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实践研究

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实践研究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当代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亦被赋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同时,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对当代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后者则注重理论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将人才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对传统课堂进行重新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实践策略。

关键词:电子技术;精品课程;课程建设;课程开发;实践策略

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电子产业也随之发展壮大,面对市场的全新需求,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以此来更好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现阶段,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难以与行业需求相适应,面对此种状况,高职院校应逐步加快自身的教学改革进程,构建精品化和内涵化并存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基于当前电子技术的大范围渗透,各个行业都在迎合时代的发展浪潮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而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唯有对传统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模式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切实立足于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行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当前高职教育体系之中,如机械维修、软件技术开发、工程自动化等,但是其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也逐渐暴露出自身存在的弊端,这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性提升极为不利。因此,深入研究“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与实践策略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的意义

当前,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全新的转型阶段,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改革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为此,教育界针对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深化。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来看,该种教育体系侧重于学生工作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德国教育实践理论为其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并为其有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德国实践教育理论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水平,对但是德国教育模式的重新构建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从这一层面来说,德国实践教育理论是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在千禧年初期,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深受德国实践教育理论的影响,并且将其应用在学生理论能力教育与岗位结合的模式构建之中,对我国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关人员将德国实践教育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国情相结合,并由此创建了工学结合的教育机制,这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能力的深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教育者作为高职教育事业的主力军,需要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深化理解,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之间的差别,以便为人才的日后发展做出科学指导,促使人才的未来职业生涯进一步步入正轨[1]。由此可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社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学习理论更好地应用在实际工作之中,并在实际中检验理论项目。因此,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定位。同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导向加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相应我国国家教育方略、迎合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形势的具体举措,要求教育者要制定明确、精准的教学计划,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来为高职院校提供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精品课程建设奠定见识稳固的基础,借助创新性和科学性并存的教学模式来更好的彰显课程改革的实际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兼顾理论与实践教育,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创设更为良好的教学环境。“电子技术”的教学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重要基础,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不仅应当全面重视起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灌输,更应当重点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并以此能力为基础,形成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该学科课程内容的改革也应以此为指导,使学生通过对此的学习充分掌握电子技术设计内容,以为未来工程的应用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实践策略

现在大部分电子技术相关课程皆通过大荧幕方式来实现,即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正是由于此种方式显示出信息较多,才更应注重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虽然大荧幕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但落后的教育方式尚未受到关注,进而使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仍然无法发挥,更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多媒体技术应用如同鸡肋。长此以往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因为枯燥技术知识灌输而使得课程学习如同“填鸭”,运用电子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提升当代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但无法有效的利用电子技术则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大羁绊。从当前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现状来看,学生通常死记硬背基础知识,进而使得电子技术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操作之中,久而久之,将会学生知识的增加而逐渐被遗忘。电子技术基础应用类课程较为繁杂,内容之多,操作之细,众多项目皆要求着学生不仅要掌握充足的知识,还要进行上机实验,在实际操作后将知识转变为能力。对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也就成为了必要举措。

(一)结合实际岗位需要致力于对学生电子应用能力的培养

“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要结合当前岗位需求的现实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设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电子应用能力,以便更好的相应社会经济、市场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打下稳固的课程基础。对此,笔者认为相关教育者及教材编撰者要对市场的现实情况、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调研分析,将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重新整合,借助数据、图表的形式来更好的为教材优化做出依据。教育者要还需要将教学思想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不断提高“电子技术”精品课程教学效率。在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增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理论能力的同时,保证职业能力、岗位技能的深化发展,更好的为我国社会发展所服务,从而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2]。与此同时,更要将培育的目标进行实际定位,从目标着手,以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综合学生的各项素质,以此融合实践技术与应用知识,逐渐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学会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此不断的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针对不同专业的相关要求,应逐渐明确人才培养之间的异处,以此进一步保证电子技术精品课程改革的科学性。

(二)落实“双证制”

要落实“双证制”教学措施,从制度和模式两方面入手加快“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进程,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新发展。“电子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在教育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教学地位,能够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进而在实际工作之中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应试教育思想仍旧根深蒂固,在教育过程中,依旧有不少教师沿用传统模式,这对学生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的发展极为不利。对此,教育者需要运用德国实践应用理论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教育的应用性,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给予足够的重视,深刻认识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而促使“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同时,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在重视毕业证书获取的同时,要积极考取与电子技术相关的资格证书,将此作为学生日后能力证明的重要标志,实现人才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向互动式、协同均衡发展。

(三)强化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践是电子技术课程的灵魂,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电子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应该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强化训练来进一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巩固“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的教学成果。高职院校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将“电子课程”的专业学习与自我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明确认识到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满足自身岗位的客观需要,实现自我能力与岗位需求、市场发展之间的融会贯通。在注重电子技术理论能力培养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将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之中,强化对自身岗位业务流程的熟悉程度。同时,教育者要对电子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重新调整,优化课程教学结构,增强实践训练在课程教学中的所占比例,为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实训空间和能力拓展领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打造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格局近年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影响程度不断深入,并且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故此,想要保证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实践效果,就应将教育教学与专业应用相融合,以培养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相互连接,搭建电子技术的精品课程新模式,协调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发展与实践论证,通过直接有效的实践方式来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与评价。对此,笔者认为要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领域、内容、理念、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坚持“两定”原则,即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此来为学生呈现更为优质的校企合作教学体系,打造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格局。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资深岗位者来校进行指导,并通过岗位实训的形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投入到工作之中,以此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三、结语

高职院校要结合“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行之有效地创新做好精品课程的开发。以搭建综合性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关注自主创新,探索创新,在提升个人观念基础上,逐渐整合各种教学内容,重新搭建更高效率的教学水准,充分的发挥电子技术课程的优点,搭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好的提升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颖,侯建军,黄亮.“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02):3-4+7.

[2]卢玉和,杨春花,张丽,仝庆华.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08):11-12.

[3]常书惠.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探索———以《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科技视界,2013,(24):49+66.

作者:赵宇 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