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环保局十一五年度计划

县环保局十一五年度计划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省市主管部门关于环保工作要求,根据县委、政府“12356”总体发展战略和“121”经济工作思路,瞄准富民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翻三番”战略目标编制此规划。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护资源、改善生态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服务,项目建设与污染防治并重,突出重点区域管理,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编制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和管理作用。

(2)防治污染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类管理。

(3)项目建设与实施“三同时”并重。

(4)严格总量控制,强化达标排污和对污染实行全程监控,推广建立工业清洁生产体系。

(5)实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6)切实把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面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3、规划时限与目标

规划时限:年-年

规划的总目标是:到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环境教育管理体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境执法体系,环保投入比“十五”期间增加25%,投资比重能达到全县经济建设投入的10%;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在巩固和发展已有企业达标排污基础上,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十五”末有较大削减,使全县空气、地面水、噪声等质量按功能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和有关标准具体规划控制。(见表1)

现状分析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1、“十五”期间的环境保护现状情况。

2、现状情况

“十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心参与下,我县环保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

(1)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环保意识明显提高,环境保护已成为协调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关系的基本政策。

(2)环境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十五”期间多次执法检查,依法行政过程基本规范、执法力度逐步加大。

(3)环境监管体制日趋完善,建立起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大、中型企业具体实施的联营机制;环境监察、稽查、监测、统计、宣传教育体系、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排污申报等一系列制度普遍开展。

(4)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大中型企业达标排放,新建项目实行了排污总量控制,环保形象工程全面实施,烟尘、粉尘、噪声、尾气等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没有发生过一次大的污染事故。

(5)通过实施荒山开发,退耕还林、林果嫁接、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扩大了绿化面积,提高了植被覆盖率,遏制住“十五小”、“新六小”反弹等,保护了地表水没有被污染,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但至今影响环境质量的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1)县城东部工业区的污染还比较突出,一是由于成本和技术原因造成企业设备老化、无法更新,一些企业对污水处理重视不够,工业污水不能始终保持达标排放,容易对农作物和人畜用水造成污染;二是石子加工设施简陋,没有治污设施、粉尘排放超标和噪声超标较重,对大气环境有直接影响,并有扰民问题。

(2)由于矿采加工发展势头较猛,管理滞后,使采掘不能复原,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矿渣、尾矿等固体废物也不能大量有效使用,造成部分河道堵塞污染,群众意见较大,不断发生投诉问题,急需加强规划管理控制。

(3)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供水、排水,还没有建起污水处理厂,造成污染处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4)环保投入不足,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需求。

3、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当前全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搞好规划,加大环保力度,努力发挥环保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翻三番,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的调节和促进作用是重要之举。这次规划要:

(1)不断完善环保工作的教育、监管体系。

(2)加强投入建立环保投资体制,完成几项重点工程,大力削减污水、烟尘粉尘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

(3)强化实施项目建设“三同时”,开发与保护并重,堵住新污染源的产生。

(4)加强领导,建立环保互助机制和责任管理制。

规划主要任务及发展方针

一、主要污染物防治

1、水环境质量

(1)污水处理:

①所有工业废水都要在厂内先处理后排放,处理不达标不排放,并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到“十一五”末期污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达100%,排放总量控制在“十五”末水平。

②生活污水,在统一集中排放,经消毒杀菌处理后可排入河道或灌溉农田。

③饮用水

加强水源地保护,定期检测,防止污染,使所有入户水稳定达到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农村要推广使用自来水。

④对槐河与济河两大水系要加强监管,使之不受污染,维护和利用好这两大水资源。

(2)控制水污染的几项措施

①搞好工业污水厂内处理,对超标排放者严格处罚并对造成污染者依法追究责任。

②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使有条件的企业重复利用率达50%以上。

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县城区邢郭工业区和西高工业园区工业污水统一管道或渠道集中排放,解决随意排放和坑渗问题,生居污水也要入网排放。

④建设污水处理厂,使县城区污水统一入厂处理。

⑤严禁在饮用水源地和槐河、济河两岸沿线建设污染性项目,现有污染项目要逐步搬迁。

⑥加强水土保护,提高森林覆盖和保护生态环境。

2、空气质量主要控制烟尘、粉尘排放量及TSP和S02含量。

(1)“十一五”期间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即TSP日平均值在3的微克/立方米以内,任何一次监测值不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

SO2年日平均值在60微克以内,日平均值在150微克以内,任何一次监测值在500微克以内。

(2)改善措施

①继续抓好环保形象工程建设,通过改造除尘器,改换煤种等措施,使工业锅炉烟尘100%叫达标排放。

②积极督促筹建集中供热站,使县城冬季实现统一供暖,争取到2010年底基本取消家庭小锅炉及单位供暖锅炉。

③在邢郭工业区及其它地方的采石场区,强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爆破控制管理和屏蔽作业管理,实行喷淋作业,大力削减采石加工业的粉尘排放量和噪声分贝,努力做到生产不扰民。

