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本科专业论文

本科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本科专业论文

本科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1.1内蒙古自治区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高新生物产业,生物产业形成了生物原料药、动物疫苗、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发酵制品、中蒙药等系列产品。(1)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和生物疫苗,提高甘草、黄芪、麻黄、锁阳、苁蓉、沙棘等道地沙生中蒙药材活性成分提取技术产业化种植水平,建设绿色中蒙药材种植基地。以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生物物种安全和食品安全保障为重点,开发方便快捷的检测技术、新型诊断试剂、高端疫苗等相关产品,建立完善兽用疫苗产业链。(2)生物农牧产业。以基因工程、分子育种、航天搭载等技术手段为支撑,围绕内蒙古新增100亿斤粮食工程,加强对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向日葵等大宗农作物优良品种研究开发,推进农作物品种改良,加强对脱毒种薯、大粒抗逆性荞麦、优质杂交燕麦及优质林木草种子研究推广,培育形成大宗农作物育种产业链。(3)生物制造产业。以开发生物资源、培养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产品为重点,加强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进酶工程、发酵工程技术和装备创新,培育形成以玉米和畜产品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等生物制造产业链。(4)生物能源产业。在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和赤峰市等周边地区,建设非粮油料作物和高油微藻、油脂原料等生物质原料产业化基地;建设生物质柴油及生物质燃料乙醇等液体燃料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开展以沙生灌木林等燃值高的速生能源植物为原料及农林废弃物直燃和气化发电示范工程。

1.2生物技术专业的设置是学院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拥有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专业及校内外实习实训体系,形成了优良的教风与学风,是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专业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优势,为进一步培养生物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设立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满足人才发展的需要,更是专业本身发展得内在需要,将带动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和园艺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力提升,进一步促进我院应用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设置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对我院的学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设置生物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2.1扎实的办学基础

生物技术专业以自治区生物制药基地为依托,结合食品药品发酵行业的生产设计、产品后期处理以及生物制药现代化生产手段,以培养满足自治区地方经济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生物技术专业从筹办以来,一直受到学院的大力支持,首先是引进高学历人才,现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14名。2006年承担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实训基地》项目,累计投入专项经费400万元,建立了完整的校内实验室。学院设置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和应用化工专业,为生物技术专业在食品发酵和化工原理上的实践提供了保障,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同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拓宽就业渠道。

2.2开设生物技术专业所具备的条件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教学团队是内蒙古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1)专业师资情况。生物技术专业有专任教师1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13名(其士4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人,占36%;40岁以下教师占60%,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老中青结合。团队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2)教学、科研情况。专业教师主持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主持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重大科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达到150多万元。(3)校内实习基地准备情况。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在生产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生物技术专业建立了生物化学等10个基础实验室,建立了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6个专业实验室,建立了发酵工程实训室、食用菌栽培技术实训室、凝乳酶生产实训室、啤酒生产实训室、花青素提取实训室5个专业综合实训室,校内实验实训面积达2000多平米。

3结语

本科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改革方案

1.方案制订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实在的锻炼,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基本实行单人单题目制度,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主要的模式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协作能力的培养上却有所不足。因此,试点班BG10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点班)尝试通过相互协作的团队合作模式,即2个学生相互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综合性题目的模式。指导教师选择上尽量选择具有一定硬件开发能力及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师,此次试点班指导教师配备了2名教授、5名副教授(高工)、2名讲师。团队合作模式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个人的设计内容与他人的相互关联,具有下列特点和要求:

(1)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或合作性,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了能够满足2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课题,选题就比较重要,需要满足2个学生的工作量,又能彼此分工。本次选题要求能够完成实物,并在正式答辩时能够进行实物展示。

(2)题目来源多样化、自由化。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内容或自己的科研课题命题,也可结合学生的想法和思路与学生商议共同命题。例如:基于ARM的四轴飞行器姿态控制研究项目有学生自己提出。本次选题类型有硬件设计、PLC控制、基于单片机的开发、基于ARM的开发、基于DSP的开发、仿真设计等。

