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探讨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探讨

论文关键词:知识知识管理图书馆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收集、获取、利用和创新将成为贯穿于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主线。图书馆知识管理旨在最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的窗口,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因此,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开展创新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知识经济已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流,知识管理已成为各个行业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同样,作为与社会经济环境和科学技术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现代图书馆事业,历经图书管理时代、经营管理时代、信息技术管理时代,进入了知识管理时代。探索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势在必行,它对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知识管理

1.1知识管理的涵义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这一概念最初在企业出现,它是组织为实现其管理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资源进行发现、挖掘、整理、整合、存储,并实施科学的管理、维护和创新。知识管理包括对人的管理和知识资源的管理,其落脚点都是管理知识、利用知识,以实现知识的增值,并最终提高组织的适应力、竞争力。与以往的信息管理相比较,知识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是信息管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1.2知识管理的主要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知识管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管理的核心。②知识管理更加强调知识资产的重要性,因此无形资产管理就成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③知识管理突出以隐性知识管理为重点,并注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换。④知识管理注重知识创新与共享,这是知识管理的标志性特点。⑤知识管理采取开放的、“扁平式”的管理模式,这是不同于以往其他管理形式的一个重要特点。

2图书馆知识管理

2.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文献信息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信息管理是以物为中心,只注重对知识资源中显性知识的管理,不适应读者对知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而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挖掘,更强调对知识的“创造性利用”,能更好地实现知识创新和共享。因此,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是自身改革、创新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2.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显性知识的序化,即对显性知识进行信息组织、加工。二是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挖掘,建立一种创新交流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和激励机制。三是以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知识服务的价值。四是不断激励馆员进行知识创新,开展创新服务。

3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实施

3.1知识的组织与共享

3.1.1显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是指存储于各种载体中的知识,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如图书、报刊、数据库等。这类知识通常是规模化、系统化的,易于存储、交流和分享。为此,针对知识服务的主题内容,首先要大量收集可“存取”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包括本馆馆藏、网络资源、他馆馆藏资源等,然后加以筛选、评价及序化,最后形成便于用户使用的知识产品,以快捷有效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手段为图书馆的资源整序与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做好信息的采集、标引与建立便于检索的知识信息库工作,是开展高效知识信息服务的基础。目前,信息的存在形态呈多载体与多元化的状况,纸载体与光磁载体并存,现实馆藏信息与虚拟资源互补。图书馆应当以其特定用户群的知识需求为导向,有的放矢地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载体文献进行收集、筛选,排除无关文献,剔除冗余信息,建立与用户群知识需求相适应的资源保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献知识进行整序,建立起基于分类与主题等多角度检索的知识系统,全方位地提示信息内涵,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方便。

3.1.2隐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信念、观点、价值观等知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和行为当中,其特点是不易流动、传递、交流、共享。而知识管理的核心内涵和一大特点,就是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使之转化为组织持续竞争优势,以实现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图书馆要创造一种环境,形成一种氛围,推进一种机制,构建一个平台,以利于图书馆各类人员把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贡献出来,与他人分享。我馆在隐性知识的管理和知识共享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全馆电脑互联成馆内局域网,各项规章制度、决定等均通过网上电子公告对全体馆员,馆长、部门设公共文件夹,员工可查阅或上传文件;馆员外出参观学习后,必须在全馆大会上讲述所见所得,一个人的考察体验就能带动全馆人的思考;馆内特别设立了“建议奖”,鼓励个人在工作中多动脑、多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成为集体的智慧。

3.2管理创新

3.2.1以人为本。在以往图书馆管理中,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权威和服从为基本原则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法,馆员参与意识不强。而知识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只有人才能拥有知识、使用知识。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人本管理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以人为管理的中心,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2.2建立创新机制。图书馆要具备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建立一整套诸如人才第一机制、多元服务机制、知识开发研究机制、知识共享交流和应用机制等。只有当新观念和新机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时,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管理创新才成为可能。

3.2.3实行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人是创造、传播和运用知识的主体,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整个知识管理中,人是具有精神文化属性的主体,离开了对人的管理将一事无成。因此图书馆应特别重视馆员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知识与创新的能力,以满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需要。图书馆还应重视馆员在不同阶段需求的多样性与变化,建立正常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并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潜能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计划,从而使每一位馆员都有获得不断更新知识的平等机会和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增加馆员对图书馆的心理归属感。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应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因为只有公平的竞争才能激发人的进取心、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如我馆所实行的“三年一定,一年一聘”制度,采取馆员自由竞争上岗的方式,就是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并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举措。

3.2.4调整人员结构,实行优化配置。事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知人善任是用人之道。图书馆的服务是分层次的,如信息服务与借阅服务是有别的,不同岗位其劳动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在各类人员中,能力、学识、思维也因人而异。因此,人才与岗位的配置要讲究科学性,岗位的要求应与人才的特点、专长等因索结合起来考虑。只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才能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5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科学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也才更有效。可是,传统的评估体系多以资历为标准,严重压抑了图书馆员进行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合理评估体系首先应重绩效轻资历,促使他们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其次,还应注重团队绩效整体评估,将个人绩效纳入所属团队的整体绩效之中,使个人与团队形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这样也可促使隐性知识所有者更乐于显现其知识,并帮助团队其他成员学习和运用。如深圳南山图书馆设立了优秀奖、委屈奖、创新奖、建议奖、学术奖、培训奖等了多种奖项,以此激励员工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互动与转换,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3.3创新服务以提高读者满意度

图书馆多年倡导“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原则读者满意才是服务效果的最高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服务工作要从满足借阅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当代社会对知识信息需求呈现出全方位与综合化、开放化与社会化、电子化与网络化、集成化与高效化等特点,为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开始向开放型、主动型、针对型和多样型、知识密集型及产业型的方向转化。怎样从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出发,为读者提供网络书刊借阅服务、网上信息资源报道服务、网上馆际互借服务、网上信息导航服务、网上文件传递服务以及各种培训等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是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根本体现。在服务层面上,上海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一是大力推进以知识服务和知识导航为特色的知识管理,组建国内首家集资源和专家优势于一体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机构“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把知识送到干家万户;二是重视知识联盟建设,实现国际国内知识共享;三是让信息与读者互动,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满足大众信息需求、企业科技经济信息需求和政府决策咨询需求;四是开发隐性知识资源,重视用户教育,成为市民“没有围墙的学校”和读者交流思想的园地。

综上所述,图书馆只有把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切实运用到为读者服务中去,以知识和信息作为桥梁和纽带,以创新服务为手段,发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能动作用,才能实现图书馆从藏到用、从文献到知识、从馆员到知识馆员、从被动文献服务到主动知识服务、从封闭到知识共享全方位的转变,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最终达到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