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统古代文学与建筑设计融合浅析

传统古代文学与建筑设计融合浅析

传统古代文学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演变,律动着天地人相融相洽的发展基调。由于建筑在古代一般是礼制的象征,所追求的为中庸之美,意在将传统思想文化融入于建筑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外在屋顶、斗拱、柱廊与典籍、诗文的有机融合以及虚实相生。本书主要将《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等结合在一起,依据人物的住所划分,详细地描绘出古典园林的艺术美感。对此,了解传统古代文学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对于明确国内现存的古典园林建筑的差异性及共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古代文学与建筑设计的联系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结构布局进行长期规划,还需要对建筑结构基本特色进行确定,将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融入于设计理念中,凸显不同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其中坐北朝南的设计理念是自古以来流程下来的,与社会关系以及文化发展息息相关。而古代文学中的建筑设计典型的为以下两种:1)楼阁传统古代文学中,大量的诗歌是以楼阁作为媒介物,通过描写此时此地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阐述作者的观点。例如,范仲淹所撰写的《岳阳楼记》便是以阁楼作为开头描写物,通过洋洋洒洒一系列词句将岳阳楼壮丽的景观刻画的生动形象。为何传统古代文学中会多次出现建筑物?或许是因为建筑物的情态以及美感,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中比较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例如,古代建筑往往坐落于竹林深处或者是河流湖畔,意在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有山、有水、有人家”的美好格局。2)栏杆栏杆也是传统古代文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意象,且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结构中的栏杆往往是用竹子或者木头制作而成,设置在亭台阁楼或者是路边等进行遮拦用。

二.传统古代文学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曹雪芹所著作的《红楼梦》所涉及到的内容繁多,其中园林和建筑的描述更值得人们深究。正是由于乾隆年间是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成熟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建筑发展史上的末期。书中所涉及到的宁府、荣府以及大观园等建筑描述将建筑环境与传统文学思想融为一体,尤其是更加倡导外在屋顶、斗拱与诗文、书画的巧妙交融。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段为例,通过对贾府各道门的描述将国内的封建等级思想以及儒家礼制思想讲述的淋漓尽致。虽然林黛玉作为史太君的外孙女是老祖宗很喜爱的人物,但也仅仅只能从角门入贾府,主要源于大门往往用于正规礼仪。而大观园中所描述的桶瓦、泥鳅脊等在当前也是具有一定等级的贵族才能够实现的建筑设计。在《红楼梦》中描述的重要仪式和节日时,则大门才会打开,且要经过多道门,即为“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对于建筑院落而言,传统古代文学中所描述的院落均前后相连,以表现古代社会中“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的基本特征,更是将儒学规范、礼制渗透其中。由于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人物生活的重要区域,在其建筑结构配置上,亦是遵循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艺术的规律,将山、水、植物合理配置,意图应用植物所具有的情感赋予建筑园林设计不同的品格。例如,怡红院中的红香绿玉的色调则与文中贾宝玉的性格特征相称;潇湘馆中的植物配置也与林黛玉孤高洁雅的性情相合;蘅芜苑中的奇花异草更是衬托出薛宝钗的朴素外表;紫菱洲水中多分布着水生植物则诠释了迎春懦弱无能的性格;秋爽斋中所种植的梧桐芭蕉等植物则暗含探春豪爽的性格等。建筑设计的巧妙之处直接体现在能够将文学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在《红楼梦》中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红楼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曹雪芹在文学作品中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于建筑设计中,致使各部分相协调,从而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国内传统建筑文化中所蕴含的“合和之美”以及“中庸之美”,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这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个性相称,才能够达到一种相融合的状态。综上所述,《红楼梦》中建筑既将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等体现出来,更是将虚实相间的庭院与沿着某种轴线关系而组成的建筑群的结构在作品中借由人物的视觉描述出来,将传统建筑设计中的“有无相生”的审美思想渗透其中,又蕴含着江南园林建筑的特有风格,让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能更好地研究古代建筑设计结构。笔者正是从这一点作为切入点对红楼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为推进对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研究做出贡献。

作者:刘乐 单位:湖南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