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教育专业

中学教育专业范文精选

中学教育专业

中学教育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

许多初级中学受客观条件和升学压力限制,只重视统考课,忽视艺术课教学,致使学生缺失美术课程学习机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美术知识和技能近乎空白,对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部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问题

1.1重视教为主导,忽视学为主体

当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里的“人”除了老师外,更多的是指我们的学生,现实中的“人”更多体现为教师,教师为主色,学生为辅色。在一次写意花鸟画的课堂上,某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写意花鸟画的技巧,及用墨、用纸、用水的注意事项,之后要求学生按照视频教授过程对画进行临摹,学生实践过程在选墨、选纸的步骤就卡住了,满脸的疑惑和不知所措,而老师又在一味地强调写意花鸟画的临摹技巧,一心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情况,学生在开始部分就已经感到困难,无兴趣继续学习。长期处于如此的学习环境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消失。

1.2重视基础绘画训练,忽略手工操作训练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师没有相关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运用纯美术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期间不能结合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作业以绘画为主,忽视手工制作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开设和训练,没有专业的场地,没有丰富的制作材料,缺少经验丰富的手工课专业教师,学生无法接触到幼教手工素材,无法熟悉材料工具的使用和性能,无法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只能带学生画而不能做,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陷入一个狭隘的单一模式。

1.3重视技法技能训练,缺少教学活动指导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技能课教学中,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于各年级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怎样的目标没有较为详细的评价方案,只是按照教师偏重的喜爱课程进行美术课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如何组织幼儿园的美术课教学,中职现行教材普遍章节少,内容简,而幼儿园美术教学往往不是单一的手绘,而是一个融合了各个学科知识,尤其是自然学科和生活知识(常识)的综合教学活动。它对环境的选择、场地的设置、情景的创造,均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做好更加周密完备的课前准备,课堂的管理,氛围的营造,甚至灯光、音乐、道具、服装都需精心设计,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寓教于乐。

2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对策

2.1创新教学观念,落实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动建构的。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在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时,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趣味性,可采用讨论、探究、感受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作业练习留够充足的时间。美术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的个性,敢于创新,积极指导学生加强课堂练习,并进行有效地个别辅导。除了完成课堂练习之外,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美术展览厅等场所来拓展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要时刻关注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创设教学情境,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指导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生活。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范画临摹练习,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功。但一味地临摹,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要善于探究、敢于创新。在临摹中还要善于揣摩幼儿的心理,“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此外,要确保室外写生课的练习,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还锻炼学生的写生绘画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中临摹与创新相结合。

2.2加强理论教育,突出技能培养

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审美方面的教育。利用美术的教化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使其树立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良好品德的养成。加强审美理论的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做好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学生对艺术语言、形式美感等有一定的理解,并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实现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审美素养的教学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包括绘画、工艺美术、手工、美术欣赏及美术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将这五方面内容大致掌握并整合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采取多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美术学习当成一项兴趣爱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创新、求实效、求特色,鼓励学生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手段对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使学生毕业后既能在幼儿园、早教中心等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又能在其他行业从事美术创造与美术设计工作,拓宽就业渠道。

2.3着眼就业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美术教学,尤其是幼儿美术教学是一门多学科紧密联系的综合学科,如舞蹈、音乐、自然、科学、体育相互结合,多角度、多层面启迪学生,传授知识。只有把握住这一点,中职美术教师才不会闭门造车,盲目独行,才能授予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学校应多组织美术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幼儿园见习实习,使他们了解就业需求和就业所需具备的基本功,明白美术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知道组织好一堂幼儿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特点,机灵活泼,擅长歌舞,善于表演。美术课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专长,变讲授式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自主学习为主,在活动交流中达到训练绘画手工技能技巧和幼儿美术课编排方法的目的。

3结论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是幼师生接受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幼儿园工作需要的专业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出一批高能力、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从而提高全民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艳莉.浅谈中职学校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5(6):95-96.

[2]张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4(7).

