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我课后总结

自我课后总结范文精选

自我课后总结

自我课后总结范文第1篇

一、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开创新式的学习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自我消化,在课堂中老师是主要角色,学生一般不参与课堂,显然学生的被动不利于知识的接收理解。首先将课堂时间有效划分,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其中课堂时间以学生为主,学生进行讨论,提出疑问,寻找解决方法,然后自主发言,最后,老师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与点评总结,例如10+35的模式,老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要大于35分钟;再者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先学”,让学生自主预习,“后教”,老师在进行有效的讲解,然后再进行当堂训练。总之,根据教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在进行长方体,正方体等教学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其模型等等。

(二)发挥教师的指导参与作用

教师要安排指导课堂的有效进行,在课前,要进行导学,布置学习的内容任务,给与学生学习的方向;在教学中,注重方式方法,对于各种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中,通过图像让学生理解分析并进行有效的记忆;在学生的讨论中积极参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谈论发言做一个指导总结;在课后,选择优秀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评练习。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一种导向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的内容,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和解题方法。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题,所以应该发挥其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知识的预习;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学会听课,掌握有效的知识,抓住重点;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问;针对数学学习的特点,掌握方法,在练习中应用各种数学公式,对于数学公式熟练掌握;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从各种错题中归纳总结,深化学习,将知识为我所用,贯穿于自己的理解;在课后,学生要学会复习所学知识,对知识进行加深映像和再吸收。学生做好课前,课堂,课后的学习准备,就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效率。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有利影响

(一)对于学生

高效,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初中数学的高校课堂构建,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加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自我探究知识,自我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学会预习,上课做到认真听讲,课后能够及时复习等;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在小组工作学习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等。总之高效课堂的建立,最有利于的是学生的学习,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二)对于社会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高效课堂,高效有力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为社会培养培养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践操作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优秀教师队伍,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方针政策,使教育符合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不断创新教育方式。

三、小结

自我课后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微课;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本科护生

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观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微课作为学习工具和平台,围绕发现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分组交流、讨论等开展相关学习活动[1]。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医学教育标准及模式受信息时代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当前护理教育目标是培养信息时代知识型护理人才,医学护理模式正由过去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个性化医学护理模式转变[2]。护理工作正在由“处事”为主转变为“为人”与“处事”并重,这对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沟通及包容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工作者,仅依靠学生时代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是不够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才能适应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日益复杂的个性化服务与需求。培养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是适应时展的必然需求,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背景下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益尝试。本研究以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外科护理学为例,探讨基于微课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本科护生学习效果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影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郴州市某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2017级护生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生均经过公开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录取入学,随机分班,因该校采取大班教学制,以抽签形式决定1~2班为对照组,3~4班为实验组。对照组97人,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9.56±1.29)岁;实验组93人,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20.19±1.37)岁。两组护生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基础课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教材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乐之主编的《外科护理学》第6版。

