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偶动画角色性格塑造探究

偶动画角色性格塑造探究

【摘要】《手》(Ruka)是捷克动画先驱伊里·特恩卡(JiriTrnka)①于1965年创作的偶动画作品。该片以追求创作的自由为故事主线,角色设定特色鲜明。短片成功刻画了可爱而率真的花盆匠和蛮横又粗暴的巨手两个经典的偶动画角色,角色性格丰满,散发强烈的人格感染力。本文深入探讨该片角色性格塑造的相关因素,从角色造型、动画表演、叙事情节三个方面剖析偶动画角色的艺术魅力,以期为中国偶动画艺术创作者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偶动画;角色性格;《手》

偶动画短片《手》(Ruka)讲述了一位制造花盆的工匠被一只恐怖的巨手强制操纵,为其制作形象雕塑的悲剧故事。这部寓言式的动画短片饱含深刻的哲思,在强调艺术创作自由的同时也充满了对独裁专制的犀利讽喻与批判反抗。短片通过塑造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为偶动画角色注入了灵魂,使其具备了永恒的生命力。偶动画角色与其他类型动画角色最大的差异在于偶是使用现实生活中各种材料制作的,具有可触摸的质感和矗立于实际空间中的亲切感,它是真正时空意义上的三维立体活动形象[1]。偶动画角色自身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制作成功的偶动画角色是现实材料与角色虚拟人格化的完美融合,可以明确角色的动画表演特点,推动叙事情节的发展并深刻影响动画作品的整体风格。

一、独特的角色造型

《手》偶动画短片中独特的角色造型设计是对捷克民族文化和动画艺术形象深刻挖掘与提炼的成果。靳夕曾在《透恩卡的木偶艺术》一文中高度赞叹“透恩卡的木偶形象本身就是一件具有生命感的艺术品,在这些木偶没有活动起来——还没有进行拍摄之前,它们就已经具有了鲜明的性格。我们似乎可以从它们的整个形象上(包括面型和服饰),探索出这些人物的经历和遭遇以及他们正在面临一些什么事情。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引起人们美感的满足,而且在情绪上取得了共鸣[2]。”本片通过巧妙设计使我们仅在视觉上就可以感受到偶动画角色的性格张力。短片中精致的花盆匠造型与简单的巨手形象对比鲜明,角色区分度极大。花盆匠面部黑色眼圈着重突出眼睛的神采,高耸的鼻子棱角分明,立体的五官显得角色容貌脱俗。偶的骨架窄瘦,胳膊纤长,腿部短壮,形体结构头身比例小。服装设计别致秀丽,通过大片白色的褶皱披领、多彩的印花几何纹图案、丰富的装饰纹样、精美的花边元素,凸显了浓郁的捷克民族传统服饰特色。衣服缝制采用了多种不同质感的布料,细微变化的纹理充满质朴的手工感,温暖而富有韵味。一盆精心养护的花和一顶红色复古小礼帽体现了花盆匠浪漫绅士的性格,表达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巨手由真人手掌饰演,它戴着手套,用食指和中指模仿人的双腿站立。隐藏在各类手套下的巨手像是带着虚伪的面具,百般掩饰自己的真实面孔。每副手套都含有特殊的隐喻:白色手套象征矫饰的权威,黑色手套表达严肃威胁,蕾丝手套展现性感诱惑。短片中逐帧出现的巨手图像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隐喻,表现友爱亲善性格特征的是:粉饰美化的礼仪之手、托举天平的正义之手、高举圣火的自由之手;表现暴力残忍性格特征的是:入侵骚扰的手背、钢筋铠甲的铁拳、紧握枪支的手掌、恐怖的骷髅手指、迷惑的动物手影。多变的手部图像共同塑造了巨手的复杂人格。本片主要采用拟人化的方式塑造偶动画角色的生命特征,体现在角色的外形、性格、动作等方面,使角色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手》动画作品在角色形式的选择上并不拘泥于偶,在造型设计上也没有刻意追求外形的相似与统一,而是利用偶与真人手掌相结合完成了这部具有魔幻色彩的动画。着重使用物质材料来展现偶动画角色的造型,例如花盆匠身上柔软的布料,可以理解为角色性格内心温暖的外化设计。通过解构故事中的角色属性和思想意蕴,把保留完满的人文精神设计为花盆匠偶的形象,将粗暴专制的意识形态设计为符号化的巨手形象,造型极具辨识度,形成独特的视觉对比,呈现了动画角色显著的性格特点。