中学教育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传统文化;策略探索

引言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经过时间长河的沉淀,更加生机盎然,为中华儿女继往开来、复兴奋斗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不断拓展幼儿的文化视野,使幼儿在自我发展前景上拥有博大豁达的情怀,养成勇敢坚毅的个人品行,有魄力继承先辈复兴中华民族的伟业。幼儿园时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阶段。在高职学前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尽早明确自身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使命和职责。为了满足新的发展需求,新课标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用恰当的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便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增加他们的跨文化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还能学习语言技巧,提高英语学科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一、学前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1.教学思想忽视了传统文化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前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英语知识内容讲解,缺少对教材内容的自主创新,没有将传统文化带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方式均比较固化。教师受制于教材内容,注重课程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课程作业的完成,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以后的教育对象是幼儿,而幼儿的吸收力极强,在幼儿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使幼儿珍惜民族文化,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这就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主动承担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2.教学能力限制了文化传播

笔者对西咸地区幼儿园学前英语教学进行了调研,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国教师及外籍教师在教学中都没有真正地将传统文化与外语表达结合起来。中国教师虽然了解、熟悉传统文化,但没有明确的教学方法;外籍教师虽然在外语表达上有明显优势,但对我国传统文化却不够了解。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的英语是由本国教师教授的,考试能力虽强,但英语口语能力较弱,更难以用英文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其以后的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3.幼儿的生活方式降低了文化认同

在幼儿园的实地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幼儿家长主张向西方学习文化、思想,如看国外动画片、上英语辅导班、听英语故事和歌曲,这种生活环境未能给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便利。西方文化的长期渗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不断强调并重视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二、传统文化融入学前英语教学的策略

通过英语课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基础阶段,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积累英语语言知识,还能提高文化素养。对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应积极思考在未来的幼儿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幼儿充分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提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何让学前英语教学既能融合传统又能面向现代化,是每一位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通过英语诵读教学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在诵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诵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方式。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诵读教学环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渗入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在英语课教学上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内容比较丰富,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选取恰当的文化内涵,以确保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契合,使学生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内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发掘学校课程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中能够更广泛地认识传统文化,并主动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所讲述的内容,将《孔融让梨》《神笔马良》等优秀的传统故事与其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化的差异,并尝试用英语进行表达。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对优秀传统故事的内涵有正确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性格、乐于助人的品质。为了提高教学趣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具有英语配音的中国传统动画片,在观看电影片段之前,教师先向学生讲述故事梗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语气、模仿声调,这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加强传统节日习俗的英语教学

通过调研发现,在西咸地区学前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幼儿对国外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等的认知程度高于中国传统节日,现用的学前英语教材中也较少出现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介绍。教材编写过程中缺乏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非常不利,会导致教师和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逐渐缺失,减少了使学生感受本土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机会,不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例如,在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教师可以从节日的文化背景入手,探究这些节日受到中国人推崇的原因,以及其在长期发展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通过探究式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让学生畅所欲言,用英语探讨节日期间不同地域的传统习俗及人们的参与方式。同时,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醒学生通过简单的微课或者小视频深化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使其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基础性词汇,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融入中西方文化对比

在学前英语教学中,一项有效手段是采用绘本阅读。绘本阅读中有大量的可视化教学资料可以激发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对比中外饮食文化,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饮食文化了解中西文化的深层差异和文化意识。教师可借助绘本的讲述形式赋予传统文化生动形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运用性,还有助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综合能力,形成高效的英语智慧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收集有关传统文化的绘本,或通过绘本阅读检验教学成果。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很多,如各民族特有的服饰、装饰、发型、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等,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画报、杂志、图片等,自己创作绘本。教师可用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怎样庆祝节日等,再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及习惯进行对比,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

4.优化教学模式,持续促进传统文化教学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在课堂中更好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从多方面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同时,还要优化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例如,引入情景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道具等为学生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表演、互动合作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用双语讲授浅显易懂的古诗文,或中国传统的时令文化,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讲授有关母亲河的课文时,可鼓励学生以英语诗词的吟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三、英语课堂中的传统技艺技能教学

