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路径浅议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路径浅议

摘要:创新创业课程对大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随着时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高校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目标构建、体系改革、平台完善、评价模式拓展、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模式打造等层面,探讨了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创业;信息化建设

在高校当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创业浪潮当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使高校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是当前高校教育体系当中的一大关键性环节。相关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重视对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确保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灵活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信息化技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思维模式也得以更加灵活新颖,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囚笼困境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合理化运用能够使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全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困境,让教师能够更加便捷地基于市场发展实际情况将创新创业的方式和路径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三)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创业实践

在一些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技术投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难以及时获取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制约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依托课程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在进行市场调研、项目分析、项目推广过程当中所需的成本,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遇,为推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动力[1]。

二、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认知普遍较为欠缺

认知欠缺是当前部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开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素质教育战略的深入落实,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强化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成为高校教学的关键性目标。但在一些院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性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对其课程主要内涵的研究不够透彻和深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问题。一些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背离,阻碍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进步。

(二)专业师资力量大多不足

作为进一步强化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开展质量的重要节点,高校师资力量的强弱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部分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很多教师岗位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来兼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很多院校教师长时间脱离创业项目实践,对当前市场发展态势欠缺了解,阻碍了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课程体系与信息化发展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作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通识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建设对课程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受到课程体系属性及其基本特点的影响和制约,其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适应性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此外,在各地高校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未能及时针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流程进行有效改革,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差异化的学生发展需求之间出现一定的差距,同样也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课程评价模式失之单一

作为课程教学开展情况的主要研判指标,创新创业课程的评价模式以及评价体系建构同样也具有关键性作用[2]。然而,在当前大部分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其课程评价模式均仅限于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期末成绩等层面,未能基于创新创业课程的信息化发展与建设趋势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估,导致课程教学人员以及院校决策者,很难针对课程评价与相关信息反馈对教育教学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不利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长效化发展。

三、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路径与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发展目标

要充分实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信息化发展,全面提升并调动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业能力,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情况与相关要求构建起合理完善的课程信息化发展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相关院校管理人员以及课程教学人员应当基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切入。首先,是针对当前创业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学生教育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调研,运用学校相关资源针对创业市场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和掌握,使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创新创业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中乃至整个高校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意义,使院校基于实际情况构建的课程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完备,为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发展质量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其次,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针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研读和探究,准确有效地把握政策导向,为积极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做出相应的贡献。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结合党的相关精神,针对各大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要求以及如何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全面贯彻落实《意见》当中的相关内容,对相关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进行合理化吸收与采纳,使课程信息化建设目标与高校发展政策导向相吻合,以全面提升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与质量。

(二)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力度

在信息化目标构建完毕后,相关高校教育工作者即应当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手段与措施对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目标达成相应路径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一方面使信息化建设目标得到全面落实;另一方面也能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充分发展与进步[3]。受时代与技术进步的影响,当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信息化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因此,相关高校应及时强化思想认知,提高政治站位,从体系层面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进行相应的信息化改革与建设,为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关注信息化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基于对学校师生相关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差异化培养方向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依托信息技术的分析结果对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与改革,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工作能够结合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实现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全面落实,使创新创业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对相关课程培养目标进行改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相符合,为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提升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良好的推动力。除了校内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外,校外力量的配合同样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信息化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相关教育领域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精神和指示,踊跃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共建流程中,为课程体系信息化改革提供充分的政策引领与行政保障,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构建更加完善,使预先确定的课程改革信息化建设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4]。

(三)加快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

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受教育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项目选定、项目推广、项目信息研讨等环节和工作中可能会遭遇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不利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充分培育,同时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进一步实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为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撑,针对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构建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其主要功能模块应当能够满足高校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所需的课程资源汇集、实践项目信息整合、课程作业反馈以及课程评价等几大重点需求,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利用,学生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效能,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流程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融合,使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与教学符合社会进步与学生学习的需要,助推我国就业创业市场的健康发展[5]。

(四)全面拓展课程评价模式与渠道

在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改革与建设过程中,课程评价工作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依托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结果,学校教学管理者能不断提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程度,为构建良好有序的课程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贡献。具体来说,在进行信息化课程评价模式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首先,是评价指标的合理性。作为课程开展和教学情况的关键,评价指标的设定对促进课程信息化评价的权威意义具有重要价值。相关教师应当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推广,按照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当中的需求对课程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进行完善,使其能够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开展情况做出相应评估,以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水平,完善课程评价角度以及评价方式;其次,应当遵循合理的奖惩原则,为进一步提升师生参与创业实践项目的积极性,强化信息化技术在创新创业课程当中的利用价值。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合理的奖惩机制和原则,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成果进行评判,并按照评判结果进行物质及精神两方面的奖励,为推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铺垫。

(五)注重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进行课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作为教育教学流程的关键,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与应用水平同样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信息化改革时,学校应基于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针对其中存在不足和欠缺的教师进行强化培训,让他们能够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开展工作的价值,并定期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以不断强化高校师资力量建设,为实现预定的课程信息化改革目标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

(六)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校企合作发展模式

为了有效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中学生的实践经验,打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依托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进行全面有效的支持,使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能够在信息化建设和教学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积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充分符合未来创业市场发展趋势、对象企业发展要求,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其资源丰富性、流程便捷性、渠道多元性等优势和特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时刻关注并不断研究创新创业课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趋势,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确保本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强化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瑈.大数据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3):74-75.

[2]胡月欣.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3):87-89.

[3]陈晶晶.创新创业思维与高校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4):95-97.

[4]张倩.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22(1):56-57.

[5]李永.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12):91-92.

作者:张元炯 单位:郑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