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实验

医学实验范文精选

医学实验

医学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天麻镇眩颗粒;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acuteandchronictoxicityofTianmazhenxuanGranules.[Method]Oralmaximaltolerancedose(MTD)wasdeterminedformice.Thechronictoxicitywasperformedinrats,thetreatmentgroups(large,middle,smalldoseofTianmazhenxuanGranules)andcontrolgroupweremade.Aftercontinuouslyfeedingratsorallyfor12weeks,weobservedtherats′appearance,behavior,blood,organcoefficientandpathologicchangesoforgan.Theabovephysiologicalsignswereinspectedagain2weeksafterceaseoffeeding.[Result]MTD>140g·kg-1.Inthechronictoxicityexperiment,thehairoffemaleratsinlargedoseshedatthe5thweekofadministration,butafter2weekstheyallrecovered.24hoursafterfeeding,therats′platelet,whitebloodandlymphcellofhighdosegroupwerehigherthancontrolgroup,andhadremarkabledifferenceinstatistics.2weeksafterceaseoffeeding,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rewasnoremarkabledifferenceinstatistics.[Conclusion]ThepresentstudiesshowthatitissafetotakeTianmazhenxuanGranulesforadministration.

Keywords:TianmazhenxuanGranules;acutetoxicity;chronictoxicitytest

天麻镇眩颗粒是在陈宝田教授的经验方――镇眩汤基础上加天麻,用科学的方法提取有效成分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处方符合中医标本兼治、辨证施治的理论,有较好的临床基础。天麻镇眩颗粒具有健脾利湿,养血活血,祛痰定眩,平肝潜阳等功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即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眩晕”范畴。毒理学研究是新药进入临床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新药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现将其毒理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

1.1药物天麻镇眩颗粒,4g生药/g颗粒,由南方医院制药厂提供,批号:20060809。实验前用负离子水配成87.5%、43.8%、21.9%浓度的溶液,置4℃冰箱保存备用,实验时采用不同浓度等体积灌胃给药。

1.2动物昆明小鼠40只,体重20±2g,雌雄各半。实验动物合格证号:0016417。Wistar大鼠80只,体重90~120g,鼠龄6~8周,雌雄各半。实验动物合格证号:0016556。以上动物均由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2方法[1]

2.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根据预试验结果,未测出天麻镇眩颗粒LD50,因此只做最大给药量试验。40只小鼠随机分成2组,即天麻镇眩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禁食、不禁水12h后,天麻镇眩颗粒组以87.5%浓度,0.8ml/20g体积(最大允许容量、最大可灌浓度)经胃一次性灌服天麻镇眩颗粒溶液,剂量为35g/kg(相当于生药140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负离子水。给药当日,严密观察小鼠外观、行为活动、呼吸、分泌物、排便、死亡等情况,常规饲养并观察7d,称取体重,记录死亡及毒副反应症状。试验结束时,将全部动物处死、解剖,肉眼检查各主要脏器组织病变情况,计算最大耐受量,并记录结果。

2.2长期毒性试验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天麻镇眩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4组,每组雌雄各10只,试验前观察1周。受试药物按60kg成人每天服用180g等效换算,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等效于成年人用量的40、20、10倍,即分别为0.68g/kg、1.35g/kg、2.7g/kg(相当于生药2.7g/kg、5.4g/kg、10.8g/kg),给药体积均为3ml/kg。连续给药12周,每日上午给药,每2周称量记录体重一次,并适时调整给药剂量。试验期间逐日记录消耗的饲料重量、大鼠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死亡情况及中毒反应(中毒反应的症状、严重程度、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是否可逆)等。最后一次给药后24h每组处死10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测血液学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WBC)细胞及其分类,心肝肾功能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生化学包括钾(K)、钠(Na)、氯(Cl)、总蛋白(TP)、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并进行系统尸解,秤取脏器重量包括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胸腺、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计算脏器系数,肉眼观察病理变化,并将各脏器、组织石蜡包埋、切片、镜下观察病理变化。每组留下10只大鼠(雌雄各半)继续观察2周,再处死检查以上各指标。