(3)团队合作模式可以有三种方式:同一项目分工,可以一个硬件设计、一个软件开发。例如:超低功耗无线车位探测控制系统设计研究、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电路设计等项目就是采取该模式。同一项目可以不同方案实现。该方案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没有团队采用。同一项目,可以一个通过软件仿真实现、另一个完成实物开发。

(4)要求教师对合作的两个学生同时进行指导。除了按照统一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给予指导外,还要针对相关联和合作的内容,组织相关学生共同分析、探讨题目完成中遇到的问题等。团队合作模式的优点是:每个学生不仅在各自的研究内容中得到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且能从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毕设执行情况

对于试点班的毕设执行情况,跟其他班的采取措施一致,同时进行。BG1001学生人数为43人,学生按照签约单位要求,在签约单位实习学生人数为29人。毕业实习单位主要有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振华港机重工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1研究所等17家单位。因此该班也存在着提前到岗的情况,给毕设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少的困难。1.开题报告2014年3月7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举行了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答辩,电气系共有149位本科毕业生,系部组织了6个答辩小组。试点班的学生答辩时分配到各个小组,同一课题的学生分到同一组。由于试点班的学生是2个人一个题目,答辩时,可以两个人一起进行答辩。这样方便参加答辩的老师整体上把握学生的研究内容、工作量,及时指出不足。答辩老师肯定了试点班学生按新方式进行毕业设计。认为学生的分工比较明确,题目选取上也有一定的工作量和难度,适合学生开展此课题。开展毕设过程中,能把该专业学过的电路、电子技术、嵌入式开发语言等灵活运用,达到了开展毕设的目的。但同时,但也指出了一些同学的不足。试点班具体情况汇总如下:有的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目的、内容不明确以及课题范围太广,需要补学的东西较多,论文工作量偏大。例如基于ARM的四轴飞行器姿态控制研究,该课题涉及无线遥控、通讯,四个电机的驱动,飞行姿态的控制,工作量比较大,尤其是飞行姿态的控制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的知识,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没有学过这方面的课程,因此需要补学得知识就比较多,学生完成该设计的难度也会比较大。有的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稍简单,难度偏低,工作量偏小,应增加其量程及控制功能。例如“基于单片机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系统设计”,该题目主要是完成电压-电流转换,这个主要是运用运放及其反馈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如果能增加其量程的选择、能够有效的控制切换并进行良好的显示,也能符合毕设的要求。“一种新型非接触式钢轨裂纹检测系统”该题目需增加其巡检功能,检测系统不仅能在固定的位置检测出裂纹,而且在移动中也能正常工作。

2.中期检查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环节的监控,切实做好毕业设计工作,2014年4月18日,电气系举行了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要求每一位毕业生进行PPT汇报答辩,并检查了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课题的进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本、中期检查报告等。电气系中期答辩的分组跟开题报告答辩时一致,这样参加答辩教师对学生所做的东西比较熟悉,能够对学生现阶段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经过答辩学生的宣讲、答辩组老师的询问和学生所交材料的检查,发现学生的毕业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试点班总共不通过人数为7人。其中4人是缺席了中期检查,三人应论文存在问题比较多,进度严重滞后而没有通过答辩。缺席4人次也说明这个班的部分学生对待毕设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存在问题:部分同学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精力较少,在中期检查中发现他们对研究内容尚不清楚,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理解不透彻,课题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真正突出重点。例如: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电路设计论文,该论文没有实际开展,对文献综述也比较简单,对里面的重点技术MPPT也不是太了解,论文中期报告也没有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撰写。部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欠缺,毕业设计内容稍单薄,数据运算、分析、处理能力不够,图纸规范化程度低,设计实验线路和搭建实验装置、实验数据的处理(图表,曲线)、实验结果与讨论能力稍欠缺。

