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贸易利益分配问题探讨

贸易利益分配问题探讨

□作者: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小艳陈志鼎

内容摘要:国际贸易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服务于国家利益。一国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运用经济理论,制定适合国情的国际经济政策。尤其作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中处于不利地为,更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自由贸易保护贸易国际分工利益分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国内有部分人误认以为一国的自由贸易程度越大,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越有利。甚至有许多人认为发展中国家贫穷的根源在于对外开放度和经济自由化程度不高。但也有学者认为自由化程度过快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这便涉及到作为发展中国家一员的中国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国际贸易政策和理论来服务于国家利益,加快国家经济增长的步伐,尽早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中的中坚力量。

在西方经济学中,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由来以久,并且始终不曾停止过,正如萨缪尔森所言“谬误的理论之所以坏,不是由于在理论上一定讲不通,而是由于将其原则付诸实践必会导致恶劣的结果。”因此,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理论,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下面我们就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进行粗略的分析。

国际贸易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经济学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经济学直接关联着各种社会利益集团的切身经济利益问题。经济理论的构造和取舍,价值与是非的判断,不管经济学家是不是自觉地意识到,他们都极其强烈地受到各种即得利益的牵制。因此,经济理论是为一特定阶级服务的。重商主义者是海外贸易商的拥护者;重农主义者卫护地主的利益;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则相信资本家(他们赚取利润,为的是进行再投资,扩大其生产);马克思把他们的论点倒转过来为工人辩护。马歇尔则充当的是食利者的战士。而现代英美学派的经济理论,如凯恩斯主义,却完全是为国际银行家和大垄断商人服务的理论。

经济学说,通常把阶级利益假托为国家利益。西方经济学说,从其诞生时期起,就具有鲜明的为国家经济政策服务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实用性。经济学说通常都是以人民利益代表者的姿态出现,同爱国主义混合在一起,把阶级利益假托为国家利益。所以,一般幸福的口号往往暗含有国家利益的主张。由于理论是在划分阶级的社会里建立起来的,所以,口号表示了对一特定阶级的同情,并在增进国家财富的掩护下鼓吹有利于那一阶级的政策。

国际贸易学说,作为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分支,毫无疑问,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9世纪以来,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关于经济意识形态以及经济政策的言论,实际上往往反映了民族利益和跨国资本利益的尖锐争夺。

19世纪的英、美、德、法等国关于保护主义制度与自由主义制度的争论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因此,一个国家,无论占统治的是保护关税制度还是自由贸易制度,或者是以这两者的原则为基础的混合制度,完全取决于该国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出自国家及其统治阶级的利益。

国际贸易学说主要理论的产生背景

国际贸易学说的发展基本上分为两大主线即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及其弟子大卫•李嘉图。他们理论的提出正值英国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过渡的时期,代表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中,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差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应按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而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的商品。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因此,自由贸易理论反对民族工业主义,反对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政策。为了保证劳动力、资金、资源等要素能在世界市场中根据供求关系自由流动,斯密和李嘉图倡导排除国界、也无民族国家意识的泛世界主义。事实上,这一理论在鼓吹“泛世界主义”的表象之下,其最大利益却是有利于工业发达国家,有利于当时工业技术独占世界市场的英国资本主义。其真正目的是保障英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工业霸权地位。

保护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弗雷德里希•李斯特。李斯特深刻地揭示了国际专业分工论的民族自私本质,他最初也提倡经济自由主义。自1825年出使美国以后,受到美国财长a•汉密尔顿的影响,并亲眼见到美国实施保护贸易政策的成效,乃转而提倡贸易保护主义。1841年,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系统提出了他的保护幼稚工业的学说,当时德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法国的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它们竭力提倡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自由竞争,以大量廉价的商品冲击德国的市场。怎样摆脱外国自由竞争的威胁,促进德国大工业的发展,成为德国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李斯特的这部著作就是适应德国资产阶级的这一需要而出版的。李斯特理论体系的中心是对于生产力的研究。斯密和李嘉图的国际分工学说认为在别的国家中生产费用较低的商品,毋庸在本国生产,因为花钱向别的国家购买更为合算和有利。但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向别的国家购买廉价的商品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合算一些,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德国工业的生产力就不能获得发展,德国将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位。而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起初会使工业品的价格提高,经过一定时期,生产力提高了,商品生产费用就会跌落下来,商品价格甚至会跌落到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以下。因此,“保护关税如果会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保护关税制度对于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是必要的,它使德国大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自由贸易理论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掠夺的手段