3结果

3.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天麻镇眩颗粒以87.5%浓度,0.8ml/20g体积1d1次经胃灌服给药后观察7d,小鼠外观、行为活动、进食进水、呼吸、分泌物、排便未见异常,未有小鼠死亡。给药前给药组与对照组体重(g)分别为26.05±3.22、24.50±2.76,给药后第8天给药组与对照组体重(g)分别为30.45±4.40、27.60±3.0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肉眼尸检心、肝、脾、肺、肾、胃肠等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明显异常。测得最大耐受量≥140g/kg,此剂量是临床成人(以60kg计算)每日口服剂量3g/kg的47倍。

3.2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3.2.1对大鼠一般行为及体重的影响用药第5周高剂量组雌性大鼠出现脱毛现象,2周后毛发恢复正常。其余各组一般体征、外观、进食进水、分泌物、排便等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高、中、低剂量各组给药后24h与停药后两周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天麻镇眩颗粒给药不同时间对大鼠体重增长的影响(略)

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2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高、中、低剂量组各脏器系数在给药后24h及停药后2周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

表2天麻镇眩颗粒对大鼠主要脏器系数的影响(略)

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3对大鼠血液学影响: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24小时血小板、白细胞、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停药后2周以上三项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给药后24h与停药后2周的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

表3天麻镇眩颗粒对大鼠血液学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其余数据P>0.05

3.2.4对大鼠心肝肾功能影响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24h与停药后2周心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4。

表4天麻镇眩颗粒对大鼠心肝肾功能的影响(略)

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5对大鼠血液生化影响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24h与停药后2周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5。

表5天麻镇眩颗粒对大鼠血液生化的影响(略)

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6对Wistar大鼠重要脏器的病理剖检及组织学镜检结果P连续灌服受试样品12周后,处死大鼠,作病理学剖检内脏并进行观察,结果描述如下。(1)头颅:颅骨无畸形,软硬脑膜、脑垂体无异常,脑沟和脑回深浅正常,脑室结构清楚。(2)心:心外膜光滑,无出血点,心肌厚薄及色泽未见异常,未见心肌细胞结构坏死或疤痕,心瓣膜厚薄正常,腱索未见粘连,心内膜光滑,冠脉未见狭窄或硬化。(3)肝:色泽暗红,表而光滑润泽,肝小叶结构清楚,门静脉区无变化,未见主要静脉扩张,胆道内无结石,胆管腔形态正常。(4)肺:左右两肺大小、硬度、色泽均正常,切而轮廓整齐明确,未见肺褐色硬变,未见支气管、血管异常变化。(5)脾:硬度色泽均正常,切而轮廓整齐明确,未见异常变化。(6)肾:左右肾大小及硬度色泽均正常,切而光滑,未见包膜粘连,切面皮、髓质交界明确,皮层条纹清楚,输尿管内未见结石,肾动脉壁未见异常。(7)睾丸:大小、质量及硬度均正常,睾丸曲精小管具弹性(可用镊子拉引出来),附睾、精束和尿道口未见异常。(8)子宫及卵巢:子宫位置、大小、形状等均未见异常;未见输卵管与邻近脏器粘连,腔内未见阻塞,卵巢大小正常,两侧对称,色泽正常。