3.全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2014年5月27日、30日、31日,电气学院举行了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要求每一位毕业生进行PPT汇报答辩,并检查了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等。具体情况汇总如下:本届共有394位本科毕业生,学院组织了18个答辩小组,共有391位同学参加了答辩。其中3位同学(其中一位海外留学生)因为毕业设计(论文)没有完成,故没有参加答辩。经过答辩学生的宣讲、答辩组老师的询问和学生所交材料的检查,答辩组老师认为大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任务陈述、基本上能围绕主题展开,概念基本清楚。试点班学生基本按照预先的要求完成了实物,14个作品进行了展示。在参加首次答辩的391位同学中,最后经过答辩组专家的一致推荐有38位同学(其中试点班学生9名)的毕业设计被评为电气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试点班学生约占23.7%。经过电气学院学术委员会的选优答辩、讨论研究,最终推荐8位同学(其中试点班学生2名,约占25%)参加学校的公开答辩,最终试点班学生一名获得三等奖,一名获得优秀奖。

三、结论

本科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1.优化教材为了便于学生对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过程有清晰全面的了解,本书由电力系统的组成开始,详细地介绍了电能的生产过程、电力系统负荷的分类及相关计算;对一次设备及主接线进行细致地讲解,详细阐述了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的参数计算及等值电路,重点针对开式电力网及闭式电力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及电压调整;在对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分析中,针对网络的复杂性介绍了网络的等值变换和简化,就无限大容量系统及有限容量系统进行了三相短路分析,对不对称短路电流计算进行了阐述,在这部分内容中尤其注重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列举了多个实例进行计算;系统地介绍了电气设备的发热和电动力、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及常用电气设备的选择;针对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二次系统,介绍了断路器控制回路、信号回路及继电保护,重点对线路电流保护进行了讲解,并举例进行整定计算;最后对接地与防雷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2.注重特色本教材在对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能的产生及电力系统负荷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首先讲解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一次系统,其中着重讲解一次设备及主接线的基本形式,然后讲解系统的稳态分析、短路故障的短路电流分析及计算。由于有了前面的相关分析及计算,接着进行电气设备的选择及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二次系统地讲解,最后进行接地与防雷的讲解。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章节安排的内容不连贯性而感到杂而乱的问题,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对课程有不断加深及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基础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电力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计算方法。如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中,以往学生感觉掌握起来有难度。针对潮流计算,本教材在对重点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的参数及等效电路进行讲解的基础上,就开式电力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的经典算法进行讲解,举出典型例题,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明确算法,清楚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力求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注重电力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典型例题,介绍电力工程计算的基本方法,附录中给出了工程设计常用的一些技术数据,方便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力工程的相关概念、理论及应用,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深化教学改革

随着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地扩大,对电气专业人才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已日渐重视。为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电力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工程实际能力,为此对工程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及研究。

1.精化授课内容,进行启发式教学由于“电力工程”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对教学的组织要求较高,因此授课时应注意与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与配合,着重讲清基本原理,减少繁琐的理论推导。在基本概念的阐述中,采用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讨论和说明,力求做到严格、简明、清晰。针对重要、有难度的章节要进行细致的讲解,而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根据学生课堂反映和表现,适当增减内容,灵活调整,使学生获得充足、有效的课堂时间。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点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讲清关键问题,注意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可采用提问、介绍一些实例等方式。如在讲解“雷与防雷”中,通过列举一些实际的雷电事故,启发学生对雷电的进一步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防雷的讨论中,使学生不仅感到雷害的危险性,而且自觉地激发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渴望。

