫切愿望和最高需求。概括起来,可分三个层面讲。

政府层面。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与关心正由硬件的发展转到高度关注教育质量上来,对教育质量的期望很高,在政府报告中,钟县长多次在会议上强调景宁县的教育质量,在多次会议上明确指示,要切实提高景宁县的教育质量,让广大学生享受较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县委、县政府已指明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加大油门前进。

老百姓层面。从他们的需求来看,好质量才是最高的期望,他们培养子女的观念已经从要有书读转变到要读好书,我们只有拿出好的质量,才能向老百姓交待,才能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质量是教育的根本之一,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基本的硬件条件外,管理、质量是关键。没有了质量,教育就失去立足之地,就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不可否认,近几年,老百姓对我们的教育质量已经产生信任危机,这也是我们优质生源外流的一个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增强质量意识,危机意识,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标准。

我县教育自身发展层面。城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县委、县政府正在给我们着力解决,办学条件已得到显著改善。改善办学条件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办学质量,但是,我县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质量下滑十分明显,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差距越来越大,景宁教育已出现质量危机。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必须站起身子,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软件”建设上,集中在提高教育质量工作上,加大步伐,做好“赶趟”工作。

现在,我们必须形成一个共识,突出两大主题,实施三项举措。

一个共识是:加快步伐,奋力追赶,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质量差距,办出让畲乡人民满意的教育。

两大主题是: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通过抓几项重点工程建设和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尽快使全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全面启动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尽快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项举措是: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人才强教强校”工程,实施“人格奠基”工程。

通过两个主题的实施,三项举措的推进,争取达到教育“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明确目标,齐头并进,围绕提质主题,落实提质举措

提质目标:①高中教育,必须围绕“预备教育”目标,做好保质文章,确保本科率达到45%以上,重点率三年内达到3—5%。②初中教育,确保在全市教学质量调测中各学科成绩居全市前6位,为普及高中段教育奠定良好的学业基础。③小学教育,做好奠基文章,确保学业良好率达80%以上。④幼儿教育,主要培养兴趣、开发智力,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确保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以上,一年入园率达90%以上。⑤职业教育,中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通过率达到40%以上,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75%以上。

德育目标:主要培养学生诚实、自信、好问等优良品质,培养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的良好品德习惯和专心、认真、勤奋等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爱学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和健康心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新人。

保障措施:

(一)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严格落实课程计划。要建立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的管理机制,学校务必开齐、开足、开好各科课程,不得随意停课、换课、加课,减课,保证音、体、美课的教学。城区学校要开齐、开好各门功课,乡镇学校要在开齐开全基础上开好各门功课。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实质上是一些教学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各校务必根据教研室印发的《景宁县中小学学科教学常规》手册(人手一册),加强细节化管理,全面规范常规工作。首先要加强课前教学准备环节的有效管理,以“备课”为切入口,在备课上,要狠抓“学案导学”模式的落实,提倡集体备课与二次备课相结合,通过抓备课、促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第二要加强课中教学过程的管理监督,校长务必进一步降低管理重心,亲临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全面掌握教师课堂常规的落实情况。第三要加强课后作业布置、批改等重要环节的管理。第四要以“单元检测”为关卡,建立“教学质量达标制”,每次单元检测后要及时进行质量分析,研讨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确保过关。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要针对低效和无效的现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优化常态课,确保做到教学工作细、精、深、实,达到人人参与,课课高效的目标。课堂教学容不得半点虚假,要以准确掌握知识为基础,以扎实训练技能为中心,以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创设效率课堂。

4、切实加强小班化教学研究。农村学校要提高质量,就必须进行小班化教学,在采取互动教学、合作教学、分层教学上多作研究探讨,重点体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分散教学,让后进生在课堂上和课堂下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优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在20人以内的班级,必须做到:一要有保底作业,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量;二要对保底作业实行面批,确保个个过关。

5、切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提高后20%学生的转化率和前20%学生的优秀率,推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一要重点要突出个别辅导、跟踪辅导,除了上好每堂课之外,要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优秀学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减少在学习中的负积累;二要扎实做好“四清”工作(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减少负积累。三要除了小班要做好作业面批工作外,大班也要对学困生实行面批。四要多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扩大优生知识面、提高解决难题的能力。

6、继续实施中小学质量监控。实施质量监控是为了更加客观评价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为学校提供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情况的重要依据,对我县教学质量的提高绝对有促进作用,也是满足老百姓要“读好书”的要求。县政府领导也提出,在调配干部时要带点罚劣措施。今后,我们在人事变动以及评优、职评、调动等方面,继续与质量实行挂钩:一是对教育质量低劣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干不好的校长调配到条件更差的学校去,甚至免职。二是继续与教师进城挂钩,所教学科在当年全县教学质量监测中,排名最后几位的教师,不得参加当年进城选调考试。三是与教师职评挂钩,在当年全县教学质量监测中,排名最后几位的教师,也不得参加当年职评,对排名前几位的教师,直接推荐上报县级评审。