④推广使用无铅汽油,治理机动车尾气实行尾气排放合格证制度。

⑤对居民和餐饮业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等清洁燃料,杜绝燃煤炉灶,禁止露天烧烤。

⑥加强县城绿化,对建筑工地运输实行遮盖式管理,禁止二次扬尘。

⑦推广桔杆综合利用,禁止桔杆焚烧。

⑧对石灰生产和制砖业也要加强管理,努力减少烟尘排放。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我县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是:采石厂的土石渣,矿采的废石渣,选矿厂的尾矿,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办法有:一是外运填沟垫地,扩大土地利用面积;二是就地回填整平,搞好植绿复被;三是建设垃圾处理厂,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

4、噪声污染防治

我县噪声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加工企业的机械震动;二是建筑施工机械噪声;三是车辆行驶鸣笛声;四是城市音响噪声等,防治办法主要是加强管理教育,使加工企业和建筑生产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设立禁鸣高音标志,分流车辆和绕城通行,使噪声值降到国家规定标准,努力减少扰民问题。

二、强化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的实施

对我县所有项目尤其是大中型项目和有污染性的项目,要全部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基本不产生污染的项目,也要实行备案登记管理制度,使项目建设审批登记率达到100%,坚决杜绝无证建设现象。

三、加大投资建立环保快速反应机制

县财政要支持污染防治,列入专项支付计划,从企业上缴的排污费中逐年提高返还金额,调动企业治污积极性,企业也要根据排污总量和污染特点,拿出足够资金,加强检修保持设备完好率。保障达标排放。积极筹措资金,在“十一五”期间建起环境监测站,加强日常检测管理,并按企业区域布局,建立专管体系和互动机制,随时掌握企业排污情况,有足够能力把污染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四、把特色区域监测列入环保专项规划管理

我县的大枣园区、嶂石岩风景名胜区、中草药生产基地、万亩核桃园等特色园区,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园区的经济效益,因此“十一五”期间要加强对特色园区的环境监测,纳入规划管理范围,使环保为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生态平衡服务

完成规划的保证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环境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加强环境保护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把环保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从决策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进行远景目标和近期建设规划时,要把环境与资源的承载力作为要素参与综合平衡;在制定区域开发、城市发展、行业建设、资源配制,生产力布局、项目投资等发厉规划和方针策略时,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审批项目建设,必须按法律规定,先环评后建设,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效益而以损害人民的生活环境为代价,坚持淘汰那些能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权,切实把环保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策落到实处。

2、强化环保行政负责制,完善环保考核制度,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职责,完成好与上级签定的环保责任状,建立行政领导问责制,坚决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环保工作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每年能在常抓不懈的基础上,通过几项大的环保治理行动,树立环保治理形象,既要完成总量控制指标,又要实施限期污染治理,使环境质量与工作绩效挂钩,并作为评先创优和晋升的考核依据之一。

3、按照区域特点调整产业结构,搞好生产布局。农业传统种植方式向生态农业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东部和南部平原为粮棉主产区,北部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西部与西南部重点发展林果种植和林牧业,积极扩大植被面积,控制水土流失,建立特色产业经济园区,保护生态平衡。工业向着城东部和南部发展,不在槐河和济河两岸沿线等水源保护区,不在城镇、居民区、文化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部署发展污染性项目,推进淘汰能源消耗高、资源破坏多、污染危害重的项目建设进程,积极建立清洁生产体系和节约型资源配置,提高我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并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依据“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有效扼止不负责任的无序生产势头。

4、始终把工业污染防治作为环保重点。

环境污染的主源是工业,防治工业污染,必须把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全县排污总量控制,按照“加强规划,优化结构,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集中治理,综合防治”原则推行依法管理,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削减污染物的排放,真正实现污染防治工作全程监控,集中控制和总量控制,在抓好工业污染源防治中,以大、中型企业和污染严重企业为重点,民营企业为难点,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已关闭的“十五小”和“新六小”反弹,坚决控制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新污染源的产生。

5、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环保监督管理。一是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重在提高素质,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健全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二是开展全方位监察、监测,健全排污档案管理,一经发现超标排污或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严格依法查处;三是搞经常性的环保执法检查,使排污者感到管理无缝隙,执法者体验工作有压力,行为有约束,从而使企业和环保部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和谐相处,配合默契;四是将教育贯穿环保工作始终,运用多种方式,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开展环保法制教育,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切实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