2.加强实例讲解,扩充新知识在课堂上讲解工程实际问题,能够激发工科类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课堂上多给学生讲解实际工程中的例子,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针对学生看到繁琐的数学推导会产畏惧感这一问题,注重问题思路分析,重点强调结论与方法,公式推导详略得当,把重点放在公式的应用上,将一些实例作为例题讲解,归纳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在有限的学时内,为了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发展前沿的有关知识,在相应教学环节中应穿插能够反映电力系统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方法等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中所没有提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及学科前沿问题,则适当补充,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目的。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所涉及到的知识应用有立体化的认识,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培养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把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引入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这样不仅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使学生清楚社会需求。注意在课后给学生提出一些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在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开拓思维的同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大幅度提升,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适应当前人才市场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工作竞争力。科技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科技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2.注重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体制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与理论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至关重要。尤其在生产实习中,实习环节使学生有机会站在工程实际的角度来审视所学内容。由于在课程安排上,本课程结束后,学生就进入生产实习,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常用的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等有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增进对电力系统的全面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实习环节,采用布置相应企业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实习效果。让学生与工人师傅们多交流,对常用的设备不仅仅有直观认识,而且清楚它的实际使用,掌握对部分故障事件的处理方法。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大量查阅相关设计手册和资料,针对实习地的具体设备结构及使用情况,结合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提出对应的改进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仅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本科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不容乐观生源素质差,课程设置不合理。近几年,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较差,就我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招收的学生来看,很多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敏感度,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觉、音乐理解力等方面比较欠缺。这给声乐教学带来极大困难。学校对音乐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还显不够,只是把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声乐课作为专业选修课,所安排的课时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致使学生在儿歌表演唱,幼儿歌曲创编及儿歌储备上都有所欠缺。学前专业的音乐教材陈旧,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发展需要脱节,学生很难具备从事幼儿园教学所必须的歌唱能力和教学技能,自然无法推动幼儿园艺术教育更好的发展。然而现在的学前教育本科学生毕业后都是直接下幼儿园当一线教师,现有课程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这就对学前专业本科的声乐教学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2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通常只注重美声、民族两种歌唱方法的教学,而忽略了幼儿歌曲歌唱技巧的传授;教学过程重视技能技巧,只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而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只注重理论学习,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学生在演唱儿歌的时候发声、表情、眼神等缺乏艺术表现力,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目前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学生能力还达不到《纲要》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对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声乐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

形成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模式要与普通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相区别。普通高师声乐学生大多数在进校前就进行了长期的专业音乐学习,进校后是一对一的声乐教学。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前几乎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乐知识,音乐基础差,声音条件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利用声乐集体课,在学生刚进校学习声乐基础的时候,比如讲授发声方法、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吐字、咬字等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歌唱。集体课的优势在于声乐教师避免了重复讲解,节省了教学时间和教学成本。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尽量选用适宜学前教育本科学生程度的声乐基础知识教材;同时要准备丰富的教具和音响资料;结合最新的学科信息,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利用集体课的优势,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声乐小组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从而达到解决学生在声乐的学习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将声乐基础、演唱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在进行小组课教学的时候,既要面向小组同学进行讲授,又要针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由于点和面比较多,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打开声乐学习的思路。学生通过声乐小组课的互相学习,可以感受到相同难度的声乐曲在不同人身上产生的效果与作用,比如:在进行顿音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时要利用腹肌连续、有弹性的收缩,把声音送入头腔共鸣区,防止腹肌僵硬,并注意避免下颌僵紧,舌根不要用力。声音要轻巧、圆润、丰满而有弹性,有气息的支持。在一对一的声乐课中,教师通常会模仿错的顿音发声,来与正确的顿音发声来进行对比示范,学生有时候听不出来。而小组课教学,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一个同学唱,其他同学听辨,老师在进行讲解说明,学生可以更快的提高自己的听辨能力,还可以学习教师如何针对不同学生来进行实际指导,从而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在上小组课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水平和声乐演唱判断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声乐学习习惯。声乐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形成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了一个共同讨论声乐演唱方法、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音乐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上要有所思考,要打开思路并把握好教学尺度,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4在传统声乐教学基础上