上述组织块作常规组织学固定、切片、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1)心肌纤维结构清楚,未见心肌变性、坏死、水肿或炎变,未见疤痕;未见粘液或纤维样变性,未见风湿小结;瓣膜亦未见粘液水肿,未见灶性细胞坏死性或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肉牙等组织形成或胶原纤维增生等现象。(2)肝细胞轮郭及内部结构清晰,未见细胞膨胀及炎性细胞浸润。(3)肺未见肺泡膨胀,间隔变窄,间孔变大等现象,未见小支气管炎性病变或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肺泡壁毛细管扩张充血水肿或肺泡内充满渗出物。(4)肾包膜正常无粘连,肾皮质与髓质分界清楚,肾盏肾盂大小正常,未见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或脂变、肿胀;未见肾组织破坏、充血、水肿或炎性细胞浸润。(5)睾丸细胞排列正常;结构未见异常;未见器质性病变或炎症。(6)子宫未见腺上皮过度增殖,未见绒毛间质高度水肿或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未见滋养层上皮细胞高度增生。(7)卵巢皮质髓质结构清楚,未见组变性或炎变,未见卵巢囊肿或实质瘤。

以上剖检观察及病理学镜检表明,受试样品天麻镇眩颗粒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的主要脏器没有发现有毒性反应及病理性损害的改变。

4讨论

天麻镇眩颗粒的初步药效学研究结果证明其有镇静、催眠、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2]。为了对天麻镇眩颗粒的安全性做出科学的评价,为临床试验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天麻镇眩颗粒在临床试验前进行动物毒理学研究必不可少[3]。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1d1次经胃灌服天麻镇眩颗粒溶液外观、行为活动、进食进水、呼吸、分泌物、排便未见异常,未有小鼠死亡。测得最大耐受量≥140g/kg,此剂量是临床成人(以60kg计算)每日口服剂量3g/kg的47倍。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组雌性大鼠用药第5周出现脱毛,2周后毛发又长出,说明脱毛现象可恢复。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24h血小板、白细胞、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停药后2周以上三项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说明天麻镇眩颗粒对血液学的影响是可逆的。其余各项指标高、中、低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对大鼠重要脏器的剖检及组织学镜检未发现有病理性改变,提示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天麻镇眩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服用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医学实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模块化教学;对分易;教育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医学实验技术本科专业(101002),这是应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而提出的。我校于2015年开始招收医学实验技术本科,其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科研素养的病理学技术专长,富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可从事医学实验技术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侧重病理技术,注重技能应用。作为新增专业,在专业方向与办学思路上正处于逐步的成熟阶段,课程建设也在逐渐成熟。课程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1]。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性及应用性很强[2],这门课程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与培养目标一致,值得教师们进行研究与探讨。下面仅就我校针对实验技术专业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略作介绍。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是目前大多院校所面对的问题。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要注重实验技能方面的培养,因此在总课时58学时中进行了适当调整,理论38学时,实验20学时,比我校其他专业该课程理论减少了4学时,实验增加了4学时。具体改革情况如下:

1.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1.1.1增加绪论课时。绪论课是教学开始的前言课、简介课、导入课,是对全书所讲内容的一个高度概述,如何讲好一堂绪论课是课程的一个重点,好的绪论课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今后的教学沟通与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医学微生物学绪论主要讲的内容是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种类,特性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并对医学微生物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建立一个整体框架。绪论讲的好,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3]与一系列核心素养[4]。在绪论中要注重语言美的应用,从微观到宏观,从远古到现代,要求教师结合生活、临床娓娓叙来,还要穿插许多科学家的奉献精神、科研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等小故事,这样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精神相一致。目前各高校所设课程正在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5],对专业课教学渗透“课程思政”思想,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教育总体目标。而微生物绪论部分则更多的体现这门课程的专业素养与人文精神,尤其是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中有更多的体现,因此多花费点时间进行讲授是十分必要的,故实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绪论安排2学时,比其他专业增加1小时。1.1.2教学内容模块化。模块化教学法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6]。指将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与相关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知识模块,进一步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设计教学内容、组合知识模块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现实性[7]。目前很多高校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方面应用较少[8-13]。对于微生物这门课程来说,知识结构比较零碎,学生反映知识点太多,内容枯燥,缺乏系统性,不便掌握与记忆,因此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理论课教学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把在内容及时间上有连贯性、相似性、系统性的教学章节组成教学模块。用一根主线将知识横向贯通,建立适合的“葡萄效应”,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串起来。教学方法上的灵活性、学习要求上的整体性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就学生而言,一个模块学完后,应对该模块所学内容有全面而清晰的掌握,并会将该模块知识自觉应用到下一模块进行比较学习。根据教学章节内容,教学模块分为细菌学总论、细菌学各论、病毒学总论、病毒学各论和真菌学共五个模块,各自包括不同的章节内容,每个模块有各自的课时安排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从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给以明确。(1)细菌学总论。包括1~7章的内容。从细菌的形态结构到细菌的生理、遗传变异(将噬菌体、耐药性整合放入该章节中)、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感染的检测与防治原则。此模块内容是后续模块知识的基础,花费时间也较多,共12个学时。该模块教学中以讲授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为主,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细菌长啥样(形态结构)?怎么培养得到(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出现(新陈代谢、遗传变异)?怎么样利用或消灭(消毒灭菌)?细菌如何对我们造成疾病(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我们如何检测细菌并预防与治疗细菌性疾病?在讲授中需要结合大量的细菌学图片、动画和视频来进行细菌形态与结构、生理等知识的讲解,这样可以变枯燥和抽象为生动与形象,从视觉感官效果上对学生形成刺激,加深理解与记忆。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会增加一个PBL案例留给同学们课后完成(方法见细菌各论),在案例中将医院感染与生物安全相结合,与免疫相结合,将知识更好的进行了整合,并对学生进行了生物安全与人文关怀教育。(2)细菌学各论。涉及章节内容多(8~21章),知识内容尤为零碎,主要讲解临床常见的致病菌,总学时12。本模块主线各个细菌通用,那就是三性两法(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法),除此以外每个细菌还有菌属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特性,这都是学生掌握的内容。因此各论学习中要求学生“求同存异”。教学方法上讲授法为次,案例引入法与PBL相结合为主,并结合“对分易”[14]教学软件,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因课时紧张,PBL教学案例会在“对分易”微信公众号所建班级群给以推送,并将学生随机分组,分组人数最多为10人,讨论在业余时间开展,PBL教学案例数目不宜过多,我们总共安排了2个PBL案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结核杆菌);案例引入法则在课堂讲授时开展,完全采用“对分易”教学模式,前后排4人进行讨论,结合教师讲解完成案例分析。每一个教学单元至少有一个案例且必须包括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每个案例就是一个故事,让同学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结合书本内容,这样变枯燥为乐趣,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故事”中教师应穿插细菌的一些形态结构图片,培养特性以及生化反应图片等,便于学生对该菌形成直观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3)病毒学总论。共涉及到三章教学内容(22~24章),课时较少,3学时。教学方法同细菌总论模块。模块贯穿的主线类似于细菌学总论,但又要结合细菌学知识进行比较。病毒长啥样(与细菌不同点在哪里)?如何培养病毒(有培养基吗)?病毒如何增殖(二分裂吗)?病毒增殖过程中有哪些现象(遗传与变异,理化因素影响)?病毒如何致病(有代谢物吗)?如何进行检测与防治(与细菌检测与防治相同吗)?同样,此部分内容也是要求教师精心准备大量的图片、动画与视频来演示。(4)病毒学各论。共涉及到十章教学内容(25~34章),计7学时。病毒各论内容与细菌各论内容编排不一致,不是按生物分类进行,而是采用传播途径与生物分类相结合进行编排,内容上更为零散。贯穿主线、授课方式同细菌学各论。(5)真菌学。所含章节少(35~36章),计2学时,以生物学形状介绍为主,在讲致病性与免疫性时总论与各论有机结合在一块来讲,授课思路:真菌生物学性状→浅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真菌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检查法,这样避免部分内容重复,内容紧凑,便于学生掌握。