二、精彩的动画表演

偶动画形式特有的拙感来源于摄像机逐帧停格拍摄造成卡顿和偶动画角色自身限制。这种限制是因为其骨架相对于其他类型动画角色有着僵硬的特点以及动作摆动的不好操作性。偶动画角色的动作不够灵活,约束了动画表演的可行性,所以偶动画角色的动作在模拟现实动作时不能完全照搬运动规律。木偶的动作除了抓取性格的主要特征之外,还必须把这些特征予以夸张。而木偶动作的夸张则必须建立在合于“木偶趣味”的基础上[3]。《手》偶动画角色在精彩的动画表演中塑造了鲜明的性格。清晨,花盆匠躺在床上睡觉,睡醒后踢踢腿,然后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坐起,舒展双臂,紧接着跳下床,开始做伸展跳跃运动来锻炼身体。花盆匠做完运动后,兴奋地翻着跟头来到镜子前,对着镜子调皮吐舌头。随后,花盆匠在窗前给花浇水,向它弯腰致意。花盆匠看看手里的喷壶想起忘记戴礼帽,立刻爬到床下,找到红色的大礼帽,重新向爱花欠身致礼,礼毕后开心地转圈。花盆匠走到工作台前,开始全神贯注地制作花盆,他熟练的操作使转台上的花盆初具雏形。花盆匠的动作可谓夸张至极,精彩连贯的表演使角色瞬间充满蓬勃的朝气,展现了花盆匠热爱生活和认真工作的状态,自然地显露出其活泼的性格。不速之客巨手突然到来,它打开窗户,碰碎了窗台上的盆栽,从窗口跳进房间,入场亮相。它用手指站立,随即食指转圈,后撤弯曲的动作示意行礼。花盆匠诧异巨手的到来,晕头转向地回礼。巨手在工作台处指着花盆匠,把花盆泥坯捏扁,改造成手型的样式,想让花盆匠为其制作形象雕塑。花盆匠拒绝了它的要求,迅速地把泥坯改回花盆。巨手摆摆手指表示不满,又将花盆泥坯捏成手型雕塑。二者在争执中轮番修改泥坯。巨手被花盆匠驱逐,从窗口跳走。精彩夸张的动画表演动作真实表达了角色的性格,巨手蛮横强硬,花盆匠弱小无辜,角色性格在你来我往的拉锯动作之间悄然塑造。动画表演中表情表演是情绪变化最明显的体现,不同的情绪会引起角色的性格变化,但是《手》动画短片中没有细微的表情变化也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短片中两个角色在表情设计上打破了动画角色必须具有眨眼、嘴型变化等微表情动作的刻板印象,舍弃了这些琐碎的生理反应,通过环境氛围、灯光色调、音乐渲染表现单一的角色造型下情绪丰富而精彩的变化。例如,清晨,温馨的房间里灯光明亮,音乐是欢快的旋律和鸟叫,表现出花盆匠活泼的性格特征;夜晚,花盆匠被迫在笼子里工作时,灯光暗淡,音乐是单调沉重的敲打声和悲壮的鼓点声,相同表情下花盆匠情绪低落,表现出其麻木的性格特征。短片把角色刻画的重点放在角色外形、动作、性格等方面,使没有过多表情变化的偶动画角色也出色地完成了动画表演任务。