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儿歌教学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的学生以后是幼儿院的一线教师,不是专门的声乐专业人才。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毕业工作后具有实用性的内容上,在声乐曲的选择过程中要融入更多的儿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教师要做出正确的、美的示范,才能激发幼儿对于歌曲美的感受,幼儿也才能更快更好的学会一首新歌。这就要求学前本科声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转变教学思想,要发扬传统声乐教学在学生声音训练上好的经验,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儿歌教学。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声乐教师应分阶段对声乐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在学生学习初期加强声乐基础训练,从基本的发声练习入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然后再加入儿歌教学。教师在选择儿歌要注意学生毕业后具有实用性和专业特色的曲目,进行教学前应多搜集与时俱进的,时下流行的儿歌和一些传唱度高的经典儿歌。如第一学期新生首先要了解声乐基础知识,然后用美声唱法的方法,通过哼鸣练习、顿音练习、连音练习、二声部练习、带词的发声练习,采用软起首的训练方法,训练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声音。教学目的是使声音力求自如、柔和、圆润、明亮、统一和集中,使之具有高位置的混合共鸣并富有穿透力,为更好的演唱儿歌、表现艺术形象做铺垫。从第二学期开始,通过艺术歌曲与幼儿歌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声乐教学。在选择艺术歌曲的时候宜选用旋律优美、艺术形象生动鲜明的中外著名艺术歌曲,如《送别》、《摇篮曲》(舒伯特)、《踏雪寻梅》、《妈妈格桑拉》、《月之故乡》等。比如,教师可把艺术歌曲《摇篮曲》与儿歌《小燕子》相结合进行教学,《摇篮曲》演唱时笑肌要抬起,要注意气息的控制,速度缓慢,控制好音量,用纯净、轻柔的嗓音,塑造出宁静安详的意境,而儿歌《小燕子》也与这些要素一脉相承,也正是要用自然、轻柔、纯净甜美的声音来演唱。到了二年级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声乐曲的难度,如《祝福祖国》、《渴望春天》、《为了谁》、《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二声部合唱歌曲《白帆》《七色光之歌》《我乘上小马车》;儿歌《亲亲我》《好妈妈》《生日歌》,《铃儿响叮当》、《小鸟、小鸟》等。三年级以后的声乐课要加强学生表演唱的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演唱时要自信的把歌曲的感情用歌声、眼神、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出来,特别是在进行儿歌表演唱的时候还要加上律动充满童趣的表达出来。

5总结

本科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学;论文选题;西南林业大学

论文写作有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好的选题为后续的论文写作起到导向性作用,也是决定论文质量的关键一环。会计学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会计毕业论文写作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本文对西南林业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建议。

一、西南林业大学会计学专业选题现状分析

(一)选题基本情况。本文对我校会计学专业从2015—2019年的本科毕业论文进行统计,五年的选题数量分别为266、217、249、214和475个,总选题数量为1421个。其中2019年的选题数量比其他四年的选题数量大,根本原因是2019年毕业生人数增长幅度较大。将它们按科目分类标准进行划分,结果见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选题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其所占比例为34.34%;其次,占比在10%-20%之间的有四个科目类别分别是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战略和其他类别;占比较低的是审计、税务和成本会计三个科目。

(二)选题按研究领域划分情况。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西南林业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情况,进一步将选题从一级科目细分为二级领域研究。对选题比重较大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战略和其他五个科目进行整理,得到表2。可以看出,五个选题中数量最为集中的领域是财务报表分析和问卷调查,分别占选题总量的12.1%和11.82%。其次是发展前景分析和绩效评价,占比分别为7.39%和7.32%。

