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浅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浅析

摘要: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进行适当培养,符合二十一世纪高校对学生的文化需求,也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志向,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及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形成。因此,高校应加强思政工作,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具体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心中,使学生在日常社会活动和学习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对其的具体实施和实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张扬,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各有不同。高校应加大对学生的思政培养力度,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认可、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后的社会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以促进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发展。

一、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文化自信代表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整体精神素养和社会价值观念,人民积极热爱本国文化并能正确地弘扬国家文化促进文化发展,在科技发展、经济提升、国际影响中起到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民族文化精神的内在体现和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更能增加人们的文化自信,利于社会积极健康的发展,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石。我国是泱泱大国,文化积淀数千年,文化产物有“物”和“形”的体现,也有思想、情感、精神的呈现,需要我们用科学文明的态度对待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我们也要能够吸收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精髓,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符合我国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之道。在当前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艰苦奋斗中,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孕育的革命文化,三是社会主义繁荣发展中的新进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行程中,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只有拥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在这个文化多元、多种利益矛盾冲突的时代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始终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立志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国家发展。在当前时代高速发展下,形成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中坚力量,来体现文化自信、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加强和改进势在必行。文化自信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依托于文化,文化持久于价值,二者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人格、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起着引领作用,促使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强,民族精神得到质的提升,也是文化自信形成和提升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国家、个人、社会的价值内涵于一体,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灵魂。大学生只有充分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彰显文化自信。在实践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的本质关系是一致的。文化自信有着相对较广的受众群体,在历史的不断演替发展中,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新进文化都是在社会的进步和实践中继承、发展和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不断变革、反思、尝试、坚守而来的,蕴含了我国万众的共同价值取向,二者之间在实践中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注意灌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促进学生内化于心并形成文化认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以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观积极的心态投身于祖国建设事业中,为国家、社会做出应用的贡献。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

(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责任

中华民族历经艰苦仍然屹立不倒,逐渐变得强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有赖于中华人民延续着传统文化,不懈地追求更高层次的文明。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彰显了一个时代的核心力量,引导大学生正确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学生的未来指引正确道路和方向,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