三、紧凑的叙事情节

塑造角色的性格特征也可以通过设定短片中的叙事情节来展现,在叙事情节的发展进程中角色也逐渐被塑造出性格特征,这表现为角色在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以及角色是如何应对的。本片紧凑的叙事情节将角色的性格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手》是以叙事为主的动画作品,讲述艺术创作中自由与限制碰撞的寓言式故事,以花盆匠和巨手的矛盾关系为单一切入口,强烈追求自由的精神是本片叙事情节的重要助推器。花盆匠在家中专注创作花盆时被巨手妨碍干扰工作,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巨手强迫花盆匠为它制作手型雕塑,花盆匠多次拒绝后,巨手仍想尽各种办法威逼利诱花盆匠为它工作。巨手用绳索捆绑花盆匠的双手,把他困在牢笼里,花盆匠像扯线木偶一样被巨手操纵着被迫工作。手型雕塑制作好之后,巨手为花盆匠颁发了各式荣誉勋章,却仍然监禁着他。花盆匠趁巨手没有防备时,推倒雕塑撞开牢笼逃回家中,因害怕巨手再次追来,匆忙将门窗全部封死,在慌乱中,他被花盆砸中头部后倒地,仓促地结束了生命。巨手再次闯入花盆匠家中,为他举行了充满仪式感的葬礼,虚伪地赞颂花盆匠是为荣誉牺牲的。角色作为动画的行为主体,是叙事情节发展的动因,塑造典型性的角色性格与紧凑的叙事情节有着具体紧密的联系,情节与角色性格相辅相成是讲好故事的关键。花盆匠怡然自在地制作花盆、巨手突如其来的骚扰、被巨手关在牢笼里操控、逃出牢笼却意外死亡,这一系列承接的故事情节有着严谨的逻辑。花盆匠性格的情绪表现也有着丰富合理的变化,由开心愉悦到烦躁厌恶,再到压抑麻木,最后惊慌害怕,深化了角色的特别感,充分散发角色性格特征。精心塑造的偶动画角色,展现了角色性格的吸引力,营造了短片丰富的层次感,在不知不觉间将剧情顺利推向高潮。本片叙事情节与主线故事之间构成有机联系,服务于唯一的主题表达,角色行为和性格变化与叙事节奏紧密结合,增强了角色性格的饱满度。在短片中花盆匠心爱的盆栽是一个被反复描绘的道具,有很好的记忆辨识度。镜头画面多次强调花盆匠对爱花的呵护,它作为精神内核的载体与叙事情节的关联性极强。花盆被频繁破坏打碎,也象征着花盆匠被专制独裁打碎了自由创作的梦想,促使花盆匠和巨手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升级。在高密度的情节发展中,花盆匠被迫成为巨手的傀儡,这种无助感成功激发观众的同理心并使其深刻理解角色性格的情绪特征。《手》借助偶动画角色,建构了节奏紧凑的线性叙事结构,使环环相扣的情节起到扣人心弦的效果,提升了动画短片的表现力。

四、结语

对于一部动画来说,性格鲜明的动画角色无疑是作品的灵魂。这部堪称杰作的动画作品,从多维度塑造角色生动的性格特质,引发了观众深深的共情。本文以偶动画作品《手》为例,通过分析本片动画角色的性格特征,揭示了独特的角色设计、精彩的动画表演、紧凑的叙事情节都是塑造角色性格的重要因素。在现代数字技术冲击下,数字处理技术逐渐替代传统的动画制作模式,偶动画艺术形式日渐式微,面临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偶动画艺术创作者要坚定热爱动画艺术创作的信念,观摩研究经典动画作品,借助现代技术工具优势,不断探索动画作品的美学风格和精神内涵,促进中国偶动画艺术的发展。

注释:

①伊里·特恩卡(JiriTrnka;1912-1969):捷克动画师。

参考文献:

[1]贾否.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13.

[2]靳夕.透恩卡的木偶艺术[J].美术,1959,(05):41-42+54.

[3]靳夕.谈木偶片的特性[J].中国电影,1957,(05):32-36.

作者:马超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