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教学评价发展浅析

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教学评价发展浅析

摘要:以往的美术课程对于教学评价环节不够重视,评价主体、手段、内容单一,难以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文通过分析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教学评价带来的启示。美术教师应当注意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全员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及评价体系发展化,以提高评价质量,促进美术课程的质量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努力。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美术课程教学评价

一、多元智能理论

1.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个体智力的结构因素具有高低之分,如英国心理学家、统计学家C.斯皮尔曼提出的“二因素论”。此观点忽视了个体发展中其他智力因素的作用,阻碍了对于个体智能特点的准确判断,不利于促进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与我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理念相悖[1]。20世纪80年代,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这对于智力理论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项突破。加德纳提出:智力是解决问题或者发明某个物品的能力,在人类的心理能力中,应当包含8种不同的智力,即语言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内省智能、社交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8种类型的智力在人身体中不同的组合使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智力特点,造成了不同个体在智力表现上的差异性。加德纳还指出了现代教育的缺陷,他认为当时运用的智力测验仅从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两个角度出发对个体进行智商的判定,这种狭隘的方式上伤害了那些在其他智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儿童,导致他们在学校中难以得到符合其特点的教育。

2.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看待智力的科学方法,成为各国教育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也为教学评价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激励着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作的考查,具有指导功能。在美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评价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势必影响美术教育的发展。以往美术教育存在重技能技巧、强调学习结果即“唯分数论”等现象,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进而不利于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变重结果性评价为重过程性评价与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是当下美术教学评价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二、美术教学评价

1.对美术教学评价的认识

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而言,美术教学评价是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信息,对美术教学过程和效果作出的科学判定活动[2]。作出评价的人既可以是教师,又可以是学生,甚至可以是家长等校外人员。基于正确观念实施的美术教学评价,能够发挥美术课程作为美育手段的重要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2.美术教学评价的目的

以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为例,其美术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三点。第一,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成果和进步程度,改善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合理的学习难度与积极的评价内容有助于维持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第二,获得反馈,改善教学,提高美术课程质量。通过评价,教师能够得知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效果,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第三,及时有效的反馈便于教师制订后续的教学计划,推动美术课程教学的发展。

3.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发展

从学生美术学习的角度看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发展,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单一的结果性评价。20世纪90年代,美术课程教学主要是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画步骤,学生跟着教师的步骤临摹,因此评价标准为学生的作品与范画像不像。此种对“造型·表现”领域的单一评价是过去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第二阶段,多元化的美术教学评价。21世纪初,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评价环节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表现性评价以及采取多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此阶段的美术教学评价突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和分数评价,表现为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发展。第三阶段,提倡行为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结合的美术教学评价。《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评价建议”改为“评价要点”,增加了行为目标[3]。如“能够辨别出12种及以上的颜色”“说出至少6位美术家及其代表作”等,将“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目标与“学生完成某一作品时的行为表现”的表现性目标结合,以此展开美术教学评价。

4.美术教学评价实际存在的问题

随着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美术教学评价也不断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美术教学评价仍存在一些制约其发挥作用的问题。第一,评价目标单一。部分教师的评价侧重知识与技能方面,以“造型·表现”为主、“设计·应用”为辅,忽视“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领域,对于学生的欣赏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相应的观照[4]。第二,评价主体单一。在评价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参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士的参与度不高。这样容易导致评价结果主观化和片面化,不利于发挥自评、互评的激励与发展功能。第三,评价方式单一。以往的美术课程评价方式通常为技能测试,以分数为评价依据。虽然美术学科对测试的应用并未像其他学科一样频繁,但是这样的评价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教学评价发展的启示

1.评价目标多元化

从上述论述可知,美术教学评价除了关注知识与技能,也亟须关注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方面的评价,通过关注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学到了多少,突出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美术学习反馈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三个维度的评价。设计的问题可以是“这节课你做了什么”(目的在于回顾本节美术课的收获),“学习到了哪些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你觉得课程里还可以加入哪些你喜欢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中心,根据他们的喜好改进教学),“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目的在于实施自评,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你喜欢这节课吗”(这是对学生美术学习态度的考察,也是对美术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评价)。在所有问题的最后,加上“教师评语”一栏,反对以往的教师单向评价并不是否定这个环节,而是要将教师评价与其他的评价方式结合。美术教师给予的专业评价是学生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师要注意措辞恰当,挖掘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性评价,就像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的:“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以上六个方面依据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设计,涵盖了当前美术教学评价要求的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以及学生评教师等,符合三维目标的内容要求。

2.评价主体全员化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第三条中的“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评价环节应该多主体参与。其一,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美术作业的完成者,应该参与评价环节。学生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形式评价自己的美术作业、学习表现,此外,还可以评价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教师的授课表现。其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也应参与评价。教师应利用专业优势,设计灵活的评价机制,调动多方人员参与美术教学评价。其三,家长参与评价。现在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美术作品,家长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关注创作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态度、情感表达,而非创作结果。其四,社会参与评价。目前,美术馆、博物馆、艺术教育机构都是社会中重要的美术教育载体,体现了整个社会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视。因此,社会机构可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开展美术创意活动,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展出学生的创意作品,让社会各领域人士都有机会参与美术教学评价环节。

3.评价方式多样化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智力结构的多样化和个体智力的差异性。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以技能测试给出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开拓更多的美术教学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除了常用的技能测试和语言评价,为了强调评价的过程性,还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学生可以将美术课前收集的资料、创作过程表述、成果、评价单一起收进档案袋。这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也能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评价的依据。另外,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其目的在于保持不同性格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针对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不适合用测试进行评价,教师应当采取多样的过程性评价,让他们感受到美术学习带来的愉悦,激发他们展现多种智力。

4.评价体系发展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智力结构,表现出个体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情况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发挥擅长类型的智力,同时促进不擅长类型智力的发展。因此,美术教学评价的体系不应固化,而需要根据个体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加以调整。教师应针对美术课程的不同领域、学生不同的学龄段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

四、结语

美术课程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它能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鉴赏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兴趣与情怀[5];能帮助学生形成敏锐洞察力,培养解决生活中所遇问题的能力[6];能让学生形成统整意识、追求完美的品质以及持之以恒的习惯;能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情感共鸣,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被重视,尤其是评价环节,它是贯穿美术教学全过程、促进课程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部分。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辅助下,运用多元化的视角分析教学评价的发展,能够帮助美术教师更好地把控美术教学评价,发挥美术教育的最大价值,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靖.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美术课堂评价[J].教学与管理,2012(9):122-123.

[2][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张曦,曹建林.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评价工具开发与运用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0-72.

[5]刘冲.走出学校美育的认识误区——兼论学校美育的课程化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2021(1):29-37.

[6]钱初熹.美育视域下学校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J].美术研究,2020(3):11-14.

作者:王鑫琦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