工艺美术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化,承载了民族的造物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生动表征,是民族乡愁的载体。在英语课堂中增添传统技艺技能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英语课堂教授中国传统技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选用《牛津英语》的“Traditionalskills”这一单元,该单元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首先,教师用视频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传统技艺,并对传统技艺的重点词汇进行细致讲解。接着,教师用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传统技艺的重要内容上,开阔学生的知识和眼界。学习完传统技艺的基本知识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为了增加课堂生动性,教师还可以组织专业的传统技艺教学,邀请相关专业人员现场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技艺,或者在学习周、月安排中,组织传统技艺的实地学习考察。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量,让学生用英语阐述自己对传统技艺的看法和感受,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比如选取舞龙(俗称玩龙灯)进行英语教学,教师先给学生播放舞龙表演的相关视频,自然地引出教学主题——舞龙,同时讲述舞龙文化。然后,教师用问答方式带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问内容可以是“个人对于传统技艺舞龙的看法”或“用英语描述舞龙动作”等,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英语情景化教学强化学生对传统技艺的理解和掌握,如让学生组队模拟舞龙表演,并强调重点词汇及句式,夯实学生的基础。最后,教师组织安排学生实地观看舞龙表演,以体验这一文化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据中国地域特色安排传统技艺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借助英语教学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使其认识到“是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炎黄子孙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技艺”。这样英语教学就不单单是对英语课本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思维,促使学生将中西结合,以后能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高职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传承传统文化是端正学生学习观、阻止文化流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教师自身的行为举止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授课准备,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先进教学理念在教师队伍中传播,加深英语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英语教师也应主动参与教改培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传统文化融于英语教学创新,致力于增强英语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适应跨文化交际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英语教学内容,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高职英语教材,加强中西方文化的紧密交融,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使学生在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能锻炼英语交流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包含教材选择、主题设定、课时规划等。教师要运用好网络教学资源,对其进行整合和优化,选择合适的资源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以更好地给学生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在教材内增加有关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趣味知识,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从语法、词汇、文化等角度对文章内容和情感进行分析,再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五、结语

中学教育专业范文第3篇

1.1高考志愿填报许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是听从家长或老师的意见与安排,一些学生是根据高考分数做出的专业选择,还有一些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而录取的,所以这些学生的专业选择完全是被动的。即便有些学生是自主选择的专业,但由于高考前学习压力大、时间紧,所以也未能较详细地了解所报考专业的情况和专业所在高校的情况,更没有深入思考自己所选专业的特点和前景。这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和对所读专业认识的片面性,使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专业丧失兴趣或感到迷茫,失去学习目标和进取心,对所学专业信心不足,甚至产生动摇,萌生转专业思想。

1.2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体制的变更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给当代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给学生的专业思想带来了正、负两面的影响。正面影响有:逐渐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崭新的价值观;确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注重实验与临床能力培养等。负面影响有:终身从事中医临床医生的职业观念被打破,使得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一专多能的技能。另外,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红包、回扣等不良社会风气对中医学专业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

1.3就业前景复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有调查显示78%的学生表示热爱并且毕业后想要从事中医药相关行业。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而中医学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的增长却未能与之相适应。并且,目前医院招聘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学历要求很高,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就显得更为困难。复杂的就业影响因素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处于“毕业就等于失业”窘境,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对中医学专业的前途产生质疑,从而对专业产生动摇。

1.4学习的适应困难进入大学之后,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必须及时、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否则,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学习上就会陷入被动、感到力不从心。其外,由于大学的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学生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而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教师,从而导致大学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存在适应困难。这些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学生就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专业情绪和专业思想问题。

1.5中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学科特征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维的基础之上,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其理论体系独特,具有文学性、史学性和哲学性。另外,由于中医学理论是由无数个医家不断修正、补充、完善而发展起来的,思维与经验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其理论有社会科学的特征,其应用有自然科学的特征,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其思维具有抽象性、实用具有经验性。中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学科特征,使得中医学的专业教育与高中数、理、化的基础教育的思维方法与知识结构截然不同。很多中医学专业学生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知识,在入学后也没有完成转变观念并融入到中医特殊的学习氛围中,加上目前的中医教育往往注重单科的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等中医药理论形成的外部因素了解和学习,使得学生普遍对中医理论、概念感到茫然和困惑,对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难以接受,时常感到中医逻辑的深奥凌乱和脱离实际。带着对中医理论半信半疑,甚至根本无法接受的思想被动地接受中医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1.6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模式目前中医学专业教育均采用现代课堂教学的模式,与传统“师带徒”模式相比较,其更趋向理论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但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其“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限制了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也导致了中医学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被割裂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使得学生认为现在的专业教学与就业后的工作实际联系不密切,不能有效地传授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此外,目前的中医学专业教学中,西医学课程约占总学时的1/3-2/5,使得相关中医古典医籍的学时不够,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中、西医学的交叉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学习,甚至产生中医学不科学的想法,厌恶中医,妨碍对中医学的深入学习。

