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本科护理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浅析

本科护理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探讨课程思政在应用型本科护理伦理学课程中的改革实践及效果。研究表明,护生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表示满意,认为授课教师政治立场正确、态度认真,积极传播正能量;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思政素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应用型本科;护理伦理学

护理人员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防病治病、促进康复和减轻痛苦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人文道德素养。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对应用型本科护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培养的应用型本科护生是顺应社会需求的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在“大思政”格局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时刻把握护生的思想动向,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道德现象的学科,护理伦理学课程本身就是道德教育属性的课程。因此,我校将护理伦理学作为课程思政重点改革课程,探索如何在对护生进行职业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培养政治思想、职业信念稳定,专业知识过硬的应用型本科护生。现将教学改革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

2021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我校2018级4个班级的212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1.40±0.63)岁,前期已完成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导论、护士人文修养、成人护理等护理专业课的学习,本课程共32课时。

2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

2.1课程思政目标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培养的是拥有共产主义远大抱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德才兼备,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课程组经教师商讨、专家指导,结合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目标和应用型本科护生的培养目标,参考《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确定本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具体见表1。

2.2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方法

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护生在学习和掌握护理伦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能用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工作,能对临床护理伦理困境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如在护理伦理学的课堂中仍主要采用讲授法,难以发挥护生的主动性,很难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3]。教学改革实施以讲授为基础、以案例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护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线上教学资源为疫情期间使用的超星学习通优秀示范教学包,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伦理学线上课程,课程组教师对教学包内资源根据课程应用型本科教学需要和护生需求进行修改。线上资源用于课程的学习通知、课前导学、线上投票与讨论、课后作业等。课堂教学除传统的讲授外,还采用主题抢答、课堂案例讨论、微辩论、案例讨论小组汇报、学习反思(观看视频/实训后心得)、角色扮演、以视频为基础的案例学习、教师自身经历分享、护理工作相关法律知识拓展等方式方法。

2.3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对专业课程知识中潜藏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掘并应用,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强调的是有机自然的融入[4]。课程组4位专任教师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硕士及以上学历、10年以上教龄,持有护士资格证,均为学校认证的“双师型”教师,接受过校级以上课程思政相关培训。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在文献检索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制定更加注重对护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健康观、学科与职业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及反思能力的培养,选取医疗行业社会热点新闻、典型案例、影片、书籍、名人事迹/名言、专业网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中国红十字会网站等),并收集教师在行业工作或行业实践时经历的与护理伦理教育、思政教育相关的案例,反复讨论后进行统一编制。深挖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素养全面提升的充分融合。下面以2个章节为例介绍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见表2~3。

2.4课程考核

将思政环节的考评融入整体课程考核中,主要通过课堂表现、实训报告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考核。平时测试占50%(其中思政环节相关的内容占35%),期终测试占50%(其中思政环节相关内容占25%)。平时测试包括教学出勤率(占20%)、实训报告(包括课后反思与案例分析,占40%)、平时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占40%)。

3结果

3.1专家督导

学校聘请了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作为督导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还包括一定比例的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情况。本课程教师的课堂督导评价均在90分以上(优秀),对课程思政的实施给予肯定。

3.2学生反馈

在期末的课程反馈调查中,212名本科生全部填写调查问卷,对课程进行反馈。(1)课程反馈中思政教育相关调查结果(见表4)。(2)护生最认可的教学方法/途径(见表5)。(3)护生对本课程的意见或建议开放题中,86.80%的护生无意见或建议。大多数护生表达了对任课教师的喜爱与认可,部分护生认为理论考试时间和实训课可根据所有学科的学习量穿插安排,个别护生希望理论考试改为开卷考试。护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无异议。

4讨论

4.1应用型本科护生护理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是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培养的应当是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的人才[5]。护生作为特殊的人才群体,他们将来的服务对象是人,作为医疗技术人员中占比最多的人员,不仅仅要有娴熟的技能,更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稳定的职业态度。有调查显示,疫情后部分应用型本科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不强,不同年级的护生对专业的认识有差异[6]。职业认同感越强的护生将来越能够坚守护理岗位,更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7]。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护生的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势在必行。医学伦理学是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护理伦理学作为医学伦理学的分支,在培养护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前沿阵地作用,必须做好榜样示范工作,率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8]。

4.2应用型本科护生护理伦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感悟

4.2.1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或途径,提高课堂趣味性。现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在课程结束后的课程反馈问卷中,护生对最喜欢的教学方法/途径进行选择,选择人数最多的前5位分别是:教师自身经历分享、课堂案例讨论、讲授、以视频为基础的案例学习和角色扮演。选择结果说明护生更喜欢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讲授法排在第3位说明有一半的护生还是较习惯或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任重而道远。排在第一位的是教师自身经历分享,选择人数达到153人,占72.17%,在护生“听教师讲过去的故事”过程中融入想要引导护生达到的教学目标,启发其思考如果是你经历了这件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教师的亲身经历更能引起护生的共鸣,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使护生身临其境地思考在面临临床伦理困境时如何运用所学做出正确决策。4.2.2任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中至关重要。不同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思政,也是一种“大思政”,需要课程教师充分挖掘每门课程在德智体美劳、政治思想等方面全方位的作用和资源,利用每门专业课程本身的优势来教书育人,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任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践行者,也是课程思政改革的先行者,首先自己应当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教师对护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所谓言传身教,要培养什么样的护生,教师首先应当达到相应的标准并高于标准,高校教师必须能够“真学、真做、真信”。例如在“特殊医疗技术活动的伦理”章节中讨论器官捐献的伦理问题时,教师强调绝对禁止器官买卖,延伸关注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关于国家鼓励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的表述时,向护生展示自己的“中国人体器官志愿登记卡”,迎来护生的一片掌声。下课后,更是有几位护生与教师谈论自己也愿意捐献器官。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能做到廉洁奉公,其决策会影响护生的价值观,那么就会起到与课程思政教育相反的效果。因此,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有赖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好的教师至关重要。要做好课程思政,必须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并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培训,营造渗透式教学氛围,让教师无形中影响护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4.2.3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本轮课程思政改革获得护生好评,但仍需进行持续改进。如是否可以增加其他可以调动护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对护生的考评中,线上学习的思政素养考核如何进行;对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应达到什么标准等。除了护理伦理学课程,如何在所有的护理专业课程中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并在实现课程融合的基础上在应用型护理本科教育中实现全过程思政教育,深化护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全面提升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标准。

作者:李凤萍 蔡妤珂 董静静 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