1.2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理念就是教给学生操作技能的时候给学生渗透“无菌”观念[15],可以说所有的实验全部围绕这两个字进行,而实验项目的设计则是实验课体系的核心与关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课程培养目标突出“创新能力和注重技能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实验项目紧紧围绕此目标而设计。与理论教学内容模块相适应,实验项目也分为相应模块,只是病毒部分实验危险性较高且不容易操作[16]转为网络虚拟实验学习,具体项目如表1。在实验项目中,充分体现了实验内容综合性、设计性、连续性与模块化。如项目1~4是一些综合性与设计性试验,是在细菌总论结束后连续操作4天,每天在同一时间开设,以保证细菌的培养时间,后面每一次试验必须用到前一次试验的结果来做,因此提高了学生上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再加上检测自己身体的细菌,同学们都兴趣满满。项目5~6为细菌学各论部分,分为两个模块,连续两天,安排在肠杆菌科学习完之后开展。在第一天球菌实验上完后随即接种粪便于各种鉴别选择培养基上,第二天实验即可挑选可疑菌落进行KIA生化鉴别培养基的接种,第三天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时间观察结果并完成实验报告。病毒方面的实验安排在业余网络虚拟实验中进行,不再列出。最后一次真菌实验是一次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课开始前一周即提前将实验要求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准备所要观察的标本,并记录各种食材表面真菌菌落的变化,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然后在实验课上观察真菌的菌丝、孢子。教师在课上观察同学们的操作及结果,直接打操作分数。这样同学们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些不愿意动手的同学也主动参与进来。

2考核方式的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实行百分制,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试成绩相结合;实验课成绩与理论课考试相结合,从两个方面给以考核综合评分。

2.1过程性评价方法

实验成绩以操作能力结合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综合考虑,实验课中出现实验结果较好者(如革兰染色)直接给分,可以免去写实验报告;完成不好的同学则需要写实验报告,此项占10%;操作能力考核10%(以上共占20%)。网络学习完成情况(包括学习虚拟实验,对分易完成测试题,活动等)10%,因此过程性评价共计30%。

2.2终结性评价方法

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70%,考试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核以掌握内容为主,熟悉内容为次,了解内容为辅。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论述题和案例题等。

3总结

医学实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问题基本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水平的不断更新发展,人们面临的挑战日益的严峻,仅仅学习课堂上的那些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终生学习习惯,以不断的提高我们的知识涵养,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的人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功,我们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课堂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当前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临床教学方法和医风医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足。

医风医德教育对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导向,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的医学高校在教育模式上存在很大的不足,“高、大、空”的教育弊端突出,政治色彩浓厚,不能够正确的培养医学生的得到品行,对于临床领域了解不足。

2.临床医学生存在特殊的情绪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

医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其常见的情绪心理问题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相比具有其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身耗竭、自信受挫等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学生时期若是没有学习到今后工作岗位上解决压力和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若是处理不慎将可能会引起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

3.影响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传统的讲授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核心,学生充当的是旁听者、记录者的角色,这大大地减少了学生了参与程度,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完全不符合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的思想。并且传统的讲授方法的长时间使用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形成了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等待老师来进行讲解或解答,这样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临床医学实验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新时期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对临床医学实验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

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学习者能够激发内部的自主学习动机,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自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我的学习目标,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老师要不吝赞美,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自我奖惩,不断的自我强化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改进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的课堂上进行自主的学习,就要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充分的认识到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之上,老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地发挥学生自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正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拥有充分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的气氛搞活跃,使学生时刻的充满学习的激情与活力。

3.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对临床医学实验的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主要指的是在学习的情境中,个体对学习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及学习过程的调控。在临床医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个体的学习策略是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之中,为了有效地提高自我的学习效率而逐步的形成的一种固定的、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要想使学生在临床医学实验学习中有效的提高自我的学习策略,就必须要先优化学生的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使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的情境自主的进行调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自主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充分地利用环境和资源,促进学生临床医学实验自主学习的发展。

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学习的氛围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在实际的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轻松愉悦的学习,从而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的状态转变为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之中,自主的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医学实验学习能力。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个体只有通过自主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在今后的临床医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我能力和内在潜能,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邹菁,仇菲,吴荫梅,王之通,蒋健.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临床医学实验实践教学[J].新疆中医药,2011,(02):58-60.