1.7中医西医化倾向目前中医出现了较明显的西医化倾向,即以“西医的模式”来指导中医临床与科研。在临床方面,用西医的疾病诊断取代中医辨病辨证,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治疗上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等;在科研方面,过分强调新药研发而忽视中医基础和理论研究,这些都影响了中医学特色的发挥和中医药疗效的体现,导致中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的科学性和治病防病能力产生怀疑,对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信念产生动摇。

2加强中医学专业思想教育的对策

针对中医学专业思想教育的影响因素,作为中医药院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加强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

2.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医学专业的认识中医学专业新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对中医学专业的背景、性质、学科特点、行业前景以及中医临床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要求等情况并不了解,而新生入学时往往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大学充满热情和激情。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宣讲、讨论、交流、看电影、看录像、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开展“名师启航活动”,邀请中医学专业知名教授及学科带头人进行中医学专业的背景、性质、学科特点、行业前景等情况介绍,通过名师的人格魅力和引导教育,感染和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科学地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学专业,激发学生潜在的专业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开启“学长导航行动”。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有关学习和生活的交流,通过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为大学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邀请杰出校友畅谈工作感受、就业心得等方法;在中医学专业大一新生中开设中医学“专业导论课”或“学科导论课”,系统地介绍中医学学科、专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使大学新生一入校就清楚中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以及明确大学5年应该学好哪些知识,从而方便学生调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明确学习方向。此外,还应着重学习、领会医学誓言、白求恩精神等,使学生真正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含义,对中医学执著追求,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2.2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部分大学新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情况,表现在生活方式、自理能力、学习方法、师生关系、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针对新生中存在的困惑和不适应情况,应通过开展“新生大学生活适应”主题班会、新老生交流会、新生心理讲座、大学生人际关系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方式,通过开设“大学生发展导论”和“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等素质教育课程,结合高中与大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区别,引导学生尽快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针对大学新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应通过新老生交流会、专业教师讲授等方法,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和学习特点,并根据大学各门课程特点,开展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逐步摸索出与自己学习状况、基础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管理支配时间,学会应用工具书、图书馆等条件自学,从被动学习方法向主动学习方法过渡。

2.3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医学兼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其人文特征要求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一定的人文修养,才能掌握其思维方法和精髓,从而形成稳固的中医专业思想。

2.2.1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孙思邈认为:“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二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提倡医者涉猎群书。中医学专业教育如果只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则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过于狭窄,后劲不足,难以成为行业佼佼者。因此,中医药院校要优化课程设置,逐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地位,增设古代哲学、自然辩证法、古典文学等课程,使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渗透,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老子》、《周易》、《道德经》等,提高其人文素养。

2.2.2强化中医四大经典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基础和精髓,包含了许多中医学的哲学思维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历代医家都对四大经典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保证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中医院校必须强化中医四大经典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中医学专业思想。

2.2.3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文化是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入门课程,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通过开展中医文化知识相关讲座,制作和宣讲《中医药文化常识》手册,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朗诵”活动,成立专业兴趣小组,组织医院见习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对中医学专业的兴趣和增强学好中医的信心。笔者采用上述方法,营造了中医学专业大一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稳定的专业思想。经统计分析,该年级278名学生大一学年期末平均成绩将近80分,不及格率仅为1.31%,相对于本专业往年大一年级,成绩明显提高,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学生专业思想较为稳定,未出现申请转专业的学生。