7、切实做好控制生源流失工作。景宁县优质生源外流是影响我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景宁是丽水市无序招生的重灾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优质生源外流。①景中招生:一是分解招生指标,将景中招生指标下派到各初中学校,中考后排名前100名的学生到景中就读各初中学校保留率要达到60%,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中。二是做好提前招生工作,初中学校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承担好初中教育的责任,提高保优率,争取把前100名优秀学生推荐到景宁中学就读。三是景中采取有效措施,对初中毕业班教师实行优质生源责任奖励;对成绩名列全县前100名,并到景中就读的学生,分等级给予奖励。②职高招生:继续实行“分指标到校考核、对普高实行三限、发动教师下村蹲点、引进邻县学生”等措施,积极做好中职招生工作。③初中段招生,一方面小学段学校要做好宣传工作,也要将初中生的保优率列入小学的年度考核;另一方面要继续稳定初中教师队伍,提高质量,以“好质量”留住生源。

8、要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现代媒体设备和资源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督导检查发现,部分学校教学设备使用率极低,今后教育局将根据《景宁县现代媒体设备和教育资源的管理使用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培训、督查、考评工作,提高教师对现代媒体的应用能力、操作技术、维护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务必提高实验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劳技室、音乐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和设备的使用率,要完善学校图书室建设,整合图书资源,切实提高图书使用效益,真正让我们的教学资源发挥作用。

(二)实施“人才强教强校”工程

1、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武昌书记在去年8月份的全县校长会议和今年的教师节座谈会上针对教师“责任感问题”和“爱家乡问题”都作了重要的讲话,并要求深入开展“爱我家乡,兴我教育”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各校必须深入开展,切实把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出来,着力解决上面讲到的五个方面的不良职业道德问题。对有损教师形象,败坏师德的,教育局绝不手软,轻者给予处分,重者调整到偏远地方去。同时,也要把一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成绩突出的典型总结出来,树立起“师德楷模”与“师德标兵”等典型,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2、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一要进一步实施好“名校长”工程,大力加强省、市、县三级名校长的培养、培训,促进校长队伍业务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二要深入贯彻校长兼课制度,校长必须突出“姓教”,必须深入一线教学研究,强化业务能力提高,开展好“校长教学展示,校长论坛、校长提高培训,校长读书”等活动。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校长的考勤管理和考核,严肃《中小学校长请销假和外出考察学习有关规定》,凡校长因事因病需离开学校1天的,必须向教育局人事科口头请假,2天以上的,必须书面申请,外出考察或短期培训的,校委研究同意并向教育局书面申请审批。强化校长“为官一任、兴教一方”的责任意识,必须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上来,不以教育教学为本是一种失职。

3、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一要继续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力度,通过“脱产进修,外挂锻炼”等培训培养方式,扩大视野,改变教育观念,提升业务能力。二要举办好“骨干教师、中层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培训班,切实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三要深入实施好“名师”工程,名师必须承担起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学科发展的任务,必须严格执行“景宁县中小学名师管理细则、名师支教工作规定”等制度,以“师徒结对、下乡支教、专题讲座、上示范课”等形式发挥辐射作用。四要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联校教研、联校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有效方式,真正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五要开展“优质课评比、教学比武、教坛新秀评选”等活动,让广大教师展示自我,发展自我。逐步培养一支安教、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

(三)实施“人格奠基”工程

1、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习惯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害人一生,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学校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强化中小学生一日常规,以养成教育为载体,从“言、谈、举、止”等常规,从“衣、食、住、行”等细节抓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读书习惯、生活等习惯进行引导教育,达到人人习惯良好,校校文明的要求。

2、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各校要制定计划,明确学生和教师的阅读量,制定学生必读目录,认真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要利用电视机、影碟机和网络等资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和健康向上的影视节目。要通过开展读书节、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拓宽师生的知识面。

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要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比赛活动。发展校外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及小课题研究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抓好“兴趣特长”培养。教师要擅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苗头,加强培养,结合实际,设计达标标准,建立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各类兴趣特长活动;务必开齐、开足体育活动课,广泛开展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的阳光体育活动,创设展示平台,扩大参与面,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加强领导,持续深入,全面推进,确保提质出成效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是落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要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必须落实三项保障机制。

1、组织机构保障

教育局成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七个工作组,落实责任,全面组织领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各校务必加强领导,做到校长亲自抓、负总责,建立提质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相关处室责任,并落实到人。

2、工作职能保障

一要完善局机关干部联系学校责任制。局机关干部要根据科室相关职能,深入联系学校,指导、监督、协助搞好学校各项工作,把学校工作与机关干部工作考核挂钩,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卫生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等的监督、检查、指导。

二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指导作用。教研室要对全县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给予指导;要深入教学实际,研究实施新课改及教学过程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及时研究,适时指导,全面分析,随时监控。

三要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督导通报制度、奖优惩劣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功能,形成组织领导有力、指导督促有力、内外监督有力、量化考核有力的组织督导工作体系。加大过程性督导、专项督导,跟踪督查。

四完善学区办公室职能。学区教育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对管辖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监督。要加强“联校教研”活动,搭建平台,选准主题,确定目标,经常开展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要督促学校将“提高教育质量”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3、活动经费保障

一要实施以奖代补制度。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内涵发展考核评价机制,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对学校实施“提升教育质量”意见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对学校实行“以奖代补”制度。

二要开展各类先进评选,实行奖励机制。探索与建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继续优化教师评价方式,开展“畲乡十大功勋教师、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德育名师、教学名师”等评选活动,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同志们,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教育规划的推进年,是我县教育立足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机遇,实施大投入,推进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启动年。在工作中一定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有走进矛盾的勇气,破解难题的决心,抓住“十一五”时期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以饱满的热情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整体推进我县教育发展,为景宁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