[2]潘銮凤,殷莲华,严钰锋,孙利军,马淑兰,左伋,刘雯,鲁映青,钱睿哲.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J].基础医学教育,2013,(06):595-598.

[3]肖建英,王顺,王爱梅,王琴.医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方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06):642.

医学实验范文第4篇

无论学校怎样将实验室建立起来,初衷一定是满足教学这样的单一要求,而为了新专业而建立的实验室,也是为了满足新专业发展和科研要求。但随着设备的老化、技术的淘汰和管理方式的落后,实验室管理人员也需要进行及时的学习。高校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有的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到单位任教,缺乏大量的实践经验。如果在此期间,学校能将其调配到校外学习、与岗位类似的充电,来发展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整个实验教学的人员素质和整个学科建设的发展。

2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2.1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

现在,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日益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了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为了适应不同教学的需求,实验室计算机都安装了WindowsXP或Windows7操作系统,或通过VMwareWorkstation虚拟机,来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的需求;并对应课程情况安装了Office2013、PhotoshopCS5、SSPS、MATLAB、VisualBasic、AfterEffects等教学软件。

2.2完善网络化功能

实验教学中心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各实验室交换机柜连入实验教学中心服务器中心机房,再由服务器中心机房交换、路由、防火墙等设备,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将计算机接入校园网或Internet,为网络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3完善软件的使用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多和总量的不断增大,使得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通常实验室的系统和软件安装是采用网络GHOST的方法进行,当一台或数台计算机的数据被破坏或无法启动时,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并不会影响正常教学。每台计算机也应该安装系统还原卡或还原软件,有条件的还可以安装网络版的病毒防火墙并保持自动更新,以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使用的安全。实验教学中心使用的FaronicsDeepFreezeServer版本还原软件,可以进行集中式解冻和冻结管理,方便管理人员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调整;杀毒软件则采用360企业版的360杀毒软件,是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永久免费的杀毒解决方案,不限制终端数和功能,特别适合大批量部署实验室计算机。这样将还原和杀毒进行结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移动设备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2.4完善管理,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

2.4.1制度的完善

实验室的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制度才可以规范工作的行为。结合学院和该实验教学中心自身的特色,建立了如《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人文信息管理学院本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服务器中心机房管理员职责》、《启点•创新应用开发工作室成员守则》等,让使用实验室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能自觉地遵守这些制度,从而让实验室安全、高效地运行。

2.4.2人事的改革

多数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都是聘用或劳务派遣形式,与学校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相差较大,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作,只有管理人员工作积极上进,权益得到保障时,实验室才能正常地运转。因此,学校在转编、培训、晋升、工资和福利等方面,应该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让他们在该岗位上得到应有的保障。

2.4.3完善职能服务

该实验教学中心的职能服务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对外服务。①教学任务。该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教学服务,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合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务科下发的教学任务安排,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设备。对在计算机上无法运行的软件,提前部署虚拟机环境。每次实验课前,保证开好门、用好设备、上好课。现在实验教学中心的5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4个外语语音室的周学时的总和大约为150,所以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②科研任务。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老师和学校科技处的要求,提前与该实验教学中心协调,提供场地和适合的计算机软件环境,以满足科研的需要。③对外服务。为了提高实验室使用率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和学院增加创收,本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卫生技术专业资格考试等大型考试。随着学校的对外宣传,今后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培训、比赛和考试任务。

3总结

医学实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医学微生物学;改革与实践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中指出“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组织科研活动等,积极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活动”,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和生命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及严谨科学态度的重要途[1]。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医学院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临床医学及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2]。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相比,我院现有的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课程安排及内容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院结合自身现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原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观察——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改评。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过度的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过于陈旧,缺乏新意,完全谈不上创新和应用。有些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思考,只是依着葫芦画瓢,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3]。