2方法

2.1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两组护生课程开设时间、学时与重点内容及授课教师均相同。2.1.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护生被动接受课堂内容,为降低学习难度,教师通过班级QQ群及微信群布置问题,叮嘱护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教学中插入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将重点、难点内容导入临床案例,引导护生思考,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同时布置课后思考题巩固知识。2.1.2实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本研究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借助智能手机,让护生随时随地都可自主学习。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采用不同的探究式学习法,包括基于微课的案例分析探究式学习教学法、基于微课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教学法、基于微课的临床见习探究式学习教学法、基于微课的情景模拟探究式学习教学法。(1)课程教学思路设计。教师在充分评估学情的基础上,采用集体备课方式认真研究教材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点(以下简称护考),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护生知识储备及认知特点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手段。课程设计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巩固与拓展3个阶段。在重视期末考核评价的同时加强课前、课中及课后的过程评价。(2)微课制作。结合教学大纲及护考重点,外科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外科护理学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对微课制作进行任务分解。共制作烧伤患者液体疗法、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切迹疝的区别、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区别等45个微课视频,每个微课视频的时间5~10分钟,根据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尽可能降低知识点难度。(3)微课教学平台建立。加入实验组的班级QQ群及微信群,通过社交平台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通过QQ群以及微信群微课视频、教学案例、学习问题、情景模拟资料、章节重难点内容,并设置相关问题和作业。教师通过管理员在群公告将学习内容及任务通知到每位护生,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相关资料。护生学习过程中可利用该平台对疑问进行在线反馈,教师在线回复。(4)护生管理。采用品管圈模式对实验组的护生进行分组并设置组长,护生自愿分组,每组10人左右,同时设立组徽和组训,组长负责收集和汇总组员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课堂上集中组员对课堂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见习课程中,组长负责组织护生去临床见习,并与临床带教教师沟通组员最想见习的临床病例。每周对本组一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优化措施。(5)课中知识内化,翻转课堂。课前首先用5~10分钟进行随堂检测,题目来源于课前上传资料,或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前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护生互评,教师点评。随后导入病例,教师简单讲解病例,提出问题,使护生带着问题学习。接着教师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点,适时提问,引导护生思考。疾病护理知识以病例讨论方式进行,每组派代表发言,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为保证每位护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教师努力营造多维互动的讨论场景,同时也要注意把控节奏,引导护生讨论,避免偏离主题。教师可以适时点拨,但不轻易下结论,启发护生再思考、分析、讨论,得出更精辟的结论。教师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对亮点予以肯定,增强护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成就感,分析不足之处,为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提供依据。(6)课后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课后习题和病例分析设计根据护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同时指导护生对病例分析中某个护理知识点进行情景模拟,下次课随机抽取某组护生进行表演。

2.2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2.2.1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及期末考试成绩(70%)3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课堂测验及课后作业组成,两组题型相同;实验成绩由实验考核或临床见习成绩组成,两组内容一致。期末成绩两组采用同一试卷进行闭卷考试,同一教师固定阅卷内容,统一评分。2.2.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匿名方式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90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100%。(1)护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选项。(2)实验组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评价,包括9项内容,有非常赞同、赞同、不赞同3个选项。(3)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价,采用Williamson教授编制、沈王琴汉化的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分别测试两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5个维度,即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及人际关系,该量表共60个条目。经检测该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elf-RatingScaleforSelf-DirectednessinLearning,SRSSDL)的信度及效度良好,其内容效度CVI为0.963,重测信度为0.855,Cronbach'sα系数0.966,可以用于我国护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评估[4]。

2.3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率和百分比表示。根据资料分布情况,两组护生课程成绩、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及自我导向能力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护生课程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3实验组护生对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评价。实验组护生对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认可度高,80%以上的护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知识融会贯通能力、沟通能力、课堂效率及合作能力,同时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及时沟通,利于突破重难点,90%的护生认为该教学模式需花费更多的课外时间学习。见表3。

3.4两组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实验组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4讨论

4.1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和激发护生学习兴趣从表1及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及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80%以上的护生认为该模式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等。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充分评估学情及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4.1.1教学设计充分考虑护生的知识储备及知识结构制定护生自学任务单,帮助护生把需要学习的知识与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如讲解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区别时将颅骨的解剖知识联系起来,使护生学会知识迁移,更快掌握新知识,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同时采取护生感兴趣的、易接受的学习形式,如微课、病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便于护生理解与掌握。4.1.2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碎片化学习特点有研究指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效时间一般为10分钟[5]。教师讲授的学习效率仅20%;而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教学,学习效率可上升至70%[6]。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分解课程知识点,每个知识点5~10分钟,有利于护生集中注意力,高效学习。4.1.3教学设计紧密联系课前、课中及课后课前护生通过小组学习有准备地进入课堂,为课堂知识内化做准备。课中教师通过各品管圈小组组长提出的共性问题对课堂教学再设计,护生系统化学习知识,全面掌握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知识,良好的课堂互动有助于内化知识。课后习题或病例分析根据护生学习情况设计,对于易混淆知识点加以区分、对于重点护理知识加以巩固。同时教师在线答疑,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率。这与龚岚等[7]研究结果一致。

4.2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从表4得出,实验组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微课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拓展了护生学习时间及空间。小组长负责制增强了护生的合作能力,有效保证了护生的参与性。同时学习资料保存于班级QQ群,护生可随时自主学习,有效地利用了碎片时间[8]。班级微信群及QQ群使护生与教师得以零距离沟通,有利于激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病例分析、情景模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护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了护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并培养了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实现了教学与临床的对接,这与陆妃妃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5结语