2.4改善中医学教学方法和模式

2.4.1调整课程设置中医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其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方面的内容。中医学教育应按照其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体系来设置课程,力争使所设置的课程能较全面、完整地反映中医特点、特色及其优势,加强中医基础及经典课程的学习。掌握好中、西课程的比例以及西医课程开设的时机。对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首要的应当是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必要的西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的学习应该安排在中医教育的后半个阶段,这样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2.4.2改善中医学教学模式针对目前中医学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导致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可通过尽早安排学生进入临床见习的方法,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受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作用和效果,感知中医名家的临床魅力,在近距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我们通过组织中医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医院见习这种“早临床”活动以及组织中医学专业学生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全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多次、反复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这种“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对中医临床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中医的信心,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和专业技能,从而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

中学教育专业范文第4篇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对象是进入小学阶段之前的儿童,学前教育以开发儿童的智力、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为首要目标。学前教育承担着儿童基础启蒙教育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个性特征,尊重其好奇心,满足其求知欲,接受其天马行空的幻想。学前儿童精力旺盛,喜欢提问,善于模仿,接受力强,处于记忆力的最佳阶段,也是学习、认知世界的最好时期。学习绘画是儿童最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国画,在激发学前儿童天性的过程中能够开启其智力,满足其丰富的想象。学习中国画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训练过程,有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使其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拥有美好的童年。

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中国画教学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改革不断取得进展的今天,应把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教学重任,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培养高素质的幼教人才。艺术教育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全面发展。培养绘画技能和美术鉴赏力是提高幼教人才艺术修养的必经之路。而学习中国画,不仅能提升幼儿教师的文化修养、道德情操、艺术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其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人生观,在掌握中国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传统艺术的传播与教学设置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中国画理论与实践课程是必要的。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幼师人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接受中国画学习对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来说是必需的。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目前,一些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存在注重儿童画和简笔画教学,缺失中国画教学的现象。而学前教育中,中国画教学的陈旧教学模式也削弱了儿童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只有转变观念,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前儿童学习中国画的兴趣。自然天性在学前儿童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保护和引导儿童天性的职责,采取游戏互动、故事表演的教学方式进行中国画的教学,是较为合适的。在游戏中学习,学前儿童才能自然默契地配合教师,也会自然地接受知识,进而不断创作出精彩的作品。学前阶段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的语言、行为、性格、基本生活技能在此时逐渐形成。古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前阶段传授传统文化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领航作用。培养学前儿童对中国画的热爱,使其养成良好的审美观,是学前教育专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应承担的责任。

三、学前教育专业中国画教学的方法

中国画分花鸟、山水、人物数科,表现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笔者历时一年,对5所幼儿园和几所美术兴趣班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写意画更能激发学前儿童的绘画兴趣,无论欣赏还是实践,学前儿童接受水墨画的程度更高,学习更快。水墨画具有随性主观的特点,其用笔、用墨、用色技法更能激发学前儿童的天性,使学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学会观察生活,用水墨的形式表现美好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前儿童关注动植物的习性、生长结构,关注人物的精神姿态,从而认识这个妙趣横生的世界。教师可导入水墨动画片《鹬蚌相争》《牧童》等,看动画片是儿童最喜爱的,这些水墨动画以经典的典故为题材,影响着儿童的语言表达、习惯行为、观察能力、认知事物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丰富了学前教育中中国画学习的方式。《鹬蚌相争》里,渔翁的蓑衣和鹬的翎毛、故事背景都用水墨晕染而成,画面蕴含着水墨画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画面灵动淳朴的气息调动了学前儿童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使其愉悦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从幼儿抓起。学前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未形成,理解力弱,还需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作为教育基石的学前教育,应该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义务与责任。水墨画可开启学前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凭借他们抒发纯真,尽其所想。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中国画的教学。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思潮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也受到冲击。中国画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中国画的教学方法很多,目的是为了下一代ARTEDUCATIONRESEARCH更好地健康成长。坚持中国画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将要成为幼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学前教育专业应坚持的目标。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正是培养学前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不可缺的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中国画课程的设置尚处于探索的阶段。目前,一些教育机构、院校仍按照旧有的方式进行中国画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出优秀的幼教人才,就必须丰富学生的中国画理论知识,让他们领略中国画的精神内涵,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谢赫“六法”中提出了“传移摹写”的观点。临摹是中国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中国画最基础的法则。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特点进行研讨和分析,才能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没经过严格的素描造型训练,对于色彩知识的理解处在感性的层面,因此他们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更容易接受中国画的学习。中国画的学习要从临摹入手,临摹是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有效手段。就花鸟画而言,花鸟画家并不满足于客观表现、模拟自然,花鸟画是画家表达和抒发自身情感的载体,建立在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之上。学生通过临摹历代经典作品,可对中国画的构图样式、笔墨表现、不同风格流派的技法特征有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写生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课程,它将学生已有的国画知识与写生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写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中国画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掌握中国画技法的同时,培养了艺术审美品位,提升了传统文化素养。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中国画基本的用笔、用墨、用色技能和作画程序,学习章法构成,领悟中国画精神,就要对中国画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合理的安排。绘画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学前教育中国画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尤为关键。学习中国画有助于学前儿童认识大千世界,教会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爱护环境、尊老爱幼,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一些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国画教学中偏重于技法和材料的教学,对于理论认识涉及较少,使学前儿童处于盲从的状态。中国画与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联系紧密,其笔墨语言的表达蕴含着东方特有的审美观。其独特的造型方式、奇特的笔墨韵味和变化万千的水墨渗化情趣,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绘画思想恰巧同学前儿童的学习特征不谋而合。因而,中国画教学得到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有掌握了中国画的技法和精神,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在将来胜任学前教师的工作。中国画是培养学生拥有高尚人格、健全心理的必要课程之一。