1.2教学方式欠合理

微生物实验课安排的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老师提前设计好所有的实验步骤,准备好所有需要的菌种、试剂、器材等,学生进入实验室只需按照既定的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项目即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

1.3教师力量缺乏

实验课上一般每个实验室会安排只安排一名教师,可是一个教师里会安排20多名学生,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疑问很难及时解决,在实验中遇到操作上的困难也无法得到帮助,使部分学生的实验不能顺利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1.4考核制度不完善

在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考核,标准单一,考核的方法单一,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实验课的分值在总体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较少,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实验、进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4]。

2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程及教学体系改革

2.1精选实验课程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我们在充分研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认真分析教材,调研相关资料,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计划,调整实验学时。在不增加实验课时的情况下,精心选择实验内容使实验课相对独立。保留微生物学实验所必需的实验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减少一些枯燥乏味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综合性、思考性和系统性的实验项目,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5]。

2.2多样化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中指出,对课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结合医学形态学特点,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实验课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TBL教学法、PBL教学法及临床病例法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于微生物实验教学中[6]。其中TBL教学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7]。在教改后的教学中学生担任“主角”,老师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情景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如教案编写者、促进者、向导、评价者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与人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

2.3实验助理参与

针对实验教学中,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医学微生物实验室提前一年在各班挑选1-2名,对实验室工作感兴趣,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培训。等到自己班上上微生物实验课时可以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好帮手”,使实验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助理也可以搜集同学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整理,再向老师请教,最后向同学反馈相应的信息。

2.4互动、交流、学习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在教学中带来的便捷也日益明显。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教学直观的特点,能够增加信息输出量,加大知识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PPT方式组合大量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使微小生物直观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网络课程教育已成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现已录制了全套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视频,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校园网,对实验教学内容反复观摩以加深理解[8,9]。

2.5完善考核制度

“积极开展考试方法的研究,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以便全面评定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10]。经改革后,我院现有的考核体系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基本技能考核及期末笔试,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考察。同时,实验成绩作为理论考试成绩的20%,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6科研能力的培养

吉首大学每年都会有“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会根据每个学院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项目指标。医学院为了满足更多学生对科研的要求,开设了“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创新训练项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自行成立科研小组,撰写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书,设计书的内容包括:前期基础、项目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创新之处、项目的预期进展、项目预期成果、参考文献等。一旦申请成功,学生就可以开展项目。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学生对教学改革实践的感受与评价

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是本次实验教学改革最直接的参与者,对于教学改革的感受他们也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在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认为收获很大,相较以往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学校开设的科研项目,学生也积极参与,通过大家一起查阅资料、寻找方向、分析内容、撰写材料、实施项目,提高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协作能力;寻找方向及撰写材料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项目实施使他们的交流能力、思维、应变及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这对以后的职业生涯非常有益。当然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该教学方法比较多的利用了课余时间,希望能在期末总分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10]。

4结语

对于即将来临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我校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将会做出十足的准备,好好抓好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细节问题,不断调整教学体系,寻找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实验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实验学习中,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也能使老师更好的与学生交流学习。与此同时,老师也将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爱学、乐学、好学,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晓君.中国药院校技能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2007.26(5)70-72.

[2]于晗.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科学与管理,2007,(6):82.

[3]林旭瑷,严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9):附页2-附页4.

[4]倪萍,牛婷婷,肖晋.浅谈如何提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J].生物技术世界119.

[5]伦永志,韩美君,孙慎侠,等.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2005,12(6):26.

[6]王小莉.适应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13.1:18-19.

[7]侯娟,王晓红,等.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在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3.216-17.

[8]陈志瑾,丛延广,胡晓梅,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1086-7.

[9]王红英,马秀敏,倪萍,等.多媒体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12):960,附页1.