自我课后总结范文第3篇

(一)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本人授课年级12级高职护理1班36名为试验组,其中男生1名,女35名,12级高职护理2班37名为对照组。其中男生2名,女35名,两组学生年龄在18-21岁,平均年龄为19.9岁。经比较,两个班的学生在年龄、户籍、性别、一年级成绩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方法。

1.授课阶段。授课时间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总课时44学时。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进度,相同的教学方法,同一时间由同一教师合班完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共73人理论授课。教学重点、难点一致,各种教学资源同时同步发放给学生。

2.作业阶段。(1)试验组:①认识概念图:课后时间约50min(第一次)。概念图由节点、连线和连接词组成。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4个图表特征[2]。主要介绍有关概念图的基本概念、类别及绘制方法,用图像式辅助工具(KeystoneConceptMap软件)进行绘图的操作程序,同时告知学生一些可供参考的教材、文献与网站。最后老师以已学过的内容展示1-2例概念图。②分组协作:试验组共36名,根据自由组合的原则,将学生分组,每组6名学生,各组经讨论后推荐一名小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学习任务分配和人员协调,负责将讨论、修改后的概念图提交。③安排任务:选择儿科基础的生长发育,新生儿疾病的新生儿黄疸及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6次教学内容做为课后完成概念图作业,并要求在相应的理论授课后一周内完成。④过程评价:教师将批阅后的概念图返回给学生,组长负责组织组内同学再讨论、再修改。最后老师随机抽取每组一名护生讲解合作完成概念图的思路、过程、感受。其他组学生分别以组为单位打分,平均得分即为本组护生一次小测成绩。附图为小组再次讨论合作完成的VitD缺乏性佝偻病概念图。(2)对照组:①准备复习题,包括选择题、概念题、简答题、病例题等。②布置作业,同步在生长发育、新生儿黄疸、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6次教学内容理论课后完成。③批阅作业。④反馈总结。

3.评价工具。(1)问卷调查:在该课程开课前和课程结束后两组护生均填写第二军医大学姜安丽教授的《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3]。本量表共28题,由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分量表构成。其中自我管理能力10题,信息能力11题,学习合作能力7题。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每题得分1-5分。课前和课后共发放问卷各73份,回收率100%。(2)知识考核:采用相同的试卷和评分标准,在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实施理论考核。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录入,采用描述性统计(如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现况进行描述,检验水准a=0.05。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授课前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见表1)。试验组护生在授课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106.92±9.56,在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护生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试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88.89%,不及格率2.78%,对照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78.38%,不及格率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1.作业式概念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学生有学习热情,但动力不足,自觉性不够,如果单纯听课,容易下课就走人,如果布置书面作业,也容易从书上照抄应付。老师将学习内容安排成课后作业:绘制概念图,让学生了解到“我有事做”,“我可以做”,“我必须做”,同时这项活动过程与内容无可复制,又激发学生思考“我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做得更好”。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作业式概念图能有效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概念图的制作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思考与话题有关内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大脑中背景知识被激活的过程。在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学习中,通过概念图的制作,学生很容易把VitD的来源、VitD的代谢、VitD的生理作用、VitD缺乏的原因的背景知识理解和复习。概念图将背景知识可视化后,可以随时为学生复习、理解学习提供“信息”支持。

3.作业式概念图能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忙于记笔记,少有时间听教师讲解,或忙于听讲而无暇记笔记。概念图使知识可视化,又简洁而直观。在掌握了概念图制作的一般方法后,学生可以用来做笔记或用来整理笔记,从而抓住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书越读越薄。通过编写课后作业式概念图,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有效、高效学习。

4.作业式概念图能丰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概念图可以检测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且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完成的概念图“作业”可以作为教师“形成性”评价的工具。6次作业式概念图完成后,学生可以有6次“过程成绩”。教学改革不仅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应强调了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作业式概念图可以丰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5.作业式概念图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试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达88.89%,授课后试验组在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等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概念图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老师在批阅、点评概念图时可以更客观的评价、分析学生学习中有欠缺的地方,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自我课后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3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丰富自我素养,进一步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优化教学,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有效补充活动。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为此,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去进行。