四、对学前教育专业中国画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在学习中国画之前,先让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从中国画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画的各种技法、形式风格进行深入学习,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绘画进行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应立足于培养创新型的幼教人才,要在当代审美与时代文化背景中,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实践教学设置。

1.从培养中国画学习兴趣出发

让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了解它们的品种特性,进行观察对比,是学习中国画的前提。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对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提高认识,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其学习热情。

2.研习经典作品,从中感悟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中学教育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CBI教学法;PPS教学法;音乐专业;英语口语教学

2020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在口语教学要求上强调交际的有效性,在发展目标上要求学生“能够就社会话题和与所学专业相关对学术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常参加用英文授课的专业大师班,有出国演出、交流的任务,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知识来应对。然而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导致学生的语言发展不均衡,表现为英语阅读能力较强,而口语能力薄弱。对包括艺术类院校在内的全国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英语需求分析的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1-3],但是一些高校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音乐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主要存在几个方面问题:(1)课程设置不完善。浙江音乐学院因为学生培养方案的特殊性,教师数量有限,承担的课时量大,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开设单独的口语课程。口语训练也因为采用大班教学而未能有效开展。(2)教学设计未体现差异化与个性化。到目前为止,浙江音乐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未采用分层教学,由于学生口语能力的个体化、专业化差异,教师在授课内容和模式上难以个性化,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难度,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3)教学内容未能满足学生需求。浙江音乐学院的英语口语教学仍选用以人文话题为主的教材,与学生自身专业内容的关联性不强,在口语模块的教学话题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相关话题交际的实用需求,从而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音乐专业英语学习需求调查

笔者在2020年3~6月对浙江音乐学院一年级、二年级的本科生做了关于英语课程需求的问卷调查,涉及所有专业,共收到有效答卷677份。调查显示,46.38%的学生表示无法听懂英语授课的大师课,31.31%的学生不能用英语与来访专家沟通,因此,听说能力是目前学生最欠缺的能力,也是学生最希望通过英语课程提高的能力。同时,84.34%的学生希望开设与音乐专业相关的英语选修课程,77.84%的学生认为在大学英语中加入音乐相关的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英语课程数量的不足。

三、音乐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理论依据

本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试图在暂时不改变大学英语课程总学时和短期内无法开设口语课程的两个前提下,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采用基于音乐学科内容的CBI教学方式与以小组项目为驱动的PPS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布置相应主题的小组项目、参与课前辅导、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开展口语教学,并将小组展示环节的表现作为口语能力考核纳入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之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团队合作。