在世界市场上,总是经济强国特别要主张自由贸易、自由市场体制,这是为了粉碎工业落后国的防御能力,牺牲后进国的利益。而落后国却必须借助国家干预的力量,才能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和民族市场。否则,就会发生有利于强国以经济手段为掩护的,对落后国的经济掠夺。正如李斯特所指出的:“英国有一个秘不告人的准则,认为一个国家用工业品交换农产品,这样的贸易,才能达到国家富强。”以美国为例,19世纪的美国是一个工业不发达国,政府采纳的是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以抵卸英国工业入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的美国在世界市场确定了自己的霸权地位,李斯特的理论被隐匿起来。因此,自由贸易理论只是工业强国摧毁落后的潜在工业对手的经济理论工具。

现代的美国经济高度依赖世界市场,因此它需要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体制,以使广大的第三世界成为其经济附庸国,为其供应廉价的天然气、石油、木材等原材料;同时又使这些国家成为其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市场,以赚取价格剪刀差。发达国所主张的所谓发挥国际专业化生产的优势,对于主要依赖输出处于下位的农矿产品和初级产品的非发达国,恰恰是经济劣势。因为工业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具有较高附加值,而以初级产品与工业产品交换,由于存在巨额剪刀差,实际上是一种不等价的交换。以我国彩电业为例,21寸以上彩色显像管属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核心产品,国内彩管厂无此生产能力,因此必须依赖进口。表面上,我国是一个彩电生产大国,然究其实质中国的彩电业不过是一个加工组装行业而已。发达国只需生产高附加值的核心部件便已源源不断从中国输出利润。类似电子、飞机、汽车等重要机电部门,中国与发达国的技术位差仍很大。

保护贸易理论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遏制竞争的手段

事实上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和完善。正如有学者所指出:“尽管经济学理论中长期存在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理论之争,但自由贸易理论那怕在观念上也没有走向绝对自由,并不排斥必要的保护。”发达国家依据自由贸易理论反对不发达国家搞自己的民族工业,理由是浪费世界资源。但更深刻的原因却是工业化在全球发展,会形成对老工业国的竞争和威胁。而当发达国家真正面临这种威胁时,贸易保护主义又开始抬头。正如前所述,西方经济学,从其诞生时期起,就具有鲜明的为国家经济政策服务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实用性。一方面,发达国强求发展国开放其市场;另一方面,却逐渐抬高自己的市场准入门槛。近3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搞工业化,局部地区已经有追上发达国家的趋势。有的在制造业的出口上取得成功,成为发达国家有竞争力的对手。然而发达国家为保持本身富裕,国内高福利高就业率和产业的高开工率,就必须设法遏制一切非发达国家、准发达国家的工业贸易竞争。联合国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许多发达国家有一种趋势,为保护国内就业采取的保护措施,是以损害从别国的进口为手段的。其进口限制,特别针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产品渗入发达国家市场后,已经取得一定成功的那些领域。由于发达国家失业问题严重和生产能力过剩,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品的抵制运动,正在大大加强。”为了使南方国家处于从属、依附于北方国家的确定地位,发达国在限制进口的同时,限制共先进技术的出口,阻止第三世界国家掌握先进技术。我国前几年曾有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一说,但根据调查分析,外资带来的技术和设备大多数只是适应我国市场需求的二流技术和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什么竞争力。或者,外资虽然有先进技术,但控制严格,并没有根据法律和企业合同规定转让。二汽合资生产的神龙汽车,连简单的零部件图纸都不给我国技术人员看。我国因为缺乏完备的法律、政策法规,并没有达到“以市场换技术”的利用外资目的。

无论自由贸易理论还是保护贸易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国内市场,可以依据各地区不同的要素禀赋,建立地域性的垂直分工体系。但是利益的差异必须由国家通过税收、金融和财政给予宏观调节。初级产品区域的利益应当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保护和照顾。同时,必须坚决反对地区保护主义,以保证国内市场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而面对国际市场,我国应当作为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参与国际分工,既要借鉴李斯特理论对我国重要产业进行必要的保护,以使其迅速成长,参与国际市场公平竞争;又要认识到这种保护不可过分,也不应该是长期的,因为长期过度保护只能是保护落后。

参考文献:

1.琼•罗宾逊,约翰•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弗雷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斯.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4.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