二、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存在的问题。1.选题不均、过于集中。通过前文的对比分析,发现选题主要集中于财务管理,其选题数量为488个,占比超过1/3;其次是其他类别中的问卷调查;审计、税务和成本会计三个科目的选题量则明显低于100个。在财务管理领域,财务报表分析又占据了35.24%的绝对比例。这些数据反映出了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选题分布不均、过于集中于某个类别某个科目。这种选题不均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本文还发现除了以上研究领域外,选题对于会计学中的某些重要领域如: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分析、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报表及分析、税法里的一些小税种、审计中的审计证据等内计中国乡镇企业容几乎没有涉及。2.选题过大或者重复。部分学生选题过大,超出了本科生研究能力的范围,例如:“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财务风险研究———基于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上市公司在“PE+上市公司”“并购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研究”等等,这类题目所涉及到的内容广度以及深度要求都比较高,使得学生很难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最终导致学生大量的抄袭和引用,重复率高。3.选题缺乏新意、研究层面单一以选题数量最多的财务报表分析为例,多数论文题目均以这样的模式呈现:“××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学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普遍按照理论基础、专题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这种固定模式来完成,缺乏创新。对于选题数量第二的问卷调查类题目,则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消费习惯、理财习惯、就业现状等方面,题目主要为“××大学财会专业学生××情况调查研究”。这样的选题不仅缺乏新意,而且研究层面过于单一。

(二)影响选题的因素。1.忽视选题的重要性。毕业论文虽已经纳入学分的考核中,但只要及格就不影响毕业。因此学生对选题的环节也不够重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加之,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忙于找工作压力大,投入论文的时间少,更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从头开始对四年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2.生源过多,资源不足。由于我校近年会计学专业学生人数激增,相对多的人数导致选题在某方面较为突出;同时有限的师资导致教师能够给出的选题范围也相对有限,以至于最终出现论文题目集中、缺乏创新等问题。如果生源和师资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那么选题的现状就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善。3.参照往年选题,数据不易获得。学生在选题时,一些论文题目是参照往届来拟定,所以就会出现选题不均、过于集中;另一方面,某些方面的论文资料有限,特别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论文,数据难以查找。相比之下,以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的分析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以调查为研究目的的论文选题,看似简单好写、资料好找、数据容易取得,从而使得这类题目也受到大家的青睐。因此,造成了学生选题主要集中与财务报表分析和问卷调查两类。4.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有限在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中,虽有开设《数据库原理》、《统计学》等课程,但是由于学时有限,真正给与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不多,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数据处理的能力不足。因此对于指导老师给定的一些实证分析型题目,学生往往避而远之,导致实证分析类型的论文题目相对较少。

三、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优化研究

(一)鼓励创新与多元化选题。新话题及一些新制度的出现往往是顺应时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学生们进行创新选题的一个方向。鼓励学生创新和多元化选题,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来源的搜集论文所需资料和数据,便于随时随地掌握会计和相关财务、税务、审计领域新趋势,确保选题新颖、多元化。

(二)增设与专业相关的讲座或者选修课程。学校应在培养计划中的增加一些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较有特色的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应用能力。还可以增设一些研究型和创新型等课程,以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创造机会增加与专业相关的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论文选题和写作奠定基础。

(三)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适当前置。由于从选题到开题报告、论文写作的过程一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选题时间过于集中,使得学生选题缺乏深入思考,选题质量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把论文选题的时间做一个合理地安排,甚至把论文选题提前到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在此期间如果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先进行研究,或者找老师指导其写论文的可行性,从而提高选题质量。

(四)加强选题审核。由学生选定题目后,提交学院,有学院指定专人对学生选题进行审核,包括选题的研究方向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选题是否过大或者过小、选题完成的可能性与研究的意义等方面。对于审核未能通过的选题进行二次选题。

四、结语

总之,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源头。从选题到答辩,都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程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应该把好毕业论文选题的第一关。基金项目:2020年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学科竞赛的一流本科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广柱.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研究———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8(08):160-162.

[2]王喜荣.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6(04):126.

[3]王君,卢章平.近5年我国会计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0):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