(一)CBI教学法

基于学科内容(Content-BasedLnstruc-tion-CBI)的教学法是以学科知识为核心,将学科知识的真实语料融入语言教学中,从而将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该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需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进行调整。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可以缓解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焦虑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能兼顾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实现“双赢”[4-6]。

(二)PPS教学法

该教学法通过教师课前布置项目(Project),学生进行课堂展示(Presentation),教师在课堂组织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研讨(Seminar)三个步骤完成。该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PPS教学法的开展既可以采用个人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该教学模式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表明,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活动能更有效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有助于实现外语课堂教学的功能[7,8]。

四、音乐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实践

(一)对象

选取浙江音乐学院2019级音乐学专业与管乐专业组成的30人教学班级为对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高考分数整体较高,英语语言功底相对扎实;管乐专业的学生有频繁的乐团对外演出、交流的任务,有许多上大师课的机会,应用音乐专业术语的需求较大,因此,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具备实施CBI与PPS相结合的教学条件。

(二)分组

将32名学生分成8组,每组4名成员。教师在第一节课上通过学习通课程平台分组任务。每组成员的构成由学生自由组合,并确定一名组长(为培养学生的领导力,组长可以在小组展示环节的总评分中获得5分的加分),并从主题库中选择一个主题。教师在分组任务的同时也对小组展示的要求及评分标准进行详细的解释。

(三)实施

在小组项目(Project)展示主题的选择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音乐学、管乐专业专任教师的意见,从音乐史(从中世纪到20世纪)、音乐家(海顿、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管弦乐团(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三个主题中,选择基础的内容用于课堂展示,并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创建主题资源库(包含主题对应的文字、图像、视频等英文资料)。自分组任务完成后,教师分批分时对每小组所要展示的内容进行在线答疑,并要求组长在答疑之后的一个月内将本组展示的PPT、视频、演讲稿等内容上传至学习通的分组作业中,并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答疑环节有助于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展示的内容,适时补充学生遗漏的重点知识,使之更契合教学目标,同时也帮助教师提前设定有针对性的问题,便于师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的展示活动(Presentation)集中安排在学期第14、15周的课堂中,每节课有5个小组进行展示。小组展示的顺序由教师根据主题的分类制定时间表。小组展示以PPT、相关音视频材料辅助的形式进行主题演讲,文字材料及演讲都必须以英文为主,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中视频的播放时间不超过3分钟。每个小组展示的流程如下:组长介绍主题概要及分工;小组每位成员分别展示;组长总结。在小组展示期间,教师与其余各小组选出的评分代表根据评分表,共同为展示小组的每位成员打分。在点评及讨论(Seminar)环节中,教师在每个小组展示后对小组和个人表现进行简短的点评,接着教师根据答疑环节发现的与主题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根据教学目标补充小组展示中未提及的内容。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也能从对比其他组的表现中明确自身改进的方向,有助于学生通过音乐专业知识实践达到巩固专业知识的效果。

(四)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推动课程发展的重要手段。对英语课堂中小组展示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显示,相比传统教学中采用教师评价的考核方式,教师评价与组间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专业性与客观性,是学生认同度相对较高的评价方式[9-11],因此,本次教学实践采用这一评价方式。在每组课堂展示前,由教师从其他7组中随机选出一名成员,构成包括教师在内的8人评分小组,提前发放评分表。在每个小组展示时,评分小组依据评分标准,从个人表现和团队表现进行综合打分,具体如表1所示。每名学生的最终成绩中70%来自教师评价,30%来自组间评价的平均分。

(五)实施效果

通过对32名学生关于基于学科内容的PPS教学法的反馈调查,84.38%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法,认为它加深了学生对专业内容的了解,有助于本专业的学习。84.38%的学生认为展示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更具挑战性,因为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更难,65.63%的学生因此会在小组展示的准备期间投入更多的时间。同时,PPS教学法应用于英语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回访的学生中,96.88%的学生肯定该教学法在提高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该方式增加了教师在课堂展示前与学生沟通与反馈的环节,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与努力的目标。课堂展示结束后的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今后改进不足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此外,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展示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00%的学生认同)及团队合作的能力(96.88%的学生认同)。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