一、写成功之处

写自己的教学机智。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总有得意之处:或启发得当,或例证精辟,或情境创设成功,或过渡语言生动,或“灵感”顿悟……,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大有益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写学生创新和独到之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灵感”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精彩的问答、创新的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宝贵材料,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教学峰点。

二、记教学中的“失”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材因素处理不当、偶发事件估计不足、课堂气氛调控不好等情况。所以我们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并分析出问题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因此,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如课堂中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身边的边缘生?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和做秀现象。通过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和对策。

三、写出“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败得失的原因何在?还有什么困惑?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四、养成反思习惯

自我课后总结范文第5篇

老师可以在课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并且进行课前的训练。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进行:(1)加强学生对认知的认知能力培养。首先要帮学生了解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的意识就是指某个人在开始学习之前就要具备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是元认知能力的基础。所以要把认知发展水平作为培养元认知能力的前提。然后要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一套元认知的独有方式,也就是自己的风格。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认知等方面是不一样的,不同认知风格与其学习能力和成绩都有关系。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明白认知风格的差异性,便于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特征因材施教,并且也要找到自身的不足,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认知风格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评价式训练

元认知的本身就具有对认知过程中的调节和监控,但是这样一种认知的形成需要师生双方的沟通和评价,来完善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元认知,要引起注意的是下面几点:(1)在学习中,要不时地督促学生及时地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进行反馈、监控。而从教师这一方来讲,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缺漏处,可以有效补救。(2)让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内英语阅读学习成效进行总结和评价。自我总结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锻炼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自我评价一方面要对自己已经掌握的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还要评估一下自己的进步。当然,仅仅是课堂上的评价式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之外我们也要进行:一是课后书写,二是互联网的运用。对于课后书写,教师要让学生们定期记录自己的学习计划、方法以及目标,这是课后完成的,在上课的时候交给老师,老师可以对此给出自己的修正意见。要让学生养成一种书写总结的好习惯,不仅是用于总结方面的书写,比如说学完一组新词汇和阅读一组新材料之后,学生要能在这一学习过程对内容进行归纳,相当于是认知过程的一种实时监控。在互联网方面,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在课后用邮箱、QQ等交流工具进行学习上的沟通交流,谈谈自己的心得。比如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学生自己可以利用网络开展互相的讨论,可以将难点挑出来,放到网上,甚至全班同学可以一起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加入进来,在线解答同学们的疑问便于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元认知。这些不仅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有好处,对师生的交流和关系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渗透式教学的元认知训练

即使做到了前面的课前准备的元认知训练也不能保证学生就能够获得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好的成绩。因为元认知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更需要的是课堂课后渗透性的教学。首先,要告诉学生元认知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技巧。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计划,让学生慢慢领悟教学活动。其次,要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提问有关元认知的问题,例如说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还能不能从其他角度去理解。最后,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的评价,并且让学生自己评价或者相互评价。

四、营造良好的环境

做什么事要想做好,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少不了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与认知能力,形成一个好的环境比什么都重要。再者英语阅读其本身就需要一个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在创造语言环境的同时再塑造一个好的元认知的氛围,能够事半功倍。一个元认知的环境就是鼓励学生进行认知的认知。在老师与同学间进行讨论的过程,不断地进行评价、反思。在创建一个元认知的环境中,老师应该运用他们自己的知识,示范元认知行为来帮助学生认识他们的思维过程,并且进行监督。元认知的策略应该存在于老师的教学计划中,并且始终穿插整个课堂。我们必须注意这些策略,并且有意识地展示给学生。各学科中的问题解决和研究过程提供了发展元认知策略的机会。老师不应该只给学生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是如何解决的。完成和完成目标的过程必须在学生中创建和评价,这样他们会发现理解和迁移的思维过程能促进学习。在如今多变的世界中,老师要面临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而元认知策略正是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为学生创建一个元认知的环境,来培养更好的思维者,使他们能够成功地总结问题并且能够终身学习(。吴雁、张慧玲,2005)

五、总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