(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信息多元化相互交错,国家间的联系愈加密切,我国在世界浪潮中的政治、经济地位逐步提高,由于社会结构、信息传输、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一些不利因素开始显现。如贫富差距下的利益冲突等,这些冲突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如果一个正常运行的社会没有形成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建立文化自信,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不能获得较大的进步[1]。社会能否稳定运行并实现持续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协调各种冲突,整合社会意识,使得社会在一个良好的秩序下正常运行,保障社会发展。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学生,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充分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加强对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能使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明辨是非,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维护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三)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校不仅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践行的重要平台,是党向社会开展核心思想工作的最前线。以国家领导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标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势不可挡。中国正处在转型期,网络信息高度泛化,多元化复杂化社会思潮不断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不少消极错误的文化接收,对大学生思想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威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从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高校必须开展大学生文化价值的自信教育,提高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意识形态,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四)个人成长成才的本质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现下国情中广大群众的精神追求,是所有民族的共同的价值渴望,也是文化自信形成和有效发展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跃,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满足感,凸显出精神内需要更高层次的追求,青年时期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培育大学生的正确核心价值观,从而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身心良好健康的发展,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引导积极的生活方式、行为观念、价值取向,可有效促进学生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提升,使学生明确未来的人生方向,树立家国情怀,使学生能充分地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素养,完成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2]。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不学礼,无以立”。在我国社会发展变革中,能够形成并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与我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华美德、传统文化是五年内文化底蕴凝聚的内在信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加强美德教育,提升内在,是对大学生思想高度的有力加持,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成果,潜移默化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强化中华美德教育,真正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及文化内涵。教师要充分挖掘大学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优秀文化资源,采有效方法向学生讲述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等价值观念,以历史为镜,以现实生活为例,帮助学生将传统文化内涵转化为内在需求,促使学生主动接受传统美德,在实际生活维护、践行传统美德,进而充分地巩固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教师还可以引入传统节日文化,在一些传统节日来临时组织相关活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习积极践行,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深挖教材内容,强化艰苦奋斗作风教育。中国人民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始终是把人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放在第一位,逐渐积淀形成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是革命文化缩影,也是革命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革命文化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振兴、弘扬先进文化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融入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中国文化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爱党情怀,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构筑理想信念,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涵的理解力。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大学教师在课前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史实为根据,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在教学中渗透革命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历史共识和民族精神诉求,坚持文化自信,实现全面发展。强化艰苦奋斗教育,也能促使学生明确未来的人生方向,坚持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祖国谋发展的远大理想而奋斗,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还可以组织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红色纪念文化馆参观,鼓励学生就参观情况进行经验总结,或撰写采访记录、调查研究报告等,从而加深大学生关于红色文化的体会和感知。强化网络新媒体引领作用。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交、学习和思想。对此,高校在思政工作中也要积极观察和了解社会发展趋势,顺应新时期发展趋势,将网络的正面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曾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师在大学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图书,引入先进文化、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充分地肯定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另外,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向学生推送一些高播放量文化博主视频、电影片段、小品、教学视频,丰富的教学形式学生更易认同并接受,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大众化和生活化。同时,互联网资源鱼龙混杂,高校及其教师也要加大对法律法规方面的培养,促使学生文明上网、正常上网,强化网络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大学生大都喜欢使用移动电子产品,高校可以从这个习惯入手,制作符合校园特色融入中国文化APP,鼓励学生创作和文化相关视频,分享体会积极参与,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拓展学生视野。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重视线上网络平台,依据课程教学内容向学生推动相关的教学视频,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思政教育元素。教师还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发送教学课件,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了解相关知识,也使得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完善激励机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加大培育文化自信力度为措施,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都应该将其落到实处,通过规范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帮助学生构建文明理念,使得学生能够在校园社会的评价中来增强自信。为了有效地提升文化自信,学校不仅需要努力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也要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更加文明的环境。高校也要大力地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开展表彰大会,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和奖励优秀学生,表扬校园中的好人好事,设定一些文明规范制定,以充分地保证社会主流文化价值在大学校园的体现[3]。社会主流价值的呈现,也有利于文化自信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文化接受方式,增强价值观培育效能。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将相关知识讲述给学生,会造成课程教学枯燥,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学习兴趣也很难被调动起来,也就难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刻板的印象转变过来。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求决定了大学生更加愿意通过多样、有趣的形式进行学习。如在讲授汉代历史相关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着汉服学汉礼习汉字书法等,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大学生确实喜欢教师通过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以便有效培养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应该充分重视培育途径的拓展和选择,将新媒体的使用渗透到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中,如通过校园广播、视频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强化教师文化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之一。高校教师职责是,向学生教授相关专业知识,在此前提之下,首先要坚持文化自信,提升自我思想高度,明确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地位,以便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西方文化信息、思想浪潮的冲击,有些教师盲目地追捧西方文化,照抄照搬西方的教育方式理念,教学中尽是对本国文化的怀疑和不懈,对此应加以改变。高校的非常重要的一项属性就是传承、创新文化,而高校教师则是传承和创新的引领者,因此更需牢记文化使命牢固创立文化自信,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建设、文化育人的功能。教师可以开展课后文化学习小组,分享不同文化理念和文化创新研究,互相学习的同时加强文化自信。教师可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文化理解,自信的程度,以及各元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要方式。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进步发展显著,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风貌得到共同提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文化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文化软实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彰显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高校教育应将其作为教育重点,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外在行为,提高整体素质,有效集中社会意识稳定社会秩序。大学生在日常学习汲取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演讲比赛、答题大赛等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侧重通过微信、抖音等传播方式,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平台,为学生提供国学经典、名家著作、非遗传承等,以优秀传统和先进文化来影响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发扬光大。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思想凝聚的结晶,当代大学生则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重要使命。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科技力量现代文化的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的创新需要我们加深文化认知,开阔视野,既不能故步自封、自以为是,也不能盲目西华、崇洋媚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我们要学习借鉴与国情民生相契合的有利因素。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民族精神的内在诉求,而是一种传承、改造和重构。只有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保持强劲持久的生命力。综上所述,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肩上承担着重任。因此,高校和教师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要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力度,加大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投身社会建设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标杆,主动加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来,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邵军.文化自信视域下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20(3).

[2]王艺腾,冷金兰.文化自信视阈下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7).

[3]何芳宇.文博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9).

作者:祝江波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