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法规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环境法规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高职层次“环境法规”课程中进行模拟法庭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法律意识,提高其运用环境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工科类高职院校环境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施的必要性、所需软硬件条件、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过程等方面探讨了模拟法庭式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环境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法规;高职院校;模拟法庭;案例教学

一、在高职层次“环境法规”

课程中实施模拟法庭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训式教学方法,是范例教学理论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的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等角色,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方式。[1]“环境法规”是高职院校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将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环境法规”教学,存在多种必然性,其能够在进行法学知识理论教学的同时,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和妥善解决在从事专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一)满足环境法学实践教学的特殊需求环境法学与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环境科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学科任务上必须服务于中国的环境法制建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环境法规”课程教学活动必须以环境法律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中心,并注重实际应用,采用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法可以满足环境法律实践教学的特殊需要。(二)是环境专业素质教育的现实考虑环境法律体系包含大量涉及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法律责任、环境标准、污染控制工程、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多方面内容。根据素质教育理念,从专业教学角度出发,模拟法庭式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刻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在掌握环境法律基本概念、原则、制度和环境标准等的基础上,结合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责任的相关知识,运用法律逻辑思维正确分析处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及各类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能力,成为具备环境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线技术人才。

二、高职“环境法规”

课程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法学案例教学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课堂讨论模式、观摩审判模式和模拟法庭模式。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的“环境法规”课程案例教学仍然以教师的课堂讲授讨论为主,即引入一个典型实际案例,通过课堂讨论模式和媒体教学模式将需要讲解的各个知识点贯穿其中,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但我们发现,这样的案例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环境法规”课程改革的步伐。而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庭审程序和过程、观察庭审技能、把实体法和程序法等学习与实践审判活动相结合的观摩审判模式,因存在法院对旁听人数、旁听案件、时间地点等多方面的条件限制,现在还没有大面积开展。鉴于此,从普通高校近些年的实践来看,模拟法庭模式是法律理论知识与法律实践在学校环境下的最佳结合。由于环境法律法规条文较多,环境污染纠纷案件涉及复杂的环境法律关系,采取这种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实际演练各类案件的开庭审理全过程,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法律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对抗辩论、团队协作的能力,使之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环境专业的实用理论知识,培养现代环境法律意识。

(二)教学时间的设置

高职高专层次“环境法规”课程虽然对学生专业水平的要求有所降低,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仍然很强,仅环境法律责任部分就涉及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部法律,所以比起其他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该课程仍然有较高的专业要求。高职院校环境专业“环境法规”课程一般设置在三年级上半学年,因为这个时候环境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和部分核心课程均已开设.当学生在“环境法规”课程中学习完一些重要的环境法律法规后,就可以考虑通过模拟法庭,让他们对真实的法庭庭审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将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融入到实践案例教学中去。这也为学生下半学年的专业实习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基础。有学者认为,鉴于此种方式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环境法模拟法庭一般一学期开设一次即可。[2]

三、高职“环境法规”

课程实施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模式的条件

(一)软件条件

1.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模拟法庭案例教学对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因为模拟法庭是一个贴近真实的、完整的庭审过程。要想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组建一支既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2.制定规范完善的教学制度。目前,有效开展模拟法庭式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二,一是在传统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自教学观念上进行实质性的转变;二是模拟法庭是否能尽快开展、如何开展并解决出现的问题等都没有相应的制度和办法。要保证模拟法庭式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建立一套包含教学大纲、教学标准、成绩评定、实训室管理等规范完善的模拟法庭教学管理制度。3.编写高质量的案例教材。高质量的环境法规案例教材是提高模拟法庭式案例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和基本保障。目前市场上虽然有版本不同的各种环境法学案例教程,但不少案例教程存在着结构体例编排与课程教材不相吻合、对案例具体法律分析不够深入、选编案例过于陈旧等突出问题,而且大多数课程教材只是将少量案例作为辅助工具镶嵌于各个章节的内容之中,只介绍案例的基本事实,缺乏详细的法律分析。因此,相关高职院校应联合省、市级环保行政部门及环保产业协会等机构编写一本与“环境法规”课程相配套的教材,既能将案例与环境法律原理知识融为一体,又能反映最新的典型案件和环保形势,并适用于模拟法庭案例的教学。4.构建切合实际的评价体系。良好的案例教学法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评判和考核机制作为激励和保障。[3]评价体系应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投入度、案情的解析力、临场的发挥力以及教师对庭审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对选用案情的熟悉程度、对庭审过程的掌控能力等综合表现进行合理评价.

(二)硬件条件

模拟法庭式案例教学必须尽可能模拟真实的法庭庭审过程,在不断的训练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真正地体验庭审的过程,相关部门要购置审判桌椅、仪器设备、角色服装、各类徽章等一些模拟法庭所必需的硬件设备,并进行场景布置,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模拟法庭教学实训室。实训室既是创新实践案例教学的特色场所,也可作为全院学生的学法普法宣传教育基地。综上所述,在“环境法规”课程中实施模拟法庭案例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可归纳为“5个1”

四、在高职层次“环境法规”

课程中实施模拟法庭案例教学的过程

(一)庭前准备———选案例、组团队、分角色

案例的选择是教学的开始。结合高职层次“环境法规”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师选取案例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时效性、针对性。比如新环保法颁布实施后出现的我国首例环境案件,或某一方面某一类型的第一起环境案件,或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环境案例;二是并非所有案例都必须采用模拟法庭的方式进行教学,毕竟这种方式相对比较耗时,实践当中还是以课堂讨论式案例教学为主;三是在案例的选择上,要考虑到高职环境类专业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法学知识,故而尽可能实现环境专业多门课程知识的有机融合与整个专业知识的扩展。教师确定案例后,根据教学需要分配模拟法庭的角色,为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学生可以组建不同角色的团队,并积极查阅、收集和准备相关材料。没有直接参与角色扮演的同学则可以旁听模拟法庭的审理过程。

(二)开庭审判———重实践、明法理、找体验

在高职层次“环境法规”课程的模拟法庭教学中,从前期准备庭审相关资料到庭审过程中依据操作程序进行陈述、举证、辩论、宣判,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身临其境地分析案情、解决纠纷,此种实践过程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不仅可以使他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重点环境法律法规知识,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其综合运用环境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也可以令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法庭庭审的魅力所在,取得良好的实践和体验效果。

(三)庭后总评———评效果、提素养、获经验

庭审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当对本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全过程进行较为全面、客观的总结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1)结合学生自评,从庭审的效果进行积极反思;(2)针对环境法律法规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比如环境行政责任形式、环境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环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审查、环境民事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及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环境民事纠纷之行政处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犯罪等内容,分析学生是否已经深刻理解并领会相关知识点;(3)针对具体的环境案例,分析与评价学生是否体会到涉及原告主体资格的审查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孟丽君,于巍巍.完善模拟法庭教学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0).

[2]杨柳.环境法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2010,(8).

[3]杨朝霞.论案例教学法在环境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1,(6).

作者:朵建文 王瑾 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